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滾動阻力的自行車胎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00:22:44 4
專利名稱:低滾動阻力的自行車胎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更詳而言之是指一種低滾動阻力的自行車胎。
背景技術:
自行車胎的滾動阻力主要來自其胎體與地面接觸時,胎體本身的彎曲變形、接觸面的相對側滑及其它如車胎直徑、行進速度、胎體表面粗度、胎壓、胎紋深度等因素所影響。 車胎變形量越大,則變形後回復速度越慢,相對地造成滾動阻力增加。因此,在設計低滾動阻力車胎時,大多考慮在與地面最常接觸的部位使用較堅硬的高抗磨耗橡膠。以圖1所示的已知自行車胎結構為例,其構成車胎主要形體的胎本體1是以橡膠及織布等材料組成, 在胎本體1外表面則設有胎面層2,胎面層2的中央部位加即是使用具有高抗磨耗的橡膠製成,以便於與地面接觸時,能提供較佳的低滾動阻力;中央部位加的兩側2b則使用質軟的橡膠,以便在轉彎過程中能獲得較佳的抓地力而避免側滑發生。上述胎面層2的中央部位加多以不具胎紋的光滑表面設計以強化降低滾動阻力的效,惟,橡膠與地面的摩擦仍大,使得車胎於地面滾行時的滾動阻力無法達到最佳;又,中央部位加長時間與地面接觸摩擦後仍將快速磨損,危及胎本體1的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低滾動阻力的自行車胎,具有提高耐磨耗性及降低滾動阻力的效果。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低滾動阻力的自行車胎,具有一胎體,其特徵在於該胎體的外表面設有一表層,該表層含有多個玻璃微粒,且表層的表面與地面接觸。其中,該胎體外表面區分有一接地區,該表層位於該接地區內。其中,該表層位於該接地區的中央部位,且表層面寬佔該接地區面寬的1/2 3/4。其中,該表層位於該接地區的中央部位,且表層面寬佔該接地區面寬的1/2 2/3。其中,該胎體包含有一胎本體與一胎面層,該胎面層與該胎本體結合,且胎面層具有該接地區,該表層設於該胎面層的接地區。其中,該胎體還包括有一防爆層位於該胎本體與該胎面層之間。其中,該表層包括有玻璃微粒及界面活性劑。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提供的低滾動阻力的自行車胎,具有提高耐磨耗性及降低滾動阻力的功效。
圖1為已知車胎結構的示意圖;[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車胎剖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上述較佳實施例車胎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上述較佳實施例車胎的胎面展開平面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車胎胎面展開平面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0 車胎101 輪框102 內胎10 胎體12胎本體 14防爆層16胎面層 18、18,表層18a玻璃微粒W接地區面寬W1、W2表層面寬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茲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示詳細說明如後。請配合圖2與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自行車胎是以配合使用一內胎為例,當然,本實用新型並不以必須實施於配合內胎使用的自行車胎為限,其亦可實施於其它形態如免內胎的自行車胎或管形自行車胎(一般稱的為「管胎」)。圖2揭示本較佳實施例的自行車胎100具有一胎體10結合於一輪框101上,且胎體10內置一內胎102。在本實施例中,胎體10包括一胎本體12、一防爆層14與一胎面層 16,其中防爆層14設置於胎本體12與胎面層16之間,具有保護胎本體12以抗磨損或防穿刺的效。由於胎本體12及防爆層14屬既有技藝,於此容不贅述。胎面層16的外表面區分出一車胎100在常態使用下的滾行時,與地面接觸的接地區,於該接地區內設置有一表層18,該表層18含有多個玻璃微粒18a,該些玻璃微粒18a通過界面活性劑而結合於胎面層16。通過此,該表層18在該車胎100於常態使用時與地面保持接觸。前述常態使用乃指車胎在所被裝設的自行車上載有騎乘者時,在地面上滾行的狀態。利用該些玻璃微粒18a的光滑特性可進一步降低車胎100行進中的滾動阻力。又,接地區通常不是胎面層16的全部外表面;然而,為了某些使用上特殊的理由, 某些自行車胎的胎面層全部的外表面,都是接地區。請續參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表層18位於該接地區的中央部位,且表層18面寬Wl 佔該接地區面寬W的2/3,至於未為該表層18所覆蓋的接地區,則為裸露的橡膠表面。前述表層18位置,以及表層18的面寬與接地區寬度的配置比例,依自行車胎的主要使用形態而設計。表層18的用途在於促使自行車胎具有低滾動阻力,並可提高自行車胎的耐磨度,因此以位於接地區中央部位為佳;表層18以外的接地區的用途則在於維持車胎100的剎車性能及過彎時的抓地力。當表層18的面寬佔接地區寬度的比例較大時,例如佔接地區寬度的 3/4,則車胎100的滾動阻力更低;當表層18的面寬佔接地區寬度的比例較小時,例如佔接地區寬度的1/2,則車胎100的過彎操控性能較佳。再強調的是,表層18的面寬與接地區寬度比例配置,可在不同的使用需求下進行適度的設計與調整,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何種比例配置。圖5所示的另一實施例中,則是改變該表層面寬的配比,S卩,表層18』面寬W2佔接地區面寬W的1/2,此配比關係使車胎較適於較佳過彎操控性的需求。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的等效結構及製作方法變化,理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低滾動阻力的自行車胎,具有一胎體,其特徵在於該胎體的外表面設有一表層,該表層含有多個玻璃微粒,且表層的表面與地面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滾動阻力的自行車胎,其特徵在於該胎體外表面區分有一接地區,該表層位於該接地區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低滾動阻力的自行車胎,其特徵在於該表層位於該接地區的中央部位,且表層面寬佔該接地區面寬的1/2 3/4。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低滾動阻力的自行車胎,其特徵在於該表層位於該接地區的中央部位,且表層面寬佔該接地區面寬的1/2 2/3。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低滾動阻力的自行車胎,其特徵在於該胎體包含有一胎本體與一胎面層,該胎面層與該胎本體結合,且胎面層具有該接地區,該表層設於該胎面層的接地區。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低滾動阻力的自行車胎,其特徵在於該胎體還包括有一防爆層位於該胎本體與該胎面層之間。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滾動阻力的自行車胎,其特徵在於該表層包括有玻璃微粒及界面活性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低滾動阻力的自行車胎,在一胎體外表面設有一表層,該表層含有玻璃微粒,且表層的表面在該車胎於常態使用時與地面接觸,藉助玻璃微粒的光滑特性而降低車胎的滾動阻力。
文檔編號B60C9/00GK201970798SQ201120047529
公開日2011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25日
發明者楊銀明, 賴宗嶽, 陳錦賦 申請人:建大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