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磷擴散方法與流程
2023-10-05 23:42:19 2
本發明涉及一種磷擴散方法,屬於半導體摻雜制結領域。
背景技術:
半導體材料具有相應的禁帶寬度,半導體材料,尤其是矽材料是當今IC,IT,太陽能行業的基礎。要使得半導體材料獲得功能上的運用,基礎就是形成PN結。PN結的性能是半導體器件的基礎,目前,均是通過摻雜技術形成PN結。磷是一種V族元素,是常用的N型摻雜元素。隨著技術的進步,對摻雜技術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例如對成本的要求、對摻雜區方塊電阻均勻性的要求,尤其是太陽能行業對磷摻雜區域的成本以及電阻均勻性要求很高,同時要避免摻雜表面的死層現象,因為這些參數對產品的開路電壓、短路電流有著重要影響。
現有的磷摻雜技術往往是磷表面擴散技術,例如在溫度700-900攝氏度之間的氮氣氛圍中,通入三氯氧磷氣體,完成初步擴散;之後在進行推結工藝完成表面摻雜,然而,這種磷擴散工藝得到的摻雜區方塊電阻往往不夠均勻,磷吸雜不夠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上述技術問題的不足,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發明一種磷擴散工藝。該工藝能夠改善擴散時磷吸雜,提高磷摻雜區方塊電阻的均勻性,並且成本不高,以現有的設備能夠完成。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磷擴散方法,具體步驟為: (1)提供矽片,將矽片置於石英舟內,將石英舟固定安置於擴散爐內,封閉擴散爐的爐門;
(2)向擴散爐內通入大氮,氮氣流量為20ml/min;通入10min後開始升溫,並將爐內溫度升溫至950-1050攝氏度,之後恆溫;
(3)然後進行擴散工藝,具體為:分段向擴散爐內通入攜三氯氧磷氣體和氧氣;
(4)完成擴散工藝,停止通入攜三氯氧磷氣體和氧氣,在大氮氛圍中,將爐內溫度降低至750-800攝氏度,並保溫推進10min;
(5)降溫出舟,取矽片。
其中,擴散工藝還可以具體為:通入攜三氯氧磷氣體和氧氣進行擴散工藝,擴散總時間為30min;在整個所述擴散工藝中,氧氣的流量始終為2L/min的氣體流量;從所述擴散工藝開始計時,0-5min內通入流量為15L/min的攜三氯氧磷氣體,之後5-10min內通入流量為5L/min的攜三氯氧磷氣體,之後10-15min內通入流量為15L/min的攜三氯氧磷氣體,之後15-20min內通入流量為5L/min的攜三氯氧磷氣體,之後20-25min內通入流量為15L/min的攜三氯氧磷氣體,最後25-30min內通入流量為5L/min的攜三氯氧磷氣體。
其中,矽片可以為單晶或多晶矽片,尺寸為4英寸、8英寸或12英寸。
附圖說明
圖1 擴散過程中氣體通入情況。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詳細的說明。但注意其僅僅是本發明包括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並不是本發明的全部。本發明不局限於以下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提供矽片,該矽片可以是成本高的單晶矽片也可以是成本低的多晶矽片,其尺寸可根據生產需要選取,是要設備允許,4英寸、8英寸、12英寸等等均可以。將矽片置於石英舟內,將石英舟固定安置於擴散爐內。封閉擴散爐的爐門。
向擴散爐內通入大氮,氮氣流量為20ml/min;通入10min後開始升溫,並將爐內溫度升溫至950攝氏度,之後恆溫。
然後進行擴散工藝,具體為:向擴散爐內通入攜三氯氧磷氣體和氧氣,三氯氧磷液體源溫度為20攝氏度;參考圖1,在整個擴散工藝中,氧氣的流量始終為2L/min的氣體流量;而攜三氯氧磷氣體的流量不是恆定的,是以分段的方式控制的,具體而言是分6段,共3個周期,每段持續的時間是5分鐘。從擴散開始計時,0-5min內通入流量為15L/min的攜三氯氧磷氣體,之後5-10min內通入流量為5L/min的攜三氯氧磷氣體,之後10-15min內通入流量為15L/min的攜三氯氧磷氣體,之後15-20min內通入流量為5L/min的攜三氯氧磷氣體,之後20-25min內通入流量為15L/min的攜三氯氧磷氣體,最後25-30min內通入流量為5L/min的攜三氯氧磷氣體。
完成擴散工藝,停止通入攜三氯氧磷氣體和氧氣,在大氮氛圍中,將爐內溫度降低至800攝氏度,並保溫推進10min。
降溫出舟,取矽片。
實施例2
提供矽片,將矽片置於石英舟內,將石英舟固定安置於擴散爐內。封閉擴散爐的爐門。
向擴散爐內通入大氮,氮氣流量為20ml/min;通入10min後開始升溫,並將爐內溫度升溫至1000攝氏度,之後恆溫。
然後向擴散爐內通入攜三氯氧磷氣體和氧氣進行擴散工藝。其中,三氯氧磷液體源溫度為20攝氏度,在整個擴散工藝中,氧氣的流量始終為2L/min的氣體流量;攜三氯氧磷氣體的通入方式為:從所述擴散工藝開始計時,0-5min內通入流量為15L/min的攜三氯氧磷氣體,之後5-10min內通入流量為5L/min的攜三氯氧磷氣體,之後10-15min內通入流量為15L/min的攜三氯氧磷氣體,之後15-20min內通入流量為5L/min的攜三氯氧磷氣體,之後20-25min內通入流量為15L/min的攜三氯氧磷氣體,最後25-30min內通入流量為5L/min的攜三氯氧磷氣體。
完成擴散工藝,停止通入攜三氯氧磷氣體和氧氣,在大氮氛圍中,將爐內溫度降低至750攝氏度,並保溫推進10min。
降溫出舟,取矽片。
以上詳細描述了基於本發明的兩個實施方式,以下將對本工藝的磷擴散方法的注意點進行一些說明:
在擴散工藝中,採取了分6段3個周期的類似脈衝式的通磷源氣體的方式,其形成的效果是在矽片表面內形成類似的脈衝磷雜質分布。由於每段時間只有5分鐘,為了在5分鐘內體現出磷雜質在矽片表面內的分布作用,就需要提高擴散溫度到950攝氏度或是以上一些。另外,6段擴散中總是高磷源氣體後接一個低磷源氣體,作為對比例,如果將其順序交換為先通低磷源氣體之後接高磷源氣體,則最後的效果沒有前者理想,實驗數據中,後者的方塊電阻在不同的深度下偏離可達20%以上,而前者為10%以內,其中原因可能與首次擴散時矽片表面具有一些氧化的雜質有關,首次擴散選用高流量能夠抵消這些不利因數。由於採用了6段3個周期的擴散方式,在推進工藝中,需要將爐內的溫度降低到800攝氏度或以下,在推進過程中磷雜質的濃度在矽片表面內的分布均衡,提高方塊電阻的均勻性。因此,通過本發明的設計,能夠改善擴散時磷吸雜,提高磷摻雜區方塊電阻的均勻性,並且成本不高,以現有的設備能夠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