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層塑料託盤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22:01:39 2

本實用新型涉及塑料託盤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雙層塑料託盤。
背景技術:
塑料託盤是為了便於貨物裝卸、運輸、保管和配送等而使用的由可以承載若干數量物品的負荷面和叉車插口構成的裝卸用墊板,它是物流產業中最不起眼,卻又無處不在的一種物流器具,是靜態貨物轉變為動態貨物的主要手段。隨著科技的發展,塑料託盤方面也在不斷發展,不斷進步,其中雙層塑料託盤也在廣泛使用中,但是現在市場上的雙層塑料託盤仍然存在容易積水,排水困難,並且在運輸過程中,貨物容易發生傾斜、墜落等情形,以導致貨物被損壞,而且在人工搬動時比較吃力。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雙層塑料託盤,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雙層塑料託盤,包括承壓板和塑料底盤,所述承壓板通過支撐板與塑料底盤相連,且承壓板的中心設置有塑料託網,所述塑料託網貫穿了支撐板與塑料底盤,且塑料託網的中心設置有十字形加強鋼筋,塑料託網的四角對稱設置有四個防滑墊塊,四個所述防滑墊塊的中心均設有橡膠墊板,塑料託網的兩側對稱設置有活動把手槽和限位彈簧板,所述限位彈簧板設置在活動把手槽的兩側,所述活動把手槽的內部設置有活動把手,所述塑料底盤的下方四角對稱設置有鋼輪,所述鋼輪通過車輪槽固定安裝於塑料底盤上,所述支撐板的中心對稱設置有鏟車孔,支撐板的一側表面設置有拉環把手。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限位彈簧板、鋼輪和車輪槽的數量均為四個。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拉環把手與支撐板是以膠接的方式相連。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橡膠墊板採用丁腈橡膠製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鋼輪和限位彈簧板均採用彈簧鋼製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雙層塑料託盤,通過設置塑料託網,能夠使得該雙層塑料託盤不易積水,排水方便,並且還具有限位彈簧板,能夠在運輸過程中方便限制住貨物的位置,減小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發生傾斜、墜落情況的發生,以保證貨物的安全,同時還具有防滑墊塊,能夠有效的防止貨物發生位移,還具有橡膠墊板,能夠在貨物突然放置該塑料託盤上時起到緩衝減震的作用,以保護該塑料託盤,並且還具有鋼輪和拉環把手,能夠方便人工進行搬動,給人們的使用帶來了便利,還具有十字形加強鋼筋,能夠提高該塑料託盤的結構強度和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的俯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底部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側視圖。
圖中:1-承壓板;2-塑料底盤;3-支撐板;4-塑料託網;5-十字形加強鋼筋;6-防滑墊塊;7-橡膠墊板;8-活動把手槽;9-限位彈簧板;10-活動把手;11-鋼輪;12-車輪槽;13-鏟車孔;14-拉環把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實施例:
請參閱圖1、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雙層塑料託盤,包括承壓板1和塑料底盤2,所述承壓板1通過支撐板3與塑料底盤2相連,且承壓板1的中心設置有塑料託網4,所述塑料託網4貫穿了支撐板3與塑料底盤2,且塑料託網4的中心設置有十字形加強鋼筋5,塑料託網4的四角對稱設置有四個防滑墊塊6,四個所述防滑墊塊6的中心均設有橡膠墊板7,其中橡膠墊板7採用丁腈橡膠製成,塑料託網4的兩側對稱設置有活動把手槽8和限位彈簧板9,所述限位彈簧板9設置在活動把手槽8的兩側,所述活動把手槽8的內部設置有活動把手10,所述塑料底盤2的下方四角對稱設置有鋼輪11,其中鋼輪11和限位彈簧板9均採用彈簧鋼製成,所述鋼輪11通過車輪槽12固定安裝於塑料底盤2上,其中限位彈簧板9、鋼輪11和車輪槽12的數量均為四個,所述支撐板3的中心對稱設置有鏟車孔13,支撐板3的一側表面設置有拉環把手14,其中拉環把手14與支撐板3是以膠接的方式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該雙層塑料託盤,在使用之前,先通過設置在塑料底盤下方的鋼輪,將該雙層塑料託盤移動到需要使用的地點,然後開始使用;
使用時,將需要運輸的貨物放置到承壓板,然後通過設置承壓板四角的限位彈簧板,將貨物有效的安裝住,還通過設置在承壓板表面上的防滑墊塊和橡膠墊板,能有效的防止貨物發生位移和在貨物突然放置時起到緩衝減震的作用,以保護該雙層塑料託盤,然後鏟車通過設置在支撐板中間的鏟車孔,將該裝有貨物的雙層塑料託盤運送到貨車上;當下雨時,通過塑料託網,能夠及時的排水;當人工進行搬運時,人們能通過設置活動把手槽中的活動把手,將該塑料託盤進行搬運,還能夠通過鋼輪和拉環把手,進行搬運。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