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讀《命若琴弦》有感800字
2023-10-13 04:40:14 1
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提供的《命若琴弦》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選擇。
讀《命若琴弦》有感1
讀著史鐵生的作品,其實就是在讀著他本人。因為他完全將自己融入了他的作品。閱讀史鐵生的作品,那是在進行一次精神的洗禮;而閱讀他本人,更是在接受一個人間奇蹟。
讀完《命若琴弦》,我在老瞎子的身上仿佛看到了史鐵生的影子,我也突然明白了是什麼支撐著他們,讓他們堅強的活著。
對於身殘的史鐵生,開始並沒有志堅。他曾經千方百計尋找機會自殺,但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為他為活著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他選擇了寫作,寫作成了他的生存方式,從此,他的生活有了目標和方向,可以說,是這個目標支撐著他一直走下去,並且比別人走得更遠……
人生必須有目標,因為目標會給人帶來力量和勇氣。老瞎子的師傅在臨終前告訴老瞎子有一張可以使眼睛復明的藥方,但必須要真真正正的彈斷一千根琴弦,否則就不會靈。這張藥方支撐著老瞎子走過了七十多個春夏秋冬,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生命中的挫折和難關。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標就是將一千根琴弦彈斷,以圖看一眼世界。終於一天,老瞎子彈斷了最後一根琴弦,他沒有想到他七十年來為之奮鬥的藥方竟然只是一張白紙,老瞎子不敢相信也不願相信,他請了多少個識字而又誠實的人幫他看,最後他絕望了,他不想再動彈,因為吸引著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東西驟然間消失乾淨,他想振作起來,但是不行,前面明明沒有了目標。
他開始懷戀過去的日子,想起以往那些奔奔忙忙興致勃勃的翻山、趕路、彈琴,乃至心焦都是多麼歡樂。因為他當初心中懷有理想,懷有目標。雖然目的是虛設的,但他卻引導著生命的過程,使生命有了意義。
突然覺得人生很荒謬,這一切都很荒謬,人生竟然是被一個根本不可能實現或根本不存在的希望所指引著,直到我們走近它,才發現我們心中所謂的目標只是我們的幻想。這就像是一個圈套,一個生命的圈套,為了活著,我們只有奮不顧身的往裡跳。
是啊,為了活著。老瞎子的師傅為了活著,用其一生彈斷了八百根琴弦;老瞎子為了活著,彈著琴走過了七十多個春秋;而小瞎子也將為了活著,彈起三弦不斷的走下去……
但是活著又是為了什麼?
五十多年前,老瞎子的師傅告訴老瞎子彈斷一千根琴弦就能重見光明。於是老瞎子活著,為了這一個虛無縹緲的目標,但他並不知道,他活著,為了那遙遠的希望。
如今,老瞎子又告訴小瞎子要彈斷一千二百根琴弦才能重見光明。於是小瞎子也將活著,也將為了這一個虛無縹緲的目標。
也許不知道在多少年以後,小瞎子也變成了老瞎子,他也會對另一個小瞎子說要彈斷一千四百根琴弦才會重見光明……
這個謊言會一直流傳下去,會有一個又一個的小瞎子把它作為自己活著的理由和目標,因為有了希望,所以他們活著。
不知道這些小瞎子們會不會和他們的師傅一樣,彈斷了那最後一根琴弦,卻發現那藥方只是一張白紙,他們憧憬的、夢想的、追尋的都是一場空,這一切都是一個圈套。也許他們會和老瞎子一樣,斷了心弦。
這的確是一個圈套:
我們為什麼而活著?——為了那一點希望。
那希望是什麼呢?——是一個騙局。
設下這個騙局又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活著。
老瞎子終於看清楚了這一切,走出了這個圈套,但他的弦已經斷了。
也許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也許活著就是為了活著,不必太多考慮,也許就像老瞎子的師傅所說:「人的命就像這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那所謂的希望、目標都是遙遠而虛幻的,真正真實的只有我們手中的琴弦,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拉緊手中的琴弦,彈好了,一路彈下去。
讀《命若琴弦》有感2
每個人都要承受生命之重,正如史鐵生,正如他筆下的老瞎子和小瞎子....
