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是農曆幾月幾日(元宵節的來歷)
2023-10-16 21:04:47 1
元宵節是農曆幾月幾日? 說起元宵節想必大家就想到那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湯圓了吧其實元宵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有不一的意義,大家都應該知道元宵節是春節過後第一個節日,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元宵節是農曆幾月幾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元宵節是農曆幾月幾日
說起元宵節想必大家就想到那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湯圓了吧。其實元宵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有不一的意義,大家都應該知道元宵節是春節過後第一個節日。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裡,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
一般來說,春節過後一些人根本等不到正月十五就要離家出門打工了。而他們此時並沒有從過年的熱鬧氣氛中走出來,一年的未見使他們對春節來臨不舍。對家人也更加難以割捨。而元宵節的到來是他們到了異地工作後的第一次的節日,而這種節日的氣氛既是他們對春節最後的留戀。也是他們工作一年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