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向世界最好的醫院學管理讀後感
2023-10-04 01:33:34 2
《向世界最好的醫院學管理》是2009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這本書不僅帶我們走進這個久負盛名、令人景仰的品牌內部,而且細緻深入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幅讓各類服務品牌通向成功的藍圖。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向世界最好的醫院學管理讀後感一
今天,在廣州返回綿陽的飛機上,我讀完了一本很有意義的書。這本書是我從紅原回來後王玉蓮科護士長代表外科部發給我的,書的名字是《向世界最好的醫院學管理》。對於遠離醫院近半年的我來說,這簡直就是最及時的甘露。
書由美國人所著,由張國萍教授翻譯。書中描述分析的是梅奧診所何以在100多年的時間內,在強手如林的美國醫學界發展成為最具知名度的醫院,何以成為世界最知名的健康品牌。
對我觸動最大的,是梅奧診所從最初創立就明確的核心價值觀——「以人為本,患者至上」。這雖然是現在幾乎所有的醫院都在提的一句口號,而在梅奧診所這就是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基本原則,也根植於每一個員工的內心。如何能保證每一個員工都能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首先得益於梅奧在選擇員工時對個人價值觀的考察——如果沒有相同或相近的價值觀,無論個人有多麼優秀,梅奧也不會錄用;其次,是入職以後的一系列關於價值觀與文化的培訓,讓每一個進入梅奧的人都能感受到這種文化並融入;當然,梅奧先進的理念、完善的管理、有利於個人成長和能力發揮的用人制度,都足以吸引最優秀的人才進入這個龐大的家庭並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正如書中所說:
「梅奧診所把救助生命垂危的患者當作其存在的意義,這在具有人文關懷精神且希望在工作中有所作為的人群中引起了共鳴。他們這些人樂於穿著白大褂去從事勞動強度大、風險度高的醫護服務工作。並非所有人都喜歡團隊合作,但梅奧為那些喜歡的人提供了一個出色的團隊;並非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工作被寄予很高的期望,並且冒著很大的風險,但梅奧為那些希望如此的人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並非所有人都想通過工作改善生活質量,但梅奧為有這一想法的人提供了嘗試的可能。」
讀了這本書之後,當我們再說「以病人為中心」的時候,是否能真的踐行了呢?而目前我們的工作是否又真的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和理念呢?ICU收治著全院最危重的病人,他們和他們的家屬都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關愛,而我們的人文關懷又是否做到了呢?
相信從這本書中,已經給了我們一些今後工作的啟示!
向世界最好的醫院學管理讀後感二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曾困擾了我很長時間:無論是查閱文獻資料還是自己曾親身參與的問卷調查項目,患者對醫院和醫生的滿意度都保持在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可在實際生活中,無論是平面媒體還是新興媒體的調查與採訪,普通人對醫院的滿意度其實並不高。面對這些相互矛盾的數據,別說普通公眾易「群情激昂」質疑不斷,就是管理者們往往也會「漸欲迷眼」不知何從。
其實,拋開調查方法、統計手段、樣本選擇等純統計學的原因分析。數據間的落差,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普通公眾的正常心理感受,即當我們每一個人由普通身份轉變為患者時,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也就會發生不同的改變。此時,我們往往更關心的是治療效果,對醫院和醫生會保持最大程度的信任,相應地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也必然會相對寬容。可是,當我們作為普通人遠距離觀察現有的醫院,或者當我們康復後再來回憶在醫院時的點滴細節,也許,我們所期盼的醫院應該會有另一番景象——
《向世界最好的醫院學管理》正是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個「烏託邦」般的醫院:
當一個沒有親人的住院患者適逢生日,急診室的醫生打電話給妻子,讓她做一個蛋糕,並帶上孩子們來病房為這位患者慶祝生日;一位年輕的癌症患者危在旦夕,幾位護士一起湊錢給她千裡之外的丈夫買了機票,讓這對夫婦得以在最後一刻團聚;一個即將結婚的小夥子得了膠原血管病,極易導致動脈瘤破裂,先後兩次心臟停跳。醫生們妙手回春,挽救了他的生命,並在第二天,由醫院的牧師在重症監護病房為這個患者如期舉辦了婚禮;一位女司機突然病倒,醫生強烈建議她立即住院。但這位女司機不放心停在醫院門口的卡車以及鎖在駕駛室裡的小狗,拒絕了醫生的建議。了解事件原委後,急診室的一位護士主動提出去處理好卡車和狗。……
