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牽引鉤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01:21:19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齒科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更確切地說,涉及一種新型牽引鉤。
背景技術:
在口腔矯正中,當下流行的是無託槽隱形矯治技術,而無託槽隱形矯治技術中的難點之一則是牙齒的「軸」向控制,防止牙齒軸傾斜,特別是對於拔牙案例。在臨床操作中,對於牙列擁擠或需改善覆頜關係的病例,常常因為拔除一顆或多顆牙齒後,通常是拔除尖牙或前磨牙,鄰近的牙齒擁有很大的可移動空間,矯治方案需要通過逐步移動牙齒而關閉牙齒間隙。在佩戴高分子塑料牙套而移動牙齒的過程中,又因高分子塑料牙套僅僅作用於牙冠的作用力下,致使個別牙齒出現傾斜或傾倒,給矯治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導致矯治效果達不到預期設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用於正畸的新型牽引鉤,實現了將矯治力作用點從牙冠向牙齒中部及牙根方向轉移,使目標牙齒產生平移,避免了牙齒移動過程中的傾斜或傾倒。
本實用新型是採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新型牽引鉤,所述牽引鉤呈倒「5」字型,包括粘接部、體部和作用部,所述粘接部粘接固定在待移動牙齒的牙冠表面,所述體部的兩端分別連接粘接部和作用部。
作為一種限定,所述粘接部由鋼絲和粘接扣組成。
作為另一種限定,所述粘接部為彎制的圈形曲。
作為另一種限定,所述粘接部近牙冠面呈弧形或平面。
所述作用部呈未封口的「9」字形或「?」形。
作為一種限定,所述牽引鉤採用正畸用方形不鏽鋼絲。
作為另一種限定,所述牽引鉤採用正畸用圓形不鏽鋼絲。
所述牽引鉤長度為5mm~15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包括粘接部、體部和作用部的新型牽引鉤通過與高分子塑料牙套的配合使用,有效將矯治力作用點從牙冠向牙齒中部及牙根方向轉移,從而實現牙齒受力的均勻分配,使目標牙齒產生平移,逐步關閉牙齒間隙,並且有效防止了因牙齒一端受力而產生的軸向旋轉移動,進而避免了牙齒移動過程中的傾斜或傾倒。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正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方式正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方式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請參閱圖1~圖4。
實施例1:
請參閱圖1~圖4,新型牽引鉤,所述牽引鉤呈倒「5」字型,包括粘接部、體部和作用部,所述粘接部粘接固定在待移動牙齒的牙冠表面,所述體部的兩端分別連接粘接部和作用部。
作為一種限定,所述粘接部由鋼絲和粘接扣組成,所述鋼絲與體部和作用部為相同材料。
作為一種限定,所述作用部呈未封口的「9」字形,作用部配合牙科用橡皮筋和牙套共同產生矯正牽引力。
作為另一種限定,所述粘接部近牙冠面呈弧形或平面。
作為一種限定,所述牽引鉤採用正畸用方形不鏽鋼絲。
作為一種限定,所述牽引鉤長度為5mm~15mm。對於青少年患者,因為牙齒整體較短,可以選擇長度為5mm的牽引鉤;對於一般成年患者,優選8mm~12mm的牽引鉤;而對於少數牙齒偏長的成年患者,可以選擇15mm的牽引鉤。
對於拔除尖牙的矯治病例,根據臨床醫師的設計方案,需要鄰近的遠中端的牙齒往前牙靠近移動並排齊,此時將本新型牽引鉤通過粘接部粘接到前磨牙和磨牙上,也就是待移動的目標牙齒或牙位,牽引鉤設計長度為10mm,牽引鉤包括用於固定的粘接部、用於連接的體部和用於掛牽引用橡皮筋的作用部,粘接位置設計在該牙齒牙冠靠近牙齦的唇側或頰側。粘接位位於牙冠面靠近牙齦側,能夠很好地隱藏於唇下,達到隱形目的。矯治過程中,產生位置移動的牙齒不會出現傾斜或傾倒現象,而是在移動前後保持了牙齒軸向的平行,平移的過程中逐步關閉了拔除牙齒後而產生的間隙,達到了預期的移動後牙並關閉前牙間隙的設計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粘接部、體部和作用部的新型牽引鉤通過與高分子塑料牙套的配合使用,有效將矯治力作用點從牙冠向牙齒中部及牙根方向轉移,從而實現牙齒受力的均勻分配,使目標牙齒產生平移,逐步關閉牙齒間隙,並且有效防止了因牙齒一端受力而產生的軸向旋轉移動,進而避免了牙齒移動過程中的傾斜或傾倒。
實施例2:
作為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粘接部為彎制的圈形曲。所述圈形曲的圈數不少於兩圈,與體部和作用部為一體結構。本實施例其餘技術實施方式與前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一一闡述,請參閱圖3。
實施例3:
作為又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作用部呈未封口的「?」形,本實施例僅對牽引鉤的作用部的結構進行改進,既是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也是一種補充技術方案,具體實施方式在此不再贅述,請參閱圖4。
實施例4:
作為又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牽引鉤採用正畸用圓形不鏽鋼絲,本實施例為具體實施例1的改進,具體實施方式在此不再贅述。
本實用新型通過與高分子塑料牙套的配合使用,有效將矯治力作用點從牙冠向牙齒中部及牙根方向轉移,從而實現牙齒受力的均勻分配,使目標牙齒產生平移,逐步關閉牙齒間隙,並且有效防止了因牙齒一端受力而產生的軸向旋轉移動,進而避免了牙齒移動過程中的傾斜或傾倒。
以上描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諒能理解,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對本實用新型的簡單修改和替換皆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