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讀後感
2023-10-04 07:16:49
篇一: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讀後感
原以為這本書就算不會很長,但也不會很短,沒想到他真的很短,有點出乎我原來的預料。
很快就看完了,半個小時多沒用到。感覺則是沒有什麼特別深刻的感覺,當然,並不是說這不是一本好書。在我看來,這是一本平易近人的書,每一句話都像是在聊天,很輕鬆,不深刻,但真實。
語言這種東西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我一直這樣認為。
而從小到大,擺在我們面前的有各色各樣的東西,吸引著我們,引誘著我們。就我目前的生命歷程來看,最能吸引我的是人。
人是多麼神奇的一種東西啊!可惜,生性害羞的緣故,我很少說話,尤其是和陌生人說話。近年來,這種情況有了點改善,但不能使我滿意。學習與人打交道,是一輩子的課題。所以,在一堆書目裡,我第一本看的書就是這本,果然,這本書沒有讓我失望。
也許是地域文化的差異,我對於書中的一些對話方式有點不習慣,一點點的距離感,但這並不能掩蓋作者的真誠。是的,真誠。就想是一個好朋友的勸告,不是在教導你,而是一種仿佛一個對你有的地方頭疼的朋友,真心的幫你想辦法提意見。
說了這麼多對書的感受,還沒有說到我真正學到了什麼。
現在仔細回想一下,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句說話要真誠,真誠的和別人說話。想對方的說的話,自己說的話,不是心理學上的試探,更多的是一種了解、溝通。
還有,我覺得就書中舉得哪幾個小例子很實用,平時稍微注意一點就可以發現和避免。其實說話是要日常生活的仔細觀察,並有一顆認真真誠的心,這樣才能真正的說話。
希望,我以後能學會說話。
篇二: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讀後感
《康熙來了》能成為臺灣本土最為受歡迎的談話節目之一,與主持人的言談有著極大的關係。徐熙悌的大膽作風和稍顯粗獷的主持風格成為節目的一大賣點,蔡康永的急才和睿智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由於這個節目,《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剛發售的時候,我是懷著無比好奇的心情去讀它的,我想知道,這個言談幽默舉止文雅的貴族之子要怎樣演繹和表達自己的談話技巧。
這本書算不得裝裱精美,封面上還印著個大大的蔡先生的近照,感覺有點太自戀了。但是一打開還是讓我小小地震驚了一下,我看到的不是蔡先生的照片,也不是他的簡介,更不是序,而是兩幅可愛的四格漫畫,展現了兩個場景下說錯話的後果,以及對這本書的一個自嘲。我大概翻了一下,它裡面一共有四十篇的短文,每篇短文前面都有一幅這樣的四格漫畫,目的是先讓讀者對該篇短文的內容有個大概的思路。我對這種做法表示新奇和滿意。
這四十篇小短文則用比較淺顯的語言寫就。「約會就是約會,就是要含情脈脈,吃喝點菜都是『調情』的好機會。」「跟一個寡言的人共處一個小時,是會很沉悶,但跟一個喋喋不休的人共處十分鐘,應該你就會想掐死對方了。」裡面沒有一句學術性強的句子,也沒有什麼難懂的字眼,相反全是一些淺顯的道理,讓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基本上每個人都能接受。用常識去解釋技巧,總比用學術性思維去剖析場景要來得好很多,至少你的觀點能夠為大部分人所接受,而且讓人看著很舒服。
看完一本書,竟不自覺地微笑,因為它讓人感覺妙趣橫生之餘,講的又都是很淺顯的東西,卻有著十分深刻的意義,如果我們真的按照書上所說的那樣去說話和交際,不僅我們自己心裡會有滿足的感覺,而且我們身邊的人也會更加舒服。
篇三: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讀後感 胡西子
暑假時閒來無聊,突然想起老師之前推薦過基本不錯的書,因為平時挺喜歡看蔡康永和小S主持的《康熙來了》,所以就挑了蔡康永的這本書來讀。本來讀之前並沒有抱太大的興趣,因為覺得這大概是本教人說話的書,應該有點無聊,但是讀了幾頁卻是讓人愛不釋手。有點感受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本書讓我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生活中要有意識地留心自己所說的話和別人所說的話給人的感受,然後不斷完善,說讓人感到舒服的話、說妥當的話。這種能力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溝通更高效。每天我們說那麼多話,如果我們能自己找個空當,把我們說的話放在心頭玩味一番的?「我為什麼說出這句話?」「我為什麼會用這個態度說?」沒事就想想這些,就會發現,我們心裡其實藏了很多我們自己都沒搞清楚的東西。這些東西藏在我們的話裡,從我們的嘴巴說出去了,變成別人評價我們的依據。如果我們稍加玩味我們的說話內容和說話方式,會比較懂得別人是怎麼形成對我們的印象、怎樣定位我們在他們人生中所佔的比重。如果,我們練習,把我們相信的事和我們說的話儘量變成一體,那我們比較可能因為說話謹慎,而成為一個謹慎的人;或者因為注意說話的品位,而成為有品位的人;或者,因為訓練自己好好傾聽,而終於變成一個善於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的人。
