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神話故事:竹取物語
2023-10-15 20:01:19 3
竹取物語
一、光華公主的誕生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名伐竹老翁,寄居深林,伐竹製成各種工具維生,他的名字叫做「贊歧造麻呂」。有一天,他在竹林中,發現一棵神竹,根部閃閃發光。他半信半疑地湊上前去,發現竹內瑞氣千條,定睛一看,裡面有一三寸小人端坐其內,面貌姣好。老翁說道:「我朝夕以竹維生,而你竟姑隱其中,分明是註定要給我當孩子的。」說完便把小女孩捧在掌心帶回家,交給妻子撫養。再也沒有比這孩子更天真可愛的了,因為她實在太小,便暫時放在竹籠裡。
伐竹老翁自從發現了這名小女孩之後,屢屢在砍竹時,發現竹節內藏有黃金。如此不久以後,他的生活便漸漸寬裕了,而這名小女孩也漸漸出落得亭亭玉立。才三個月的光景,已是少女模樣。老婆婆給她梳上美麗的髮髻,穿上整潔的衣裳,百般呵護,不讓她出大門一步。這名女子有沉魚落雁之姿,世間無人能比,由於她的亮麗,屋內陰暗的角落也變得光可鑑人。老翁愁悶時只要見著這孩子一眼,煩惱便煙消雲散。怒不可遏時見了她頓時也怒氣全消。
老翁繼續伐竹,也經常發現黃金,不久成了一名家財萬貫的有錢人,孩子也長大成人,命名為「三室戶(地名)齋部(姓)秋田(名)」,又名「清竹光華公主」紀念她的出身。為了慶祝她的弱冠之禮,大宴賓客三天三夜,笙歌妙舞不絕於耳,四方男子也都齊聚一堂。
二、求親
世間男子不論貴賤貧富均想一親芳澤,只要聽說其它人也有此念頭的莫不捶胸頓足。甚或有人乾脆就近窺視,然而不管攀牆倚門均未能一睹廬山真面目。有人夜不成眠,便在牆邊挖一小洞偷看,這些人被後人稱為「夜窺香」。
他們在人跡罕見之處徘徊不去,可惜徒勞無功。至少和其家人打打招呼也好,對方也是相應不理。許多人就這樣守在光華公主附近不肯離去,直到天明。有些不是真心求愛的公子哥兒,終於忍不住說道:「像這樣無意義的等待真是無聊。」說完後便沒有再來過了。
其中當然也有堅持到底,真心真意的男士五人,從不間斷地日夜守候。他們分別是石作皇子、車持皇子、右大臣阿倍、大納言大伴御行及中納言石上麻呂。這些人只要聽到哪裡姑娘稍有姿色便想締造連理,聽到光華公主如此風華絕代,更是茶不思、飯不想,終日在附近流連忘返,可是仍然沒有任何進展。寄了情書石沉大海,寫了情詩,也是有去無回。明知希望渺茫,卻依舊風雨無阻日夜等候,無論是冱寒的風雪天亦或豔陽高幟的炎炎夏日,從未缺席過。
有時候他們把老翁請出來央求他說:「小女嫁給我吧!」對他雙手膜拜,一個個摩拳擦掌振振有詞。老翁說:「這不是我親生的孩子,我不能勉強她做任何事。」說完又過了數月,這些人回到家中,終日相思,求神拜佛,發願祈福,依然死心,想「就算再不願意,女大當嫁也是天經地義之事。」於是準備捲土重來,強烈表達自己愛慕之情。
老翁看到這般光景便對光華公主說:「我寶貝的孩子呀,你雖不是凡俗之輩,好歹我也把你撫育成人,我的心情你應該了解,我的話你也好好聽一次吧!」光華公主說:「父親的話女兒何時違抗過呢?我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來歷,但我一直都把父親當作親生父親一樣看待。」老翁說:「這樣我就放心了。」又說:「我今年都七十有餘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駕鶴西歸,世間本來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傳宗接代光宗耀祖,你怎麼一點也不著急呢?」