這就是「世界最好的醫院」——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小鎮的梅奧診所。它自1894年成立以來,始終秉承「患者至上」的原則,被人們當作心目中最理想的醫院模板。今天,絕大多數美國人已經可以在當地或者地區醫療中心獲得很好的醫療服務,但每年仍然有來自美國五十個州和世界上約150個國家數以萬計的患者慕名而來。將梅奧診所視為醫學界的「麥加聖地」。
現代醫院最早起源於基督教統治時代的教會,其成立的初衷並非是以治療為重點,對於患者心靈的撫慰和疏導往往代替了對治療效果的追求。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發展,人們對醫院的需求有了更廣泛的內涵,精湛的技藝、奇妙的療效,成了患者們競相追逐的目標。相應地,這種變化也必然引導著醫生、醫院對未知領域的追求與探究,推動著整個醫學的發展與完善。但與此同時,意想不到的變化產生了:一些醫生「只見技術不見人」,未考慮到醫學的特異性,忽視了隱藏與後的患者的心理感受。隨著新型醫學模式的提出,人們發現,尊重患者不僅僅是為了回歸醫院的本源,從道德層面展示醫學的魅力。同時,患者的參與與信任還能有力的推動醫學的進一步前行,有利於提高治療的效率與效果。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把世界最好醫院的殊榮饋贈給了梅奧診所。
反觀中國現實,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推進與發展,公立醫院改革也進入了攻堅階段。那麼我們的改革方向在哪裡?群眾們究竟需要怎麼樣的醫院呢?從《向世界最好的醫院學管理》中我們或許應得到一些啟示,正如書中所言:「提出口號很容易,但能堅持一百年做下來,很不容易。梅奧的核心價值觀是通過建立一整套合適的制度,包括薪酬體系、工作制度、升遷制度、招聘制度等來滿足梅奧成員們的需求,並將組織成員的全部精力集中在『患者至上』的工作中」。了解群眾的呼聲、體認群眾的困苦這還遠遠不夠,關鍵是如何以實際行動滿足群眾的需求?目前,在公立醫院改革中,我認為主要需要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改革動力不足。觀察今日之中國的醫療現狀我們可以發現,由於醫療服務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均衡性,大型的公立醫院較多的處於「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中。即便不去改革,不回應公眾對理想醫院的需求,它們也不會沒有患者、也不會出現經營狀況惡化、盈利幅度大幅減少的現象。因此,其本身沒有動力去需求改變。縱使,人們在期盼梅奧診所的模式能在我們身邊「開花結果」,但正如開篇所述的那樣,當其身有疾患又無法選擇時,只能接納現狀。
2.激勵機制不到位。梅奧的成功,絕不是依靠生動口號的時時吶喊和空泛道德的層層弘揚。其確立了與其追求的文化內涵相對應的一整套的機制體系。常有人抱怨今日中國的醫院還在延續計劃時代的老路,從體系建設和管理方式上都顯得陳舊和低效。這種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實情況,例如,如果不能從根本上建立起一套對醫生的激勵考核機制,我們就很難期盼醫生能採用更為積極態度支持改革、參與改革。醫生的激情難以激發,我們也就很難期盼患者的訴求能夠得以體現,很難相信醫療技術的推進會保有綿延不絕的持久動力。
3.差別化服務選擇沒有建立。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人們的需求也出現了多樣化的改變。社會本身是豐富多彩的,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對社會的需求也必然難以整齊劃一。面對這種新形勢,黨中央已多次提出,要堅定不移地走群眾路線,更好地滿足群眾多層次的物質文化需求。然而,現實中我們在這方面的探索還十分有限,畢竟我們沒有精力和財力使政府把每家醫院都建設成為梅奧診所,我們應該發揮各方的創新精神摸索不同的渠道,從整體上規劃醫院布局,滿足不同人群對醫療服務的不同期待。
4.社會整體服務精神還有待提高。梅奧的成功突出在其「患者至上」的文化內涵中。當今中國,對職業精神的追求還處於較低的水平,社會整體服務精神還有待提高,近幾年,我們看到的,食品安全、道路橋梁事故、房屋質量問題等等,無不反應了這一現實。醫療服務具有極強的特殊性,其服務的對象直接觸及群眾的身體與健康,因此,對醫院和醫生的服務意識必然會提升到一個更高地水平。此外,醫療、教育作為與公眾密切相關的兩大公益領域最易成為關注的焦點,其往往也構成了社會信任的基石。醫生的服務精神不僅組成了醫院的內部的文化,體現著醫院的水準和認可度,更代表了整個社會的「德性」,反映著社會的整體素質和道德水準。
讀罷《向世界最好的醫院學管理》,我想我們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接受了一種服務理念,認同了一種管理方式,更應該結合當今中國的實際,反思我們的醫院在發展中還存有哪些不足和缺憾。我們應真正從患者的角度出發,來設想理想的醫院應該是一個怎樣的面孔,並真正腳踏實地、不畏險阻是向著這個目標努力前行。或許,當希望達成的那一天,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世界最好的醫院,更會以此為坐標,推開一扇窗,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副鳥語花香、睦鄰團結的和諧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