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溫通腳部血脈的中藥外用泡腳劑的製作方法
2023-10-27 14:57:17 3
一種溫通腳部血脈的中藥外用泡腳劑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溫通腳部血脈的中藥外用泡腳劑及其製備方法,屬於中藥【技術領域】。該中藥外用泡腳劑由如下重量的原料組成:麻黃6-12g,艾葉8-15g,防風25-32g,苦參20-35g,紅花25-35g,甘草25-35g,透骨草25-35g,楮實子16-23g,威靈仙15-20g,乳香15-24g,沒藥18-26g,川牛膝12-20g,當歸20-25g,伸筋草15-20g,桂枝12-16g,穿山甲6-10g,黃芪20-25g,附片25-35g,黃柏15-25g,澤瀉15-25g,川椒15-20g和川芎15-23g。稱取以上相應重量的各原料,放入鍋內加水3000-5000mL浸泡30-40min,然後煎煮,水沸後改為小火繼續煎煮20-40min,將藥液倒入木桶中。本發明中藥外用泡腳劑排除體內寒氣,溫通血脈,使用方便,見效快。
【專利說明】一種溫通腳部血脈的中藥外用泡腳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外用泡腳劑,具體涉及一種溫通腳部血脈的中藥外用泡腳劑及其製備方法,屬於中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中醫學認為,引起下肢一系列問題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取其要害,多數皆是由「不通」所造成的。所謂「不通」,既是下肢經絡或經絡聯屬的臟腑、器官,因各種治病因素的作用,導致經脈中的氣血津液運行阻滯不暢。而人體各部組織,均為氣血津液等營養物質的供養,方可發揮各自應用的作用,如果因經絡的堵滯而致氣血津液運輸發生障礙,必然會導致下肢正常功能難以維持,出現「不通則痛」、「不榮則麻」的病理表現。
[0003]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的譽稱。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且負擔最重,因此腳部最容易出現血液循環不好的表現,根據《黃帝內經》記載:「人之腳,猶似樹之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且腳部有6條主要的經絡通行,包括3條陽經的終止點(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和3條陰經的起始點(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都在腳上,因此泡腳也等於刺激了這六條最主要的經絡。尤其是現代社會,空調的大量使用,再加上人們普遍愛吃涼的食物,所以體內多寒溼。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溫通腳部血脈的中藥外用泡腳劑。
[0005]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溫通腳部血脈的中藥外用泡腳劑的製備方法。
[0006]為實現本發明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溫通腳部血脈的中藥外用泡腳劑有以下重量的原料組成:麻黃6-12g,艾葉8-15g,防風25-32g,苦參20-35g,紅花25_35g,甘草25_35g,透骨草25_35g,楮實子16-23g,威靈仙15-20g,乳香15-24g,沒藥18_26g,川牛膝12_20g,當歸20_25g,伸筋草15-20g,桂枝 12-16g,穿山甲 6-10g,黃芪 20_25g,附片 25_35g,黃柏 15_25g,澤瀉 15_25g,川椒15-20 g和川芎15-23g。
