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泌乳母豬用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及其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10-08 11:40:34 1
本發明屬於畜禽飼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泌乳母豬用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健康生活的意識也在逐漸增強。因此,安全優質畜產品的生產就顯得尤為重要。抗生素、化學合成藥以及激素類藥物在飼料中的大量使用給養殖生產帶來很大的危害,影響了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中草藥作為中國醫學的瑰寶,具有營養保健和疾病治療的雙重作用。但中草藥也有不少缺陷,如吸收利用度差,起效慢等,近年來,中草藥的發酵技術得到廣泛重視,研究發現中草藥經過微生物發酵後,其有效成分被充分提取釋放,使其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和治療價值,且有「安全綠色、無殘留」等特徵。
越來越多的實踐也證明,益生菌和中草藥在防病促生長方面是相輔相成的。中草藥可以促進益生菌的增殖,益生菌可以促進中草藥的吸收和利用。益生菌和中草藥製劑以其天然無毒、無副作用、無殘留、安全、清潔的優勢,展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許多中草藥除含有大量具有藥理作用的活性成分(多糖類物質)外,還含有蛋白質、脂類、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為益生菌的生長提供多種營養素,其功能相當於益生元;因此,兩者在維持動物胃腸道健康和微生態環境的平衡及抑制有害菌生長方面具有加性作用。
王不留行為石竹科植物麥藍菜的成熟種子。麥藍菜一年或二年生草本,生於路旁、山坡,尤以麥田中生長最多。有栽培。分布於華南地區以外的全國各地。6-7月果實成熟未裂時割取全株,曬乾,收集種子,曬至足幹。王不留行有活血通乳,下乳,消癰,利水通淋的功效,有「通乳聖藥」之稱。 因其善通利血脈,行而不住;上可通利血脈而通乳汁、消癰,下能通利血脈而通經,以善於行血而知名。王不留行傳統使用方法是將其粉碎後直接拌料飼喂,製備過程簡單,但由於藥物粒度較大,其中又存在很多難以溶出的活性成分,造成藥物的利用率低,藥效不能得到充分發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一種泌乳母豬用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及其製備方法,與對照組相比,使泌乳母豬的採食量提高11.58%(P<0.05),母豬背膘損失減少了32.5%(P<0.05);並使仔豬的日增重和成活率分別提高了10.30%和5.69%(P<0.05);同時還使乳汁中脂肪和非脂固形物分別提高15.73%和22.90%(P<0.05),有利於仔豬的生長和發育。
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泌乳母豬用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由重量比為1:1~1.5的王不留行和小麥麩發酵而成。
上述的泌乳母豬用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以王不留行和小麥麩的總重為100重量份計,發酵時,所用發酵菌種由以下重量份的菌液混合而成:產朊假絲酵母菌 1.5 ~2.0份、乾酪乳桿菌 1~1.5份、糞腸球菌 1~1.5份。
上述的泌乳母豬用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所述產朊假絲酵母菌、乾酪乳桿菌和糞腸球菌的菌液的有效活菌數均為1.0×109 cfu/mL。
一種泌乳母豬用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的製備方法,將王不留行粉碎,加入小麥麩和蒸餾水形成發酵培養基;發酵培養基滅菌後接種發酵菌種,發酵培養即得。
上述的泌乳母豬用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的製備方法,以王不留行和小麥麩的總重為100重量份計,所述發酵菌種由以下重量份的菌液混合而成:產朊假絲酵母菌 1.5~2.0 份、乾酪乳桿菌 1~1.5份、糞腸球菌 1~1.5份。
上述的泌乳母豬用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的製備方法,所述產朊假絲酵母菌、乾酪乳桿菌和糞腸球菌的菌液的有效活菌數均為1.0×109 cfu/mL。
