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富弼是個什麼樣的人?富弼的趣聞故事
2023-10-13 11:21:54 2
富弼是北宋時期的著名自宰相,歷經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三朝,曾經兩度為相,是著名的政治家。
富弼是一位十分出色的人,富有才華。從他幼時起,就表現出了超出常人的聰慧。加之他勤學苦練,刻苦讀書,像一隻海綿一樣源源不斷的吸取知識,長大之後,更是才華卓絕。
著名文學家和名相範仲淹,在第一眼看到富弼的作品的時候,就曾發出過「帝王的輔佐之才」的感嘆。後來更是主動將富弼的文章拿給王曾和晏殊兩位文人觀看,而這兩個人都不同程度的對富弼表示欣賞和讚揚。晏殊甚至因為欣賞富弼的才學和為人,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富弼。
富弼是一個知恩圖報之人。範仲淹可以說是最早對富弼表示欣賞的人,並且將富弼推薦給了其他人。後來宋仁宗重開制科,也是範仲淹讓富弼前往參考。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範仲淹可以說是富弼的伯樂。富弼日後在仕途上,也多得範仲淹的提攜,範仲淹對其有大恩。
後阿里範仲淹因為議論廢除皇后一事,遭到貶謫。富弼卻冒著盛怒的君主,為範仲淹求情,最終也同樣被貶。雖然富弼並沒有讓範仲淹免於責罰,但是能有這一番心意,足以見得富弼本人是個知恩圖報的君子。
富弼雖然是一個文臣,卻也是一個強硬的文臣,有大智謀大膽量。宋朝大部分文人都有屈辱求和的心思,富弼雖然無法改變大環境,但是當他本人在面對強硬的遼國的時候,卻仍然能據理力爭我,為國家謀福利。
宋仁宗時期,宋遼兩國訂立盟約。當時因為遼國軍力強盛,而朝中又不知道遼國省錢,於是許多人都害怕不敢前往遼國。所以宋仁宗在讓大臣議論派誰出使遼國的時候,不敢去遼國的官員,便將此事退給了富弼。
因為富弼確實是一個能臣,於是歐陽修等人想將富弼留在京都。但是富弼聽聞此事之後,卻自己覲見宋仁宗,說:「人主憂慮臣下恥辱,臣下不敢愛惜生命貪生怕死。」表示自己願意出使遼國。不得不佩服富弼的忠心和他的膽量。
出使遼國之後,遼興宗獅子大開口,想要索取土地。富弼引經據典,分析事實,拒絕了此事。於是遼國又要求增加歲幣,富弼仍然不懼任何威脅,包括遼興宗表示若是宋國不同意,便會興兵的威脅,一直為國爭取利益。大智慧大勇氣,只這點就勝過不少文官。
富弼是一個剛正不阿,憂心天下的好官。在他當政之時,就時常上言覲見,規勸帝王,實行好的政策。後來因為宋神宗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雖然富弼因為反對變法,自己選擇引退,但是仍然心憂天下。
他知道活著的時候勸諫神宗,可能不僅得不到好的效果,恐怕還會連累親友,於是將此事一直記在心中。等到臨死的時候,親自封好一封遺奏,讓自己的兒子遞給宋神宗。奏摺中言辭懇切,勸諫帝王分辨忠奸,變法要從實際和百姓利益出發。
一個至死也不忘國家不忘人民的大臣,是多麼的純粹,多麼的令人敬佩。
富弼克己奉公,為官清正,曾經多次拒絕皇帝的升遷,只是因為他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後來皇帝時常賜給他金錢珠寶,各種獎賞,他同樣表示拒絕。許多人對此表示疑問,皇帝的賞賜為什麼要拒絕呢?
富弼表示,這些都是應有賞賜之外的額外賞賜,是大臣不應該接受的部分。如果現在接受了,等到將來皇帝作出違背規矩制度的事情,大臣們又改如何規勸呢?其嚴格要求自己竟到了如此地步,讓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