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城沁水縣有多少個鄉鎮(晉城沁水縣縣名來歷)
2023-10-13 00:20:45 1
山西晉城沁水縣有多少個鄉鎮?秦漢時置端氏縣北齊時,改為永寧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稱沁水縣,《水經·沁水注》:「沁水又逕沁水縣故城北,蓋藉水以名縣矣」是沁水縣以沁水而得名新中國成立後,沁水縣先後隸屬於晉東南地區1985年晉東南地區撤銷,沁水縣直隸於晉城市,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山西晉城沁水縣有多少個鄉鎮?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山西晉城沁水縣有多少個鄉鎮
秦漢時置端氏縣。北齊時,改為永寧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稱沁水縣,《水經·沁水注》:「沁水又逕沁水縣故城北,蓋藉水以名縣矣。」是沁水縣以沁水而得名。新中國成立後,沁水縣先後隸屬於晉東南地區。1985年晉東南地區撤銷,沁水縣直隸於晉城市。
著名景點
柳氏民居:位於沁水縣城西南25公裡處歷山腳下的土沃鄉西文興村,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為河東解州鎮(今運城永濟縣解州鎮)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史稱「永州司馬」的柳宗元後裔的宅第。1942年,在沁南抗日縣政府領導下,西文興村的世襲柳府始變為民宅至今,故稱為柳氏民居。
歷山自然風景區:歷山,位於山西省南端沁水、垣曲、翼城三縣交界處,面積 150平方公裡,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山是華北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風景區,素有「五絕、十勝、百景」之稱,被譽為「天然大公園」。
三都古城:「湘峪古堡」位於沁水縣東南58公裡處的鄭村鎮境內的湘峪村。湘峪村因明朝戶部尚書孫居湘(萬曆20年進士)、御史都堂孫可湘、四部首司孫鼎湘三兄弟同朝為官而聞名,其古堡歷史上民間俗稱「三都堂」。「湘峪古堡」建成於崇禎七年(1634),至今已有374年的歷史,是一座典型的防禦性城堡,佔地面積3.25萬平方米。
郭壁古鎮:位於沁水縣東部的沁河西岸,古代,這裡曾是沁河渡口之一。由於村子地處灘涂戈壁,故名郭壁。
趙樹理故居:位於沁水縣加豐鎮尉遲村。故居內存有趙樹理生前書籍、柳制箱、皮箱和生活用品等遺物。
著名人物
劉東星,明隆慶進士,累升湖廣左布政使,與明朝著名思想家李贄私交甚厚。
孫居相(?-1634),萬曆二十年(1592)進士,累升兵部右侍郎。
孫鼎相,歷官吏部郎中、副都御史、湖廣巡撫,亦有名於東林中。
張銓(?-1621),萬曆三十二年(1604)進士。歷御史、江西巡按。死後被贈大理卿,再贈兵部尚書,諡忠烈。
張鳳儀,明末著名抗清女英雄。
張五典,歷官南京大理卿。卒,贈太子太保。
賈景德(1880-1960),清朝進士。曾任山西都督府秘書監、山西省政務廳廳長、正太鐵路局局長、山西綏靖公署秘書長。1942年後任國民黨政府銓敘部部長、考試院副院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秘書長。到臺灣後,任臺灣「考試院」院長「總統府」資政。
趙樹理(1906-1970),作家。著有長篇小說《李家莊變遷》、《三裡灣》,中篇小說《李有才板話》,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鍛鍊鍛鍊》。趙樹理創立中國著名文學流派「山藥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