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匯總

2023-10-13 20:03:54 1

  1.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為你,千千萬萬遍!」深夜掩卷,感慨良多,耳邊響徹著哈桑忠誠熱烈的誓言,那個圓臉兔唇少年堅定清澈的眼神深深雕刻在腦海裡揮之不去,讓人忍不住為之心痛。《追風箏的人》無疑是一本震撼心靈的小說。

  作者用淡柔的文字細膩地勾勒了發生在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和他的僕人兒子哈桑之間關乎家庭與友誼、忠誠與背叛、愛與救贖的故事。當僕人哈桑——阿米爾最好的夥伴,為了捍衛阿米爾的風箏與榮譽而被小夥伴中的異端分子強暴時,阿米爾——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卻懦弱地蜷縮在陰暗的角落裡默默流淚不敢挺身相助。之後,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慚愧和痛苦不已,因為無法面對哈桑甚至不惜栽贓,趕走了哈桑和他的父親。後來,因為恐怖分子對阿富汗的佔領,阿米爾和他父親一同逃往美國。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經受著內心的煎熬,因自己的懦弱背叛好友的煎熬。為了贖罪,他不顧危險,毅然前往戰亂中的家鄉阿富汗,開始了救贖之旅。

  歷盡波折回到家鄉的阿米爾,目睹了家鄉的民不聊生,同時也得知了為捍衛阿米爾家宅子而葬送生命的哈桑的死訊。忠誠一生的哈桑死了,阿米爾的救贖卻沒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兒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爾兒時的宿敵手中……一場救贖再次開始。阿米爾不惜豁出性命從強大的敵人手裡救回了索拉博,也追回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風箏,重新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

  書中故事詮釋的不僅僅是親情和友情,當中還蘊含著許多直指人心的情感,比如傷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疑,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助,愛情乍到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湧上心頭的自責、自卑和贖罪的衝動……或許,這些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歷過的心緒吧。

  我想,正直、善良、誠實和內心的寧靜與無愧應該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那隻值得永生追逐與珍愛的風箏!

  2.《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小說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少年關於友情、親情、背叛、救贖的故事。阿米爾的父親在當地很有聲望,也是阿米爾小時候崇拜的對象,而阿米爾家的僕人——阿里則是其父親從小的玩伴,同樣,阿里的兒子哈桑從小就是阿米爾的好夥伴。然而阿米爾和哈桑之間卻有生來不可彌補的裂痕,儘管阿米爾還是個孩子,在他心中存在著森嚴的等級制度和種族觀念,「我從來沒有認為我和哈桑是朋友」,儘管阿米爾一沒事就會找哈桑玩,儘管哈桑為了去追原本屬於阿米爾的風箏不惜付出一切,然而「我是普什圖人,他是哈拉扎人,我是遜尼派,他是什葉派」,之所以每次哈桑為他付出後儘管心存愧疚,但總是設法得到了自我寬恕和自我原諒。

  在阿米爾和哈桑身上反映出阿富汗兩派鬥爭的現狀,阿米爾從小生活在阿富汗社會的大環境中,即便他並不知道種族鬥爭的根源所在,在大環境的感染下他總是有意隱瞞與一個哈扎拉孩子玩耍的事實,儘管他們情同手足。相比之下,身為僕人的哈桑卻對種族歧視不以為然,無私地對自己的主人朋友好,即便阿米爾提出讓哈桑吃土的假設後,哈桑遲疑了一下,眼睛看著阿米爾信誓旦旦的說:「如果你真的命令我那樣做的話,我會吃的。」哈桑不管阿米爾怎樣對待他,他一如既往盡著自己僕人的責任,哈桑出生後叫出的第一個人名不是「媽媽」或「爸爸」,而是「阿米爾」,這意味著一生中他將阿米爾當作自己父母般重要看待。

  然而命運弄人,在阿米爾隨父親移居美國,父親逝世後不久,阿米爾在幾十年後接到了父親朋友拉辛漢的電話,告訴他哈桑其實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這猶如晴天霹靂,父親在他心目中的形象轟然倒塌,更加讓他不能接受的是,他曾親手將自己的兄弟趕出家門,現在生死未卜,「來吧,這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這句話如魚鉤般勾起了自己對哈桑做出的種種不對,也刺痛著阿米爾的心。終於,阿米爾在親情的引導下做出了行動,不再只是自我寬恕,而是自我救贖。

