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製造交叉卷繞筒子的紡織機的卷繞頭的方法及卷繞頭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02:15:14 3
專利名稱:操作製造交叉卷繞筒子的紡織機的卷繞頭的方法及卷繞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操作製造交叉巻繞筒子的紡織機的巻繞頭的方法,
在所述巻繞頭上,紗線被從紡紗筒管抽出,並形成紗線氣圈(ballon), 並且隨著所述紡紗筒管的退繞進程,使在寬度方面影響紗線氣圈構成的 氣圈限制器從起始位置下降至終點位置,在所述起始位置上能用新的紡 紗筒管更換空筒管,在從所述紡紗筒管抽出全部紗線之前,所述氣圈限 制器已經到達所述終點位置。而且,本發明還涉及一種製造交叉巻繞筒 子的紡織機的巻繞頭,該巻繞頭具有用於執行所述方法的檢測及控制裝 置。
背景技術:
在製造交叉巻繞筒子的紡織機(尤其是自動交叉巻繞機)的巻繞頭 上,餵給筒子(例如將在環錠紡織機上製成的、所含紗線體積相對較小 的紡紗筒管)被重新巻繞成大容量的交叉巻繞筒子。在重新巻繞過程中, 還對紗線進行紗疵檢測,紗疵被切掉,並且用與紗線幾乎相同的紗線接 頭來代替紗疵。在其中於上方從紡紗筒管抽出紗線且形成所謂紗線氣圈 的重新巻繞過程中,紗線受到拉伸力的作用,這最終限制了紗線的抽出 速度,並因而限制了自動交叉巻繞機的巻繞速度。這些紗線拉伸力可能 達到非常不同的量級,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釆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那麼 在筒管運行期間,紗線拉伸力可以增加至初始紗線拉伸力的數倍,這顯 著增加了斷紗的危險。因為斷紗不僅不利於交叉巻繞筒子的質量,而且 也降低了有關自動交叉巻繞機的效率,所以很久以來,人們就致力於發 展用來改善紡紗筒管在重新巻繞過程中的退繞性能、並由此提高紗線抽 出速度的方法和裝置。
與這種自動交叉巻繞機相關地,很早就公開了在巻繞頭區域內布置有利於或者改進從紡紗筒管抽出紗線的裝置。大量專利文獻描述了這些 裝置,它們通常布置在位於巻繞位置的紡紗筒管上方,並且有助於在重 新巻繞過程中從紡紗筒管釋放紗線。也就是說,從很多年前已經公開了 這樣的裝置,其也確保了在重新巻繞過程中將紗線張力保持在對紗線無 害的水平上。
例如在DE44 06 076 Al、 DE 10 2005 036 704 Al 、 DE42 21 559A1 或者DE 43 35 089A1中描述了製造交叉巻繞筒子的紡織機,為了優化紗 線抽出,這些紡織機在它們的巻繞頭的區域內分別配有能相應跟蹤 (track)退繞進程的專用輔助退繞裝置。
根據DE 44 06 076 Al的輔助退繞裝置例如包括大量可相互插入的 管狀元件。在此情況細下,能沿著紡紗筒管下降的下元件藉助驅動裝置 以可調節高度的方式在中元件上引導,該中元件自身則通過夾持裝置固 定在另外的上元件上,該上元件自身固定地布置在巻繞頭的組裝板上。 在其下邊緣區域內構造成圓錐體形的下管狀元件,在重新巻繞的過程中 可以藉助相關的驅動器以規定的方式沿著紡紗筒管這樣下降,以使得該 圓錐體始終定位在紡紗筒管的所謂巻繞錐的區域內。為了保證管狀元件 進行最優化的跟蹤,在管狀元件的圓錐體形端部上布置有光學傳感器, 該傳感器測量至紡紗筒管的巻繞錐體的間距。該管狀元件的下降程度使 得,位於下終點位置的圓錐體形蓋元件仍然覆蓋紗線供給筒子的最後巻 圈。
在整個重新巻繞過程中,在進入側具有較窄部位的中元件保持在其 安裝位置上,該安裝位置是在新批次開始時調節而成的。布置在中元件 的進入側的較窄部位(其緊臨要重新巻繞的紡紗筒管的筒管頂的上方) 導致這樣的情況,即在巻繞過程中加以調節了的多重紗線氣圈被分為下 部分氣圈和上部分氣圈。
根據DE 10 2005 036 704的輔助退繞機構具有可豎直移動地安裝的 氣圈限制器、管狀導紗機構以及適配器,所述導紗機構具有布置在進入 側的導紗眼,可被施以負壓的夾持管可對接在該適配器上。導紗機構進 而導紗眼都被固定布置。氣圈限制器可通過驅動器沿豎直方向以規定的方式移動,使得在巻繞過程中,氣圈限制器能跟蹤紡紗筒管的退繞進程, 並且氣圈限制器的下邊緣能始終大約定位於紡紗筒管的巻繞錐體的高度 上。
