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型皮膚局部施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18:15:14 1
專利名稱:真空型皮膚局部施藥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中醫拔罐法所需的工具,具體為真空型皮膚局部施藥裝置。
背景技術:
拔罐療法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抽吸、擠壓等方法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罐吸附於體表特定部位,如患處、穴位等,產生廣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現象,而達到防病治病,強壯身體的一種治療方法。拔火罐與針灸一樣,也是一種物理療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療法中最優秀的療法之一。按產生負壓的方法分為火罐、氣罐。目前不管是那種拔罐法,在進行與給藥治療時採用的均為藥罐I包括煮藥罐和貯藥罐,煮藥罐既是將配製成的藥物裝入布袋內,紮緊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適當濃度,再把 竹罐投入藥汁內煮15分鐘;貯藥罐則是在抽氣罐內事先盛貯一定的藥液;煮藥罐操作不便,而且只能是採用竹罐才能操作,適用範圍小;而貯藥罐由於要事先在抽氣罐中加入藥液,然後利用抽氣到達負壓吸附皮膚進行治療,藥液直接接觸皮膚,吸收不均勻,對皮膚刺激性大,造成效果不明顯,同樣存在適用範圍小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名稱為「皮膚局部給藥器」(申請號201120339221. 3)的中國專利,提出了一種分上下罐體的拔罐工具,主要利用下罐體實現負壓,同時通過內設的隔層提供藥液的的配合使用以及均勻釋放,與下罐體密封連接的上罐體保證了拔罐和施藥過程均在負壓環境下完成,藥液不與皮膚直接接觸;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些的問題,其二是上下罐體在承裝藥液後用火罐的方式形成負壓,由於罐體不是一體化的,因此進行吸附操作時不方便,操作完成後,經常回發生漏氣的現象,而且使用過程中,燃燒物也容易灼傷皮膚,負壓腔內的壓力也不能人為的進行控制,會使得治療效果產生偏差。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藥力釋放均勻,吸附壓力可控,使用方便的真空型皮膚局部施藥裝置。本實用新型真空型皮膚局部施藥裝置,包括一端開口的上罐體和兩端開口的下罐體;所述的下罐體由內部設置的隔層分為上部的儲藥腔和下部的負壓腔1,所述的上罐體的開口和儲藥腔的開口密封配合,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負壓腔I上還設置有抽真空裝置;抽真空裝置包括管體2,閥杆3,密封圈4,彈性密封件5和擋圈6 ;管體2下端與負壓腔I連通,下部內側設置有擋圈6,上端通過密封圈4設置有伸入管體2內部的閥杆3 ;閥杆3上設置有凹槽7,伸入管體2的一端套設有直徑小於管體2內徑且大於擋圈6內徑的彈性密封件5,彈性密封件5與擋圈6接觸時,凹槽7全部置於密封圈4以下的管體2內。進一步,所述的閥杆3上位於凹槽7和彈性密封件5之間還設置有環狀凸緣8 ;環狀凸緣8的直徑小於管體2內徑,大於密封圈4內徑。進一步,所述的管體2的下端還延伸設置有加長管9,加長管9自由端設置有磁鐵10,一側設置有通孔11分別連通負壓腔I和管體2內部。[0008]更進一步,所述的磁鐵10末端成圓錐形,且凸出加長管9的管口設置。本實用新型真空型皮膚局部施藥裝置,通過負壓腔I上設置的抽真空裝置,利用真空槍或其他抽真空用具使負壓腔I內形成負壓,配合儲藥腔中的藥液達到治療效果;相比較現有的抽真空裝置都不能很好的調整罐內的壓力,本實用新型在吸附後,能夠通過閥杆3上的凹槽7與密封圈4的配合實現負壓腔I中壓力的調節,而且在儲藥腔加好藥液後能夠將施藥裝置直接扣在皮膚上,通過真空槍產生負壓,不會產生皮膚灼傷,位置準確;其有益效果在於,設計合理,結構巧妙,施藥均勻,操作簡單,壓力可調,安全可靠。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例I所述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例2所述的結構示意圖圖中負壓腔1,管體2,閥杆3,密封圈4,彈性密封件5,擋圈6,凹槽7,環狀凸緣8,加長管9,磁鐵10,通孔1具體實施方式
