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2016年水滸傳讀後感2000字範文

2023-10-13 07:09:34 2

  《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下面請看為大家整理提供的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1篇:水滸傳讀後感2000字

  四大名著之中,《水滸傳》是唯一一本讓我每次想起情節時都忍不住下淚的書。讀完這本書時,我的眼睛又紅又腫,我忍受不了這樣的悲哀,更加承受不了這麼多死亡的重量,更何況在這一份份的死亡裡有著那麼多的情與義!

  每一個時代的進步都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技術與變遷,但是伴隨著這些的還有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淡漠與距離的增加。這本書為我們真實的再現了另一個時代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我們描述了一種我們可能從來不曾經歷過的大忠大義,讓我們更加意識到自己情感世界的單調乏味,甚至不由的開始批判自己的怯懦與自私。對於現代社交沒有切身體會的人,不可能被這本書裡的故事或是隻言片語所打動;沒有真正急迫地渴盼過友誼的人,也不可能明白這一百單八將之間的互扶互助是多麼的可貴;沒有從頭至尾了解他們每一個英雄的故事的人,就不會因他們的死死傷傷而涕泗橫流。

  品讀這本書,我只想談忠義,談悲劇!

  花和尚魯智深,手持六十二斤的禪杖,能徒手拔下垂楊柳,他豪放不羈,他嫉惡如仇,他三拳打死鎮關西,救助無依無靠的父女二人。與林衝僅僅幾面之緣,只因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他在林衝的刺配之路上緊緊相隨,並在野豬林奮不顧身出手相救,不惜勞苦一路護送。他本無心為官,為了與哥哥的情義,依然緊緊追隨,奉命徵遼、徵田虎、徵王慶、徵方臘。他只是一位勇夫義士,不慕名利、不貪錢財,他的性格有些暴躁,但是卻從不會欺凌弱小。他簡單的讓我不得不喜歡,他仁義的讓我不得不欽佩,他死亡的讓我不得不痛苦。他在寺中聽得漸江潮信,便跳將起來,摸了禪杖要出去廝殺,可見連年徵戰的生活下精神是如何的緊張!看著滾滾而至的潮頭,智深想起師父智真長老所囑咐的四句話「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明白自己合當圓寂時,卻淡然笑道:「既然死乃喚作圓寂,洒家今已必當圓寂。」然後他讓寺僧去叫宋公明哥哥來相見,眾人未及來看,他卻已坐在禪椅上不動了。嗚呼哀哉!這樣一個不拘小節、為酒痴迷、聞死而笑、靠義為生,攪得寺院天翻地覆的胖和尚,就這樣走到了生命的終點。「魯智深,魯智深,起身自綠林。兩隻放火眼,一片殺人心。忽的隨潮歸去,果然無處跟尋。」

  浪裏白跳張順,我在看水滸傳之前就已經知道他了。他是一個水裡的精靈,雙腿踏著白浪,卻如履平地。他在水中如魚一般遊弋,使黑旋風李逵吃盡苦頭,半點力氣都施展不得。這樣一位水中的戰將,為了宋公明徵方臘的任務,卻落得那樣悽慘的結局,豈能不讓人落淚?!他絲毫無畏,試圖隻身一人偷入敵軍做接應,不想離開水面之時,看到的卻是向自己猛衝過來的無數冰涼的箭頭。萬箭穿心的痛苦如何,只有他能夠體會,被鮮血染紅的河水赫然展現在我的眼前,一種失去的痛苦久久的纏繞著我……

  看著這些大義凜然的人一個個慘死,想著他們昔日在梁山泊替天行道、暢快宴飲的場景,我的心像亂麻一樣緊緊糾纏在了一起,待我要解之時卻又憑空出現一隻刀子生生的將這一切割斷。所以我拼命地討厭宋江,甚至恨他!雖然進入官場是這些兄弟們曾經的期盼,但是朝廷糜亂、君王昏庸,他們遭受到的只有冷遇和懷疑。面對這樣不公的現象,他仍然不願同兄弟們回梁山泊再聚義,而是坦然接受了兄弟不忍相拋的大義追隨。他整天心心念念的只有招安,他沒有大膽的反抗精神,更沒有衝破桎梏、重建一個新天地的勇氣與雄心!他身上存在著大量的封建殘餘,對朝廷的愚忠使他擱置了為兄弟生命著想的義。甚至當他喝下奸臣的毒酒之後,為了避免給朝廷帶來動蕩與戰端,還要召回李逵,以此酒相請。當李逵知道是他的宋公明哥哥奪走他生命時,只是垂淚而言「罷,罷,罷!生時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個小鬼。」這個戰場上無人能敵的先鋒,這個砍掉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大旗為劉太公伸張正義的急行軍,這個看到老母被猛虎吃剩的屍骸痛苦無狀而怒殺四虎的孝子,把自己的生命整個獻給了宋江,卻終究成為了宋江愚忠的犧牲品!

