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交通監測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04:52:59 1
專利名稱:一種智能交通監測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交通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交通監測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交通信號燈由市電供電,在安裝過程中存在以下缺點工程量大且有汙染,在安裝過程中需要埋設地下管道,施工難度大,同時土建工程引起的會汙染空氣並且噪音會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從市電引點不是綠色能源,工程大量採用電纜、鋼管、塑料管、水泥等,消耗的原材料比較多。另外,當停電時,導致交通監測系統無法運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設計一種新型的智能交通監測系統,以太陽能供電或風力供電代替市電供電,節約能源,減少汙染,並且避免了突然停電導致的交通監測系統不能工作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智能交通監測系統,包括控制板、智能交通監測設備、電瓶和供電設備,所述控制板分別和所述智能交通監測設備、所述電瓶及所述供電設備連接。優選的,所述供電設備為太陽能板或風力發電機。優選的,所述智能交通監測設備為卡口監測設備、闖紅燈監測設備、車型識別監測設備、超速監測設備、或旅行時間監測設備。優選的,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智能交通監測設備有線連接。從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總結如下1.本實用新型採用太陽能供電或風力供電,無需設置線纜,既降低安裝成本,又避免了傳統安裝方式對交通幹擾所帶來的經濟損失。2.本實用新型採用太陽能供電或風力供電,可以不受停電影響,無需市電支持,有效降低成本。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系統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智能交通監測系統,應用於智能交通技術領域,用於監測通行車輛闖紅燈、超速、車型識別及卡口等情況。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智能交通監測系統,包括控制板、智能交通監測設備、電瓶和供電設備,所述控制板分別和所述智能交通監測設備、所述電瓶及所述供電設備分別連接。所述供電設備為太陽能板或風力發電機。所述智能交通監測設備為卡口監測設備、闖紅燈監測設備、車型識別監測設備旅行時間監測設備或超速監測設備。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智能交通監測設備有線連接。其中,所述的控制板用於控制所述太陽能板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或控制風力發電機將風能轉化為電能,並將所述電能存儲在電瓶,所述控制板還控制所述電瓶為所述智能交通監測設備供電。其中,所述電瓶能夠邊充電邊發電,也能夠在所述太陽能板或風力發電機不能工作的時候進行放電供所述智能交通監測設備工作,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智能交通監測設備的工作過程不會受市電斷電情況的影響。本實用新型的智能交通監測系統的工作原理為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板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控制板控制太陽能板將電能存儲在電瓶,控制板控制電瓶為智能交通監測設備供電。電瓶可以存儲電能,在太陽能不能工作時,則由電瓶單獨為智能交通監測設備供電。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是由風力發電機將風能轉化為電能存儲在電瓶。所述智能交通監測設備為卡口監測設備、闖紅燈監測設備、車型識別監測設備或超速監測設備,以闖紅燈監測設備為例進行說明。所述闖紅燈監測設備包括雷射檢測器、補光燈、攝像機和通信系統,當雷射監測器監測到有闖紅燈的車輛經過時,控制板控制所述攝像機進行拍照,當光線不足時,補光燈為攝像機進行補光,拍攝的圖像數據通過通信設備進行傳輸。所述智能交通監測設備的整個工作過程所需的電源均來源於太陽能板或風力發電機。以上通過具體的和優選的實施例詳細的描述了本實用新型,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以上所述實施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智能交通監測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控制板、智能交通監測設備、電瓶和供電設備,所述控制板分別和所述智能交通監測設備、所述電瓶及所述供電設備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交通監測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供電設備為太陽能板或風力發電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交通監測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智能交通監測設備為卡口監測設備、闖紅燈監測設備、車型識別監測設備、超速監測設備或旅行時間監測設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交通監測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智能交通監測設備有線連接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智能交通監測系統,包括控制板、智能交通監測設備、電瓶和供電設備,所述控制板分別和所述智能交通監測設備、所述電瓶及所述供電設備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智能交通監控系統以太陽能供電或風力供電代替市電供電,節約能源,減少汙染,並且避免了突然停電導致的交通監測系統不能工作的問題。
文檔編號G08G1/01GK202916999SQ20122064069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8日
發明者趙小松, 崔忠光, 張裴, 鄭雲雷 申請人:博隆建亞科技(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