「把說話練好,是最划算的事」是蔡康永在序中的第一句話。他認為從我們嘴巴說出去的話,很大程度上變成了別人評價我們的依據,不可小看,如果稍加玩味自己說話的內容和說話的方式,會比較懂得別人是怎麼形成對自己的印象、怎樣定位我們在他人的心中該佔的比重。不同於其他的口才類書籍,這本書沒有說教分明的模式,不過多強調語言的藝術性技巧性,而是把注意力放到給別人的感受上。通過一個個虛構卻又貼近生活的小故事讓人明白不用能說會道,不用假裝深度,只需懂得傾聽,懂得欣賞,已經是與人交流的一種美德。而與人交流,也無所謂「良心」、「靈魂」這類高貴字眼,太多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推心置腹的「感覺」,而不是生死之交!懂得說話不僅可以交到好友,也有可能化幹戈為玉帛,化敵人為朋友,如此有利的投資,又何樂而不為呢?讀起來簡單親切。
當然,說話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不是單憑學人家的就能完全掌握,通過這本書可以學到一些對說話之道的捷徑,但更多的是要我們在生活中,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際中多方面去學習和體會。在什麼時間,什麼場合同什麼人說話,講什麼話,要真正做到不是件容易的事。我還要好好揣摩和學習蔡康永所謂的說話之道的真意。
篇四: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讀後感 陳際
時光一晃而過,轉眼間,我們已經從初入校園的少年變為如今為了未來生計奔波忙碌的大四學生了。近來忙裡偷閒地讀完了《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這本書。相對於其他那些勵志的書籍,我覺得這本書能在現實層面中幫助我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正如作者自己所說的那樣,這是一本實用書,沒有誇誇其談,只有一個個技巧,實例。讓我們更好地表達自己,免去不必要的誤會。蔡康永:這本書雖然談很多「說話之術」,但我相信的不是術。我相信的,是先對人和人之間的溝通認真看待,然後得到比較多的力量、比較靠近幸福。通過說話,懂得把別人放在心上,這就是我相信的,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而今的社會上,我們如果無法正確地表達自己,常常會給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蔡康永在其書中則提到幾點技巧,不僅與說話,更與做人有關:
1。 適度的挑戰,能讓談話熱絡:談話的時候小小的難度,會讓人印象加深。
2。 想知道後來怎麼樣了嗎?懸疑式說話,增加樂趣。
3。 硬生生報出數字,會很難記住。
4。 想表揚人,要找出人感到敏感的主題。
5。 說話要發射感情。
6。 想幫人,要給予小小幫忙。互惠的角度考慮問題。
每天我們說那麼多話,其中到底有幾句話是我們說完之後,會自己找個空當,把那幾句話放在心頭玩味一番的?「我為什麼說出這句話?」「我為什麼會用這個態度說?」如果沒事就想想這樣的事,就會發現,我們心裡其實藏了很多我們自己都沒搞清楚的東西。這些東西藏在我們的話裡,從我們的嘴巴說出去了,變成別人評價我們的依據。如果我們稍加玩味我們的說話內容和說話方式,會比較懂得別人是怎麼形成對我們的印象、怎樣定位我們在他們人生中該佔的比重。
如果,我們練習,把我們相信的事和我們說的話儘量變成一體,那我們比較可能因為說話謹慎,而成為一個謹慎的人;或者因為注意說話的品位,而成為有品位的人;或者,因為訓練自己好好傾聽,而終於變成一個善於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的人。
這些,就是我在意的「說話之道」。弄懂說話之道,比只是練習說話之術更重要。
鄉間老農一句話,常常比廟堂之上大人物一百分鐘的演講動人,因為老農那一句話裡面的「生命含量」很高,能夠打動我們。這種濃縮而真誠的言論,雖少,卻勝過他人千言萬語。
在文中作者還提到:很多人以為:你說什麼樣的話,透露出你是什麼樣的人。
但我覺得不只如此。我覺得: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我覺得這對我有很大的衝擊。很多時候,人們都會自稱性格直爽,然後開始毫無邊際,毫無禮貌地大放厥詞並認為會因為自己的「直爽」性格而得到大家的諒解。殊不知,就是這一次次的諒解,最終把你和所有人的關係都變得疏遠。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之後,我們將真正離開學校,步入社會。在那裡,傲氣,年少輕狂並不能帶給我們什麼。相反,懂得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如何在與人的相處中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印象卻能真真切切的給我們的人生路去除幾塊絆腳石。讓自己的想法被更多人理解,讓身邊的朋友因為你而心情良好,書中的點點滴滴都是為了讓讀者能更好地與人相處。而這也是我們為和諧社會所能做出的一點貢獻,利人利己,何樂而不為呢?
