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埋入型熱源機的製作方法
2023-10-04 02:10:54 3
專利名稱:室內埋入型熱源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般地,空調機的室外機(熱源機)安裝在建築物的室外。 因此,存在因能從道路上看到室外機而損害景觀的情況。在歐洲,有 的都市在舊街區、文化財產指定區域等通過景觀限制條例來限制將室 外機設置在房上、陽臺等的顯眼的場所。因此,期望將室外機配設在 建築物的室內的空調機。
0003作為現有技術,例如有記載於專利文獻1中的技術。本文 獻的空調裝置的室外機具有壓縮機、熱交換器、送風機和電氣零部件, 在配置於中央的熱交換器和送風機的兩側,設置了與吸入口連接的風 路吸入口。其特徵在於,與該風路鄰接地設置由側板分隔的機械室, 在此機械室內設置壓縮機和電氣零部件。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2-:218745號公才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為一種室內埋入型熱源機,其 特徵在於,具備箱體;將該箱體分隔成吸入空間和吹出空間的分隔 板;設置在上述箱體面上,將空氣吸入到上述吸入空間的空氣吸入口; 設置在上述箱體面上,將空氣從上述吹出空間吹出的空氣吹出口;設 置在上述吸入空間的上述分隔板側,將空氣從上述吸入空間側向上述 吹出空間吹出的風扇;與該風扇連接的風扇馬達;設置在上述吸入空 間,並配置在與上述風扇的旋轉軸同軸方向的橫置型壓縮機;設置在 上述風扇和上述橫置型壓縮機之間的熱交換器。0012本發明的室內埋入型熱源機的另一特徵在於,具備箱體; 將該箱體分隔成吸入空間和吹出空間的分隔板;設置在上述箱體面上, 將空氣吸入到上述吸入空間的空氣吸入口;設置在上述箱體面上,將 空氣從上述吹出空間吹出的空氣吹出口;設置在上述吸入空間的上述 分隔板側,將空氣從上述吸入空間側向上述吹出空間吹出的兩個離心 風扇;設置在上述離心風扇之間的風扇馬達;設置在上述吸入空間, 並配置在與上述離心風扇的旋轉軸同軸方向的橫置型壓縮機;設置在 上述離心風扇和上述橫置型壓縮機之間的熱交換器;設置在從上述吸 入空間側吹出空氣的上述吹出空間的電氣部件箱。
這裡,也可以是,在從上述吸入空間側吹出空氣的上述吹 出空間設置電氣部件箱。
另外,如圖4(a)所示,室內埋入型熱源機的空氣吸入口 14和空氣吹出口 15配置在同一側面。因為多數情況是將室內埋入型 熱源機安裝在建築物的外壁33的附近,並經設置在建築物上的外氣吸 入用的格子狀的風道32抽取外氣,所以空氣吸入口 14和空氣吹出口 15最好配置在同一面上。[0029在將室內埋入型熱源機設置在從建築物的外壁33稍微離 開的場所的情況下,空氣吸入口 14和空氣吹出口 15做成使建築物的 壁面開口並經空氣管道22連接的構造,能夠在進行安裝工程時容易地 安裝空氣管道22。另外,本產品的機外靜壓可以對應至大約50Pa。由此,產品安裝場所的自由度提高。室內埋入型熱源機,為了搭栽橫置型壓縮機l、室外熱交換器3、風扇馬達26這樣的重物,且從屋頂20懸掛已組入了它們的 箱體39,需要有足夠的強度。另外,還需要具有抑制由橫置型壓縮機 1、風扇馬達26引起的振動的構造。因此,如圖5中的(a)所示,箱 體39的底座使用兩根L型的吊掛撐杆16a和兩根吊掛撐杆16b,做成 了形成為井欄狀的框架構造。在L型的吊掛撐杆16a上,在其兩端設 置了吊掛螺栓安裝用的切口。另外,如圖5中的(b)所示,在底板 35上,呈格子狀地配置了加強用的撐杆16c。通過在L型的吊掛撐杆16a以及16b上放置已形成為箱狀 的底板35,構成了底座。此底板35還有二次排水盤的作用,即使是 在萬一引起從排水盤27a漏水的情況下,也能夠保存該落下的水。
