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吹風的吹口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05:48:14 1
專利名稱:電吹風的吹口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吹風,更具體的說是一種電吹風吹口結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電吹風作為一種人們平常使用的家用電器,由於小巧、實用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吾愛。電吹風的工作原理是直接靠電動機驅動轉子帶動風葉旋轉。當風葉旋轉時,空氣從進風口吸入,由此形成的離心氣流再由風筒前嘴吹出。空氣通過時,若裝在風嘴中的發熱支架上的發熱絲已通電變熱,則吹出的是熱風;若選擇開關不使發熱絲通電發熱,則吹出的是冷風。電吹風就是以此來實現烘乾和整形的目的。市場上現有的電吹風一般是一個電吹風機本體和一個風口,即風口與電吹風機本體是固定的,當要實現不同的烘乾方式或者整形的時候,那麼就必須換不同型號的風口,由於風口是固定在電吹風機本體上的,那麼也就必須更換另一個型號的電吹風機來滿足需要。另外,現有市場上的電吹風機在設計上往往形式單一,無法滿足現代人對個性的追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以實現多種方式的烘乾、整形,以此滿足不同方式需求的電吹風的吹口結構,另外,本電吹風的吹口結構上可配置各種個性設置的連接裝置,滿足人們對個性的需求。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電吹風的吹口結構,包括電吹風本體以及吹風口,還包括一個連接裝置,所述連接裝置內設置有用於通風的通道,該連接裝置連接在吹風口上;所述吹風口設置有內螺紋結構,所述連接裝置一端設置有與該內螺紋配合的外螺紋。為了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再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之上作出進一步技術改進作為優選,所述所述連接裝置另一端設置為扁平形。作為優選,所述所述連接裝置另一端設置為倒立的「8」字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中,其在電吹風本體的吹風口處設置有一連接裝置,該連接裝置與吹風口通過螺紋配合,即同一個電吹風本體可以設置多個不同類型的連接裝置, 以此來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如本技術的優選方案中的扁平形或者倒立的「8」字形,在給頭髮做不同髮型時,只需更換不同型號的連接裝置即可,非常方便。(2)另外,上述的連接裝置可以進行個性化設計,以此來滿足人們對美觀的需求。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電吹風本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施例一的連接裝置結構示意圖;圖3為實施例二的連接裝置結構示意圖。其中,附圖中的附圖標記所對應的名稱為1-電吹風本體,2-吹風口,3-內螺紋,4-外螺紋,5-扁平形,6- 「8」字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於此。實施例一如圖1、圖2所示,一種電吹風的吹口結構,包括的主要部件為電吹風本體1,吹風口 2,內螺紋3,外螺紋4,扁平形5。上述部件的連接關係是一種電吹風的吹口結構,包括電吹風本體1以及吹風口 2,還包括一個連接裝置, 所述連接裝置內設置有用於通風的通道,該連接裝置連接在吹風口 2上;所述吹風口 2設置有內螺紋3結構,所述連接裝置一端設置有與該內螺紋3配合的外螺紋4。本實施例的連接裝置另一端設置為扁平形5。實施例二如圖1、圖2所示,一種電吹風的吹口結構,包括的主要部件為電吹風本體1,吹風口 2,內螺紋3,外螺紋4,「8」字形6。一種電吹風的吹口結構,包括電吹風本體1以及吹風口 2,還包括一個連接裝置, 所述連接裝置內設置有用於通風的通道,該連接裝置連接在吹風口 2上;所述吹風口 2設置有內螺紋3結構,所述連接裝置一端設置有與該內螺紋3配合的外螺紋4。本實施例中的連接裝置另一端設置為倒立的「8」字形6。綜上所述,便可以較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
權利要求1.一種電吹風的吹口結構,包括電吹風本體(1)以及吹風口 0),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一個連接裝置,所述連接裝置內設置有用於通風的通道,該連接裝置連接在吹風口( 上; 所述吹風口( 設置有內螺紋C3)結構,所述連接裝置一端設置有與該內螺紋C3)配合的外螺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吹風的吹口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裝置另一端設置為扁平形(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吹風的吹口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裝置另一端設置為倒立的「8」字形(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吹風的吹口結構,包括電吹風本體以及吹風口,還包括一個連接裝置,所述連接裝置內設置有用於通風的通道,該連接裝置連接在吹風口上;所述吹風口設置有內螺紋結構,所述連接裝置一端設置有與該內螺紋配合的外螺紋。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中,其在電吹風本體的吹風口處設置有一連接裝置,該連接裝置與吹風口通過螺紋配合,即同一個電吹風本體可以設置多個不同類型的連接裝置,以此來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如本技術的優選方案中的扁平形或者倒立的「8」字形,在給頭髮做不同髮型時,只需更換不同型號的連接裝置即可,非常方便。
文檔編號A45D20/12GK202019956SQ20112009056
公開日2011年11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1日
發明者顧曙華 申請人:顧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