光華公主回答說:「為什麼一定要結婚呢?」
老翁接著說:「儘管你不是凡俗之人,畢竟也是女兒之身,爸爸在的時候可以照顧你,可是萬一哪天爸爸不在了呢?那些男孩們不分晝夜痴心等待,你也該好好想想,就挑一個結婚吧!」
光華公主說:「我自認沒有傾城之姿,又不了解他們到底怎麼想,我擔心委身之後他們萬一又對其他人動情,那我就後悔莫及了。不管他們身分多麼尊貴,不了解是否真心真意之前我是不會考慮的。」
老翁說:「我也是這麼想。你說要選一個真心對你的人,可是我看他們似乎都對你用情很深呢!」
光華公主說:「誰用情深光看表面是看不出來的,他們五個人這樣看起來好象也難分軒輊。這樣吧!要他們五個人各自取一樣我想要的東西來,用這個來試試他們好了。麻煩爸爸去告訴他們吧!」
老翁說:「這是個好主意。」便答應下來。
黃昏時他們五個人又來了,有的吹笛奏樂,有的引吭高歌,有的獻唱一曲,有的輕唱低吟,有的擊扇打拍。老翁走出來對他們說:「你們經年累月不辭辛勞光臨寒舍,實感惶恐。」開場白說完後切入正題說:「小女曾對我說『爹年紀大了,不知何時撒手人寰,希望在各位之中選擇一人託付終身。』這也是天經地義的事,她又說『為了分辨優劣,試探各位的誠意,想出了一個方法來裁定。』不知在座各位有沒有異議。」五人均異口同聲說:「可以。」於是老翁進去告訴光華公主此計可行之事。
不久光華公主開出條件說:「石作皇子,請你找一件御石佛缽來。」
「車持皇子,東海有一座蓬萊山,上有一棵神樹,白銀為根,黃金為莖,白玉為果,請你折一枝來。」
「阿倍右大臣請你至唐土取燒不破的火鼠裘衣來。大伴大納言請你取九龍淵內蛟龍頭上的五色彩珠。石上中納言,請你取燕子的子安貝來。」
老翁說:「這些都是大難題,國內找不到的,太難了吧!」
光華公主說:「沒什麼難的。」老翁只好說:「反正我出去告訴他們就是了。」
皇子們聽了老翁的傳達之後說:「公主倒是乾脆,開出這樣的條件。請告訴她先不要走遠了,我們考慮一下。」說完大伙兒便悻悻然地回去了。
三、御石佛缽
石作皇子回到家中以後,覺得如果不能與光華公主結成連理的話,有生不如死之感,所以便想:「還是去天竺取那佛缽吧!」但他是一個頗富心機的人,又想:「天竺的佛缽天下無雙,縱使千山萬水跋涉,要用什麼法子才能入手呢?」總之他先到光華公主住處對她說:「我現在就要去天竺取御石佛缽了。」說完便啟身而行。
三年之後,他在大和國十市郡的一個山寺裡,取得賓頭盧尊者前一個漆黑的石缽,放入錦囊中,結上假花,拿給光華公主看。光華公主覺得有異,仔細一看,缽裡有一張紙條,,打開後上面寫著:
千山萬水費心機,石缽感應血淚滴
光華公主認為如果是真的佛缽的話,應該會閃閃發光才對,可是連絲毫螢光也沒有。於是她吟道:
不見露光現真由,小倉山上何物求
說完便把佛缽還給皇子。皇子把石缽放在門前,響應道:
佳人華容掩缽光,他日必再現芬芳
但是光華公主卻置之不理,也不聽石作皇子的辯解。皇子見大勢已去便打道回府,把假石缽丟在一旁,公主也未再加以責備,於是後人便把「丟面子」比喻為「丟缽」之意。
四、蓬萊玉枝
車持皇子也是一深謀遠慮之人,他對朝廷謊稱:「欲前往筑紫國溫泉地療養。」因而取得休假,隨即轉往光華公主住處,派使者對她說:「立即動身取得玉枝。」他出發之日,部下均到難波港送行。皇子交待說:「務請守密。」並未帶領很多侍從,只帶了幾名親信便啟程了。送行的人回去之後對外宣稱:「皇子到筑紫國去了。」並說三年後就會回來。
