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西王母和她的蟠桃仙子

2023-10-16 12:24:29 1

杭州西湖妙庭觀附近有一座望仙橋。

  宋代紹興年間有位道士董元行在附近上層中挖到過一塊奇妙的銅牌,上面殘留著隱隱約約的文字:「我有蟋桃樹,千年一度生,是誰來竊去?須問董雙成。」

  董雙成就是傳說中的西王母的蟠桃仙子,望仙橋就是她丹成得道,自吹玉笙,駕鶴仙去的地方。

  董雙成本是西同時代錢塘江畔的一位絕色美女,混身上下洋溢著一份靈秀的氣韻。

  她的先祖是商朝的史官,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在朝廷中也偶爾鑑往知來,抒謀獻策。

  商朝亡後定居錢塘江畔,在飛來峰下種桃成林,結廬而居。每當初春桃花盛開時,嫣紅一片,簇擁草廬,生活在其中不啻是神仙生活。

  這種生活環境從小就陶冶著董雙成,體似弱柳的董雙成酷愛桃花,如痴如醉。

  看看董雙成日漸長大,秀面明眸堪與繁花竟豔。

  有一天,忽然異想天開,採擷桃花,配以山中的芝草煉製丹藥。

  初時僅能清痰化氣,日久生巧,屢加研究,逐漸在火候及配方上有了大幅度的改進。

  所提煉的丹藥,竟然能夠治療多種內科病症,遠遠近近,前來飛來峰下董家討藥的人絡繹不絕。

  從採集原料到守爐煉丹,董雙成經常忙得不可開交,偶有閒暇,便吹笙自娛,興致來時還會高歌一曲「丹小鳳」。

  據說當她吹笙時,會引來百鳥在空中翱翔,而當她唱歌時,更有仙鶴飛來聆聽。

  待至黃者之說興起,倡言神仙導引之術,大大符合了貴胄後裔的胃口,於是選擇了風景絕佳的地方,築廬結庵,興寄煙霞,吸取日月精華,提煉百卉的汁髓,以期在碌碌塵世中,能夠不食人間煙火,進而白晝飛升,得道成仙。 

  董雙成隨同家人,在杭州西湖飛來峰下結廬煉丹,不能算是女道士,當時尚無道教之名,真正道家演變成一種宗教,設立道觀,傳授弟子,吸收信徒,是東漢未年的事,道家與道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道家是一種哲學思想,道教是一種宗教,道教是挪用了道家的一些觀點,更借用了道家的創始人老子來做自己的始祖。

  東漢張道陵以符咒之法行世,北魏寇謙之,奉老子為教祖,張道陵為大宗,設立道觀,宣揚教義,始成為一種正式的宗教,董雙成生在西周,時間上已相去十萬八千裡,只能算是一種自髮式的修行,還談不上是女道士的身份。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午後,董雙成煉成了一爐「百花丹」,異香撲鼻,傳播數裡之外,自食數粒後,頓覺神清氣爽,精神百倍,取笙吹奏,百鳥群集,盤旋飛舞,董雙成精神越來越清爽,越來越旺勁,忍不住高歌一曲,聲徹雲霄,引來仙鶴翩然而降,匍匐階下,心有靈犀,董雙成一步跨上鶴背,仙鶴馱著她冉冉飛升,驚倒附近的民眾,都只知痴痴地傻看。

  在西邊崑崙山上的瑤池畔住著赫赫有名的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究竟是什麼人呢?各種記載的說法頗有出入,有的說她是古代西域的一個小國女王,蓬髮虎齒,面目猙獰,仰天長嘯一聲,每使群獸驚荒而逃;