篇五: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讀後感
閒暇之餘,看完了《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收穫頗豐,也頗有感觸。無論是思想上,心裡上,還是行為上都將進入一個新臺階。書中實例新穎,語言幽默、風趣又不失生動,確有很大的啟發。
看完這本書後,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便是「我不在乎說話之術,而在意說話之道。我的說話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短短的話語,卻蘊涵了多少的人際交往的技巧和內涵。把你放在心上,說起來容易,而真正在談話過程中能夠從始至終毫無變化一路堅持下來的又有多少,做起來真的不容易。也許這也就是人和人之間的距離和差距吧。人都是自私的動物,也許在談話之初,你強迫自己要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因此在伊始的時候,一切都顯得很和諧,但是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心中的天平逐漸開始傾斜,你會不自覺地根據自己的想法來交談,這樣,矛盾可能就會不可避免的產生了,把對方放在心上也就變成了一句空話。所以說,我認為能夠做到的人是不簡單的,可能現在我真的無法做到,但它絕對是我以後努力的方向,等我有一天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人際關係絕對會很好,也一定會擁有更多的知心朋友,這也是我一直所希望的。
另外涉及到的一個問題便是尊重,要懂得尊重,並學會尊重。一直以來都說尊重他人就等於尊重自己,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他人。一點都沒錯,我們需要尊重他人,同樣,我們也需要他人的尊重。我的說話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也就是這個道理。尊重,拆開來講,就是既要尊又要重,尊即尊敬,一般都說我們要尊敬長輩,但我認為即使是陌生人、普通人我們同樣需要尊敬,這樣別人的自我價值就會得到肯定,而反過來我們的自身價值也在不斷的得到升華。重,就是自重,我們要時刻記住自己的身份,不應該有絲毫的逾越,這樣我們才會慎言謹行,才會減少與人交往中不必要的摩擦和爭執。真正做到了尊重,我們才會在別人的心中留下一個好印象,拓展自己的人脈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蔡康永說,「說話,無非是表達自己、打動別人。」表達自己是方式,而打動別人則是目的。要想打動別人,就要注意表達自己的方式。人跟人溝通常有障礙,有時候對方就是跟你不同世界,怎樣說都說不通,那也就只能盡力而為,人生本來就是這樣子,嘗試得越多,才越可能完成。所以我們需要嘗試著通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來打動著我們談話的對象。當你跟他的想法很不同,但你又很想說服他時,你最好不要強調這是「你的」想法,你可以在措詞上轉個彎,讓他感覺,你是「被他啟發」,才產生這個想法的。這麼做最省力,因為所有人,都不會反對自己的想法。這也是處事的技巧,很容易就可以達到打動別人、愉悅他人的目的。
被別人需要,才會比較明確的感到自身的存在。你自己是如此,他人也更是這樣。能夠感到自身的存在,是最重要的,也是對自我存在的價值的肯定,因此,每個人都需要有人來肯定自己,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這樣,我們就要學會經常肯定他人的效績,多讚揚別人,誇讚他人對我們所做的一切對於我們來說有多麼重要。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也許就會又多了一個朋友,朋友多總歸是好的,少了一個敵人,我們道路就會寬廣很多。
人際交往之間的技巧太多,絕不是看了某一本書就能立刻體會到其中一二的,也許需要我們花費一生的時間去體會,去領悟。不管怎樣,我們都應該始終記住,只要我們對他人是真心的好,我們也一定會得到我們應該得到的。
篇六: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讀後感
給自己制定的每月兩本書計劃終於開始施行,《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是第一本吧!總體來說,讀後自己的收穫還是挺大的。
