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2023-10-14 00:23:49 2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_【1】
今天,在媽媽的指導下,我誦讀了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合上課本,我想了很多,
宋濂是明初著名的詩文家、政治家,年幼家境貧寒,但勤勉勵學,終成一代文豪、政治家。是什麼讓這個窮孩子取得如此之成就呢?我讀他的文章可以看出他的勤奮和執著,還有對知識和有學識的老師的認真態度。
小時候,宋濂就十分好學,但因家貧,無錢買書,只得向別人借,親手抄錄,並在規定時限歸還,在酷冬時節寒風撲面。抄書抄的手指僵硬也不敢鬆懈,為了定時把書還給人家,得到好的信譽,以便借到更多的書來讀,獲取更多的知識,但是宋濂並不滿足於死讀書,還認識到應該有名師的指導才能全面的掌握知識,為此,他外出百裡求學,在求學過程中,他尊師重教,不因老師的壞脾氣而拂袖而去,而是態度謙恭,認真請教老師,使他學有所成。
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倍感羞愧,宋濂在家境貧寒、求學甚難的艱苦條件下成才,比起他,我們在優越的今天,在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幸福日子,學校裡有老師悉心的教導,我們還成天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總想著怎麼偷懶,趁媽媽不在家能多玩會電腦該多好啊!把大好的光陰都浪費在玩耍上了,古人說「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不能真的等到「白了少年頭」才感嘆學無所成啊!
讀宋濂的文章,讀出他的一份對學習知識執著,一份堅持不懈的精神,而就是他的這份堅持和執著,終成一代學問大家。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_【2】
在21世紀這個資訊時代,要想有所作為,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唯一可行的辦法是擁有大量的知識。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確實,知識就如同我們的手和腳,不可缺失。
少年大學生寧鉑,從小酷愛讀書,每天,他不看書就不舒服,甚至上廁所也要帶上上一本書,晚上熄燈後還打著電筒看書。因此,13歲就獲得了數.理.化.醫學.天文等各方面的知識,成為大學生。
有句話說:天才出自勤奮。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要真正獲得知識只有勤奮學習。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二十多年如一日,全部身心沉浸在數學的海洋裡。每天只睡三個小時,不屈不撓地,勇敢地向著數學皇冠上的明珠行進,終於證明了1+2,登上了數學高峰,成了數學巨人。
他們的成功不都是通過勤奮的努力,掌握大量的知識而取得的嗎?
一個社會存在一定的貧富差距是正常的,而對於我們來說,雖然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選擇自己的未來。
人最出色的成績往往是在逆境中做出的,思想的壓力,甚至身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美國曾抽查了1000位財富在1000萬美元的富翁,調查了他們的生活,結果發現,他們大都出生在普通人家,甚至有一部分人的少年是在貧民窟裡度過的。
貧窮並不可怕,它有時也是一種財富,一種精神財富。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_【3】
俗話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只有通過讀書才能豐富自己、感覺世界的千變萬化。那麼你喜歡讀書嗎?
宋濂,是明初文學家,字景濂號替溪,浦江人,他自幼就喜歡讀書,但因為家境貧困,只有向他人借書來抄寫、再看。他不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都一如既往的去讀書。
每當他遇到疑點困惑的時候,他就去請教老師,希望自己學有所獲。當從學求師的時候,他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阻擋不了他對讀書的熱情。而他正想用自己刻苦學習的這種精神來勉勵馬生勤奮學習。
當我讀懂這篇文言文時,我的疑惑就是:宋濂他為什麼那麼熱衷於讀書,甚至不顧自己的身體健康兒去用功讀書。但現在我似乎明白了,當你認準一件自己喜歡的、對自己有益的你會毫不顧忌的去爭取成功。古代有多少文人為了考取狀元而晝夜不停地去讀書,也許他們是為了更多的功名利祿,但是他們得到的卻會使自己受用一生
我們也應該嘗試去豐富自己,嘗試把讀書變為自己的樂趣,即使你不喜歡,以為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心靈,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甚至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未來。讀書是一種幸福,也許你會在書中找到一個不一樣的、全新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