  有的說她姓楊名婉玲,住崑崙山上,得道成仙,代替玉帝執行天宮的任務,是一位雍容華貴的半老徐娘。

  周穆王十六年西徵途中,路過崑崙山,傳說曾經受到過西王母的款待,並在瑤池上飲酒賦詩,盤桓多日,回來的路上想再度造訪,但見山深林密,雲霧繚繞,已經渺無蹤跡可尋了。

  神仙的事難以究詰,尤其是在神權時代,人類的思想與行為,大都受到神仙的約束與支配,抬頭三尺有神明,使得芸芸眾生有所戒俱,不敢肆意妄為,未嘗不是人類社會保持安定的一項巨大力量。西王母娘是否代表玉帝執行天宮任務,事屬玄虛,不得而知,但她居住在崑崙山上瑤池之畔,不但有跡可尋,而且歷史上也多有記載。

  那一隻仙鶴載著董雙成愈飛愈遠,來到了崑崙山,董雙成做了王母娘娘的「傳達呣」,很像今天的機要秘書,王母娘娘有什麼授意,均由董雙成負責與眾仙聯繫並溝通,在實質上算是王母娘娘的侍從人員,說得更具體一點,似屬西王母娘娘的貼身侍女之流。 

  西王母一共有四名貼身侍女,董雙成之外,還有王子登、郭蜜香、紀維容三人,董雙成的地位,在四位侍女之中,大約是居於領班的身份,之從歷次西王母出現的態勢可以得到印證。

  此外,從董雙成受命看守蟠桃一事,更可概見她在仙宮受到的信任和重視。

  蟠桃是一種枝椏蟠曲的異種桃樹,三千年才結果一次是仙宮中的極品珍果,從平時的培養與保護,到果品的採摘和分配,均由董雙成負全責,每值瑤池盛會,西王母賜給群仙的蟠桃,都是經由董雙成偽纖纖玉手而來。

  凡間吃過蟋桃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周穆王外,再有一位就是漢武帝。

  《漢武帝內傳》記載:元封六年四月戍晨,武帝迎西王母承華殿前,但見西王母在群仙女簇擁中冉冉從空中下降,文採鮮明,光儀淑穆,帶靈飛大緩,腰佩分景之劍,頭上華髫,戴太真晨嬰之冠,履元橘鳳文之鞋,視之年可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真神人也。

  西王母由一位雲鬢花顏的仙女攙扶登上承華殿,這個仙女就是董雙成。

  西王母與漢武帝相談移時,抽出袖中的五嶽真形圖送給武帝,並命董雙成送給武帝四個蟠桃,漢武帝吃後只覺通體舒泰,齒根生香,於是小心翼翼地將桃核收起,準備栽種。

  西王母笑道:「此桃三千年一結果,中夏地薄,種之不生。」

  漢武帝吃過一次蟠桃之後,對於這種難得一見的仙果念念不忘,它的美味,尤其是食後在體內所產生的奇異效果,使得漢武帝為之垂涎不已。

  當時有一位著名人物叫東方朔,為人特別滑稽,他是以文章求仕的,在中國這樣一個講求謙虛的國家裡。

  他居然極力表彰自己,文中寫道:「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二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見,怔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如今二十有二,身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是以冒死再拜以聞。」

  當時漢武帝就認為他文辭不遜,高自誇飾,初僅令他待詔公車而已,但不久他竟然獲得漢武帝的青睞,不次擢升,官至大中大夫。

同类文章

奇人王剃頭

 清朝末年,安州最大的袍哥組織當屬博雲堂,博雲堂的龍頭老大是名震江湖的飛刀尚義。   尚義據說原本是個武師,因為善使飛刀,被當時的川戲紅衣班聘請去,專門在連臺大戲《目蓮救母》中表演飛叉和飛刀絕技。尚義身懷絕技,哪裡肯與戲子為伍,暗地裡發誓,不管採用什麼手段,一定要出人頭地。   有一年,尚

順天府尹豔畫風波

 明武宗朱厚照是個貪玩的皇上,太監劉瑾便投其所好,想盡了辦法找出新鮮好玩的來吸引他,贏得了朱厚照的寵愛。劉瑾便藉機把持朝政,網羅黨羽,權勢燻天。但他心裡最明白,他這權力卻也是危如累卵,要是有哪個正直的大臣奏上他一本,再趕上皇帝不高興了,他就得玩完。所以,他就費盡心力,剪除異己。   順天府

