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橫動裝置的驅動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18:09:39 2
專利名稱:用於橫動裝置的驅動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橫動裝置的驅動結構,橫動裝置用於橫動包括多個錠子的纖維機中的錠子紗線。
背景技術:
一種用於橫動裝置的驅動結構已被公開在例如日本已審查的專利(Kokoku)No.02-34865(文件1)。在文件1的構造中,如附圖3等所示的,橫動導紗器安裝到橫動杆上,而橫動杆連接到例如電動機或液缸的正反運動件上以同時橫動多個錠子的紗線。
此種構造的優點在於能夠用一個正反運動件橫動驅動所有錠子,並且驅動源的構造可以簡化。
然而,由於橫動導紗器高速往復運動,橫動導紗器很容易被施加高的載荷,因此經常發生某些錠子的橫動導紗器斷裂而不能橫動紗線,或者橫動導紗器磨損或變形而引起卷裝成形的缺陷。
當橫動導紗器出現故障時,要修理或更換橫動導紗器,然而,在文件1的情況下構造中所有錠子的橫動導紗器通過一個橫動杆連接,橫動杆必須停止以便維護和更換。即,為了維護一個錠子的橫動導紗器,所有錠子的橫動導紗器都必須停下來,這降低了工作效率。
發明內容
考慮到上述問題提出本發明,因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就是同時實現橫動導紗器的驅動源由多個錠子共用以使結構簡單、以及可以維護一個特定錠子而不用停下所有錠子。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如上所述,接下來解釋解決問題的手段及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觀點,提供用於橫動裝置的驅動結構,其中,多個橫動裝置由共用橫動驅動軸驅動,為每個錠子設置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以連接和斷開每個錠子的橫動裝置與共用橫動驅動軸之間的動力。
因此,通過在多個錠子中共用橫動裝置的驅動力供應源,驅動結構可以簡化。另一方面,即使特定錠子的橫動裝置出現故障而需要維護,通過將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轉換到斷開狀態,僅僅此特定錠子的橫動裝置可被停止,可以對其進行維護同時其他錠子連續運行。
在用於橫動裝置的驅動結構中,優選地在每個錠子設置操作部件,其可以對每個錠子進行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的手動連接和斷開操作。
因此,通過每個錠子的操作部件進行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的連接和斷開操作,橫動裝置可以容易地在錠子基礎上轉換為被驅動/停止,從而增強了維護的可操作性。另外,沒有必要在每個錠子提供電動離合器或類似裝置作為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因此用於橫動裝置的驅動結構能夠以低成本形成。
用於橫動裝置的驅動結構優選地採用如下構造。即操作部件形成為能夠通過放置在其上的手來操作。此操作部件的上端位置比橫動驅動軸高。
因此,手放置在其上的操作部件部分設置在手能夠容易插入的位置,因而操作部件能夠容易地操作,從而提高了可操作性。
在用於橫動裝置的驅動結構中,優選地,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具有環形皮帶,當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轉換到連接狀態時,橫動驅動軸的動力通過此皮帶傳遞到橫動裝置。
