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Ni‑P/Cu防腐殺菌複合結構鍍層的製作方法
2023-10-27 19:41:12 3
本實用新型涉及化學鍍材料表面改性的複合鍍層技術,具體為一種Ni-P/Cu防腐殺菌複合結構鍍層。
背景技術:
飲用水不潔是傳染病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許多病菌如大腸桿菌、肺炎病菌等非常容易在水中滋生,人在飲用了受到汙染的水之後就會患上疾病。另外工業化大生產排放的汙水,使得河流、湖泊以及海岸的水質惡化,溫度上升,同時生活垃圾的排放也使得水富營養化,於是病菌、藻類等微生物大量繁殖。
瑞士著名植物學家內格裡在1893年就發現了摻有微量銅的水具有驚人的殺菌作用,只要使用微量的銅就能殺滅水中微生物和藻類水生生物。因此,用銅製水管供水,就能利用銅離子所具有的獨特的殺菌和抑菌作用,殺滅易於在水中滋生的大腸桿菌和痢疾等病菌,並消除水中傳播血吸蟲病的軟體動物、傳播瘧疾的蚊幼蟲等疾病的攜帶體,但是銅管的成本較高,且雖然銅管具有殺菌作用,但是其易被腐蝕。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鍍有Ni-P和Cu的複合結構鍍層。一種Ni-P/Cu防腐殺菌複合結構鍍層,從內到外依次為基體、Ni-P鍍層和Cu鍍層。
進一步的,所述的基體為碳鋼管基體。
進一步的,所述的Ni-P鍍層的厚度為10-50μm。
進一步的,所述的Ni-P鍍層的厚度為20μm。
進一步的,所述的Cu鍍層的厚度為10-50μm。
進一步的,所述的Cu鍍層的厚度為20μ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的複合結構鍍層平整光潔,具有優良的防腐和殺菌性能。製備時,首先在碳鋼管內壁先鍍上一層防腐的Ni-P鍍層,然後在其表面再鍍上Cu鍍層,從而實現防腐和殺菌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基體,2、Ni-P鍍層,3、Cu鍍層。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Ni-P/Cu防腐殺菌複合結構鍍層,從內到外依次為基體1、Ni-P鍍層2和Cu鍍層3,基體1為碳鋼管,製備鍍層時,先將碳鋼管清洗乾淨,再在碳鋼管的內壁上施鍍Ni-P鍍層2,在Ni-P鍍層2外側再施鍍Cu鍍層3。施鍍完成後清洗後烘乾即可。所述的碳鋼管可以為任意碳鋼材質,比如:Q235碳鋼管、20號鋼管。所述的Ni-P鍍層2的厚度為10-50μm之間,優選為20μm;所述的Cu鍍層3的厚度為10-50μm,優選為20μm。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範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於解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構思,而非對本實用新型權利保護的限定,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