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角用基座除水槽的製作方法
2023-10-04 10:51:49 1
專利名稱:拐角用基座除水槽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設置於建築物的拐角部的基座部分上的基座除水槽。
背景技術:
作為設置於建築物的基座部分上的基座除水槽,人們知道有下述的類型,其包括基板部,該基板部安裝於基座,或襯底件上;斜面部,該斜面部從基板部的底端,朝向表面側,並且朝向下方傾斜地延伸;前面部,該前面部從該斜面部的前端,垂直向下地延伸(參照比如,專利文獻1)。特別是,作為用於建築物的拐角部的基座除水槽包括有通過圖6的立體圖表示的那樣的形狀的類型。圖7為表示採用圖6所示的基座除水槽20的施工結構的立體圖,圖8為沿圖7中的VIII-VIII線的剖視圖。
該拐角用基座除水槽20包括分別固定於基座50的角部的左側和右側面上的,左側基板部11L和右側基板部11R。這些基板部11L,11R相互鄰接,從其底端,左側臺階部12L和右側臺階部12R分別在表面側突出。這些臺階部12L,12R相互鄰接,在施工時,象圖7所示的那樣,分別支承用作外牆板的襯底件的橫向板40的底端。分別從各臺階部12L,12R的底端,左側斜面部13L和右側斜面部13R朝向表面側,並且朝向下方傾斜地延伸,這些斜面部13L,13R也相互鄰接。分別從這些斜面部13L,13R的底端,左側前面部14L和右側前面部14R在相互鄰接的同時,垂直向下地延伸。
基座除水槽20通過對鋼板進行薄板加工而製造,在各基板部11L,11R的頂端,以及各前面部14L,14R的底端,設置有按照規定寬度將鋼板折回的部分18。由於具有該折回部分18,故使基座除水槽20的強度提高。
在施工時,象圖8所示的那樣,首先,採用釘82,將基座除水槽20中的各基板部11L,11R固定於基座50上。接著,按照夾設防水紙70的方式,採用釘82,將橫向板40和外牆部件30固定。此時,基座除水槽20中的各臺階部12L,12R支承橫向側板40的底端。按照這樣的施工結構,順著外牆部件30的表面流下的雨水,在外牆部件30的內側產生的露水沿著基座除水槽20的斜面部13L,13R和前面部14L,14R而排到外部。另外,通過外牆部件30的底端部,與斜面部13L,13R之間的間隙,確保外牆部件30的背面側的通氣,實現良好的換氣。
專利文獻1日本第115387/2002號發明專利申請公開公報發明內容但是,象圖7所示的那樣,作為固定於拐角牆面上的外牆部件具有將削角部件30A用於角部的情況。該削角部件30A具有按照基本為45°的角度相對建築物的牆面傾斜的面,按照該傾斜面設置於該拐角部的角部的方式安裝於橫向板40上。另外,在上述傾斜面的側緣部,與鄰接的外牆部件30的側緣部之間,澆注填縫材料90。通過象這樣,使用削角部件30A,拐角部牆面可形成對角部進行削角處理的良好的外觀。
但是,在上述的場合,相對對拐角部牆面進行削角處理的情況,不對基座除水槽20進行削角處理,這樣具有拐角牆面的外觀缺乏統一感的問題。另外,在基座除水槽20中,前面部14L,14R的角部在外牆面的表面側突出,故在於牆面附近步行時,還具有未注意腳下而摔倒的危險。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消除拐角用的基座除水槽所具有的上述那樣的問題,更具體地說,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基座除水槽,該基座除水槽呈對拐角用基座除水槽中的角部進行削角處理的形狀。本發明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通過鋼板的薄板加工而容易製造的拐角用基座除水槽。
用於解決上述課題的本發明的基座除水槽設置於建築物的拐角部的基座部分上,該基座除水槽由下述部分構成,該下述部分包括左側基板部和右側基板部,該左側基板部和右側基板部分別固定於構成拐角部的基座的2個面上,在相互鄰接的同時,沿垂直方向延伸;相互鄰接的左側臺階部和右側臺階部,該左側臺階部和右側臺階部由從各基板部的相應底端朝向表面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面,與從其前端朝向下方延伸的面形成;左側斜面部和右側斜面部,該左側斜面部和右側斜面部從該各臺階部的相應底端朝向表面側,並且朝向下方傾斜地延伸;中間斜面部,該中間斜面部介於該左側斜面部和右側斜面部之間;構成分別從各斜面部的底端朝向下方延伸的連續的3個面的左側前面部,中間前面部和右側前面部。
由於採用上述方案的本發明的基座除水槽,故建築物的拐角部的基座部分形成對角部進行了削角處理的良好的外觀。特別是在對拐角牆面進行了削角處理的場合,可形成對拐角牆面和基座部分這兩者進行削角處理的統一感的外觀。另外,由於與過去的拐角用基座除水槽相比較,角部不相對牆面突出,故在於牆面附近步行時,基座除水槽不造成妨礙。另外,由於在安裝外牆部件的狀態,具有從外牆部件的底端附近,向斜下方延伸的斜面部,故順著外牆部件的表面而流落的雨水,在外牆部件的內面側產生的露水沿著斜面部良好地排到外部。另外,通過外牆部件的底端部和斜面部之間的間隙,確保外牆部件的背面側的通氣,良好地實現換氣。由於在施工時,只要各臺階部在支承橫向板底端的狀態進行固定就可以,故可容易確定橫向板的固定位置,另外,即使在釘住後仍可保持穩定的固定狀態。