因此,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可以形成使用皮帶的簡單構造。當已經轉換到斷開狀態的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再次轉換到連接狀態時,皮帶開始與一直被驅動的橫動驅動軸接觸,同時皮帶打滑,因此施加在橫動裝置的驅動力的突然轉換得到緩和,因而減少了橫動裝置的斷裂。
在用於橫動裝置的驅動結構中,優選地,當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轉換到斷開狀態時,允許對應錠子的橫動裝置與主體分開。
因此,通過將橫動裝置從主體側移開,可很容易接近橫動裝置,因而大大提高了維護性能。
優選地,用於橫動裝置的驅動結構如下構造。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具有環形皮帶,當橫動裝置與主體分開時,皮帶也與主體側分開。此外,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可以在斷開狀態與連接狀態之間轉換,在斷開狀態,皮帶位於橫動驅動軸一側且與橫動驅動軸分開,在連接狀態,通過彎曲皮帶以彎轉到橫動驅動軸另一側,皮帶的外周面被繞著橫動驅動軸的外周面卷繞。所謂「皮帶的外周面被繞著橫動驅動軸的外周面卷繞」是使皮帶的外周面以預定角度接觸橫動驅動軸的外周面,也就是說,與橫動驅動軸的外周面接觸的皮帶外周面部分是彎曲的。
「橫動驅動軸的外周面」包括橫動驅動軸本身的外周面、以及固定成與橫動驅動軸整體地旋轉的其它部件的外周面。
因此,通過繞著橫動驅動軸卷繞皮帶的外周面形成連接狀態,以及通過解除卷繞形成斷開狀態,使橫動驅動軸位於皮帶的外側而非內側,從而避免了皮帶被絆住並阻礙橫動裝置從主體側分開。因而,橫動裝置能夠容易地與主體側分開。
用於橫動裝置的驅動結構可以用於驅動例如橫動裝置,橫動裝置橫動將被供給到假捻變形機的卷繞部的筒管的紗線。
因此,顯示有用效果的此構造能夠用在假捻變形機的卷繞部。
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拉伸變形機的整體側視圖;圖2是在拉伸變形機的卷繞部開始紗線卷繞的示意性側視圖;圖3是對通過從圖2的狀態卷繞紗線形成的卷裝落筒的示意性側視圖;圖4是操作一個操縱杆到斷開位置並轉換皮帶離合器到斷開狀態的示意性側視圖;和圖5是將橫動裝置從圖4狀態的主體側分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文中,將參考
根據本發明的用於橫動裝置的驅動結構的一個實施例。首先,參考圖1的整體視圖,說明作為在每個錠子都有橫動裝置的纖維機的拉伸變形機。
圖1所示的拉伸變形機100沿著紗線2的運行方向依次具有紗線供應部1A、處理部1B、以及卷繞部1C作為主要部件。紗線供應部1A結構製作成用於保持紗線供應卷裝101。處理部1B對來自紗線供應卷裝101的紗線2施加拉伸變形。接著,卷繞部1C將由處理部1B變形的紗線2卷繞成卷繞卷裝17。
拉伸變形機100有多個處理單元(下文稱為「錠子」),每個處理單元有紗線供應部1A、處理部1B、以及卷繞部1C。這些錠子沿著與圖1的紙面垂直的方向成直線設置。為了減小安裝空間,2至4個錠子(本實施例中為3個位置)的紗線供應部1A和卷繞部1C層疊起來。
每個錠子的紗線供應部1A設置有用於保持紗線供應卷裝101的栓釘201,每個栓釘201被安裝到多個錠子共用的筒子架202上。
每個處理部1B沿著紗線2的運行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餵入羅拉110、一次加熱器102、冷卻裝置103、假捻裝置104、第二餵入羅拉111、二次加熱器105、和第三餵入羅拉112。
