多倫多人的生活習慣(多倫多再次就地過年)
2023-10-27 18:13:42 2
(新春見聞)多倫多再次「就地過年」的故事
中新社多倫多2月1日電 題:多倫多再次「就地過年」的故事
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壬寅虎年新春已至。在加拿大仍然嚴峻的新冠疫情籠罩下,多倫多的大多數華僑華人不得不再次「就地過年」。
當地時間1月28日,加拿大多倫多一家華人超市用紅燈籠、「福」字掛件、龍燈、醒獅等營造濃鬱的節日氛圍,吸引顧客採購年貨,迎接即將到來的壬寅虎年新春。 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攝
唐人街的「年味」
1月31日,農曆除夕。多倫多華埠商業促進區主席雷普信在午間與同事一起來到唐人街一座商城,出席一場公共藝術展覽揭幕儀式,將150餘名社區居民協力設計的中式藝術燈籠點亮。
這些繪有老虎形象、主題為「圓滿:如虎添翼」的藝術燈籠,給仍被殘雪覆蓋的多倫多中區唐人街增添了一抹「年味」。
活動結束後,雷普信與同事們來到唐人街一家中餐館消費。大家讓餐館服務員查驗疫苗接種憑證後入座用餐,難得輕鬆。從這一天起,多倫多所在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允許餐館堂食、健身房、影院等室內經營業務在限制50%客容量的條件下恢復開放。對於華人而言,這意味著能到餐廳吃年夜飯了。
雷普信對記者憶起往昔勝景,不免唏噓。疫情之前,華埠春節活動頗為熱鬧,醒獅鑼鼓、載歌載舞,可吸引上萬遊客;如今活動只能大幅縮水。
雷普信經營一間音樂餐吧,過去停車場向來幾無空位。疫情出現後,他曾有超過半年時間零收入。
他說,雖然唐人街不乏餐館將重心轉向做外賣且收效也不錯的例子,但也有一些餐館的菜式確實不適合做外賣。唐人街的商家雖不是個個都困難,但大部分都陷於困境中。他相信,若無政府補貼,很多商戶會難以為繼。但他也認為,政府仍需進一步完善政策,解決好不同層級補助措施之間的銜接問題。
「虎年關鍵還是看疫情,」雷普信認為,雖然目前主導疫情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大部分感染者似乎症狀輕微,但病毒仍具威脅性,「做事還是要有最壞的打算」。
至於年夜飯,他說,在家簡簡單單做幾個菜,與年逾九旬的父母共享就很好。「無論如何,健康比賺錢重要。」
當地時間1月31日,加拿大多倫多中區唐人街一家中餐館內,顧客正在就餐。多倫多所在的安大略省從當日起允許餐館堂食、健身房、影院等室內經營業務在限制50%客容量的條件下恢復開放。 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攝
點一餐外賣作年夜飯
對於多倫多一家華人超市的經理張永剛而言,過去一年的關鍵詞就是「拼」。
他「吐槽」說,作為「必需行業」,超市的生意雖被大家普遍認為在疫情期間仍然頗有賺頭,但實際上,物流、倉儲、人工,以及防疫等成本均在攀升,成本壓力越來越重,利潤則進一步縮水。
他直言,加拿大政府出臺一系列補助政策,雖有助民生紓困,卻也造成不少人寧願賦閒在家領補助、也不願工作的狀況。人手短缺給商家帶來極大挑戰。超市裡雖然客流不少,可有時只能開一半甚至更少的收銀通道。
加拿大已持續逾兩年的疫情經歷了數波起伏,多倫多也反覆地「封城」和「解封」。他認為,官方的抗疫舉措在方法和方向上都有需要完善之處。
由於超市的生意需成天在外與人接觸,為保家人尤其是孩子的安康,張永剛過去一年多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居住,平均一周僅回一趟家。
這個除夕,他點了外賣,回家吃一餐團圓年夜飯。除了皇帝蟹、蒸魚,也點了家鄉口味的年糕、涼菜。
再次只能「就地過年」的他,今年也只能與遠在中國的父母和親戚們通過網絡視頻拜年。屈指一算,他竟已有20多年沒有回家鄉過年。
過去一年當然也有開心的事。家人曾與新冠感染者有密切接觸,但檢測之後證實自己全家平安無恙,張永剛深感慶幸。
他期待疫情在新的一年快點兒結束,讓生意恢復正軌,讓大家的生活慢慢回到從前的模樣。
當地時間1月31日,加拿大多倫多一間大型商場內,為迎接虎年新春設立的中式裝置吸引民眾。 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攝
期待線下的畢業典禮
除夕夜,多倫多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劉力與同學和朋友一起度過。一群年輕人一塊兒做了幾道「硬菜」,中間穿插著娛樂遊戲,頗為開心。
對於劉力來說,新的一年也是她來到這裡生活的第五個年頭。可不知不覺中,疫情竟已佔據了她留學生活的近一半時間。疫情也不免讓她和身邊不少同學一度感到焦慮。
過去疫情期間的經歷,在劉力看來實在是變化多端。如今又在多倫多過春節,她說,對家人的掛念似乎更多了些。
疫情給劉力的學業也帶來了挑戰。攻讀商科的她有不少課程需要進行小組作業,網上學習的方式並不利於小組成員協作。
她也看到,新來的留學生在學習和心理健康方面容易遇到問題。他們踏足加拿大之後,大部分時間只能在宿舍上網課,連新朋友都很難結識。
作為「過來人」,同時也是多倫多大學密西沙加校區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劉力希望通過不同方式為新同學們提供幫助。除了盡力開展交流活動外,她還與同學自籌款項,購買了病毒快速自測盒等防疫物資,提供給有需要的師弟師妹們。
劉力對記者說,父母對她最擔心的已經不是學業,而是健康、安全。她同樣希望疫情早日消散,讓自己能在明年擁有一個線下的畢業典禮,也讓父母到現場見證那個有意義的時刻。(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