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的起源在哪裡,影響較大的粵劇劇目
2023-10-12 20:07:49 1
中國有著三百多種的戲曲劇種,能夠在其中脫穎而出成為代表的戲曲劇種卻是不多的。能夠承擔起地方戲的代表也是很厲害的,粵劇身為廣東一帶的戲劇代表更是有著非凡的魅力。本期粵劇文化一起了解粵劇的起源。
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或者「廣府戲」,漢族傳統戲曲之一,源自南戲,流行於珠江三角洲等廣府民系聚居地。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念做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
關於粵劇的產生和形成,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普遍認為,粵劇於明朝中葉開始萌芽,孕育於本地班。關於本地班來源一般來說,是引用麥嘯霞所撰的《廣東戲劇史略》說法,該《史略》說:「雍正繼位……,時北京名伶張五號攤手五……逃亡來粵,寄居於佛山鎮大基尾……以京戲崑曲授諸紅船子弟,變其組織,張其規模。」
創立的瓊花會館作為記載粵劇本地班始源,其實這是大大縮短了粵劇本地班的歷史,瓊花會館也非是在雍正年間才創建,據史載,早在明代嘉靖至萬曆年間,在佛山、廣州,本地班已建立了瓊花會館這一行業組織。
經過不斷發展,由弋陽腔和崑腔與廣東本地流行的南音、龍舟、木魚、粵謳、鹹水歌等民間曲調以及廣東器樂樂曲結合而成。直至清末民初,逐漸演變為融集南北、中外唱腔音樂,以廣州話演唱,從而形成具有鮮明嶺南特色的地方戲劇——粵劇。粵劇有別於外省戲曲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既屬於中國寫意派戲劇範疇,又具有輕快流暢、新款善變的個性,享有「南國紅豆」的美譽。
粵劇是廣東藝人吸納外省入粵戲班的戲曲聲腔,加以易語而歌並融進本地的歌謠、小曲而形成的劇種。明中時期,粵中各地已有鄉俗子弟以戲劇為生。明嘉靖開始,出現弋陽腔、崑腔。清雍正年間,廣州有「土優」演戲時唱「廣腔」。
粵劇源自南戲,舊稱「廣府大戲」,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發源於佛山。早在漢代,佛山的表演藝術已十分盛行。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粵劇是揉合唱念做打、
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是融匯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腔、弋陽腔、崑山腔、梆子等諸腔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劇稱西皮)、二黃為主的我國南方一大劇種。
【結束語】粵劇正如同其它的大型戲曲劇種一樣,都是由著很多不同的小腔調以及戲曲劇種綜合,再加入一些地方的特色之後獨立形成的一種戲劇,如今的粵劇也在廣東等地有著非凡的地位。
你可能也喜歡:
粵劇臉譜與京劇臉譜的關係與區別
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粵劇文化
滿族有多少人口,滿族的分布情況
【城市文化】北京歷史文化知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