在同族的DE42 21 559Al中也描述了類似的輔助退繞裝置。這種已 知的輔助退繞裝置具有第一管體,該第一管體能夠藉助驅動機構以規定 方式調節高度,並且能夠沿著紡紗筒管下降,在第一管體上支承有同樣 能夠調節高度的第二管體。該第二管體在兩個擋塊之間的滑杆上被引導, 通過擋塊限定了第二管體的最大調節範圍,沿紗線運行方向觀察時,該 第二管體在出口側具有較窄的部位。通過該較窄部位預先確定了在紗線 抽出期間其上形成多重紗線氣圈的部分的長度。
第一管體被用作為在寬度方面影響紗線氣圈的氣圈限制器。根據DE 4221 559Al,在從具有殘留少量紗線的供應管子抽出紗線時,第一管體 的進--步下降起不到任何效果,因而在進一步退繞時,不再使管體朝向 下方運動。
根據DE43 35 089A1,如果保留在筒子上的紗線量大約為30%,則 輔助退繞裝置的效果將下降,從而要將輔助退繞裝置的下限調節為接近 還含有30%紗線的筒子。
根據DE 42 21 559 Al ,如果沒有紗線運行信號或者顯示下紗線端部 的信號,則氣圈限定構件將返回抽回位置或者起始位置。換言之,如果 紡紗筒管被完全退繞,則紗線限制器僅返回起始位置。在從終點位置返 回至起始位置的時間內中斷巻繞過程。只有當氣圈限定構件再次位於起 始位置時,才可以取下紡紗筒管的空筒管,和將新的紡紗筒管輸送至巻 繞頭。由於該時間段而降低了巻繞機的生產效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因此在於,減少用於更換管紗筒管的持續時間,並提 高巻繞機的生產效能。
根據本發明的任務是通過方法權利要求1描述的特徵部分以及通過 根據權利要求4的巻繞機來解決的。本發明有利改進是從屬權利要求的主題。
為解決該任務而提出,在從紡紗筒管取出全部紗線之前,從所述終 點位置朝向所述起始位置抬升所述氣圈限制器。從而避免由於氣圈限制 器返回而在紗線退繞結束和實際更換管紗筒管之間產生時間延遲,並且 氣圈限制器的功能由於提前抬升而未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根據本發明 的方法基本與氣圈限制器的具體實施方式
無關,並且可應用在任何一種 上述輔助退繞裝置中。
在一個有利實施方式中,氣圈限制器一旦到達終點位置就立刻朝向 起始位置返回。根據本發明方法的這種方法變型可以特別簡單地實現, 這是因為,在己知方法中為控制氣圈限制器就己必須檢測到達終點位置, 而根據本發明,在現有技術中使氣圈限制器保持在終點位置上的信號將 被直接應用於觸發氣圈限制器的返回。
在根據本發明方法的另一有利實施方式中,在從紡紗筒管抽出全部 紗線之前,氣圈限制器就已經再次抵達起始位置。有利的是,如此確定 紗線剩餘量(在該紗線剩餘量的情況下,氣圈限制器將朝向起始位置返 回),即,用於返回的時間正好相當於剩餘的退繞時間。這樣,在更換筒 子時實現了最大可能的時間節約,同時對氣圈限制器的動作的影響最小。
此外,為解決該任務還提出了一種製造交叉巻繞筒子的紡織機的巻 繞頭,所述巻繞頭具有用於執行根據本發明方法的檢測及控制裝置,其 中,所述檢測及控制裝置被構造為,在從所述紡紗筒管抽出全部紗線之 前,從所述終點位置朝向所述起始位置抬升所述氣圈限制器。
有利的是設有檢測氣圈限制器的終點位置的檢測裝置。例如可採用
檢測氣圈限制器的管的限位幵關(end switch)作為所述檢測裝置。然而, 該檢測裝置也可包括計算單元和用於檢測次級變量的裝置,該計算單元 根據輔助退繞裝置的驅動器的速度和使氣圈限制器管下降的時間來計算 終點位置。
計算單元例如可以是巻繞頭控制器的組成部分。 此外,巻繞頭可以具有檢測紡紗筒管上的紗線量的檢測裝置。為此, 可以應用本身已知的光學距離傳感器,所述光學距離傳感器被結合在氣圈限制器管內。根據距離測量可以檢測到巻繞錐體的開松(resolution), 並推斷出剩餘紗線量。根據本發明,檢測裝置的信號將被傳遞至控制裝 置,該控制裝置例如這樣控制氣圈限制器管的驅動器,以使得在從管紗 筒管抽出全部的紗線之前,所述氣圈限制器再次處於其起始位置。
以下將根據在附圖中示出的實施方式進一步描述本發明,附圖中
圖1以側視圖示出製造交叉巻繞筒子的紡織機的巻繞頭,該巻繞頭