  回到阿富汗,哈桑已經死去,阿米爾找到哈桑的孩子,卻被塔利班毒打,在劇痛難忍時,阿米爾笑了,「我大笑,因為我知道,在我大腦深處某個隱蔽的角落,我一直期待這樣的事情」,終於可以償還自己的罪過,「我體無完膚——但心病已愈」。阿米爾瞬間明白,有著不光彩過去的不僅僅自己一個,自己的未婚妻、自己置若神明的父親,與自己不同的是,妻子在結婚前將自己的過去坦誠說出,父親用盡一生在做善事,就是為了贖罪,只有自己,選擇沉默,將罪惡感壓在心底,毫無作為地折磨著自己。與其壓在心底,讓記憶像夢魘般時時發作,不如抬起胸膛,勇敢原諒,給自己機會去彌補生命的缺口。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原本哈桑對阿米爾忠誠的表白多年之後經阿米爾口對侄子說出,多年之後同一場景的呈現,只是角色的反轉,多年前哈桑追風箏時阿米爾犯下了不可原諒的過錯,多年後阿米爾用同樣的方式進行著自己的救贖。

  3.《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第一次看這本書已經是我初中的時候,轉眼已是大一即將轉入大二的時候,我又借著讀書小組讀書分享的機會把這本書重溫了一次。

  這本書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說的處女作,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阿米爾善於將別人的風箏割斷,他的朋友哈桑則善於去追風箏。阿米爾善與寫作,卻充滿懦弱與欺騙,哈桑誠實善良,勇敢,正直無私。兩人成為鮮明對比。

  然而壞人本性也是好的,他們只是缺乏一個把他們引向善的指明燈。就拿阿米爾來說,當拉辛汗好說歹說讓他「重新做人」,他嚴詞拒絕,當拉辛汗亮出底牌告訴他,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他才決定去找哈桑的遺子。

  在現在這個充滿銅臭味兒的時代,壞人雖然存在,但若追根起源,大多數本性不惡,只是童年或者後成年時期缺乏引導罷了。還記得這個故事嗎?一個大盜在被劊子手押向斷頭臺的時候,他請求見他母親最後一面,要求吮吸最後一次的母乳,他的母親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最後這個大盜咬斷了他母親的乳頭,一旁的人都很詫異,把他拉開。這個大盜臨死前對他母親說的最後一句話是:「若不是你不阻止我之前無數次的小偷小摸,我也不至於落得如此田地。」

  這裡的大盜就是阿米爾的翻版。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阿米爾,「復旦投毒事件」,「我的爸爸叫李剛」,「小悅悅事件」等等都是善與惡真實的寫照。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又如何引導惡人往從善之路走呢?

  我想教育應該是重中之重。談及教育,老師和教育模式又是一大關鍵。現如今的應試教育都比較重效率、重結果,不注重質量、過程。因此,大多數的小孩思想發育還不完全,整天都埋入題海,缺乏素質教育。曾經我在某個書城等待開門,碰見幾個小學生,年紀雖小,卻已滿口髒話,說著一些與他們年齡大相逕庭的話,令我很是詫異。或許真的是快節奏的生活讓他們也快速「成長」了吧。

  老師是教育的啟蒙者,但是家長卻是除了老師能和孩子呆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人。現如今,家長們都忙於賺錢,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導致有些孩子性情冷淡,有的又是雙重性格,自己卻仍無法發現這一問題的導火索。若有那天真出了事故,那才追悔莫及呢。