第一至第三餵入羅拉110至112是用於餵入紗線2的裝置,它們的紗線餵入速度被設定為第二餵入羅拉111的紗線餵入速度高於第一餵入羅拉110的紗線餵入速度。因此,紗線2在第一餵入羅拉110和第二餵入羅拉111之間被拉伸。它們的紗線餵入速度被設定為第三餵入羅拉112的紗線餵入速度低於第二餵入羅拉111的紗線餵入速度。因此,紗線2在第二餵入羅拉111和第三餵入羅拉112之間鬆弛。
在第一餵入羅拉110和第二餵入羅拉111之間的紗線2由假捻裝置104加捻。詳細地,紗線2在第一餵入羅拉110和假捻裝置104之間被加捻。在拉伸同時被加捻的紗線2由一次加熱器102熱定形,然後由冷卻裝置103(冷卻板)冷卻。加捻並熱定形的紗線2在通過假捻裝置104後直到第二餵入羅拉111被解捻。因此被拉伸和加捻的紗線2由二次加熱器鬆弛熱定形,並由卷繞部1C卷繞形成卷裝17。
卷繞部1C設置在包括二次加熱器105的中央機架的一側。在卷繞部1C的一側(設置有二次加熱器105側的相對側),設置作業通道120。作業通道120形成工作空間,以供未圖示的操作工對假捻裝置104和其它裝置進行維護和管理。當在卷繞部1C處收集滿卷裝或對卷繞部1C的橫動裝置(下文說明)進行維護時,使用此作業通道120。
接下來,參考圖2和圖3,說明卷繞部1C的構造。圖2是顯示在拉伸變形機的卷繞部啟動紗線卷繞時的狀態的示意性側視圖,圖3是顯示通過卷繞紗線形成的卷裝從圖2的狀態被落筒的狀態的示意性側視圖。
圖2顯示了相應於被圖1中的虛線包圍部分的構造(一個錠子的卷繞部1C)的放大圖,圖2中的卷繞部1C將受到假捻拉伸變形的紗線2卷繞到卷繞筒管3上,並且當卷繞預定長度形成滿卷裝時,卷繞部將已完成的卷裝17(圖3)落筒。
卷繞部1C構造成在安裝於未示出的中央機架的基板90上設置卷繞裝置50和自動落筒裝置60。對每個錠子(卷繞部1C)單獨設置卷繞裝置50和自動落筒裝置60。如圖3所示,自動落筒裝置60從卷繞裝置50上取下滿卷裝17,給卷繞裝置50提供一個新的空卷繞筒管3,並導引紗線2到此新的空卷繞筒管3上。由此,卷繞部1C能夠在更換卷繞筒管3時通過卷取裝置50連續卷繞紗線2。
基板90有位於固定到未示出的中央機架上的主體側上的第一機架91、和可拆卸固定到第一機架91上的第二機架92。兩個機架91和92中至少第二機架92對於每個錠子設置,並且形成卷繞部1C的部分被設置成可以在第一機架91和第二機架92的兩個機架之間分開。
卷繞裝置50包括筒管架(卷繞筒管支撐件)40、接觸羅拉(卷繞筒管旋轉轉子)5、和橫動裝置6。筒管架40形成為以可旋轉方式夾住卷繞筒管3。此卷繞筒管3用於卷取已經經過假捻拉伸變形並餵入卷繞裝置50的紗線。驅動接觸羅拉5以旋轉與之接觸的卷繞筒管3的外周面或卷繞在卷繞筒管3的外周面上的紗線層,由此紗線將卷繞在卷繞筒管3上。設置橫動裝置6,以便相對於卷繞筒管3(卷裝17)橫動紗線2。
下文中,將詳細說明卷繞裝置50。
筒管架40由左筒管架搖臂和右筒管架搖臂4和4構成的對(圖中僅顯示一個)組成,在沿著每個筒管架搖臂4縱向方向幾乎中間的部分,設置有筒管支架(卷繞筒管支承結構)11。卷繞筒管3通過筒管支架11旋轉地支承在筒管架40上。筒管支架11可以在夾持卷繞筒管3的狀態和為了取下/安裝卷繞筒管而解除夾持的狀態之間轉換。
筒管架搖臂4和4的基部端通過支撐軸12可在形成基板90的第二機架92上樞轉,因此筒管架40能夠擺動。左右筒管架搖臂4和4的末端通過橫向件14互相連接。
未示出的推力彈簧連接到筒管架搖臂4,在卷繞過程開始時,筒管架搖臂4被推動以接近接觸羅拉5,如下所述。在卷繞進行到一定程度後,為了阻止與接觸羅拉5的接觸壓力由於已卷繞和變厚的紗線層的重量而變得過大,沿著與接觸羅拉5分開的方向(抵銷紗線層重量的方向)的彈簧力也可以施加到筒管架搖臂4上。此外,下文說明的筒管架提升部7的驅動傳動臂72連接到筒管架40。
接觸羅拉5被支撐在第一機架91側,並與卷繞筒管3的周面(或者已卷繞在卷繞筒管上而形成的紗線層)接觸地被驅動,因此旋轉卷繞筒管3並將紗線2卷繞在卷繞筒管3上。接觸羅拉5被固定到羅拉驅動軸13上,羅拉驅動軸13橫過多個錠子延伸並由多個錠子共用。