皇子事前早有計劃,他召集了全國一流的鍛冶名師六人,建造了一個外人不易親近的屋舍,外圍有三層灶牆,命六人搬進去工作。皇子也建了一個給自己住,利用皇子名下各地莊園徵收的金銀財寶,開始傾力打造玉枝。他依光華公主所述的樣子製作,打造得假以亂真,做好之後便秘密回航登上難波港。
「坐船回來了。」
他派使者回府通報,自己裝著一副長途跋涉、精疲力盡的樣子。來迎船的人擠得水洩不通,他把玉枝放在一長匣中,上面蓋著布。大家口口相傳說:「皇子要獻優曇花給京城。」光華公主聽這傳言便說:「我真是輸給他了。」顯得有些震驚與悲傷。
不久車持皇子叩門求見:「車持皇子求見!」
老翁出門相迎說:「您還是一副旅行的打扮。」皇子便說:「我冒著生命危險把玉枝取回來了。」
「快點請公主出來。」
於是老翁把玉枝拿進屋裡,結著一個紙條寫道:
身折玉不折,終將寶物得
詩中道盡車持皇子取玉枝的艱難。老翁對光華公主說:「你交待這位皇子摘取的玉枝已經拿來了,和你所要求的分毫不差,而且也親自送來了。他的裝扮還是旅行的模樣,你快點出去見他,答應了吧!」
光華公主聽了沈默不語,只發出一聲無奈的長嘆。
喜孜孜的皇子說道:「現在應該無話可說了吧!」說著邊上樓。老翁心想這也無可厚非,對光華公主說:「這玉枝國內難求,這次沒理由辭退對方了,況且對方人品也屬上乘。」公主回道:「父親說的沒錯,再拒絕父親的意思就太傷您心了。」對於好不容易取來的寶物反而有一種厭惡感。而老翁卻不以為杵的忙著整理閨房。
老翁對皇子說:「這玉枝究竟長在何處?真是太美了。」皇子答道:「前年二月十日左右,我從難波港出航渡海,茫茫大海,我也不知往哪走好,可是只想著有志者事竟成,就任風吹到哪裡行到哪。如果萬一真的不幸葬身魚腹,當然一切就枉然了;可是只要有一口氣在,或許就有見到蓬萊山的機會。我隨波逐流,離開國內越來越遠,有些迷路了。有時巨浪滔天,差點葬身海底;有時被吹到不知名的國度,碰到一些妖魔鬼怪侵擾;有時完全亂了方向,就在海中央打轉;有時糧盡彈絕,以草為生;有時碰到牛鬼蛇神前來討東西吃;有時採取海中貝類賴以保命。出門在外,沒有人能伸援手,染上了各種怪病,最後也不記得走到哪兒,就任船在海上隨處飄流。大概過了五百多天,一天早上八點左右,乍然海面出現一座神山。我在船上拚命想看個清楚,靠近之後才發現山奇大無比,而且靈異非常。我在心裡暗忖:這就是我要找尋的蓬萊山嗎?最後還是有些害怕,在山的四周繞了好久,經過二、三天光景,有一位仙女模樣的女性從山中出來,手持銀碗汲水。我看到之後便下船問她:『這座山叫做什麼名字?』她答道:『此乃蓬萊山。』我聽了以後歡喜莫名,便再問:『不知您尊姓大名?』她說:『我叫寶漢琉璃。』說完便倏地隱入山林。我仔細端詳那座山,發現登山比登天還難,於是便繞到山側觀察,只見奇花異果林立,金、銀、琉璃色的泉水四處可汲,河上架著各式玉橋。正好在那邊有一棵樹閃閃發光,想折一枝回來似乎有些不當,可是因為和公主所說的一模一樣,便狠下心腸摘下一截玉枝回來。蓬萊山上美景無限,世間俗景無與比擬,可是我已得到玉枝便無心觀賞,想早一日回程。不料途中遇到狂風,經過四百晝夜才安然返國,真是神明保佑,離開難波港仿佛才是昨天的事,今天就抵達都城了,你看我被海水淋溼的衣裳都還沒換下來,就直接來這了。」
老翁聽了,感動之餘,輕嘆了一聲說:
伐竹固辛勞,不抵此竹皎
皇子聽了說:「我長年所懸掛的事,今日終於可以塵埃落定了。」又吟道:
淚溼衣袖今可幹,萬般辛苦方始安