上述的泌乳母豬用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的製備方法,發酵培養時,培養溫度為30℃~40℃,培養時間為3~5天。
上述的泌乳母豬用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的製備方法,發酵培養時,培養溫度為35℃~37℃,培養時間為3~5天。
上述的泌乳母豬用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的製備方法,所述蒸餾水的用量為發酵培養基重量的30%~35%。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益生菌(具體到本發明中,益生菌指產朊假絲酵母、乾酪乳桿菌和糞腸球菌的混合菌種)對中草藥代謝起促進作用,不僅是由於益生菌能加強消化道運動,加快藥物吸收,更主要是中草藥內許多成分經腸道菌群反應或酶解,代謝後由無活性的前體物質轉化為具治療作用的有效成分,增強藥效,降低毒性成分,減輕對機體的損傷,最終抑制清除病原微生物,提高機體免疫水平,避免藥物對機體產生不利影響,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目的。本發明通過利用益生菌對中草藥的發酵,研究其對母豬泌乳性能和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研究發現,使用本發明所述的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添加到飼料中用於飼餵母豬,有利於提高母豬的採食量,降低母豬哺乳後的背膘損失,提高了乳汁中脂肪和非脂固形物的含量,有利於仔豬的生長發育,提高仔豬的日增重和成活率。
本發明的中草藥成分為王不留行,王不留行有活血通乳,下乳,消癰,利水通淋的功效,有「通乳聖藥」之稱,將其添加到飼餵母豬的飼料中,可提高母豬的泌乳能力。而且,本發明的中草藥成分僅採用了王不留行一味藥,採用微生物發酵技術,使王不留行的活性組分充分釋放,促進吸收利用,吸收率提高,藥物殘留自然會減少,藥物用量也會相對減少,而且完全不用添加其他種類的中藥,避免了過多的藥物使用以及由此引起的藥物殘留對母豬以及仔豬身體的傷害。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技術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進一步的說明,但所述實施例旨在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實施例中未註明具體技術或條件者,按照本領域內的文獻所描述的技術或條件或者按照產品說明書進行,所用試劑或儀器未註明生產廠商者,均為可以通過市購獲得的常規產品。
實施例一: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的製備
1. 材料與方法
1. 1 菌種選擇
選用乾酪乳桿菌(CGMCC1.62)Lactobacillus casei、產朊假絲酵母菌(CGMCC2.1004)Candida utilis、糞腸球菌(CGMCC1.101) Enterococcus faecalis,上述菌種均購自中國普通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
1. 2 菌種培養
培養乾酪乳桿菌和糞腸球菌的MRS液體培養基:胰蛋白腖15 g,酵母浸份10 g,葡萄糖20 g、吐溫-80 1 mL、磷酸氫二鉀2 g、乙酸鈉2 g、檸檬酸銨2 g、硫酸鎂0.2 g、硫酸錳0.05 g,用蒸餾水定容至1 L,在121℃、0.15 MPa高壓蒸汽滅菌20 min備用;固體培養基需要加入1.5%的瓊脂。
乾酪乳桿菌和糞腸球菌分別經過MRS固體培養基培養篩選純化之後,分別接種至MRS液體培養基進行擴培,培養條件為37℃、靜置培養24 h,分別得到乾酪乳桿菌和糞腸球菌的菌液;所得乾酪乳桿菌和糞腸球菌的菌液的有效活菌數調整為1.0×109 cfu/mL。
培養產朊假絲酵母菌的YPD液體培養基:酵母浸粉10 g、蛋白腖20 g、葡萄糖20 g,用蒸餾水定容至1 L,在121℃、0.15 MPa高壓蒸汽滅菌20 min備用;固體培養基需要加入1.5%的瓊脂。
產朊假絲酵母菌經過YPD固體培養基培養篩選純化之後,接種至YPD液體培養基進行擴培,培養條件為28℃、200 r/min,培養時間為24 h,得到產朊假絲酵母菌的菌液;所得產朊假絲酵母菌的菌液的有效活菌數調整為1.0×109 cfu/mL。
1. 3 製備方法
(1)以重量份計,取50份王不留行和50份小麥麩,將王不留行粉粹過60目篩,與小麥麩混勻,加入30份水,攪拌均勻形成發酵培養基,發酵培養基在121℃、0.15 MPa高壓蒸汽滅菌20 min備用;