橫動裝置6用於橫動將被供給到卷繞筒管3側的紗線2,並被設置在接觸羅拉5和卷繞筒管3之間的接觸位置的上遊側(紗線2的餵入方向的上遊側)。橫動裝置6有固定在第二機架91側的凸輪箱41,在凸輪箱41內裝有柱形的橫動鼓42和滑動部43,滑動部43設置成在與橫動鼓42的周面上螺旋形地形成的未示出凸輪槽嚙合時左右滑動。橫動鼓42由凸輪箱41可旋轉地支撐。橫動導紗器44連接到滑動部43,並通過左右往復移動橫動導紗器44的同時與紗線2接合,紗線2可被橫動。
卷繞部1C具有用於驅動橫動裝置6的橫動驅動軸15。橫動驅動軸15橫過多個錠子延伸,並由多個錠子(多個卷繞部1C)共用。此橫動驅動軸15設置在與橫動鼓42的中心軸(設置在第二機架92側)不同的位置,並以可旋轉的方式安裝到第一機架91上。作為驅動力產生源的未示出電動機的輸出軸沿著橫動驅動軸15的軸向方向連接到一端。
與橫動鼓42軸線匹配的凸輪軸45固定到橫動鼓42上。凸輪軸45在凸輪箱41的一側從側表面向著圖2的紙頁前側突出,輸入皮帶輪46固定到突出部分上。在凸輪箱41外側的凸輪箱41的一側(裝有輸入皮帶輪46側),設置皮帶輪支撐臂47。皮帶輪支撐臂47的基部端通過支撐軸48可旋轉地被支撐在第二機架92上。此支撐軸48被設置在輸入皮帶輪46正下方的位置。
在皮帶輪支撐臂47的基部端,可旋轉地支撐著第一惰輪51。在皮帶輪支撐臂47的末端,可旋轉地支撐著第二惰輪52。第一惰輪51設置成使其軸線與支撐軸48的軸線匹配。
接著,繞著輸入皮帶輪46、第一惰輪51、第二惰輪52和橫動驅動軸15四個元件,卷繞作為卷繞傳遞器的傳動帶(皮帶)49,傳動帶是環狀的並具有柔韌性。傳動帶49被卷繞使得它的內周面繞著輸入皮帶輪46、第一惰輪51、和第二惰輪52被卷繞,而它的外周面繞著橫動驅動軸15卷繞。
換句話說,輸入皮帶輪46、第一惰輪51、和第二惰輪52的位置設置成,使得幾乎是傳動帶49的上半部分的位置比橫動驅動軸15離作業通道120更近,而幾乎是其下半部分被彎曲到橫動驅動軸15與作業通道一側相反一側。結果,傳動帶49的外周面與橫動驅動軸15的外周面接觸,因而圍繞此軸被卷繞。
通過上述構造,橫動驅動軸15的驅動力通過圖2所示的傳動帶49和輸入皮帶輪46傳遞到橫動鼓42,以驅動橫動裝置6,由此橫動導紗器44被驅動左右往復運動。
在形成基板90的第二機架92上,對每個錠子設置操縱杆(操作元件)53。操縱杆53設置成使得它們的縱向彎向幾乎垂直的方向,並且在垂直方向的它們中間部分通過支撐軸54被支撐在第二機架92上以便擺動。此操縱杆53能夠通過將手放置在上側使其轉動而被操作,並且操縱杆53的上端從支撐軸54向上延伸使得其位置高於橫動驅動軸15。
杆狀的拉力連杆55的基部端連接到操縱杆53的下端。另一方面,在皮帶輪支撐臂47的適當位置設置有旋轉軸56,在此旋轉軸上有孔57。通過將拉力連杆55插入旋轉軸56的孔57,拉力連杆55可以相對於旋轉軸56滑動。在拉力連杆55的末端,固定有限制銷58以阻止拉力連杆55從孔57脫出。
另外,在拉力連杆55的基部端和旋轉軸56之間,彈性地設置螺旋彈簧形狀的拉伸彈簧59。拉伸彈簧59設置在拉力連杆55的外周面上並被壓縮,始終沿著與拉力連杆55的基部端分離的方向施加推力(換言之,使皮帶輪支撐臂47繞著圖2顯示的支撐軸48逆時針旋轉的推力)。因此,合適的張力被施加到傳遞帶49,以使通過傳遞帶49的動力傳輸可靠。
在凸輪箱41側的適當位置設置第一掛鈎81,第一掛鈎81可以與操縱杆53接合以及與其脫離,以克服拉伸彈簧59的彈簧力如圖2所示地將操縱杆53保持在操作位置(連接位置)。第二機架92還設置有第二掛鈎82,第二掛鈎82可以與從圖2的連接位置轉換到圖4的操作位置(斷開位置)的操縱杆53接合。即,兩個掛鈎81和82用作操縱杆53的保持裝置。