善對的先生娘子

  從前有個年輕的鄉下女子,人長得很漂亮,又讀了很多書,能吟詩作對。    後來她嫁個丈夫姓馮,是個教書多年的先生。人們便稱她為先生娘子。馮先生秉性憨厚,為人正直,卻有點迂腐。他在刁姓蒙館教書,當地經常有些一知半解卻自以為很有才學的讀書人或落第秀才,來蒙館出難題考他,有時就是有意戲弄他,他

雪域奇緣

 傳說飛將軍李廣在守衛邊疆的軍旅生涯中,曾有過一段奇緣——   那天,李廣和手下騎馬狩獵,忽然看見一隻白狐狸在遼闊的雪域上奔跑,這隻狐狸太可愛了,渾身上下雪白雪白的,不見一根雜毛。李廣當即下令不準放箭……可就在眾人散開隊形,正準備圍過去的時候,突然有兩隻蒼鷹從空中俯衝下來,用鋼鉤似的利爪,

一幅壯錦

1.從前,在一座大山山腳下的茅屋裡,住著一位壯族老媽媽,她和自己的三個兒子一起生活。老媽媽的壯錦織得可好了,一家人全靠她織壯錦賣錢過活。   2.這一天,老媽媽在圩上賣完了壯錦,看到了一幅非常好看的畫。畫上面房屋高大、牛羊成群,還有花園、果園、池塘……老媽媽拿著畫愛不釋手,當即就買下了它。

狗吃屎的傳說

黃狗是書香子弟黃太直的書童,事事都替太直張羅,與太直感情深厚。太直得道成仙后,改號為太直真人,於天南山紫霞洞修煉,黃狗則隨主到紫霞洞陪侍左右。一日,真人在黃狗陪同下巡遊山中,見一男子對一女孩施暴,便喝住男子,男子大怒:「何方野人,敢管大仙閒事?」黃狗說:「光天化日之下,強暴民女,該當何罪?

奇緣

劉旺是山東人,從小隨父親學打鐵,十六歲開始接手父親的生意。看到兒子已經長大,劉老鐵匠對劉旺說,出去闖闖吧。聽了父親的話,劉旺就帶上打鐵的傢伙和幾個夥計到河北來了。當時河北北部還算太平,飽嘗戰爭之苦的人們需要休養生息,雖然大宋國已經將很多土地劃給了遼國。   劉旺在遼國打了三年的鐵,有一天,

胤嗣泉與張仙射天狗的傳說

濟南環城公園黑虎泉西側,有眼很不惹人注目的小泉子,叫胤嗣泉。清乾隆間管世銘的《城南諸泉記》中曾介紹道:「越南門橋而東,泉從石罅側出,碣曰『胤嗣泉』,然甚微。」   該泉為何稱為「胤嗣」?原來,建國前在該泉的上面曾有一小廟,廟中供奉的乃是身穿藍袍、五綹長鬚、挾弓持箭給人送子的張仙。該泉在張仙

話說端午「艾」和「粽」

 說的是很久以前,在下邳的西北方有座大山,山南有個依山傍水的村子,村子裡有三四十戶人家。   這天天剛蒙蒙亮,從村子裡走出個二十多歲、手裡提著個竹籃的姑娘。姑娘來到山下四處張望,看到懸崖峭壁上的青稞蒿子,急忙往山上爬。一連幾天,姑娘把這座大山找了個遍,也沒找到她想要的東西。到了第六天,姑娘

端午看望新嫁女

 在浙江富陽的石梯村,有個姑娘叫陳蘭花,不但長得像仙女一樣漂亮,還勤勞善良,鄉親們沒有一個不誇她的。   這年冬天,陳蘭花到山上砍柴。天寒地凍,山坡很滑,她一不小心跌倒了,滾下山去。再往下就是懸崖絕壁,跌落下去還不粉身碎骨。知道自己沒有救了,她絕望地閉上了眼睛。就在這緊要關頭,突然跑過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