實例I本實用新型真空型皮膚局部施藥裝置,如圖I所示,其包括一端開口的上罐體和兩端開口的下罐體;下罐體的內部設置有隔層,將其分為上部的儲藥腔和下部的負壓腔1,上罐體的開口和儲藥腔的開口密封配合,其中,負壓腔I上還設置有抽真空裝置;如圖I所示,抽真空裝置包括管體2,閥杆3,密封圈4,彈性密封件5和擋圈6 ;其抽真空裝置能夠設置多套,本實用新型以設置一套抽真空裝置為例;管體2下端與負壓腔I連通,下部內側設置有擋圈6,上端設置有密封圈4,設置有凹槽7的閥杆3通過密封圈4伸入管體2內,伸入管體2的一端套設有彈性密封件5,彈性密封件5的直徑小於管體2內徑且大於擋圈6的內徑;當彈性密封件5與擋圈6接觸時,凹槽7全部置於密封圈4以下的管體2內;其中閥杆3上位於凹槽7和彈性密封件5之間還設置有環狀凸緣8 ;環狀凸緣8的直徑小於管體2內徑,大於密封圈4內徑。負壓腔I呈管狀,能夠是圓管、方管、半球形管、側壁內凹或外凸的管體,或是以上管體形狀的相互組合,本優選的實施例中以側壁外凸的管體為例。在使用時,先將藥液加入到儲藥腔中,然後上罐體密封蓋合在儲藥腔的開口上,然後將本實用新型放置在要施用的穴位或經絡上,利用真空槍或其他抽真空用具通過抽真空裝置對負壓腔I內抽成負壓;當閥杆3向外運動時,帶動彈性密封件5也向外運動,由於負壓腔I底部和皮膚密閉接觸,負壓腔I內的空氣則被抽出,然後經由凹槽7排出,當閥杆3返回向內運動時,凹槽7由上端的密封圈4密封,空氣無法進入,如此循環多次,負壓腔I中形成負壓壓力,作用與皮膚,同時進行施藥,擋圈6防止彈性密封件5和閥杆3的進一步向內運動,環狀凸緣8保證了彈性密封件5和密封圈4不會直接接觸,延長了使用壽命。當吸附完成後,可以慢慢的提動閥杆3,通過凹槽4對負壓腔I內的壓力進行調節,施藥完畢後,可以直接提起閥杆3,對負壓腔I放壓,輕鬆取下施藥裝置,操作方便簡單。實例2本實用新型真空型皮膚局部施藥裝置,如圖2所示,其還包括管體2的下端還延伸設置有加長管9,加長管9自由端設置有磁鐵10,一側設置有通孔11分別連通負壓腔I和管體2內部;所述的磁鐵10末端成圓錐形,且凸出加長管9的管口設置;在保證抽真空的基礎之上,能夠進行磁療,進一步的提高使用時的良好效果。其餘結構和使用方法同實例I所述。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真空型皮膚局部施藥裝置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僅僅選用了具體的優選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施進行了闡述,對於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所做的改變,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本說明書的內容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的限制 。
權利要求1.真空型皮膚局部施藥裝置,包括一端開口的上罐體和兩端開口的下罐體;所述的下罐體由內部設置的隔層分為上部的儲藥腔和下部的負壓腔(I),所述的上罐體的開口和儲藥腔的開口密封配合,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負壓腔(I)上還設置有抽真空裝置;抽真空裝置包括管體(2),閥杆(3),密封圈(4),彈性密封件(5)和擋圈(6);管體⑵下端與負壓腔(I)連通,下部內側設置有擋圈¢),上端通過密封圈(4)設置有伸入管體(2)內部的閥杆(3);閥杆(3)上設置有凹槽(7), 伸入管體(2)的一端套設有直徑小於管體(2)內徑且大於擋圈(6)內徑的彈性密封件(5),彈性密封件(5)與擋圈(6)接觸時,凹槽(7)全部置於密封圈⑷以下的管體⑵內。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真空型皮膚局部施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閥杆(3)上位於凹槽(7)和彈性密封件(5)之間還設置有環狀凸緣⑶;環狀凸緣⑶的直徑小於管體(2)內徑,大於密封圈(4)內徑。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真空型皮膚局部施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管體(2)的下端還延伸設置有加長管(9),加長管(9)自由端設置有磁鐵(10),一側設置有通孔(11)分別連通負壓腔(I)和管體(2)內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型皮膚局部施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磁鐵(10)末端成圓錐形,且凸出加長管(9)的管口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中醫拔罐法所需的工具,具體為一種吸附壓力可控,使用方便的真空型皮膚局部施藥裝置。其包括一端開口的上罐體和兩端開口的下罐體;下罐體由內部設置的隔層分為上部的儲藥腔和下部的負壓腔(1),上罐體的開口和儲藥腔的開口密封配合,其特徵在於,負壓腔(1)上還設置有抽真空裝置;抽真空裝置包括管體(2),閥杆(3),密封圈(4),彈性密封件(5)和擋圈(6);管體(2)下端與負壓腔(1)連通,下部內側設置有擋圈(6),上端通過密封圈(4)設置有伸入管體(2)內部的閥杆(3);閥杆(3)上設置有凹槽(7),伸入管體(2)的一端套設有直徑小於管體(2)內徑且大於擋圈(6)內徑的彈性密封件(5)。
文檔編號A61M37/00GK202569191SQ201220237309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4日
發明者馬偲珺, 惠西琴, 馬亮 申請人:馬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