通過這些凸輪軸45、輸入皮帶輪46、皮帶輪支撐臂47、第一惰輪51、第二惰輪52、傳遞帶49和操縱杆53,形成皮帶離合器(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它將橫動驅動軸15的動力連接到橫動裝置6或者與其斷開。對每個錠子的每個卷繞部1C設置皮帶離合器62。
自動落筒裝置60的主要部件包括作為單獨旋轉每個錠子的筒管架40的驅動部的筒管架提升部7、儲存多個空的卷繞筒管3的儲料器10、和紗線引導裝置(未示出),紗線引導裝置吸取並保持被引導到卷繞裝置50的紗線2的端部、並將紗線端部繞著被筒管架40夾持的空的卷繞筒管3放置。除了儲料器10,自動落筒裝置60被安裝到基板90的第二機架92側。
因而,筒管架提升部7形成為在落筒時如圖3所示旋轉筒管架40。筒管架提升部7具有驅動凸輪71和驅動傳動臂72。驅動傳動臂72連接形成筒管架40的筒管架搖臂4中的一個上的合適位置和驅動凸輪71。落筒驅動軸16位於驅動凸輪71附近,落筒驅動軸16和驅動凸輪71通過合適的離合機構互相連接。
落筒驅動軸16被布置並且延伸成像羅拉驅動軸13和橫動驅動軸15那樣橫過多個錠子,並被多個錠子共用。來自落筒驅動軸16的動力與每個錠子的筒管架提升部7合適地斷開和連接。落筒驅動軸16安裝到第一機架91側。
下面解釋採用上述構造對紗線2卷繞和落筒。首先解釋卷繞過程。在圖2的狀態,紗線2被提前放置在設置於筒管架40上的卷繞筒管3的外周面上,卷繞筒管3通過安裝到筒管架搖臂4上的未示出推力彈簧與接觸羅拉5接觸。由於推力彈簧的彈簧力或者卷繞在卷繞筒管3上的紗線層的重力,卷繞筒管3通過與接觸羅拉5的壓力接觸被驅動旋轉、並繞著卷繞筒管3的外周面卷繞紗線2,接觸羅拉5通過羅拉驅動軸13的驅動力始終以恆定速度旋轉。
同時,橫動驅動軸15的動力通過傳遞帶49被傳遞到輸入皮帶輪46上,因此橫動鼓42旋轉、並通過橫動導紗器44使將被供給並卷繞到卷繞筒管3上的紗線2橫動。隨著卷繞引起的卷繞加厚通過筒管架40的筒管架搖臂4克服推力彈簧的轉動升高而被吸收。
在此卷繞過程中,筒管架提升部7的離合機構處於斷開狀態,因此落筒驅動軸16的動力沒有被輸入到筒管架提升部7。
圖3顯示了預定長度的紗線2被卷繞到卷繞筒管3上並形成卷裝(滿卷裝)的狀態,在此狀態下,卷繞過程轉換到落筒過程,自動落筒裝置60通過未示出的切割刀切斷連接在卷裝17上的紗線2,從紗線供應卷裝101上提供的紗線2的端部通過未示出的吸嘴(紗線吸入裝置)被吸入並被保持。
幾乎與此同時,筒管架提升部7的離合機構進入連接狀態以連接驅動凸輪71和落筒驅動軸16。然後如圖3所示,筒管架40通過驅動傳動臂72被向上推而輕微轉動,卷裝17被輕微提高而解除了與接觸羅拉5的接觸。
此後,筒管支架11從夾持狀態轉換到解除夾持狀態。夾持的卷繞筒管3由於它的自身重量被釋放而滾動,同時由一對筒管架搖臂4和4的互相相對的表面上形成的凹形形狀的排出通道9而被導引,落在位於更接近作業通道120的第二機架92側的等待凹形部分8中並保持靜止。滿卷裝17因此被排出到等待位置Q處,位於等待位置Q處的卷裝17由操作工收集並被餵入下一工藝。
排出卷裝17後,筒管架40通過筒管架提升部7被進一步轉動升高。筒管架40一直轉動升高,直到設置在筒管架40上的筒管支架11到達與設置在上面的儲料器10內的備用的空卷繞筒管3對應的位置(接收位置R)。然後,筒管支架11在此位置再被轉換到夾持狀態,以保持空的卷繞筒管3。
已經從儲料器10被提供了新的卷繞筒管3的筒管架40通過筒管架提升部7的驅動凸輪71的進一步轉動被降低,並且接觸羅拉5與卷繞筒管3的外周面接觸。幾乎與此同時,筒管架提升部7的離合機構處於斷開狀態,並且筒管架40通過推力裝置將卷繞筒管3的外周面壓在接觸羅拉5上。結果,新的卷繞筒管3開始旋轉。接著,由未示出的吸嘴保持的紗線2的端部通過紗線引導器(紗線引導裝置)被放置在旋轉的卷繞筒管3上。接著重新開始卷繞紗線2。
接下來解釋皮帶離合器62的轉換。皮帶離合器62在正常狀態下是處於圖2和圖3的狀態(連接狀態),在此狀態下執行卷繞和落筒操作,並將橫動驅動軸15的動力通過傳遞帶49傳遞給橫動鼓42。