圖10是本發明的實施例4中的室內埋入型熱源機的縱剖 視圖。此圖是在上述實施例中將多葉扇25上下相反地配置的情況下的 室內埋入型熱源機的縱剖視圖。在本實施例的情況下,渦流與圖8是 朝向相反地構成的。在本實施例的情況下,也與上述實施例相同,設 置流體分隔板101,減小了風扇吹出側的壓力損失。[實施例5
[0063圖11是本發明的實施例5中的室內埋入型熱源機的縱剖 視圖。此圖是將流體分隔板101的吹出空間用側板30側的一端向底板 35側彎曲成直角而構成的圖。在實施例3的情況下,如圖8所示,雖 然從第一風扇吹出口 105吹出的第一氣流107、和在從第二風扇吹出 口 106吹出後成為渦流而沿流體分隔板101的第二氣流108在沒有流 體分隔板101之處合流(圖8的109),但是,在合流後再次向底板 35流動,形成旋渦。本實施例考慮了在其剛剛合流後空氣向底板35 流動的情況,是將流體分隔板101的一端向該方向彎曲而構成的。即, 承擔著對朝向底板35的氣流進行引導的作用,在風扇吹出側的壓力損 失方面,與記載於實施例3的情況相比,能夠期待更大的壓力損失降 低效果。
[0064另外,在實施例3中記載的流體分隔板101因為為平板, 所以能夠想像在安裝時由於自重等而變形,但是,通過像在實施例5 中記載的流體分隔板101的那樣設置彎曲,強度提高,還能夠防止因 自重等產生的變形。
[0065在本實施例中,雖然是將流體分隔板101的一端向底板35 側彎曲成直角而構成的,但是,考慮到空氣的流動,也可以不是由直 角而是由曲面構成。在由曲面構成的情況下,與本實施例的情況下的 壓力損失降低效果相比會更大。
權利要求
1. 一種室內埋入型熱源機,其特徵在於,具備箱體;將該箱體分隔成吸入空間和吹出空間的分隔板;設置在上述箱體面上,將空氣吸入到上述吸入空間的空氣吸入口;設置在上述箱體面上,將空氣從上述吹出空間吹出的空氣吹出口;設置在上述吸入空間的上述分隔板側,將空氣從上述吸入空間側向上述吹出空間吹出的風扇;與該風扇連接的風扇馬達;設置在上述吸入空間,並配置在與上述風扇的旋轉軸同軸方向的橫置型壓縮機;設置在上述風扇和上述橫置型壓縮機之間的熱交換器。
2. —種室內埋入型熱源機,其特徵在於,具備 箱體;將該箱體分隔成吸入空間和吹出空間的分隔板; 設置在上述箱體面上,將空氣吸入到上述吸入空間的空氣吸入口 ; 設置在上述箱體面上,將空氣從上述吹出空間吹出的空氣吹出口; i殳置在上述吸入空間的上述分隔板側,將空氣從上述吸入空間側 向上述吹出空間吹出的兩個離心風扇;設置在上述離心風扇之間的風扇馬達;設置在上述吸入空間,並配置在與上述離心風扇的旋轉軸同軸方 向的糹黃置型壓縮機;設置在上述離心風扇和上述橫置型壓縮機之間的熱交換器; 設置在從上述吸入空間側吹出空氣的上述吹出空間的電氣部件箱。
3. —種室內埋入型熱源機,其特徵在於,具備 箱體;將該箱體分隔成吸入空間和吹出空間的分隔板;設置在上述箱體面上,將空氣吸入到上述吸入空間的空氣吸入口 ;設置在與上述空氣吸入口相同的箱體面上,將空氣從上述吹出空 間吹出的空氣吹出口;沿上述吸入空間的上述分隔板側設置,將空氣向上述吹出空間吹 出的兩個離心風扇;設置在上述離心風扇之間的風扇馬達;設置在上述吸入空間,並配置在與上迷離心風扇的旋轉軸同軸方 向的橫置型壓縮機;設置在上述離心風扇和上述橫置型壓縮機之間的熱交換器, 上述空氣吸入口i殳置在上述離心風扇的吸入方向側的上述箱體面上,上述熱交換器的一端是一直延伸到上述離心風扇和上述空氣吸入 口之間的空間地設置的。