  那麼宋江這樣一個人為何能聚起一百單八位好漢?因為不可否認的是宋江的確待人真誠,能救人於危難之中,又十分精於收買人心。有求於他的人他必不使其空手而回,初次見面的賭徒李逵他也大方以銀兩相送,在柴進府上他更是立刻贏得了武松的欽佩,果真堪稱及時雨。晁天王七人奪取生辰綱事件暴露時,宋江為義報信,私放晁蓋,也為今後的梁山泊為首奠定了基礎。擒獲好漢之時,雖是宋江之令,但每次都是宋江親解其縛,使其為盛情所感,自此鞍馬相隨。

  果真人為了報答知遇之恩、朋友之義,會甘願同其生死與共。智多星吳用,如諸葛亮一般智慧的軍師;小李廣花榮,拈弓搭箭百發百中的年少軍官,只因夜來一夢便奔赴到宋江、李逵墓前,手撫墳冢,大哭一場,雙雙自縊於墳前。在蓼兒窪這片悽惶的土地上,兩個孤獨的墳冢默然而立,在墳冢前面的樹上,是兩個有勇有謀、叱吒風雲的人物慘澹淡懸掛、身死,他們臉上的淚痕還尚未乾透。是的,此刻他們再一次相聚了,這是他們期盼了多久的時刻呀!在另一世界裡,他們依然暢快的在一起比試武藝,喝酒、吃肉,抵禦外敵……

  然而,這終究只是我的一種希望而已,正如宋公明得九天玄女天書、張順死後魂捉方天定、宋江託夢於吳用花榮、魯智深死後身體騰空、梁山泊義士魂魄向君主訴冤等等,不過是作者的一種企盼罷了。公孫勝不可能調遣神兵,戴宗不可能有神行法,高僧也不可能預知他們每一個人的生死。可是天啊!如果我把這些希望都一個個否決了,如果我堅守著科學摒棄封建迷信,我怎麼能接受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患風癱而死,玉麒麟盧俊義中毒跌落河中而亡,打虎英雄武松被砍掉一隻臂膀?一個個悲涼悽慘的結局變成畫面在我腦中糾纏,待我把畫紙扯出,顏色卻再也不能褪去。各種哭聲、喊聲和無數個「哥哥」在我的耳畔交雜,淚水與血水混合如洪水一般向我猛衝過來,我的大腦是混亂的,我不能夠呼吸!

  每一次想起盧俊義,小乙燕青就會出現在我的眼前。他衣衫襤褸,頭巾破碎,面黃肌瘦,在路上卑躬乞討,然後拿著討到的一點食物送到牢房,懇求獄卒允許將飯送給自己的主公。縱然在最為落魄和艱難的時刻,他也衷心追隨,與盧俊義患難與共。徵方臘之後,小乙勸玉麒麟隱跡埋名不成而八拜辭別,稱「也只是在主公前後」。我不能想像,當小乙了解盧俊義被奸臣暗害而死時會是怎樣的悲痛!

  這樣多的死亡悲劇交織在一起,自然也不是宋江一個人所能夠造成的結果,這既有宋朝君王昏庸、奸臣當道的影響,更是他們所處的時代使然。試想,一個朝代文官武將的任用竟然要依靠妓女李師師的引薦,不是宋朝的悲哀嗎?宋江等的魂魄訴說冤情,君主震怒奸臣卻並未遭到嚴懲,這樣多的生命死亡換來的只是不了了之,這樣的王朝難道還有拯救的餘地嗎?用血肉之軀去前線衝殺的將士不僅得不到封官進爵,還只能在城外屯紮,這樣的待遇怎能不激起武將的反抗、文臣的怨言?這樣的社會現狀決定了,任何妄圖憑藉人力扭轉國家衰微局勢的人都註定會失敗。

  有學者認為這本書實際上是羅貫中所作,或者是施耐庵與羅貫中合力而著,的確兩本書有一定的相通點。例如,水滸中吳用與三國中諸葛亮,美髯公朱仝與關公,有勇無謀的李逵與張飛的形象都有極大的相似性。兩本書都表達了作者的一種反抗精神,但是卻擺脫不了宿命論以及國家大事人力不可扭轉的論調,自然這是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密切相關的。其實,任何書都避免不了情節的相似性,更何況二者處於相同的時代裡,當時小說的長篇巨製又不多,創作風格、理想的人物形象都局限於某個範圍之內,所以這樣斷然判定也是不可取的。而且寫小說不是一朝一夕而成,曹雪芹的紅樓夢一生尚未完成,他們其中一人獨著兩本似乎也稍顯困難。

  此外,水滸中有一點是我所不喜歡的,那就是作者著力於讚揚梁山泊好漢,言語中似乎將那些平凡的生命視如草芥,而且梁山泊英雄殺人的手段也未免過於殘忍和兇暴。孫二娘人等做人肉餡包子,偶爾未殺的也只是魯智深、武松之流,林衝報仇將人心臟剜出、腦袋割下等等,這些場面血腥的讓人不敢想像。

  最後必須提一下武松,這是讀水滸之前我十分青睞的人物,可是看書之後他在我心中的地位稍稍降低了一些。他喝的酩酊大醉時打死一隻老虎,贏得四方好聲名;為報哥哥大仇他怒殺潘金蓮、西門慶,以致自己鋃鐺入獄。但是他在柴進府上寄人籬下時卻對莊客動輒打罵,在刺配時蒙施恩照料就承諾「一刀一割的勾當,我也替你去做」。雖然報答施恩之情是義士所為,但是如若不分好歹,和冷血殺手又有甚麼區別?幸而施恩仇人蔣門神是奪人財路的不義之人,倘若所憎之人為賢,武松心中豈能不愧?

  我想水滸傳之所以能在在歷史的長河中永恆流動,一方面是因為它真實的再現了那個時代的歷史,另一方面是源於現代人對於那種死生契闊的真情厚意的嚮往。其實距離的產生絕對不是時代特點,只要我們用一顆真心去對待他人,一定可以看到人性的美好。

  第2篇:水滸傳讀後感2000字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過,我總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說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遊名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後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願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