正在一往一答之際,有六名男子在庭中求見。其中一名獻上文紙並說:「我是作物司工匠,名為漢部內麻呂,為了製作玉枝,忍飢挨餓,耗費千日不敢稍有怠慢,可是至今未曾領功,請賜俸祿,好讓我對下面的人也有所交待。」說完便把文紙呈上。老翁說:「這名工匠究竟說的是什麼事?」不解地側著頭問皇子。皇子張惶失措,非常緊張。
光華公主得知此事後,便說:「把他們呈上的文狀收下吧!」紙上寫著:「皇子殿下,千日以來與吾輩低賤工匠共隱一處,製作世間珍寶玉枝,理當賜吾等一官半職。今日特此懇求皇子未來側室光華公主,尚請裁奪。」
工匠們異口同聲地說:「應給予賞賜的。」光華公主一掃整日的陰霾,破啼為笑,連忙喚老翁說:「您以為這真的是蓬萊玉枝嗎?沒想到他們撒了天大的謊,快把這還給他們吧!」
老翁答道:「的確是膺品的話,要還就容易多了。」並點頭應允。光華公主如釋重負,遂做了一首答詩:
粉言虛話疑是真,險把玉枝當作珍
同時也把玉枝還給他們。竹取老翁想到先前還和皇子談得不亦樂乎,不僅有些尷尬,便閉上眼睛假寐起來。皇子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到了日落黃昏之時,便悄悄地離開了。
前去訴苦的工匠被光華公主叫進去說:「你們應該高興了。」說完賜給他們豐富的俸祿。工匠們欣喜若狂,齊聲謝道:「果然如我們所願。」之後便啟身打道回府,不料途中遇上車持皇子的座車,被打得頭破血流,剛到手的俸祿也被搶得一乾二淨,個個落荒而逃。
皇子說:「這是我畢生莫大的恥辱,不僅僅是沒贏得佳人歸而已,而是讓全天下人笑話。」從此隱居山林。他的隨身侍從及家丁均分頭四處探訪其下落,可是一點消息也沒有,可能是真的與世隔絕了,後世的人便把此段軼事隱喻為「離魂」一詞。
五、火鼠裘衣
右大臣阿倍是一位家有恆產,滿門榮慶之人。這年正好中國來了一名王姓船商,阿倍寫了一封信給他說:「我想向您訂購火鼠皮衣。」並選了一名心腹,名叫「小野房守」,帶著信和巨款,到中國交給王姓商人。王商看了信便立刻回信說:火鼠皮衣本國沒有,至今我也僅止耳聞,未曾親眼目睹。若世上真有此物,應會在中國出現吧!您的要求太困難了。不過,若是渡海到天竺,求於富豪之家或許能出現奇蹟也不一定。如果仍找不到,就請來使悉數帶回訂金吧!
不久,小野房守隨著中國商船回國,才剛入港,阿倍便派快馬前去迎接。小野房守坐上主子準備的坐騎,馬不停蹄地花了七天工夫便從筑紫國進入京城。獻上文紙說:曾向各方人士訂購火鼠皮衣,此物乃稀世珍寶,據說以前天竺聖僧曾帶到中國,放在西山寺中。吾向朝廷申請訂購此物。然而所帶之錢稍嫌不足,因此託王姓商人暫先墊上,共短五十兩金。回程時順便取返,如果不願支付的話,便以皮衣為償。
阿倍看了信後說:「什麼話,才少這麼點錢。終於找到了,太好了。」說完並向唐土伏首膜拜。
盛放裘衣的箱子,裝點著各色光彩奪目的琉璃珠玉,打開之後,看到炫目耀眼的皮衣閃著金光,大體是藏青色的,美輪美奐令人目不轉睛。雖說珍貴在其不怕火燒,不如說其亮眼璀璨才是動人之處,右大臣說道:「原來這就是光華公主想要的東西。」「別糟蹋了。」說完趕緊把皮衣收進箱裡,裝飾上花葉,自己也修容沐浴,心想「終於可以在她家過夜了吧!」並詠了一首詩:
裘衣不懼戀火燒,今日淚乾求親好
親自把皮衣帶到老翁家門口。老翁出來把皮衣拿進去給光華公主看,公主看了以後說道:「好美的皮衣呀!不知是不是真的。」老翁說:「反正先請他們進來吧!看這皮衣世間難得一見,應該是真的吧!別太給人難堪了。」說完便招呼右大臣等人入座。
把他們請進來以後,老翁夫婦心想:「這次應該能成了吧!」老翁對光華公主始終不肯委身的態度感到相當苦惱。「找個好人家把她嫁了」雖然這麼想,但是光華公主每次都不可置否,也不好太勉強她。
