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三令五申

2023-10-14 13:35:49

要說咱們華夏神州山東這地界兒,就是了不起,春秋末年那陣兒,一下子打天上降至泰山南北一文一武兩顆巨星。文星處魯之陬邑(今曲阜),乃垂範千秋的至聖先師——孔丘孔夫子;武星居齊國樂安(今惠民縣),系萬國兵家崇仰的大軍事家——孫武孫聖人!時人尊稱其為孫子或孫武子,表字長卿。說起孫武子,只怕無人不知曉他的名著《孫子兵法》十三篇,雖說傳至今天僅見六千餘字,卻字字如雷,句句似電,成為將者不可不讀的「兵經」。

  可話又說回來了,人若生在亂世,就算你能耐再大,要想出人頭地,成就一番功業,談何容易!孫武子也是如此。史家有話,春秋無寧日。尤其到了春秋末尾兒,不管是大國小國、強國弱國,全都攪和進來了,整得大好山河處處烽煙滾滾,屍橫戈斷,哀鴻遍野!

  這天傍晚,為避齊國內亂而出走的孫武,風塵僕僕地踏進了吳國新都姑蘇城(今江蘇省蘇州)。

  孫武是位謹慎善察、堅毅勇決的天縱英才。他離開齊國的時候,早已對四方諸國進行了精細理智地調研和比較,最終決定到吳國發展,看中的即是吳與齊兩國地理相似,俱皆偏東臨海,物產豐富,鹽鐵利饒,農田多收,漁獵興旺,加之北與中原有長江天險的阻隔,較少遭到他國侵擾,勁敵主要是地域廣闊的西鄰楚國。

  尤其讓他看中的,是吳國剛剛崛起不久,君王強悍,民勤耐勞,是股銳意進取的新興勢力。

  至於齊國,好大喜功、荒誕迷信的齊景公杵臼當政已近三十年。這期間,齊之宗室貴胄日漸淫靡沒落,各懷二心,不斷相互攻訐,蓄謀作亂;強鄰燕、晉、楚諸國,亦且虎視眈眈,時或進犯,常常抽冷子就捅你一刀,即便捅不死你,也得拉塊肉走。而齊景公對此卻毫無顧忌,只知一味大動土木,治宮室,聚狗馬,寵姬妾,窮奢極侈,厚賦重刑,將國之安危視同兒戲……這讓孫武大為不齒。

  此外,孫武奔吳還有另一層因由。

  孫武聽說楚國的名臣良將伍子胥逃亡到了吳國,就有心前往結交,意欲共同切磋治軍之道。

  到了吳國,孫武並未急著去見伍子胥,而是先在姑蘇城外的羅浮山中隱居下來。他知道姑蘇城是伍子胥秉承吳王闔廬之命親自勘察、設計、督造的,故而一連數日只是循著姑蘇城觀覽。他這一觀覽,可就看出了內中的門道及奧妙,看出了伍子胥非凡的機智與才幹:周環足有四五十裡,城高牆厚,渠深河寬,果真易守難攻,坐落於姑蘇山東向偏北的佳善之區,地利凹凸勢順,頗具興旺發跡之氣,四圍開設陸門、水門各八,象天法地,專為招勇納士,演練軍伍,突顯一派勵民強國的蒸騰景象……

  如此,孫武對伍子胥在吳的行事和為人,以及欲借吳王之力橫心報仇的意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也為自己來至吳國幸遇知己,得以施展抱負堅定了信心。

  選了個風和日麗的好天,孫武來到伍子胥府前。門人通報後,只見豪壯的伍子胥風風火火地迎出,不待孫武開口,即大步搶前,興奮地攥住孫武的雙手,一疊聲地說:「孫先生,相見恨晚呀……」熱情地將孫武接進府中。等伍子胥讀了孫武的《孫子兵法》,更是讚不絕口。孫武也被對方的豪爽率真所打動,尤其聽到伍子胥傾訴九死一生,逃亡吳國,必欲借兵伐楚復仇,勾起了自己的一番心緒……

  其實,孫武原本不姓孫,亦非齊國人。

  古時,舜有二妃,均系帝堯之女,曾居住在媯汭(今山西永濟縣南),故其後人皆以媯為姓。周武王滅商,求得虞舜後人媯滿,封於陳(今河南東南與安徽北部之域)地建國,又以國名「陳」作了姓。待傳到陳厲公時,厲公得了個兒子,取名陳完。陳完降生時恰遇周太史路過陳國,太史就給他算了一卦,說他在陳沒什麼作為,若是去了齊國,倒能昌大,這一算可就算跑了陳完的太子夢。厲公心思不在陳完身上了,厲公死後,即位的陳宣公是個沒德行的玩鬧,受寵的小老婆生了兒子,為立幼子就殺了先太子。