然而,橫動裝置6始終高速往復運動以橫動將被高速卷繞的紗線2,使得橫動裝置的部件(特別是滑動部43和橫動導紗器44)的負荷很大。因此,在橫動裝置6中經常發生例如滑動部43的部件斷裂無法進行橫動,或者橫動導紗器44由於磨損變形引起卷裝17的形狀缺陷。因此,當操作拉伸變形機100時,各錠子的橫動裝置6需要經常維護。
考慮到這一點,根據實施例,一個故障錠子的操縱杆53被操作以將皮帶離合器62轉換到斷開狀態(動力不從橫動驅動軸15傳遞到橫動裝置6的狀態),傳遞到橫動裝置6的動力僅對於此錠子被斷開,因而可以通過停止僅此特定錠子的橫動裝置6進行維護。
接下來解釋通過操縱杆53轉換皮帶離合器62的操作和維護。圖4是顯示操縱杆被操作到斷開狀態以進行維護並且皮帶離合器被轉換到斷開狀態的情況的示意性的側視圖。圖5是顯示橫動裝置從圖4的狀態的主體側分開的情況的說明圖。
即,在進行卷繞和落筒的正常情況下,操縱杆53處於大致直立的姿勢(連接位置),在此狀態下,其與第一掛鈎81接合併被阻止。為了從這個狀態停止橫動裝置6,操縱杆53的上部由手抓握並從第一掛鈎81脫開,被傾斜以向下轉到從圖4所示的作業通道120看的更深側,並被定位在斷開位置。如上所述,操縱杆53向上延伸到高於橫動驅動軸15的位置,因此操作工通過從作業通道120側插入手,能夠容易地將他/她的手放在操縱杆53的向上延伸部分,由此操作變得容易。
當操縱杆53如上所述被向下轉到斷開位置時,操縱杆53的下端拉動拉力連杆55,限制銷58隨後與旋轉軸56接觸,因此旋轉軸56被拉力連杆55拉動。
接著,皮帶輪支撐臂47如圖4所示順時針旋轉,第二惰輪52沿著一段弧移動,並且輸入皮帶輪46、第一惰輪51、和第二惰輪52三個元件在幾乎垂直的方向排在同一直線上。因此,通過包括能夠擺動的皮帶輪支撐臂47的皮帶輪位置轉換機構改變第二惰輪52的位置,傳遞帶49繞橫動驅動軸15的卷繞被解除並與橫動驅動軸15間隔開,轉換到沿著幾乎垂直的方向是直的薄且長的狀態。
當操縱杆53被設定在斷開位置後,操縱杆53與第二掛鈎82接合,因此阻止操縱杆53從斷開位置意外地移動。因此,實現了皮帶離合器62的斷開狀態,從橫動驅動軸15到橫動裝置6的動力被斷開,並且橫動裝置停止。
在此斷開狀態,拉伸彈簧59不對傳遞帶49施加張力,因此存在傳遞帶49鬆弛以及傳遞帶49由於自身彈性膨脹到橫動驅動軸15側並與橫動驅動軸15接觸的可能。根據本發明,為了防止這種可能,在皮帶輪支撐臂47的第二惰輪52附近設置限制突起61,如圖4所示,當皮帶離合器62轉換到斷開狀態,限制突起61與傳遞帶49的外周面接觸,以阻止傳遞帶49膨脹到橫動驅動軸15側,以可靠地斷開來自橫動驅動軸15的動力傳遞。
在此實施例中,在圖4所示的斷開狀態,整個傳遞帶49位於比橫動驅動軸15更接近作業通道120的位置。另外,如上所述,在形成卷繞部1C的裝置之間,卷繞裝置50的橫動裝置6和筒管架40以及自動落筒裝置60固定在基板90的第二機架92側。即,一類組合形成在第二機架92側。另一方面,卷繞裝置50的接觸羅拉5安裝到主體側上的第一機架91上,並且羅拉驅動軸13、橫動驅動軸15和落筒驅動軸16也設置在第一機架91上。
因此,在操縱杆53轉換到圖4的斷開狀態後,通過未示出的合適連接裝置在第二機架92與第一機架91之間的連接被解除,此後,第二機架92沿著圖5的粗箭頭方向被提升,由此諸如橫動裝置6、自動落筒裝置60、筒管架40的組件可從每個錠子被取下,並能夠容易地拉出到作業通道120側。
結果,對卷繞部1C的橫動裝置6、自動落筒裝置60、或者其它元件的維護變得非常容易。另外,對於第一機架91側的組件來說,可以通過取下第二機架92保證大的工作空間,由此可改善維護操作。
或者,也可能這樣,包括安裝到第二機架92上的橫動裝置6和自動落筒裝置60等的第二機架側的組件可以製備成備件,對於包括出現故障的橫動裝置6或者其它元件的錠子,第二機架92側的整個組件可以用備件更換。在此情況下,故障錠子能夠在短時間內恢復,由此進一步提高了操作效率。