光華公主對老翁說:「這件皮衣用火燒燒看,如果燒不破就是真的,我也不會毀約的。您說這皮衣世間難尋應是真品,那就燒燒看吧!」老翁說:「好,就依你的意思吧。」然後對大臣說:「公主是如此打算。」大臣回答說:「這件皮衣連中國都沒有,費盡千辛萬苦才找到,還有什麼好懷疑的。」老翁說:「我也是這麼想,但是還是燒燒看吧!」說把皮衣丟入火中,只見熊熊烈火中,皮衣頓時化為灰燼。老翁說:「果然是假的。」大臣看到這般光景,個個面色如土,無話可說。光華公主歡喜的說:「太好了。」於是詠了一首答歌,放在皮衣的箱子裡,歌曰:
早知皮裘付一炬,不該真火煉心緒
世上的人爭相詢問:「阿倍大臣帶火鼠裘衣去求親,成功了沒有?是不是結為連理了。」有人回答:「皮衣燒光了,光華公主根本沒有答應。」於是後世的人把沒有成功的事情比喻為:「無阿倍。」
六、龍頭彩珠
大納言大伴御行把家中所有僕役全部找來,對他們宣布說:「龍頭上有一顆五彩明珠,誰要是能取來,任何條件我都可以答應。」
僕役們聽了便對主子說:「您說的話不敢不從,但是這彩珠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得到,敢問如何去取那龍首彩珠呢?」
大納言接著說:「身為別人的臣僕就當赴湯蹈火完成主子的願望。寶珠國內沒有,天竺唐土也沒有,那龍上天下海,神出鬼沒,怎麼,你們莫非是在推辭?」
家丁們趕緊說:「您既然開口,我們豈敢不從,就算比登天還難,我們也要去找上一找了。」
聽到臣僕們這麼說了以後,大納言好不容易才稍稍展顏說:「你們身為吾家臣僕,天下無人不知,豈有違抗之理?」「快去取龍頭彩珠。」命令一出,便把府內盡有的絹綢綿布及金銀分給他們當作盤纏,令他們立即出發,並說:「在你們回來之前,我願齋戒淨身,你們如果不能完成任務,也不必再回來了。」
家僕們一一告別後,大納言重申:「拿不到彩珠就別回來。」說完之後,僕人們各自準備分頭去找。大家嘴上不停咒罵著:「怎麼會喜歡上這玩意兒?」把主子賞賜的金銀財寶分了以後便做鳥獸散。有人在自己家裡隱居足不出戶,有人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即使是君臣的關係,也不該如此強人所難,大家都感到莫名其妙,對大納言頗有微詞。
另一方面大納言認為:「要給光華公主住的地方,怎麼可以破破爛爛。」於是大興土木,建造一座豪華的宮殿,塗上金漆,畫上名畫,屋頂上覆滿各色華麗的絲線,屋內設備極盡奢華,在每一名貴的絲綢上畫上畫,裝飾於各個角落;把原來的元配趕出家門,一心一意為迎娶光華公主做準備,一個人細數著晨昏以待。
如此日以繼夜地等待著家丁回航,孰知一點音訊也沒有。焦慮的大納言,非常秘密地召來兩名侍從打扮成一般家丁模樣,自己微服到難波港口附近探個究竟。他們問船家說:「有沒有聽說大納言大伴家的人乘船殺龍,取得彩珠的事?」船家的人回答說:「真是怪事哩!」並笑著繼續說道:「沒有船去幹這種事的。」
大納言心想:「這些沒知識的船夫,有眼不識泰山才會如此口不擇言。」並說道:「我要親自用我的手取那龍首彩珠,不再等那群沒用的奴才們。」於是駕船出徵,四處尋找,不知不覺中竟駛到遙遠的筑紫附近海面。
這時一陣狂風襲來,頓時天昏地暗,大船搖搖欲墜,亂了方位。船在海中不停迴轉,大浪滔天,落雷隆隆,大納言有點慌亂的說:「從來沒碰過這種情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船頭答道:「我駕船這些年,也是第一次碰到這樣的情況,就算不翻船,恐怕也會被落雷擊中,如果神明保佑的話,或許可以漂到南海附近。真是跟了壞主子,也都得死於非命喲!」說著便哭了起來。