[0007]麻黃: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艾葉:祛寒、除溼、通經絡;防風:祛風解表,勝溼止痛,止痙定搐;苦參:清熱燥溼,殺蟲,利尿;紅花:活血通經,散淤止痛,用於閉經,痛經,惡露不行,症瘕痞塊,跌扑損傷,瘡瘍腫痛;甘草:抗炎、抗病毒,和保肝解毒及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透骨草:祛風勝溼、活血止痛;堵實子:補腎清肝,明目,利尿;威靈仙:祛風除溼,通絡止痛,消痰水,散癖積;乳香:調氣活血,定痛,追毒;沒藥:活血止痛,消腫生肌;川牛膝:活血祛瘀;祛風利溼;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伸筋草:祛風散寒,除溼消腫,舒筋活絡;桂枝: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穿山甲:活血散結;通經下乳;消癰潰堅;黃芪:補氣固表,託毒排膿,利尿,生肌;附片:回陽救逆,溫補脾腎,散寒止痛;黃柏:清熱解毒藥;清熱燥溼;澤瀉:利水,滲溼,洩熱;川椒:溫中,止痛,殺蟲;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0008]麻黃、桂枝、艾葉溫散寒邪,解表開竅,利水除溼;防風、苦參以助解表之功,抗菌消炎,除溼;紅花、當歸活血散瘀,掃通經絡,助升免疫力;乳香、沒藥合用乃宣通臟腑、經絡之重藥,肢體關節諸痛皆可用之;附片扶助陽氣,補命門之火以逐風寒溼邪;伸筋草、透骨草、穿山甲三藥合力提升穿透之力,引藥入內以散風祛溼、舒筋活絡;川牛膝、川芎引經藥前者引藥入關節,以利關節,後者引藥上行,以助陽氣上行;黃芪,用其通調水道之功助祛溼之效,另助附片扶陽散行;黃柏、澤瀉祛溼健中;川椒溫中散寒,芳香開竅引諸藥入內;楮實子、威靈仙合用軟堅散結之力甚強,兼調補肝腎;甘草調和各種中藥。本發明中藥外用泡劑通過煎煮後事藥物的有效成分充分的釋放,然後利用皮膚的御邪、分泌、吸收、滲透、排洩、感覺等多種功能作用於局部皮膚、肌肉、關節,改善三者的代謝甚至強化其功能,並且通過皮膚對藥物的吸收針對局部乃至全身的病症進行調理。 [0009]一種溫通腳部血脈的中藥外用泡腳劑的製備方法為:稱取以上相應重量的各原料,放入鍋內加水3000-5000mL浸泡30_40min,然後煎煮,水沸後改為小火繼續煎煮20-40min,將藥液倒入木桶中,剩餘的藥渣可以重複利用3_5次。
[0010]使用方法:剛煎煮好的藥液先燻蒸腳腿部,待溫度40-50°C時浸泡雙腳30-40min,
每天泡腳一次。
[0011]本發明的積極有益效果:本發明溫通腳部血脈的中藥外用泡腳劑加速體內寒氣的排出,溫通血脈,針對下肢不溫、腿腳疼痛、麻木、抽筋、靜脈曲張、風溼疼痛、糖尿病壞疽、易生凍瘡、腳跟疼、腳溼氣以、失眠以及痛經起到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使用方便,見效快。
【具體實施方式】
[0012]本發明溫通腳部血脈的中藥外用泡腳劑原料組成見如下實施例:
實施例1
本發明溫通腳部血脈的中藥外用泡腳劑有以下重量的原料組成:麻黃10g,艾葉10g,防風30 g,苦參30g,紅花30g,甘草30g,透骨草30g,楮實子20g,威靈仙20g,乳香20g,沒藥20g,川牛膝15g,當歸20g,伸筋草20g,桂枝15g,穿山甲IOg,黃芪20g,附片30g,黃柏20g,澤瀉20g,川椒20g和川芎20g。
[0013]實施例2
本發明溫通腳部血脈的中藥外用泡腳劑有以下重量的原料組成:麻黃6g,艾葉Sg,防風32g,苦參20g,紅花25g,甘草25g,透骨草35g,楮實子23g,威靈仙15g,乳香15g,沒藥26g,川牛膝20g,當歸25g,伸筋草18g,桂枝16g,穿山甲6g,黃芪22g,附片25g,黃柏25g,澤瀉15g,川椒18g和川芎15g。
[0014]實施例3
本發明溫通腳部血脈的中藥外用泡腳劑有以下重量的原料組成:麻黃12g,艾葉15g,防風25g,苦參35g,紅花35g,甘草35g,透骨草25g,楮實子16g,威靈仙18g,乳香24g,沒藥18g,川牛膝12g,當歸22g,伸筋草15g,桂枝12g,穿山甲8g,黃芪25g,附片35g,黃柏15g,澤瀉25g,川椒15g和川芎23g。
[0015]本發明溫通腳部血脈的中藥外用泡腳劑製備方法如下:
實施例1
製備方法:稱取原料組成實施例1-3任意一組的各原料,放入大盆內加水3000mL,浸泡35min,然後煎煮,水沸後改為小火繼續煎煮40min,將藥液倒入腳盆中,剩餘的藥渣可以重複利用4次。
[0016]實施例2
製備方法:稱取原料組成實施例1-3任意一組的各原料,放入大盆內加水4000mL,浸泡30min,然後煎煮,水沸後改為小火繼續煎煮20min,將藥液倒入腳盆中,剩餘的藥渣可以重複利用3次。
[0017]實施例3
製備方法:稱取原料組成實施例1-3任意一組的各原料,放入大盆內加水5000mL,浸泡40min,然後煎煮,水沸後改為小火繼續煎煮30min,將藥液倒入腳盆中,剩餘的藥渣可以重複利用5次。
[0018]本發明溫通腳部血脈的中藥外用泡腳劑使用方法如下:
實施例1 剛煎煮好的藥液先燻蒸腳腿部,待溫度50°c時浸泡雙腳40min,每天泡腳一次。