當對橫動裝置6進行維護且故障被排除時,第二機架92被安裝到第一機架91上,操縱杆53從圖4的斷開位置轉換到圖2的連接位置。然後,皮帶輪支撐臂47由拉伸彈簧59推動並從圖4的位置逆時針轉動到圖2的位置,傳遞帶49繞橫動驅動軸15卷繞並轉換到連接狀態,橫動裝置6被再次驅動。此時,當紗線繞著始終旋轉的橫動驅動軸15卷繞時,傳遞帶49從橫動驅動軸15稍微打滑,並且當被橫動驅動軸15已開始驅動的傳遞帶49驅動輸入皮帶輪46時,它從輸入皮帶輪46稍微打滑。傳遞帶49的打滑緩和了突然的動力傳遞並且橫動裝置6的驅動被緩慢起動,因此可以降低橫動裝置6的元件的故障等。
如上所述,在此實施例中,多個錠子的卷繞部1C的橫動裝置6通過共用的橫動驅動軸15被驅動,對於每個錠子設置皮帶離合器62,作為用於連接和斷開每個錠子的橫動裝置6與橫動驅動軸15之間的動力的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
因此,通過由多個錠子共享橫動裝置6的驅動力的供應源,驅動機構得到簡化,並且與此同時,即使一個特定錠子的橫動裝置6出現故障需要維護,僅僅該特定錠子可以通過脫開皮帶離合器62而停止,由此提高操作效率。
在此實施例中,操縱杆53使得可以手動操作為每個錠子提供的皮帶離合器62。因此,僅僅通過每個錠子的操縱杆53接合或脫開皮帶離合器62,橫動裝置6能夠容易地對每個錠子轉換到被驅動/停止狀態,由此提高了操作性能。另外,不需要對每個錠子提供諸如電動離合器的自動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用於橫動裝置的驅動結構可以低成本構造。
另外在此實施例中,操縱杆53能夠通過放置在其上部的手操作。操縱杆53的上端位置比橫動驅動軸15更高。因此,操縱杆53位於手容易插入的位置,因此操作工能夠通過將他/她的手放在其上而容易地操作,連接和斷開皮帶離合器的操作性得到提高。當多個錠子的卷繞部1C如圖1所示垂直地安裝使得多個卷繞部1C(橫動裝置)被設置在一個卷繞部1C(橫動裝置)上方和下方時,此效果特別明顯。
在此實施例中,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皮帶離合器62)具有環形傳遞帶49,當皮帶離合器62轉換到連接狀態時,橫動驅動軸15的動力通過此傳遞帶49傳遞到橫動裝置6。因此,當已經轉換到斷開狀態的皮帶離合器62被再次轉換到連接狀態時,傳遞帶49在開始與始終被驅動的橫動驅動軸15接觸時在橫動驅動軸15和輸入皮帶輪46上稍微打滑。由於傳遞帶49的打滑的緩和效應,避免了向橫動裝置6的驅動力的突然傳遞,由此減少了橫動裝置6的故障。
進一步說,在此實施例中,當皮帶離合器62轉換到斷開狀態時,對應錠子的橫動裝置6能夠如圖5所示從主體分開。因此,通過將橫動裝置6從主體側取下,可以容易地接近並維護橫動裝置6,由此顯著提供維護的操作性。
在此實施例中,當橫動裝置6如圖5所示從主體分開時,形成皮帶離合器62的傳遞帶49也與橫動裝置6一起從主體分開。因此,皮帶離合器62在斷開狀態(圖4)和連接狀態(圖2和3)之間轉換,在斷開狀態皮帶離合器將整個傳遞帶49設置在橫動驅動軸15的一側(作業通道120側)同時與橫動驅動軸15間隔開,在連接狀態皮帶離合器將傳遞帶49的幾乎下半部分彎曲,以將傳遞帶彎折到橫動驅動軸15的另一側(遠離作業通道120側)以使皮帶的外周面繞橫動驅動軸15的外周面卷繞。因此,通過將傳遞帶49的外周面繞橫動驅動軸15卷繞形成連接狀態,通過解除卷繞形成斷開狀態,使得橫動驅動軸15位於傳遞帶49的外側而不是內側,橫動裝置6可以更容易地與主體側分開。
上文說明了一個優選實施例,此實施例可以被例如如下修改。
作為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在此實施例中使用皮帶離合器62,然而,不局限與此,可以採用使用例如摩擦輪的離合器作為替代。
操作部件不局限於杆狀部件(操縱杆53),可以更換為多種形狀例如踏板或按鈕等的操作部件。