大納言聽了以後說:「既然上了船,生死都操在船頭身上,為什麼說這種沒志氣的話?」邊說邊吐著。船頭回答說:「我又不是神,我能有什麼辦法。你看巨浪滔天,狂風暴雨,雷雨交加,你如果要斬龍,也會遇上這樣的狀況。這風搞不好是龍神搞的,快點祈禱吧!」
大納言說:「好吧!」又說:「船神呀!我幼稚無知才會想要斬龍取珠,從今以後我絕不會想再動蛟龍一根寒毛。」大納言大聲地向神祈求,又跪又拜,涕淚縱橫地說了好幾百遍。好不容易雷才停止,仍有少許閃電,風也很強勁。船頭又說話了:「這一定是龍神幹的好事,不過現在的風勢不錯,方向好。」大納言似乎沒聽到船頭的話,可能是驚嚇過度吧!如此吹了三、四天的順風,終於看到了岸邊,是播磨的明石海岸。大納言鬆了一口氣說:「果然吹到南方的海邊了。」說完便倒了下去。
同船的隨從通報當地播磨國官員,國司前來探望,可是大納言卻爬不起來,倒在船艙喘氣。官員在松原鋪下墊席請他下船。那時大納言才發現「這裡不是南海呀!」勉強撐了起來,由於身染風熱病,腹大如鼓,雙眼紅腫。看到大納言這麼狼狽,國司也只有苦笑。
以前被大納言派出去尋寶的家丁們,聽國司說大納言坐著手轎,一邊呻吟,一邊抵達府中,於是前往稟報說:「取得彩珠一事困難重重,現在殿下也領略了其中辛苦才對,應當不會過分責怪我們吧!」
大納言坐起身子道:「你們還好沒取彩珠來,那蛟龍一定和雷神同夥的,人們為了搶奪彩珠,不知犧牲了多少寶貴生命,就算真的逮到蛟龍,我看我也是難逃活口。還好沒去抓,那光華公主根本是個大壞蛋,想置我於死地才出這等難題,從今以後別再去她家了,你們通通不準去。」最後把府中剩下的一些財物,分贈給沒去斬龍的手下們。
聽到這些經過,已經離開的元配夫人樂不可支。而大納言為光華公主營建的華屋,因為屋頂覆滿彩絲,被鳥兒們銜走拿去做巢了。後來世間的人問說:「大納言大伴有取得龍頭彩珠嗎?」有人就回答:「沒有,兩個眼睛腫得跟圓杏那麼大。」「像杏子那麼大,那可難看了。」因此後世也把不稱心的事比喻為「難堪。」
七、燕子的子安貝
石上中納言對家中大大小小的侍男說:「要是看到燕子築巢的話就趕緊通知我。」家丁們說:「做什麼用呢?」中納言說:「為了要取燕子的子安貝。」大家回答說:「我們殺了好多燕子都找不到這東西。但是聽說燕子在生產時會出現,它會緊緊懷抱著,若是見有人接近,立刻就消失了。」又有人說:「做大鍋飯的廚房屋頂上常有燕子來築巢,可以叫幾個忠僕,做梯子爬上去守著,有那麼多隻燕子,總會碰上一隻生產吧!這樣不就能取得子安貝了。」
中納言歡喜的說:「這是個好主意,我怎麼沒想到,提案提得好。」於是派了二十名忠僕爬上梯子守株待「燕」。
中納言不時派人去問:「子安貝取來了嗎?」可是因為太多人上去,燕子反而忌憚不敢來築巢,據實相告後,中納言憂煩地問:「這可怎麼辦?」負責炊事的人員中有一名名叫燕鳥麻呂的老頭說:「要取子安貝的話,我來想想辦法吧!」
中納言把他召進密商。那老頭說:「這燕子的子安貝不好取,方法錯誤的話根本得不到。二十多個壯丁爬在梯子上等,當然會把燕兒們嚇跑,先把那些人辭退,派一名忠實家丁即可,一個人躲在不起眼的破籠子裡,用繩子吊著,等到燕子生產的時候,吊上去出其不意地取走子安貝,不就可以了嗎?」中納言聽了說:「太好了。」於是把梯子毀了,叫大家都回來。
中納言對燕鳥麻呂說:「燕子什麼時候生,怎樣知道呢?什麼時候派人上去較好?」對方回答說:「燕子生產時,尾巴會上翹,在上面繞七次圈子,趁它繞圈子的當兒去取子安貝就可以了。」