  除了老師和家長以外,社會也應當扮好引路人的角色。政府、企業也都應該大力支持,多加重視人格的培養。放慢我們生活的節奏,細化我們的優點和不足,多多讚美和激勵「哈桑」,多多關注「阿米爾」,找出他的問題所在,一一攻破,這樣才能建設更好的幸福安康的和諧社會,營造一個美好的明天,創造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4.《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追風箏的人》中兩個主人公哈桑和阿米爾是童年一起吃同一奶長大的,兩人在一起玩,哈桑認為阿米爾是他永遠的朋友,但阿米爾從沒有把哈桑當成朋友。因為他們有著等級。阿米爾是少爺,哈桑是他們家僕人阿里的孩子。可是這種社會關係的哈桑卻受到了阿米爾父親的真心對待,給阿米爾買什麼哈桑也一起會有什麼,哈桑什麼都不缺。這讓阿米爾內心非常難過,所以他才有了攆走哈桑的心理。他把自己的手錶藏在哈桑的褥席底下,來污衊哈桑,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哈桑竟然承認是他偷得。而且從那一天起,阿里準備帶哈桑離開。雖然阿米爾的父親再三挽留,但他們主意已定。

  讀到這裡,我流下了眼淚,為哈桑的善良,為哈桑的永遠為阿米爾著想,曾經哈桑為阿米爾來保駕護航,讓阿瑟夫痛恨在心,他覺得值;曾經他為阿米爾追風箏追到一處角落,痛挨阿瑟夫的毒打,他覺得值,他說:為你,千千萬萬遍。可是身為少爺的阿米爾卻從沒有把哈桑當朋友,有人和他玩的時候,他不叫哈桑參加;沒人玩的時候,才去和他在一起。阿米爾受氣的時候,哈桑為他獨當一面,可是當哈桑面臨危險的時候,他卻選擇了逃離。他現在又設計出這樣的陷阱來讓哈桑跳,哈桑從容地跳,他有時用石榴使勁痛打哈桑,可是哈桑從沒有還手。就這樣,默默地,哈桑為阿米爾,千千萬萬遍。

  故事的情節跌宕起伏。當他們都成為成年人。阿米爾知道了父親的罪過。也為自己的罪過而產生救贖的心理。原來哈桑與他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他的父親之所以一再地建恤孤院,行善事,就是在救贖自己,而成年的阿米爾也開始了自己的救贖之路。阿富汗發生戰爭,人們民不聊生,有許多讓人痛徹心扉的事,有的人為了吃飯,竟然出賣自己的腿,施政者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用石頭砸死人。阿富汗的孩子缺少父親,是戰爭奪取了一切幸福。當然哈桑也永遠地離開了人世,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孩子索拉博。阿米爾選擇去救索拉博,在那一天,他被打得體無完膚,終於救出了索拉博。他把索拉博帶回美國過幸福的生活。可是索拉博卻變得抑鬱,沒有言語。最終故事的結尾,已是成年人的阿米爾為索拉博——哈桑的兒子追風箏,哪怕只是為了看到他的不易發覺的一絲微笑,結尾的文字很美,春天總要先融化冬天的第一片雪花。阿米爾的堅持讓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想到他當孩子的時候犯下的錯誤,我在心裡對自己說:他還是個孩子!

  誰也會犯錯,可貴的是有的人能夠反省,並從此多做好事。每一個人都不完美。但每個人在成年之後要學會面對自己的人生。

  讀《追風箏的人》我感到了一種極為可貴的忠誠善良,那是哈桑帶給我的。自始至終哈桑都以最完美的品質出現,雖然他並不完美,但他總是帶給別人完美的生活。

  讀《追風箏的人》我感到了一種極為可貴的勇敢,那是阿米爾的父親帶給我的。在發生戰爭出逃之時,守門之人提出非分的佔有別人妻子的想法,他父親挺身而出,保住了那位妻子。他說:哪怕挨一千顆子彈我也要站出來,我也不能眼睜睜看著這樣的醜事發生。世間如果多一些這樣的為正義站出來的人,壞人將無處生根。

  讀《追風箏的人》我讀到了等待的美麗。那是小說的結尾告訴我的。索拉博說,有些事情就像酸蘋果,是需要等待才能帶來幸福的,多麼美麗的比喻。而最後阿米爾的改變,也讓我感動。為索拉博他付出了很多,其實最終也是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他要付出全心的努力來融化第一片雪花。

  小說讀來令人盪氣迴腸,它讓我們了解了阿富汗發生戰爭的那段殘酷的歷史,讓我們了解到那裡的觀念,那裡的習慣傳統,讓我們認識到人性的矛盾,人性的複雜,讓我們深刻地體會自我救贖的必須。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