在優選的形式中,該基座除水槽通過對1塊鋼板進行薄板加工而形成,在該鋼板上,分別在構成加工後的中間前面部的區域的頂側,左側和右側,以鄰接的方式設置有構成加工後的中間斜面部,左側前面部,右側前面部的各區域,另外,在構成加工後的上述左側前面部的區域的頂側,依次沿縱向連續地設置有構成加工後的左側斜面部,左側臺階部和左側基板部的各區域,此外,在構成加工後的右側前面部的區域的頂側,依次沿縱向連續地設置有構成加工後的右側斜面部,右側臺階部和右側基板部的各區域。
在該形式中,可通過對1塊鋼板進行薄板加工而容易製造基座除水槽。另外,由於基座除水槽的左側和右側的相應的前面部,斜面部,臺階部和基板部通過將鋼板的連續的區域彎曲而形成,在途中,沒有鋼板的接合線等,故可確保良好的排水性能。另外,基座除水槽中的各前面部在施工後,在外部露出,但是,由於這些前面部通過將上述鋼板上的連續的區域彎曲而形成,故在各前面部之間,不呈現鋼板的接合線等,形成良好的外觀。
在優選的形式中,構成上述鋼板的各區域中的至少1個包括從該區域的端部伸出的重合部,該重合部在薄板加工時,與其它的區域重合。在該形式中,在通過薄板加工而鄰接的,中間斜面部與左側斜面部和右側斜面部之間,左側臺階部與右側臺階部之間等處,難於產生間隙,排水性能提高。特別是最好,上述重合部在重合後,還採用鉚釘等的固定件固定,由此,間隙更加難於出現,另外,還確實保持基座除水槽的整體的形狀。
在優選的形式中,在上述各基板部的頂端部和各前面部的底端部中的至少1個部分上,具有按照規定寬度折回的部分,由此,使基座除水槽的強度提高。
由於採用本發明的拐角用基座除水槽,故拐角部的施工結構可形成對角部分進行削角處理的良好的外觀,同時可發揮與過去的基座除水槽相同的,良好的排水性能和換氣性能。
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基座除水槽的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為表示從內側看到的圖1所示的基座除水槽的狀態的立體圖;圖3為表示圖1所示的基座除水槽的製造前的狀態的鋼板的俯視圖;圖4為表示將圖1所示的基座除水槽安裝於建築物基座上的狀態的立體圖;圖5為沿圖4中的V-V線的剖視圖;圖6為表示過去的拐角用基座除水槽的立體圖;圖7為將圖6所示的基座除水槽安裝於建築物基座上的狀態的立體圖;圖8為沿圖7中的VIII-VIII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描述。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基座除水槽的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為從內側看到該基座除水槽的立體圖。
圖1所示的拐角用基座除水槽10呈接近圖6所示的基座除水槽20的形狀,具有與基座除水槽20中的各部分相同功能的部分採用相同的標號。但是,在本發明的基座除水槽10中,在左側前面部14L與右側前面部14R之間,具有中間前面部15,另外,在左側斜面部13L與右側斜面部13R之間,形成構成由兩個斜面部13L,13R與中間前面部15圍繞的三角形的面的中間斜面部16。
基座除水槽10通過對一塊鋼板進行薄板加工而製造。圖3為表示薄板加工前的狀態的鋼板的俯視圖,圖3中的雙點劃線表示按照線,將鋼板彎曲的情況。該圖3所示的鋼板100通過對不鏽鋼板,ガルタイト鋼板,ガルバリウム鋼板等的鋼板進行衝壓而形成,在該鋼板100上,分別在構成加工後的基座除水槽10的中間前面部15的區域115的頂側,左側,右側,按照鄰接的方式設置構成加工後的中間斜面部16,左側前面部14L,右側前面部14R的各區域116,114L,114R。另外,在構成加工後的左側前面部14L的區域114L的頂側,依次沿縱向連續地設置有構成在加工後的左側斜面部13L,左側臺階部12L,左側基板部11L的各區域113L,112L,111L。同樣,在構成加工後的右側前面部14R的區域114R的頂側,依次沿縱向連續地設置有構成在加工後的右側斜面部13R,右側臺階部12R,右側基板部11R的各區域113R,112R,111R。
另外,在鋼板100中,重合部117分別從構成加工後的右側基板部11R的區域111R的左側,構成加工後的左側臺階部12L的區域112L的右側,以及構成加工後的中間斜面部16的區域116的頂側的2條邊伸出。在薄板加工後的基座除水槽10中,象圖1和圖2所示的那樣,重合部117在鄰接的部分重合。由於特別是,對於斜面部,重要的是不能夠出現間隙以便確保排水功能,故在將重合部117重合之後,進一步通過鉚釘81將其固定。