中納言非常高興,不敢驚動太多人,只是偷偷地混入炊寮中夾雜在眾人之中,不分晝夜地等待著。並對燕鳥麻呂說:「你雖然不是我手下卻這麼盡心,看你有什麼要求我都答應你。」同時脫了長袍給他披上,說:「晚上再到這炊寮來。」說完便叫他先回去。
日落西山後,中納言又到炊寮觀察,果然看到燕子築巢了,如燕鳥麻呂所說,燕兒們翹著尾巴不停迴旋,於是派人躲在籠子裡吊上去探個究竟。上去的人說:「什麼都沒有。」中納言說:「是不是方法不對。」生氣地咆哮說:「沒有一個人行的。我自己上去。」便自個兒坐上籠子觀看。正當燕子揚著尾巴迴旋時,中納言伸手進去,好似摸到平滑的東西,便說:「我摸到什麼東西了,放我下去,那老頭說的沒錯。」家丁們很快地放下中納言,可是因為繩子吊太久了,竟然中途斷了。中納言掉在煮飯的八島鼎上,摔了個四腳朝天。
大家慌成一團,急忙上前扶他,只見中納言兩眼翻白已經昏厥過去,於是大伙兒又忙著打水給他喝,好不容易才見他又回過神來,便幫他從鼎上抬下來,並問他說:「您現在覺得怎樣?」中納言面帶痛苦地說:「稍稍有點清醒,可是腰部動彈不得,不過總算摸到子安貝了真高興,把松脂蠟燭拿來,讓我仔細瞧瞧。」說完便揚起頭,張開手摸了一下,可是只摸到像燕子排洩物的東西,看了之後說:「一點用都沒有。」因此世人把事與願違比喻為「無用」。
沒有看到真正的子安貝,中納言心情糟透了,本來準備了一個唐櫃要裝子安貝,現在卻派不上用場,不僅如此還折了腰。中納言一再交待不準把他這件糗事及受傷的事張揚出去,可是因此他自己卻更虛弱了。沒有拿到子安貝事小,他日夜擔心人們知道會嘲笑他,與其最後會病死,不如說是因為羞憤填膺而無法自持。光華公主耳聞了這事之後,便做了一首慰問的和歌:
良久不見君影蹤,苦等燕貝一陣空
有人讀給中納言聽了以後,他勉強撐著孱弱的身軀,抬起頭,吩咐家丁拿紙筆來,以沉痛的心情寫下回詩:
貝空萬事俱無用,蕭索病身待卿援
寫完以後便氣絕身亡。光華公主知道了便說:「真是可憐。」後人便把稍有希望的事喻為「有用」。
老翁說:「來迎接你的人到的話,我就用長爪先把他的眼睛挖出來,再抓住他的頭髮甩他,剝光他的衣服,露出大屁股給大家看,讓他無地自容。」一副怒不可遏的樣子。光華公主說:「別說這麼大聲,要是給屋頂上的武士聽了,真要讓人笑話。您對我恩重如山我無以回報,回月宮之事我也感到非常抱歉。我們無緣再長聚,不久我也必須回月宮,真是令人痛惜。對於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尚未反哺,要走也是覺得難以心安。從以前到最近我常在屋外輕嘆,是因為我求他們至少再讓我留一年也好,可是沒有獲得同意,所以我才那麼難過的。讓你們擔心使我心中更不好受。月宮裡的人個個眉清目秀,不見老態,也沒有煩惱,就算是這麼好的地方,要回去我卻一點也不覺得高興;看到你們為了我日益衰老,也不能報答你們,心中真是無比難受。」老翁說:「別再說這些傷心事了,不管是多俊的使節來帶你,我都不會被迷惑的。」一副咬牙切齒的樣子。
就這樣過了初夜,進入子夜時分。老翁家居四周突然光亮如晝,比滿月的光明還要燦爛十倍以上,在場的人連毛孔都看得一清二楚。
這時突然空中有人駕雲而下,離地五尺左右的距離站定。看到這般光景,家中裡裡外外的人似乎都被嚇住了,一點也沒有開戰的打算。好不容易過了一會才又想起什麼似的,拾起弓箭,嚴陣以待。可是卻四肢無力,身體也麻木不動,其中意志力較強的人,勉強開弓射箭,也是亂射一通,不足為戰,大家目瞪口呆地站在原地互相對望著。
從天而降的人,他們的打扮清麗脫俗,無與倫比。還有輛飛車,以薄絹覆頂,其中坐了一位國王似的人物,對屋內說:「造麻呂,請出來吧!」