第一,說話的重要性,正如裡邊所說,有一身肌肉,單位開會或者報告時不一定會讓你展示,唱歌唱的好給女友道歉不一定給你唱歌機會。所以能夠把話說好正的很重要。自己欠缺的也真是這點,所以需要好好學習培養。
第二,人的外表不代表什麼,只要能把自己的氣質展現出來。說什麼養的話才代表是什麼樣的人。並不是說不注重外表,但是外表不是決定性的。說話的字裡行間體現了一個的性格品質以及文化修養。自己之前就走入了一個誤區,看人很看重外表,特別是女性。修養氣質比外表重要的多,自己需要培養這方面的素質,學會看人並且與對的人交往。
第三,沉默問題,有時如果實在沒有話題就不要刻意去交談,有時在一些人多場合沉默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主人請客時由於主人比較忙,不要刻意去和他嘮家常,而是要幫他招待好來的客人,他會非常感激你的。
第四,吃虧有時才是佔便宜,這話一點兒不假,從小爸爸就這麼跟自己說,其實一直不是很理解。為了無謂的話題跟朋友爭個耳紅面赤真是毫無意義,不如把所謂的「勝利」讓給對方,學會適當的「認輸」。當然是不關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碰到關係的核心利益的事還是必須據理力爭的。還有就是不要貪圖小便宜。平時要反省自己,如果自己做錯了要放下面子承認錯誤,給對方道歉,這點兒很重要。
第五,說話要多費些心,說一些讓對方能接的下去的話題,比如問問題,問的越仔細越好,讓對方能夠暢所欲言,並且要拓展,各個方面,其實有時不是沒有話題,而是自己不動腦筋。遇到人或者跟別人交談時,要看他的眼睛,這樣才能夠讓對方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的,也能表現自己的誠意和信心。不要眼神閃躲,自己這方面差很多,以後要注意。並且要把對方放在心裡,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考慮問題,多為對方著想。對待別人要多表現出體貼的一面,關心對方,把為對方著想的地方表現出來,要不然別人怎麼會知道你為了他著想呢?你的心思如果不說出來別人是猜不透的。
第六,一個話題卡住了,就可以換下一個話題,別要抱著一個話題不放。說道話題,重要的就是要廣泛涉獵,多讀書,多思考,平時事情上多留心,總結歸納,其實話題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每個人都喜歡聊自己,所以要儘量讓對方能夠很好的表現自己,讓他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多說一些為什麼啊,是不是啊,怎麼會呢,你太幸運啦這些話,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讚賞,所以要多表揚別人,別人的突出的地方,還有就是不要說的很空洞,要找到他希望別人表揚的地方,否則別人會認為你不夠真誠。還有就是多把周圍一個人表揚誇獎另外一個人的話轉給這個人聽,這樣才會越來越受歡迎,借用別人這個題目來表揚一個人是很明智的一件事,不管別人說沒說,對大家都是有好處的。
第七,這一點就是一章的那個題目,遇到尖銳的問題,可以退一兩步來考慮,話不要說的太直了。就如那個例子,你的一個好朋友吸毒了,你想勸他,如果直接跟他說,他不可能聽的進去的,可以退兩步想,為什麼他會吸毒啊?就會想肯定是越到不開心的事或者有難言之隱吧,這樣就可以朝這方面去想,跟對方聊他不開心的事,如果對方能夠感受到你的真誠,那麼他會把吸毒的事情告訴你,你才好更好的勸他。其實生活中的很多事都是這樣的,可以退一兩步來想,這樣就會豁然開朗。想一想為什麼會這樣,原因是什麼,站在對方立場考慮他希望甚至他渴望什麼,需要什麼,然後朝這方面去聊就會聊很多,有話題可聊。
第八,說話可以適度的挑釁,才能顯得大家關係很好。有時要體現出一種壞壞的感覺,如果老是像自己以前那樣做一個聽話守紀律的好孩子,很難放開自己,別人也很難接近自己。有時要拿自己開涮,講一些自己的糗事,讓大家開心,這樣是很鍛鍊人的,也可以很好的拉近和大家的距離。
最後就是要避免交淺言深,避開地雷,其實說到底,說話就是要多站在別人立場上考慮,想一想對方想要聽到什麼,然後把自己的真心表現出來,要經常微笑,微笑對比人,微笑對世界,微笑對自己。其實說話是最簡單的一件事了,我當然可以把話說得很好的,相信我自己了,我要慢慢培養,我想幾個月後我在來看這篇博文時自己能夠對自己說我做到了。加油,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