具有輔助退繞裝置;
圖2示出圖1中示意性示出的輔助退繞裝置的立體圖3示出在起始位置上的具有氣圈限制器的紡紗筒管;
圖4示出在工作位置上的具有氣圈限制器的紡紗筒管;
圖5示出在工作位置上的具有氣圈限制器的部分退繞的紡紗筒管;
圖6示出在終點位置上的具有氣圈限制器的紡紗筒管。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以側視圖示意性示出製造交叉巻繞筒子的紡織機,在該實施方 式中,其為所謂的自動交叉巻繞機1。這種自動交叉巻繞機1在其端部機 架(未示出)之間具有多個相似的工位或者巻繞頭2,如已知且因而未詳 細描述的那樣,在工位或者巻繞頭2上將紡紗筒管9重新巻繞成大容量 的交叉巻繞筒子ll,紡紗筒管9是在環錠紡織機(未示出)上生產的且 僅具有相對少的紗線材料。隨後交叉巻繞筒子11例如藉助交叉巻繞筒子 落紗機被轉交至沿機器長度的交叉巻繞筒子輸送裝置21,並且被輸送至 布置在機器端部的筒子裝載站(未示出)等。
此外如圖1所示,這樣的自動交叉巻繞機1具有呈筒子及筒管輸送 系統3形式的物流裝置,豎直取向地固定在輸送盤8上的紡紗筒管9或 者空筒管34在筒子及筒管輸送系統3內環行。
在圖1中僅示出該筒子及筒管輸送系統3的管紗供給區4、可逆轉 驅動的儲存區5、通向巻繞頭2的一個橫向輸送區6、以及筒管返回區7。如上所述,所提供的紡紗筒管9定位在退繞位置10,並在該位置處被重 新巻繞,該退繞位置10位於巻繞頭2的橫向輸送區6的區域內。
為此目的,如已知且因而僅示意示出的那樣,各個巻繞頭2具有各 種紗線處理裝置和紗線操作裝置,這些裝置不僅確保紡紗筒管9可以重
新巻繞成大容量的交叉巻繞筒子11,而且也可以確保在重新巻繞過程中 對紗線的紗線疵點進行檢測,並且清理檢測到的紗線疵點。
巻繞頭2例如分別具有巻繞裝置24、筒子驅動裝置26以及紗線橫 動機構28,巻繞裝置24具有通過樞轉銷19而可運動安裝的筒子架18。 在圖1示出的實施方式中,在巻繞過程中交叉巻繞筒子11例如藉助其表 面而靠在由單獨馬達驅動的驅動滾筒26上,並且通過摩擦接合而被驅動 滾筒26帶動。
紗線在運行到交叉巻繞筒子11上的過程中藉助紗線橫動裝置28進 行橫動,在本實施例中,該紗線橫動裝置28具有指形導紗件29。
此外,這種巻繞頭2具有優選是以氣動方式工作的接頭機構的紗線 連接機構13、可被施加負壓的吸氣管12,以及也可被施加負壓的夾持管 25。在這裡,吸氣管12和夾持管25連接到機器專用的負壓橫管 (crossbeam) 32,負壓橫管32自身與負壓源33連接。
此外,這種工位2通常具有下紗線傳感器22、紗線張緊器14、具有 紗線切斷機構17的清紗器15、紗線拉伸力傳感器20,以及上蠟裝置16 和所謂巻繞頭計算機60,該巻繞頭計算機60致動各功能機構。
此外,工位2配有輔助退繞裝置23,輔助退繞裝置23不僅用於將 在紡紗筒管9上準備的所謂下紗線氣動地傳送至被施加負壓的夾持管25, 而且確保,在巻繞期間有利地影響在從紡紗筒管9退繞紗線的過程中產 生的紗線氣圈,以減小紗線張力。
還如圖2的立體圖所示,輔助退繞裝置23主要包括以可垂直移動的 方式安裝的氣圈限制器27以及管狀導紗機構38。也就是說,通過驅動器 30能夠沿垂直方向R以規定方式調節氣圈限制器27,以使得氣圈限制器 27能夠在巻繞過程中隨著紡紗筒管9的退繞進程而向下運行。如圖1和 圖2中所示,導紗機構38優選被構造為多部分。導紗機構38例如具有上管36以及下管37,上管36固定在固定布置的適配器40上,下管37 布置成可相對於該上管36移動,並且例如可通過驅動器39調節下管37 的工作位置。
圖3至圖6示出了處於不同工作位置的紡紗筒管9以及氣圈限制器 27。在圖3中,導紗機構38的下管37和氣圈限制器27定位在紡紗筒管 9的筒管41上方。在該位置可以藉助筒子及筒管輸送系統3更換紡紗筒 管,和用滿的紡紗筒管代替空筒管。在從紡紗筒管9抽出紗線50的過程 中,氣圈限制器27隨著退繞進程而在驅動器30的作用下下降,更具體 地說,使得氣圈限制器的下邊緣始終大約位於定位在退繞位置IO上的紡 紗筒管9的巻繞錐51的高度上。這是在圖4示出的,而圖5示出了進一 步的退繞進程。在這裡,導紗機構38的下管37的下邊緣始終布置在位 於退繞位置10處的紡紗筒管9的筒管41的管頂上方。