4. 一種室內埋入型熱源機,其特徵在於,具備 箱體;將該箱體的內部劃分成吸入空間和吹出空間的分隔板;設置在上迷箱體的側面的空氣吸入口;設置在與該空氣吸入口相同的面上的空氣吹出口 ;設置在上述箱體的吸入空間,以便向上述箱體的吹出空間吹出空氣的離心風扇;設置在上述分隔板上的風扇吹出口; 設置在上述離心風扇的上遊側的橫置型壓縮機; 設置在上述離心風扇和上述橫置型壓縮機之間的熱交換器; 設置在上述箱體的吹出空間的上面和底面之間,以便將從上述風扇吹出口吹出的空氣向吹出方向引導的流體分隔板。
5.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室內埋入型熱源機,其特徵在於,上述空 氣吸入口設置在上述離心風扇的吸入方向側的上述箱體面上,上述熱 交換器的一端是一直延伸到上述離心風扇和上述空氣吸入口之間的空 間地設置的。
6. 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室內埋入型熱源機,其特徵在於,在 從上述吸入空間側吹出空氣的上述吹出空間設置電氣部件箱。
7. 如權利要求2或5所述的室內埋入型熱源機,其特徵在於,具 備驅動上述橫置型壓縮機的變頻器,該變頻器設置在上述電氣部件箱 內。
8. 如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室內埋入型熱源機,其特 徵在於,上述箱體是將構成上述吸入空間的吸入空間側箱體和構成上 述吹出空間的吹出空間側箱體組合而構成一體的。
9.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室內埋入型熱源機,其特徵在於,上述流 體分隔板從上述風扇吹出口延伸到上述箱體的吹出空間的實質上一半 的位置,同時,在上述離心風扇的軸方向,至少具有上述風扇吹出口 的寬度以上的長度。
10. 如權利要求4或9所述的室內埋入型熱源機,其特徵在於, 上述流體分隔板的與上述風扇吹出口側相反側的端部向從上述風扇吹 出口吹出的流體的流動方向彎曲。
全文摘要
一種室內埋入型熱源機,其是薄型且緊湊的室內埋入型熱源機,可靠性高,熱交換性能高,能夠降低吹出流體的壓力損失,實現降低噪音和節能化。室內埋入型熱源機由將箱體(39)分隔成吸入空間和吹出空間的分隔板(23);設置在上述箱體面上,將空氣吸入到上述吸入空間的空氣吸入口(14);設置在上述箱體面上,將空氣從上述吹出空間吹出的空氣吹出口(15);設置在上述吸入空間的上述分隔板側並將空氣從上述吸入空間側向上述吹出空間吹出的風扇(25);與該風扇連接著的風扇馬達(26);設置在上述吸入空間並配置在與上述風扇的旋轉軸同軸方向的橫置型壓縮機(1);設置在上述風扇和上述橫置型壓縮機之間的熱交換器(3)等構成。
文檔編號F24F5/00GK101520210SQ20091000619
公開日2009年9月2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11日 優先權日2008年2月29日
發明者佐藤良次, 大石憲一, 小杉真一, 岸谷哲志, 遠藤道子, 長橋克章 申請人:日立空調·家用電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