此外,在構成加工後的左右的基板部11L,11R的各區域111L,111R的頂端,以及構成加工後的前面部14L,14R,15的各區域114L,114R,115的底端,分別設置有在加工時彎曲而構成折回部分18的區域118。由於具有該折回部分18,基座除水槽10的強度提高。另外,也可省略重合部117,折回部分18的一部分,或全部,或將重合部117設置於鋼板100的另一位置。
圖4為表示採用基座除水槽10的施工結構的立體圖,圖5為沿圖4中的V-V線的剖視圖。在這些附圖中,與圖7和圖8所示的過去的施工結構中的各部件相同的部件採用同一標號。施工的方式象下述那樣。首先,按照與左右配置的基座除水槽10的側端部重合的方式,設置該基座除水槽10的側端部。接著,在該基座除水槽10的左右臺階部12L,12R上,放置橫向板40的底端部,通過防水紙70,將左右的基板部11L,11R與橫向板40一起通過釘82而固定於基座50上。接著,通過釘82,將削角部件30A的安裝板固定於左右的橫向板40上。
還有,在將削角部件30A固定於拐角部的狀態,應左右設置的外牆部件30的側端部按照與削角部件30A面對的方式設置,通過釘82固定於左右的橫向板40上。最後,在削角部件30A和設置於其左右的外牆部件30之間的間隙部,澆注堵縫材料。
按照這樣的施工結構,由於在拐角牆面,設置削角部件30A,在其底端部,設置基座除水槽10,故可呈現對拐角牆面和設置於其底端部的基座除水槽部分這兩者進行削角處理的統一感的外觀。另外,與上述過去的施工結構相同,順著外牆部件30的表面而流落的雨水,在外牆部件30的內面側產生的露水沿著基座除水槽10的各斜面13L,13R,16和各前面部14L,14R,15而排到外部。此外,通過外牆部件30和削角部件30A的底端部,與基座除水槽10的各斜面部13L,13R,16之間的間隙,確保外牆部件30和削角部件30A的背面側的通氣,可良好地進行換氣。
權利要求
1.一種基座除水槽,該基座除水槽設置於建築物的拐角部的基座部分上,其特徵在於其由下述部分構成,該下述部分包括左側基板部和右側基板部,該左側基板部和右側基板部分別固定於構成拐角部的基座的2個面上,在相互鄰接的同時,沿垂直方向延伸;相互鄰接的左側臺階部和右側臺階部,該左側臺階部和右側臺階部由從各基板部的相應底端朝向表面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面,與從其前端朝向下方延伸的面形成;左側斜面部和右側斜面部,該左側斜面部和右側斜面部從該各臺階部的相應底端朝向表面側,並且朝向下方傾斜地延伸;中間斜面部,該中間斜面部介於該左側斜面部和右側斜面部之間;構成分別從各斜面部的底端朝向下方延伸的連續的3個面的左側前面部,中間前面部和右側前面部。
2.一種基座除水槽,其特徵在於該基座除水槽整體通過對1塊鋼板進行薄板加工而形成,在該鋼板上,分別在構成加工後的中間前面部的區域的頂側,左側和右側,以鄰接的方式設置有構成加工後的中間斜面部,左側前面部,右側前面部的各區域;另外,在構成加工後的上述左側前面部的區域的頂側,依次沿縱向連續地設置有構成加工後的左側斜面部,左側臺階部和左側基板部的各區域;此外,在構成加工後的上述右側前面部的區域的頂側,依次沿縱向連續地設置有構成加工後的右側斜面部,右側臺階部和右側基板部的各區域。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座除水槽,其特徵在於上述鋼板上的各區域中的至少1個包括從該區域的端部伸出的重合部,該重合部在薄板加工時,與其它的區域重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座除水槽,其特徵在於至少1個上述重合部在重合後,還採用固定件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基座除水槽,其特徵在於上述各基板部的頂端部和上述各前面部的底端部中的至少1個部分上,具有按照規定寬度折回的部分。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座除水槽,其設置於建築物的拐角部的基座部分上,呈角部分進行了削角處理的形狀,可確保基座部分的排水性能和換氣性能。基座除水槽(10)由下述部分構成固定於拐角部的基座上的左側基板部(11L)和右側基板部(11R);從各基板部(11L,11R)的相應底端,朝向表面側突出的左側臺階部(12L)和右側臺階部(12R);從該各臺階部(12L,12R)的相應底端,朝向表面側,並且朝向下方傾斜地延伸的左側斜面部(13L)和右側斜面部(13R);介於該左側斜面部(13L)和右側斜面部(13R)之間的中間斜面部(16);分別從各斜面部(13L,13R,16)的底端,朝向下方延伸的左側前面部(14L),中間前面部(15)和右側前面部(14R)。
文檔編號E04F13/08GK1523180SQ20041000434
公開日2004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04年2月13日 優先權日2003年2月20日
發明者吉田明弘 申請人:日吉華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