〈命若琴弦〉向我們講述的是老瞎子用盡一生的精力來彈斷1000根琴弦,為的是拿到藥方換回失卻的光明,當他朝著夢想孜孜不倦的邁進時,意外的變故讓他苦苦營造的精神之塔瞬間崩塌,他痛苦過,彷徨過,那種為了換回一天光明的執著信念啊,一下子砸倒了他...他終於明白師傅的教導,不是800根琴弦,而是要彈斷1000根...讀此,便真的是命若琴弦了啊。對於小瞎子來說,他的得以延續的生命,不正是要像老瞎子一樣,為了這樣一個「尋得最後光明」的目的而彈斷一根根的琴弦麼?小說還穿插了小瞎子朦朧青澀的愛情。小瞎子在和老瞎子走街竄巷的說書中認識了一個女孩蘭秀兒,在品嘗愛情片刻歡愉後聽到蘭秀兒遠嫁山外,這無疑是晴天霹靂,將小瞎子一下子從夢境打回原形。這裡也體現出生命的殘酷,有身體缺陷的人不能和正常人一樣享有愛情...小瞎子的經歷老瞎子都經歷過,他也曾苦口婆心的勸導,可人生哪能輕易轉變航向?知是徒勞,也知經歷過才能看清命運,才能懂得如何生活。
小說反覆出現的是彈斷多少琴弦,每次小瞎子對此有所懷疑時,老瞎子都會動怒。是啊,支撐你活著的惟一信念被別人否定時,徒然發現努力已久的目的竟然是空的,怎麼能不讓人絕望?「盼了50年!50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裡的路啊,挨了多少回的曬,多少回凍,心裡受了多少的委屈呀。」和看一眼世界相比是多麼的微不足到啊!這也為老瞎子知道那張他保存了50年的藥方原來是一張無字的白紙後的表現埋下了伏筆。
小說中兩次寫到老瞎子回憶往事的感受。每次都瀰漫著濃濃的感傷氣息。「琴聲煩躁不安,像是年年曠野裡的風雨,像是日夜山谷中的溪流,像是奔奔忙忙不知所歸的腳步聲。」這正道出了老瞎子的心聲,為了一輩子的願望,全力去彈斷一根根的琴弦,當接近夢想時,又產生了惆悵,70年中所受的全部辛苦就是為了最後看世界一眼,這值得嗎?當老瞎子也對次懷疑時,他只能用「要不怎麼著?就這麼死去?再說就只剩下最後幾根了。」這樣的理由來安慰自己。正如我們中的許多人,在經歷大風大浪後,馬上就要實現理想時的脆弱。
小說的高潮部分就是老瞎子彈斷1000根琴弦後動身去抓藥。老瞎子從琴槽裡取出一張疊的方方正正的紙條,他想起這藥方放進去時自己才21歲,而如今,他已70歲,那張保存了50年的藥方原來是一張無字的白紙。命運的殘酷徹底擊倒了他,吸引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東西驟然間消失乾淨,就像一根不能拉緊的琴弦再難彈出賞心悅目的曲子。老瞎子的心弦斷了。在經歷無數艱辛後,仍不能看見這個世界--他無數次爬過的山,無數次走過的路,無數次感到過她的溫暖和熾熱的太陽,無數次夢想的藍天,月亮和星星...一切都空了,一切都熄滅了...他知道還有責任在,在回去的路上他想起師傅最後的話語「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他能做的只是告訴小瞎子,要彈斷1200根才能睜開眼看世界。
才明白了「目的雖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
不然琴弦怎麼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彈不響就沒彈斷的可能,彈不斷就不會有看一眼世界的希望,如此,便命在琴弦了啊...小說寫到這裡,無非是要告訴那些「命若琴弦」的人,永遠扯緊歡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張無字的白紙,生命不會因看不到光明減輕了重量,黯淡了華彩,只要找到自己心中的太陽,生活也會處處充滿陽光...
讀《命若琴弦》有感3
讀完這本小說我被深深地打動了!我被這精短卻深沉的文字震撼了,被那視琴弦如生命的老瞎子震撼了,被那老瞎子風塵滄桑的逝去,青華正茂的小瞎子的誕生震撼了,被作者這種展示信念的想像力所震撼了!
每每老瞎子聽這唯一與自己作伴的小瞎子天真的玩耍笑聲,猜測著與自己相似的他,老瞎子緊緊地憂慮。他知道小瞎子的坎坷還未開始,他為小瞎子要經受與他一樣的生活而憂心。但是老瞎子還有希望,因為他師傅告訴他只要他真正的拉弦拉斷一千根,那麼他二胡裡的藥方就可以治好他的眼睛。他這一輩子只為睜眼看這個世界,只為這個願望他用演繹度過了一生。當他真正面對藥方是白紙,願望破滅的時悲慟讓他幹坐了兩天竟絲毫不覺。他回過神時,就覺心中的弦斷了,他活不了多久了!他先想到的是小瞎子,他要小瞎子有可以活下去的信念,便告訴困頓的小瞎子要誠心拉斷一千兩百根琴弦就可以讓眼睛復明,盡情地看世界了.就這樣老瞎子含淚死去……
沒錯,老瞎子的師傅騙了他,而他又騙了小瞎子,他們都想讓徒弟有可以活下去的信念,想讓他們終了一生都不會發現這個命運的捉弄。因為他們清楚:心中的弦斷了,人生也就此斷了!
靠著這個近似荒謬的藥方,一輩又一輩的老瞎子、小瞎子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我不禁想到,我們是靠著什麼樣的信念走在這孤獨的人生道路上呢,我們又能秉承這個信念到什麼時候,如果像老瞎子一樣到了暮年也獲得了荒誕的結果,我們又是怎樣的反應?
也許,我們不該過多的重視事件的結果,也許,我們不該過於執著事實的真相,獲知真相可能會意味著枷鎖和負擔,會毀了自己。我想每一個前輩都希望我們沉心於現實的當前,珍惜、把握眼前的一切。不管是一株小草,一朵鮮花,一棵大樹,一座高山,還是一片大海,一個家庭,一次愛情,我想我們應該珍惜它們。
沒有再多的語言來抒發內心的感觸,因為體會不僅僅是用心、用腦感悟,而是用行為來詮釋的。
我想,接下來的每一天,在生活中我都是充滿活力的,都是鬥志昂揚的,我不再計較結果,只會在意過程中的幸福。我會幻想:我出生在葡萄園裡,園內的葡萄任人享用,我重新來到這個世上,要用向世界挑戰的欲望戰勝一切的恐懼和不安。
我走在人群裡,不會有人認出我來,因為我不是過去的自己。既然活,就像老瞎子一樣在不知道真相的時候用生命演繹華美的音樂,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