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鍋灶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20:36:19 1
專利名稱:多功能鍋灶的製作方法
多功能鍋灶
一、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多功能鍋灶,屬家用鍋灶領域。
二背景技術:
現有的鍋灶,只具備做飯、燒開水的功能,熱效率低,只有15%左右,
且結構不合理,佔用面積大。
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具備同時做飯、燒開水、取暖、洗澡等多種功
能,可代替土暖氣爐、電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等,熱效率可達80-90%, 且不佔用家庭居住空間的新型鍋灶。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多功能鍋灶,由火源槽(1)、集熱盒(2)、夾水層攔火圈(3)、吸熱 彎管(4)、上園吸熱管(5)、進水口 (6)、出水口 (7)、放熱水口 (8)等 構成,火源槽(1)開設在集熱盒(2)的中間,火源槽(1)與集熱盒(2) 的內壁相連接,集熱盒(2)的上底與夾水層攔火圈(3)的內壁相連接, 集熱盒(2)的下底與水層攔火圈(3)的外壁相連接,集熱盒(2)為內方 外圓的空盒,夾水層攔火圈(3)的內外壁之間形成三角形夾層;集熱盒(2) 的上底靠近夾水層攔火圈(3)的內壁處設有吸熱彎管(4),吸熱彎管(4) 分散均勻,下端與集熱盒(2)連通,上端與上園吸熱管(5)連通,其中 吸熱彎管(9)穿過夾水層攔火圈(3)且與夾水層攔火圈相通;上園吸熱 管(5)上設有出水口 (7),集熱盒(2)的底部設有進水口 (6)和放熱水口 (8)。
本發明結構合理,充分利用空間,節約居住面積,熱效率可達80-90%, 可節約大量資金和能源。
四
圖1是本發明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府視圖。
圖中l-火源槽、2-集熱盒、3-夾水層攔火圈、4-吸熱彎管、5-上園吸 熱管、6-進水口、 7-出水口、 8-放熱水口、 9-吸熱彎管。
五、 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做進一步的說明。
多功能鍋灶,由火源槽(1)、集熱盒(2)、夾水層攔火圈(3)、吸熱 彎管(4)、上園吸熱管(5)、進水口 (6)、出水口 (7)、放熱水口 (8)等 構成,火源槽(1)開設在集熱盒(2)的中間,火源槽(1)與集熱盒(2) 的內壁相連接,集熱盒(2)的上底與夾水層攔火圈(3)的內壁相連接, 集熱盒(2)的下底與水層攔火圈(3)的外壁相連接,集熱盒(2)為內方 外圓的空盒,夾水層攔火圈(3)的內外壁之間形成三角形夾層;集熱盒(2) 的上底靠近夾水層攔火圈(3)的內壁處設有吸熱彎管(4),吸熱彎管(4) 分散均勻,下端與集熱盒(2)連通,上端與上園吸熱管(5)連通,其中 吸熱彎管(9)穿過夾水層攔火圈(3)且與夾水層攔火圈相通;上園吸熱 管(5)上設有出水口 (7),集熱盒(2)的底部設有進水口 (6)和放熱水 口 (8)。
權利要求
1、多功能鍋灶,由火源槽(1)、集熱盒(2)、夾水層攔火圈(3)、吸熱彎管(4)、上園吸熱管(5)、進水口(6)、出水口(7)、放熱水口(8)等構成,其特徵在於火源槽(1)開設在集熱盒(2)的中間,火源槽(1)與集熱盒(2)的內壁相連接,集熱盒(2)的上底與夾水層攔火圈(3)的內壁相連接,集熱盒(2)的下底與水層攔火圈(3)的外壁相連接,集熱盒(2)為內方外圓的空盒,夾水層攔火圈(3)的內外壁之間形成三角形夾層;集熱盒(2)的上底靠近夾水層攔火圈(3)的內壁處設有吸熱彎管(4),吸熱彎管(4)分散均勻,下端與集熱盒(2)連通,上端與上園吸熱管(5)連通,其中吸熱彎管(9)穿過夾水層攔火圈(3)且與夾水層攔火圈相通;上園吸熱管(5)上設有出水口(7),集熱盒(2)的底部設有進水口(6)和放熱水口(8)。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多功能鍋灶,屬家用鍋灶領域。它由火源槽、集熱盒、夾水層攔火圈、吸熱彎管、上園吸熱管、進水口、出水口、放熱水口等構成,集熱盒為內方外圓的空盒,夾水層攔火圈的內外壁之間形成三角形夾層;集熱盒的上底靠近夾水層攔火圈的內壁處設有吸熱彎管,吸熱彎管分散均勻,下端與集熱盒連通,上端與上圓吸熱管連通,上圓吸熱管上開有出水口,集熱盒的底部開有進水口和放熱水口。本發明結構合理,充分利用空間,節約居住面積,熱效率可達80-90%,可節約大量資金和能源。
文檔編號F24B1/183GK101526229SQ200810014370
公開日2009年9月9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08年3月7日
發明者李玉慶 申請人:李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