  先太子向與陳完友善,陳完能不跟著吃掛落兒?陳完一害怕,便改姓田,逃亡到了齊國。

  田完在齊很會做人,深得齊桓公信任,把宗女懿仲給他做了媳婦,授官工正,監管制造諸業。

  傳至五世,孫武的祖父田書拜將,伐苴國大獲成功,被齊景公賜以孫姓,封地樂安,位列公卿。孫武好軍事,苦心研習兵法,是大有世家淵源的。

  伍子胥自打結識了孫武子,伐楚復仇的信念愈加強烈,恨不得今朝就發兵,因此在徵得孫武首肯後,就進宮向吳王闔廬鄭重獻上孫武的十三篇兵法,並極言孫武是位極其難得的軍事人才,如果重用不愁大王霸業不成。吳王一讀《孫子兵法》,亦是愛不釋手,當即命伍子胥攜重金寶玉聘請孫武,自己也降階迎出宮門,盛宴相待。

  待與孫武言談起來,果真識見卓異,縱橫捭闔,確有經天緯地之能,心下已有意授其軍柄,故而趣意笑道:「愛卿奇才,既言治軍能使弱者變強,女子可使驅之?」孫武回答十分肯定。吳王便命選後宮美人三百,又令自己須臾難離的兩個寵姬為正副隊長,並限期造辦可體的銀盔軟甲以及兵械,交與孫武操練。

  是晚吳王與兩愛姬言及演武一事,美人只覺得新奇好玩,蕩漾不已;吳王也一樣興奮,直認是兒戲一場,定然勝過聽歌觀舞,巴望著演練的日子快快到來。

  到了操練女兵之日,南武城鼓聲陣陣,旗幟獵獵;鳳凰山觀雲臺上閱武的文臣武將簇擁著吳王饒有興致地指手畫腳,談笑風生;臺下經過武士數日指點的美女頂盔貫甲,長戈短矛,紅纓飄風,利刃耀日,分列兩隊,卻隊列如蛇,曲曲彎彎,顯得妖嬈有餘,勁健不足;正副隊長各立隊前,戎裝將服,卻搔首弄姿,盡顯婀娜,還時不時向觀雲臺上閱武的吳王頻飛媚眼……

  突然一通鼓驟,孫武升帳,威肅森森,頓時震住了一眾喧譁。他朗聲宣讀軍規律令,先命男勇列隊示範一番,然後問女軍能否?女皆曰可。孫武便命擊鼓,只見隊伍稍動,二女將笑作一團,毫無正經;孫武肅顏再宣軍紀律條,又命擊鼓,這次隊伍見齊,二將卻搖搖晃晃直勁叫累;孫武厲聲三申軍令,奪過鼓槌親擂戰鼓,號令開練,正副二女將手中兵器扔在地上,揉腰捶腿,直喊罷啦罷啦……孫武大怒,面沉似鐵,當眾喝令,主帥統軍,三令五申,為將抗命,不能約束部伍,論罪當斬!立命監斬官綁縛二姬,於隊前執行。望雲臺上吳王見此突變,大驚失色,亟欲阻止,人頭已然落地,不由大叫一聲暈死過去……

  孫武卻極其平靜,只說了句「將在軍,君令有所不受」,即時就於女軍中另選出二將,繼續操練,果然再無懈怠之人,不久練就了一支名彪春秋的「娘子軍」!吳王闔廬畢竟還沒昏聵到頭,曉得孫武兵機韜略乃天地蘊蓄、鬼神莫測,還是重用了孫武。

  孫武與伍子胥同心合力徵戰,平楚威齊凌越,輔助闔廬終成一霸,不似其子夫差,因寵溺美人西施而亡國喪身。

同类文章

傅恆後代是誰?傅恆我們被稱為傅六爺?乾隆明相傅恆的個人成就

  傅恆為沙濟地方富察氏,乾隆一朝重臣,深受乾隆帝寵信,步入仕途之後,出將入相,活躍在乾隆朝堂。他不到三十歲就成為首輔,在乾隆一朝權傾一時,分量極重。  傅恆為名門出生,先祖旺吉努在努爾哈赤起兵時,便率族人歸附,為清太祖心腹。曾祖哈什屯在太宗與世祖兩朝位列議政大臣,祖父米思涵為康熙帝戶部尚書、議政大

乾隆名將兆惠是個什麼樣的人?兆惠將軍的優缺點

  人物檔案  姓名:烏雅·兆惠  諡號:文襄  國家:中國  民族:滿族  旗籍:正黃旗  所處朝代:清朝乾隆時期  出生時間:公元1708年  去世時間:公元1764年  職業:都統  爵位:一等武毅謀勇公  主要成就:平準部、回部  兆惠是清朝乾隆年間著名戰將,曾經參與過平定大小金川之亂、平定

兆惠是誰?兆惠是怎麼死的?