[0019]實施例2
剛煎煮好的藥液先燻蒸腳腿部,待溫度45°C時浸泡雙腳30min,每天泡腳一次。
[0020]實施例3
剛煎煮好的藥液先燻蒸腳腿部,待溫度40°C時浸泡雙腳35min,每天泡腳一次。
[0021]本發明溫通腳部血脈的中藥外用泡腳劑的臨床資料:
1.趙某某,女,63歲,足跟痛、小腿抽筋、下肢不溫十數年,使用過一些泡腳劑來意圖改善此境況,但均未取得理想的療效。後經友介紹嘗試使用本發明原料組成實驗中實施例1泡腳劑,於2010年10月開始使用,用至第三服藥時,夜間小腿抽筋和足跟痛的現象明顯得到改善,用至第五副藥時夜間小腿抽筋和足跟痛基本消失,下肢不溫得以改善,用至七副藥時夜間小腿抽筋和足跟痛、下肢不溫消失,追加再使用5副以鞏固療效,觀察至今未見其症狀復發。
[0022]2.劉某,女,25歲,冬天腳易生凍瘡、因手腳不溫而失眠、痛經。使用本發明原料組成實驗中實施例2泡腳劑,用至第二服藥時,手腳不溫及失眠的現象得到明顯改善,用至第七副藥時,手腳不溫及失眠的現象基本消失,本月次月經痛感明顯減輕,追加再使用十副以鞏固療效,同年冬季未出現凍瘡。
[0023]3.鄧某,男,65歲,於5年前無意中發現左下肢淺靜脈迂曲擴張,伴小腿酸脹,當時並未在意,近半年前出現左下肢紅腫疼痛,去醫院檢查B超顯示「左大隱靜脈曲張」,在醫院給予輸液抗炎治療,效果不錯。但由於治療費用過高無力承擔,改用本發明原料組成實驗中實施例1泡腳劑,使用可以讓藥液浸泡至膝蓋以上的大木桶,使用5副以後紅腫疼痛基本消失,10副後左下肢淺靜脈迂曲擴張現象減輕,現正繼續使用中。
[0024]4.李某某,女,67歲,多年的腰椎病史,伴有腰腿發麻、腿腳下午時分發脹並無力、腿易抽筋並怕冷。接受腰椎的推拿按摩治療的同時使用本發明原料組成實驗中實施例3泡腳劑,使用了十副本外用泡腳劑,上述表述症狀基本消失,偶爾還有腰腿發麻的現象,繼續使用了十副後所有症狀基本消失,現在每周使用一幅本發明泡腳劑鞏固。
[0025]5.陳某,女,50歲,兩側膝蓋疼痛,雙腿無力。建議其使用可以讓藥液浸泡至膝蓋以上的大木桶,3副以後雙腿無力感減輕,膝蓋疼痛無明顯好轉,接著去接受針灸治療同時使用本發明原料組成實驗中實施例2泡腳劑,7副後症狀基本消失,追加使用10副後症狀消失,觀察至今未見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溫通腳部血脈的中藥外用泡腳劑,其特徵在於,由如下重量的原料組成:麻黃6-12g,艾葉 8-15g,防風 25-32g,苦參 20_35g,紅花 25_35g,甘草 25_35g,透骨草 25_35g,楮實子16-23g,威靈仙15-20g,乳香15-24g,沒藥18_26g,川牛膝12_20g,當歸20_25g,伸筋草15-20g,桂枝12-16g,穿山甲6-10g,黃芪20_25g,附片25_35g,黃柏15_25g,澤瀉15-25g,川椒 15-20 g 和川芎 15-23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通腳部血脈的中藥外用泡腳劑,其特徵在於,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麻黃10g,艾葉10g,防風30 g,苦參30g,紅花30g,甘草30g,透骨草30g,楮實子20g,威靈仙20g,乳香20g,沒藥20g,川牛膝15g,當歸20g,伸筋草20g,桂枝15g,穿山甲10g,黃芪20g,附片30g,黃柏20g,澤瀉20g,川椒20g和川芎20g。
3.一種含有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通腳部血脈的中藥外用泡腳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稱取以上相應重量的各原料,放入鍋內加水3000-5000mL浸泡30-40min,然後煎煮,水沸後改為小火繼續煎煮20_40min,將藥液倒入木桶中,收集藥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溫通腳部血脈的中藥外用泡腳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藥洛可以重複使用3- 5次。
【文檔編號】A61P29/00GK103690708SQ201310666106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7日
【發明者】張勳華, 張豐祥, 張豐帆, 朱國輝, 顧鵬 申請人:鄭州市康健電子產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