原本意氣風發的造麻呂,此時猶如喝醉酒似的,跪在地上。國王說:「因為你過去曾積過些許功德,光華公主為了報答你特地下凡助你,雖然為時不長,但在人間也有一段時間,賜給你金銀財寶,使你大富大貴判若兩人。光華公主在月宮犯了罪,所以委身在你卑賤之家,暫時棲身。可是現在罪限已滿,我特地來迎接她回去,你不必難過,這不是你能力所及之事,快點帶她出來吧!」老翁答道:「我養育光華公主二十餘年,你怎麼會說為時不長,一定是別處的光華公主,你搞錯了吧!」又說:「這裡的這位光華公主現在身染重病,不能出來。」
對方沒有回答,飛車更靠近了些:「光華公主,你還要在這濁世待多久呢?」
話剛說完,緊閉的土屋砰然巨響,門戶大開,老婆婆抱著光華公主走出屋外,老婆婆身不由己地只是仰望天空哭泣著。
老翁心亂如麻趴在地上,光華公主走向他說:「這也不是我的本意,我非走不可了,至少送我升天吧!」老翁說:「為什麼這樣哭哭啼啼的送你,你怎麼忍心拋下我一個人走,我該怎麼辦,你把我也一起帶走吧!」說完又跪在地上痛哭,使得光華公主也不知如何是好,對他說:「那你把紙筆拿來吧,當你想念我時便把它拿出來看一看。」說完邊哭邊寫道:我若生於凡間,便能長侍在側,如今返回天庭也並非出自本心。請把我留下的衣物當作紀念吧!每逢月出時便出來看一下月亮。現在我就要離你們而去,離情依依寄予空中。
仙人當中有一人帶了一隻箱子,裡面是天羽霓裳,還有一隻箱子放著不死仙丹,一名仙人說:「快服下罐裡的仙丹吧!你吃那麼多凡間穢物,一定很不舒服吧!」說完便把罐子拿過來,光華公主淺嘗了一下,脫下衣服把它包起來,想當作紀念品相贈時,仙人阻止了她,並且取出天羽霓裳叫她穿上。此時光華公主開口道:「請等一下。」並在紙上寫下:「穿上這霓裳便會脫胎換骨,我必須再交待一事不可。」仙人說:「太遲了。」有些等得不耐的樣子。光華公主說:「真是不懂人情世故。」於是便很安靜地提筆寫信給皇帝。神態從容不迫,寫道:您曾經派那麼多人來請我入宮,雖沒有成功,但我終究是無法在人世久待,必須要回天庭,感到非常悲傷。我沒有進宮服侍,又是一身是非之人,您一定認為我有意違抗聖命,是一名又任性又狂妄、無禮的女子吧!這件事情一直讓我掛心著。
寫完之後又吟了一首詩:
人世今日無時分霓裳著身更思君
把罐中仙丹添滿,叫中將首領帶進宮中。一名仙人接過罐子交給中將,中將一接到手,光華公主便穿上霓裳。對老翁戀戀不捨,悲傷的心情頓時消失無蹤,穿上仙衣的光華公主一切煩惱皆褪,乘上車子與百名仙人一同登天而去。
後來伐竹夫婦血淚交織但絲毫於事無補,把光華公主留下的書信展開閱讀說:「我們到底為了什麼還這麼惜命如金,為了誰,一切都沒有用了。」
說完藥也不吃,便從此一病不起。
另一方面,中將率領眾人回到朝中,把不戰而敗的經過一五十一地奏上,也把光華公主留的仙丹與詩箋呈上。皇帝看過之後,如同身受十分感動,從此飲食無味,歌舞管弦也覺無趣。他召來王公大臣們問:「什麼山離天界最近?」有一個人回答道:「聽說駿河國有座山,離京都不遠,離天界也近。」皇上聽了以後便詠了一首詩說:
不見卿面心浮沈,長生仙丹又何能
於是把光華公主留下的長生不死仙丹,連同書信、罐子一起交給一名名叫調巖嵩的勒使,派他把這些東西帶到駿河國的那座山,並告訴他到了山上以後必須做哪些事:首先把信、罐子都排好,點上火燒掉。勒使接了命令,便率兵登山,那座山後來被命名為「不死山」(富士山),燃燒的煙火至今仍不斷嫋嫋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