在圖6中,氣圈限制器27到達其終點位置。在這裡,紡紗筒管上現 有的紗線量大約為滿紡紗筒管的紗線量的30°/。。在本發明的所示實施方 式中,氣圈限制器在到達終點位置後將立即再次向起始位置返回。用於 執行該過程的檢測及控制裝置是巻繞頭計算機60的組成部分。巻繞頭計 算機60控制氣圈限制器27的驅動器30,因而可以通過下降速度和計算 機內部的時間測量來檢測氣圈限制器27的終點位置。一旦到達終點位置, 巻繞頭計算機就逆轉驅動裝置30,並且氣圈限制器將再次朝向起始位置 抬升。因此,在從筒管取出全部紗線之前,氣圈限制器到達起始位置。 另選的,也可以使用傳感器,該傳感器檢測氣圈限制器的終點位置或者 紡紗筒管上紗線的剩餘量。如果檢測紗線剩餘量,則也可以僅在最後的 紗線層時朝向起始位置抬升氣圈限制器。因此,儘可能長地保持了氣圈 限制器的功能,而且在更換管紗筒管或者筒管時也實現了時間優點。
權利要求
1. 操作製造交叉卷繞筒子的紡織機(1)的卷繞頭(2)的方法,在所述卷繞頭(2)上,紗線(50)被從紡紗筒管(9)抽出,並形成紗線氣圈,並且隨著所述紡紗筒管(9)的退繞進程,使在寬度方面影響紗線氣圈構成的氣圈限制器(27)從起始位置下降至終點位置,在所述起始位置上能用新的紡紗筒管(9)更換空筒管,在從所述紡紗筒管(9)抽出全部紗線(50)之前,所述氣圈限制器已經到達所述終點位置,所述方法的特徵在於,在從所述紡紗筒管(9)抽出全部紗線(50)之前,從所述終點位置朝向所述起始位置抬升所述氣圈限制器(27)。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氣圈限制器(27) 一到達所述終點位置,就立刻朝向所述起始位置返回。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從所述紡紗筒管(9) 抽出全部紗線(50)之前,所述氣圈限制器(27)再次到達所述起始位 置。
4. 製造交叉巻繞筒子的紡織機(1)的巻繞頭(2),所述巻繞頭(2) 具有用於執行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方法的檢測及控制裝置(60),其中所述巻繞頭(2)具有用於固定所述紡紗筒管(9)的裝置, 可從所述紡紗筒管抽出紗線(50),並形成紗線氣圈,並且能隨著所述紡 紗筒管(9)的退繞進程,使在寬度方面影響紗線氣圈構成的氣圈限制器(27)從起始位置下降至終點位置,在所述起始位置上能用新的紡紗筒 管(9)更換空筒管,在所述終點位置上尚未從所述紡紗筒管(9)抽出 全部紗線(50),所述巻繞頭的特徵在於,所述控制及其檢測裝置(60) 被構造為,在從所述紡紗筒管(9)抽出全部紗線(50)之前,從所述終 點位置朝向所述起始位置抬升所述氣圈限制器(27)。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巻繞頭,其特徵在於,所述檢測裝置(60)被設置成檢測所述氣圈限制器的所述終點位置。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巻繞頭,其特徵在於,所述檢測裝置檢測在所述紡紗筒管上的剩餘紗線量。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操作製造交叉卷繞筒子的紡織機(1)的卷繞頭(2)的方法以及一種製造交叉卷繞筒子的紡織機(1)的具有控制及檢測裝置(60)的卷繞頭,在所述卷繞頭(2)上,紗線(50)被從紡紗筒管(9)抽出,並形成紗線氣圈,並且隨著所述紡紗筒管(9)的退繞進程,使在寬度方面影響紗線氣圈構成的氣圈限制器(27)從其中能更換紡紗筒管(9)的起始位置下降至其中還未從所述紡紗筒管(9)抽出全部紗線(50)的終點位置,在從所述紡紗筒管(9)抽出全部紗線(50)之前,從所述終點位置朝向所述起始位置抬升所述氣圈限制器(27)。
文檔編號B65H57/22GK101450758SQ20081017942
公開日2009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6日
發明者莫尼克·格裡希-萊費爾德 申請人:歐瑞康紡織有限及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