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越劇三花一娟的越劇四大名旦
2023-10-05 14:41:21 2
熟知越劇的朋友們都知道,越劇有越劇皇后,越劇皇帝,還有「三花一娟」,三花一娟也是風靡一時,都是女子越劇「四工腔」時期的代表人物,為早期越劇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了解被稱為越劇三花一娟的越劇四大名旦。
三花——施銀花
施銀花(1910——1984),女,演員。浙江省嵊縣施家岙村人。習小旦。學藝刻苦專心,得師傅金榮水悉心教學,唱、做俱佳,脫穎而出,成為科班頭牌。1924年1月,科班攜帶了剛教會的《雙珠鳳》、《玉連環》、《龍鳳鎖》、《四香緣》、《後雙金花》等5出大戲,來上海演出,首演於閘北昇平歌舞臺。其後回到嵊縣、紹興、杭州、嘉興一帶演出。
在演出紹興文戲之時,又學唱紹興大班,學會了《寶蓮燈》等戲和(流水)、(二凡)、(三五七)等板式。1925年,與琴師合作首創適合女演員的「四工腔」,人稱「施腔」,在相當長的時間施銀花成為越劇主腔。1926年,在嘉興演出時,在琴師王春榮的幫助下,吸取京劇(西皮)的音調和過門,改胡琴1-5定弦的(正宮調)為6-3定弦的(四工調),開創了女子越劇一代新腔。
1927年2月,她與屠杏花、王湘芝領銜演出於上海神仙世界。1928年,結婚後離開舞臺。30年代初期復出,以客師身份搭班,演出於寧波、紹興一帶。1937年6月,與屠杏花作為四季春班客師,演出於上海通商劇場。她是女子越劇的開拓者,女子紹興文戲時期的著名旦角。
1938年6月,以她和屠杏花為首,組成「第一舞臺」,與趙瑞花、屠杏花合稱越劇「三花」,為三花之魁,被譽為「花衫鼻祖」,因長期與屠杏花合作,配合默契,人稱「銀杏並蒂」,「銀杏並蒂」的合作局面達3年之久,先後演出於通商、皇后、天香等戲院。1939年7月,在大中華戲院首次演出了從申曲移演的《雷雨》,飾演繁漪,開女子越劇表演時裝戲之先。
1940年10月,又演出了時裝戲《黃慧如和陸根榮》,飾演黃慧如。還演過清裝戲《楊乃武與小白菜》。1941年9月與尹桂芳配對演出於同樂戲院。12月19日起,同由老生改演小生的徐玉蘭合作,演於老閘戲院,直至次年3月5日。之後,離開上海,在寧波一帶演出。1949年春,隨丈夫去臺灣。50年代在臺灣領銜演出,後患乳腺癌去世。唱腔上學習、繼承男班名旦琴素娥的花腔,婉轉圓潤,被稱為「施腔」。
三花——趙瑞花
趙瑞花(1912——1982)女,漢族,演員、教師。浙江省嵊縣孔村人。12歲進第趙瑞花劇照一副女子越劇科班學藝,工花旦。因身材矮小,特穿著定製的半高跟靴,踮起腳尖苦學苦練基本功,成為與施銀花、王杏花齊名「三花」之一,尤以《龍鳳鎖》之金鳳、《雙珠鳳》之秋華兩角廣受觀眾青睞。1924年1月,隨科班來上海演出,後隨該班改名的「女子的篤班第一舞臺」在浙江演出5年多。
1932年與魏素雲(小生)領銜組成「瑞雲舞臺」,在寧波演至1938年,後因戰亂避難到上海演出。1940年因結婚短期輟演後又重新登臺,與人搭班演出於老閘、通商、同樂、天潼、金門等戲院,雖年僅30,卻已「老牌名旦」的稱號。
1941年某日,在上海南京東路新新公司屋頂的「新新玻璃電臺」,為普善山莊募捐,直播演唱《葉香盜印》和《方玉娘哭塔》,一次即獲聽眾捐款1000多銀元,可見其號召力之強。其唱白特點為咬字準、吐字清、發音嘹亮,且從不倒嗓。唱腔以質樸明快的(四工調)為基礎,糅入嵊縣牧歌小調,唱來悽清婉轉,真摯動人。
《葉香盜印》為其成名傑作,拿手戲還有《六月雪》之竇娥、《孟麗君》之孟麗君、《盤夫索夫》之嚴蘭貞、《方玉娘哭塔》之方玉娘,均為其拿手好戲。對戲曲同行虛心學習,日夜兩場間稍有空隙,常急步前往別家戲院觀看京劇旦角戲或越劇姐妹們演出,以資借鑑。1953年參加振奮越劇團,任主要演員。60年代初,應聘至浙江省藝術學校任越劇班教師。
三花——王杏花
王杏花(1917——1999),女,著名越劇演員。1917年2月出生於浙江新昌城西蟠龍村,父母務農。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31年,入劉香桂、劉香賢兄弟倆辦的越新舞臺科班學藝,工青衣、閨門旦。進科即學演了《雙珠鳳》等戲。1931年底到上海,演出劇目有《雙龍會》、《繡鴛鴦》等。在滬期間,向一京班師傅學了京劇中的花槍、大刀對槍等把子功夫。一年後獨去杭州,陸續在好幾個班子裡客串。
1933年春,先和著名男班旦角演員琴素娥合演《白蛇傳》,後與馬樟花合演《紅鬃烈馬》。因多次藉助京劇演技和化裝,藝術長進較快而一舉揚名。同年夏二赴上海,應永樂茶樓老闆倪杏生邀請掛牌主演《盤夫》、《龍鳳鎖》、《碧玉簪》等劇。10月16日,又應敘樂茶樓老闆之邀,與屠杏花、小白玉梅、徐玉蘭等合演《揀茶葉》、《送鳳冠》、《梁祝》、《大堂會》、《武家坡》等劇目。以後重返杭州演出。
1936年秋搭「四季春」班進上海老閘大戲院演出。同年,還和袁雪芬、錢妙花等在高亭唱片公司灌了唱片,唱段為「志貞哭圖」,這是女子紹興文戲所灌的第一張唱片。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輾轉滬、杭各地,先後與屠杏花、竺素娥、王文娟等同臺演出過《玉堂春》、《孟麗君》、《沉香扇》、《二度梅》等傳統劇目,還演出了特地請人編寫的《馬革裹屍》等新戲。
在藝術上不斷求新圖變,曾在服裝、化裝、表演、劇本諸方面作過不少變革嘗試。尤其是對劇本要求甚嚴,力求唱詞韻腳整齊、文辭雅潔、雅俗共賞,並盡力剔除糟粕,取其精華,有「先進名旦」之譽。其拿手戲《秦雪梅訓子》,由北海唱片公司灌成唱片4面。
30年代走紅上海,與施銀花、趙瑞花一起並譽為紹興女子文戲「三花」。1953年參加振奮越劇團,擔任主要演員兼業務團長,在大眾劇場首演了《沉香扇》。1960年,擔任上海越劇院學館表演老師。她的代表作《葉香盜印》,常選作花旦的啟蒙戲教學。1959年中國唱片社灌制了她和竺素娥演唱的《葉香盜印》唱片1張。1971年退休。1999年10月病故。
你可能也喜歡:
戲劇文化名人:越劇皇后筱丹桂簡介
尹派創始人,尹桂芳越劇唱段集
什麼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義
滿族有多少人口,滿族的分布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