  兆惠,烏雅氏,全名烏雅·兆惠,字和甫,滿洲正黃旗人,生於公元1708年,去世於公元1764年,是清朝乾隆時期的著名將領。兆惠在乾隆時代曾經多次鎮壓叛亂,阻攔外族進攻,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安全,是乾隆朝非常重要的一位將領。  雍正九年,已經二十四歲的兆惠以筆帖式的身分入值軍機處,授軍機章京,算是

清朝將領和琳簡介 和琳是怎麼死的?

  雖然文章開頭就已經給和琳添加了標籤,說他是清朝時期著名將領,但實際上今天知道和琳到底是誰的卻並不多。歷史上姓和的官員不少,但是說到清朝姓和的官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絕對是「和珅」!添上乾隆朝著名權臣、貪官標籤的和珅,加上今日各類影視劇對其的刻畫傳播,和珅絕對算的上是家喻戶曉的一位歷史人物。  在往

和琳與和珅、紀曉嵐的關係如何?和琳為什麼能戴三眼花翎?

  和琳,清朝乾隆時期著名將領,滿洲正紅旗人,生於公元1753年,去世於公元1796年,鈕祜祿氏,字希齋。和琳,又是鈕祜祿氏,想來大家心裡都有數了。沒錯!和琳除了是清朝乾隆時代的著名將領之外,同時也是清朝著名權臣和珅的親弟弟。因為有和珅的幫助,和琳自從入仕開始,官路可以說是一路暢通,歷任兵部侍郎、工

王輔臣是誰?王輔臣是怎麼死的?

  王輔臣是明末清初之時的一位軍閥,曾經兩次反清也兩次降清,是一位首鼠兩端之人。  王輔臣為山西大同人氏,原本是明朝一官宦人家僕傭的孩子,生年不詳。他本姓李。,後來給王進朝當誼子,此後便改姓王。  明朝末年,內憂外患,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王輔臣後來跟隨姐夫劉某參加農民軍。王輔臣非常好賭,常常一擲千金

清朝將領王輔臣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自殺?如何評價王輔臣?

  王輔臣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地方軍閥,曾經先後在明朝和清朝為官為將。他多次加入反清勢力,也曾多次投降清朝,後來在投靠吳三桂反清,隨後再次降清之後,畏罪自盡而亡。  王輔臣是一位能幹的將領,這一點小編並不否認。雖然他在今天名聲並不大,但是卻非常能打。早在明末之時,他跟隨大同守將姜瓖麾下就曾經屢建奇功。當

王輔臣與吳三桂有沒有關係?王輔臣的故事

  王輔臣山西大同人,原本是明朝宦官奴僕的兒子,後來硝煙四起,天下大亂,王輔臣跟隨姐夫一起參加起義農民軍。後來他又投靠在山西大同守將姜瓖麾下,跟隨姜瓖一起投靠大清。多爾袞去世,順治帝親政之後,王輔臣受到重用,此後青雲直上,步步高升。  王輔臣原本前途無量,可惜一步錯步步錯,後來他參加吳三桂反清勢力,

河西四漢將趙良棟簡介 趙良棟是怎麼死的?趙良棟歷史評價

  人物檔案  姓名:趙良棟  字:擎之  號:西華  諡號:襄忠  國家:中國  民族:漢族  所處時代:清朝  出生地:甘肅寧夏  出生時間:公元1621年  去世時間:公元1697年  官職:勇略將軍、雲貴總督  爵位:一等伯爵  主要成就:平定三藩之亂  主要作品:《趙忠襄奏疏存稿》  趙良

甘龍是誰?他為何反對商鞅變法?

  甘龍是秦孝公時代的臣子,他的後代甘茂、甘羅都成為了秦國的國相,得到了秦國君主的重用。他是秦國有名的世家貴族,也是反對派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對商鞅變法,可是並沒有什麼用,但是他為何要反對呢?  商鞅變法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很有名,經過變法圖強,秦國從一個邊陲小國,一躍而躋身春秋戰國四大強國之一。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