當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轉換到斷開狀態時,需要至少橫動裝置6與主體側分開,而其它元件與主體側分開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使接觸羅拉5同時分開,而自動落筒裝置60並不分開而是保留在主體側。
在此實施例中,說明了用到拉伸變形機的卷繞部1C上的橫動裝置6的驅動結構,它也可以用到其中多個錠子的橫動導紗器由共用驅動源驅動的其它纖維機。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橫動裝置的驅動結構,其通過共用橫動驅動軸驅動多個錠子的橫動裝置,設置有用於連接和斷開每個錠子的橫動裝置與共用橫動驅動軸之間的動力的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每個錠子設置有所述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橫動裝置的驅動結構,其特徵在於,為每個錠子設置操作部件,所述操作部件使得可以進行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的手動連接和斷開操作。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於橫動裝置的驅動結構,其特徵在於,操作部件形成為可將手放置在其上部進行操作的杆;以及操作部件的上端位置設置成比共用橫動驅動軸高。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用於橫動裝置的驅動結構,其特徵在於,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具有環形皮帶,當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轉換到連接狀態時,共用橫動驅動軸的動力通過皮帶傳遞到橫動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用於橫動裝置的驅動結構,其特徵在於,當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轉換到斷開狀態時,允許對應錠子的橫動裝置與主體分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於橫動裝置的驅動結構,其特徵在於,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具有環形皮帶,當橫動裝置與主體分開時,皮帶也與主體側分開;以及動力連接和斷開裝置可以在斷開狀態與連接狀態之間轉換,在斷開狀態,皮帶位於共用橫動驅動軸一側且與共用橫動驅動軸分開,在連接狀態,通過彎曲皮帶以彎轉到共用橫動驅動軸另一側,皮帶的外周面被繞著共用橫動驅動軸的外周面卷繞。
7.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用於橫動裝置的驅動結構,其特徵在於,其驅動橫動裝置,以橫動將被供給到假捻變形機的卷繞部的筒管的紗線。
全文摘要
在一個構造中,多個錠子的橫動裝置6通過共用橫動驅動軸15被驅動,對於每個錠子設置用於連接和斷開每個錠子的橫動裝置6與橫動驅動軸15之間的動力的皮帶離合器62。另外,對每個錠子設置能夠手動連接和斷開每個錠子的皮帶離合器62的操縱杆53。
文檔編號B65H54/74GK1865109SQ200610077439
公開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05年5月18日
發明者山本真人 申請人:日本Tmt機械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