(2)將步驟1.2中所得產朊假絲酵母菌、乾酪乳桿菌和糞腸球菌的菌液接種至上述發酵培養基,其中,以重量份計,產朊假絲酵母菌菌液的加入量為1.5份,乾酪乳桿菌菌液的加入量為1份,糞腸球菌菌液的加入量為1份;
(3)在35℃~37℃條件下發酵3天即得所述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
所述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的使用方法為:
按乾物質重量換算後以鮮樣加入到試驗動物的飼餵日糧中,對照組加入小麥麩進行日糧平衡,中藥組加入中藥和小麥麩進行日糧平衡(中藥和小麥麩的重量比為1:1)。
實施例二: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的應用效果試驗
2.1 試驗動物的選擇及試驗設計
試驗選用4胎次左右的待產母豬(長白×大白)60頭,隨機地分為3個組,每組20頭。
試驗日糧在待產母豬產前5天開始飼喂,直至仔豬28日齡斷奶。
試驗母豬的三個分組為:
對照組:基礎日糧+0.30wt%小麥麩(0.30wt%是指小麥麩的重量佔基礎日糧的重量比);
中藥組:基礎日糧+0.15wt%王不留行+0.15wt%小麥麩(0.15wt%是指王不留行或者小麥麩的重量佔基礎日糧的重量比,其中,王不留行粉粹過60目篩);
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組:基礎日糧+0.30wt%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0.30wt%是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中乾物質的總重佔基礎日糧的重量比,乾物質是指王不留行和小麥麩經複合微生物發酵而成)。
2.2 基礎日糧的組成及營養水平
基礎日糧的組成為:玉米65%、豆粕24.5%、小麥麩6.5%、預混料4%。
基礎日糧的營養水平為:粗蛋白質17.5%、消化能14.00 MJ/kg、鈣0.85%、磷0.54%、有效磷0.40%、粗脂肪5.4%、粗纖維2.8%、賴氨酸0.97%、蛋氨酸+胱氨酸0.51%。
2.3 飼養管理
試驗母豬在試驗前均飼養於同一棟種豬舍,在產前5天轉至徹底消毒的分娩舍,並飼餵試驗日糧。母豬分娩後飼養於全漏縫式的限位欄中單圈飼養,舍內清潔乾燥、通風性良好、溫度適宜(25~28℃)。試驗期間飼養管理和免疫程序均按規模化豬場統一要求執行。
母豬每天上午6:30和下午5:00餵料,自由採食、採用鴨嘴式飲水器自由飲水。
母豬分娩當天不餵料,分娩後第1天和第2天每日餵料2.5kg,以後每天增加1.0 kg,第6天及以後均自由採食(以吃飽後料槽中略有剩料為準),每天觀察試驗豬的精神、食慾狀況。母豬在仔豬斷奶(28天)後轉至配種舍,觀察發情情況。
2.4 試驗指標的測定
準確地記錄分娩仔豬的出生窩重、窩產活仔數,以及28日齡斷奶時每頭母豬的斷奶活仔數、斷奶窩重。
每天準確記錄每組母豬的採食量、仔豬的腹瀉頭數和死亡頭數。
測定母豬產前和斷奶當天的背膘厚度,並計算背膘損失。
斷奶當天每組隨機取5頭母豬乳汁,每頭不低於5ml,於冰盒內保存,儘快放於-20℃冰箱,用快速乳成分分析儀測定乳汁中營養物質的含量(營養物質包括乳蛋白、乳脂肪、乳糖和非脂固形物)。
2.5 數據處理及統計分析
採用SPSS20統計軟體對數據進行顯著性檢驗,結果用「平均數±標準差」來表示,以P0.05表示差異顯著。
2.6 試驗結果
由表1數據可知,與對照組相比,中藥經微生物發酵後,使泌乳母豬的採食量提高11.58%(P<0.05),母豬背膘損失減少了32.5%(P<0.05);並使仔豬的日增重和成活率分別提高了10.30%和5.69%(P<0.05)。
由表2可知,與對照組相比,中藥經微生物發酵後,使乳汁中脂肪和非脂固形物分別提高15.73%和22.90%(P<0.05),脂肪和非脂固形物的提高有利於仔豬的生長和發育。
表1 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對母豬和仔豬的影響
註:同行中大寫字母不同表示差異顯著(P0.05)。
表2 中藥微生物發酵製劑對乳汁營養成分的影響(g/100 mL)
註:同行中大寫字母不同表示差異顯著(P0.05)。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僅用於說明而非限制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任何對本發明進行的等同替換及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修改或局部替換,均應涵蓋在本發明權利要求保護的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