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頭戴麥克風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00:51:49 1
專利名稱:一種頭戴麥克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麥克風的技術改進,具體涉及麥克風的頭戴掛架和接線的創新。
背景技術:
現在的頭戴的麥克風,都是固定形狀,由於頭形的大小影響麥克風的佩戴,體積大包裝運輸存放帶來不便;線材易斷插頭各有不同,選購維修不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按佩戴人頭形大小可調的麥克風,其結構包括有搭架、搭架調整鈕、耳掛、耳掛調整鈕、麥克風連接鈕和麥克風。搭架由左右兩搭架杆和左右兩搭架調整鈕組成,搭架調整鈕由鈕座和螺帽組成,搭架杆呈孤形,左搭架杆自由穿過左搭架調整鈕座與右搭架調整鈕座固定連接,右搭架杆自由穿過右搭架調整鈕座與左搭架調整鈕座固定連接,螺帽旋擰在鈕座上緊固搭架杆。兩個耳掛分別通過耳掛調整鈕安裝在左右搭架杆的端頭。在一側搭架杆上通過麥克風連接鈕連接有麥克風,麥克風上設置有接線插座和插頭。
上述的搭架還可以設計為由左右兩個搭架杆和導套組成,左右搭架杆分別從導套的兩端插入,導套內設置卡槽並與搭架杆端頭部的卡槽相配合。
上述的搭架還可以設計為由左右兩個搭架杆和兩調整螺絲組成,左右兩個搭架杆上開有長槽孔並相互重疊搭接,螺絲穿過兩個搭架杆上的長槽孔,旋緊固定。
上述耳掛調整鈕的結構為由耳掛座、搭架座和鎖緊銷組成,耳掛座通過鎖緊銷與搭架座鉸鏈連接,耳掛座與耳掛固定連接,搭架座與搭架杆固定連接。
上述麥克風上的接線插座和插頭的結構為插座的結構為外套內設置絕緣座,絕緣座內固定觸點,觸點連接導線;插頭的結構為芯軸內設置絕緣座,絕緣座上固定觸頭,觸頭上連接導線的一根,另一根導線連接芯軸;插頭的芯軸與插座的外套對接,接通一根導線,觸頭接觸觸點,接通另一根導線。
上述麥克風上的接線插頭,還可以設計為觸頭在絕緣座中設置一推力彈簧作用定位,使之有利與觸點接觸。
上述麥克風上的接線插頭,還可以設計為固定在絕緣座上的觸頭前端設置一個彈簧片,使之有利與觸點接觸。
由於採取了上述的設計結構,使用麥克風時,可按佩戴人的頭形大小調整搭架調整鈕和耳掛調整鈕,使人感到更舒適和方便,可摺疊後適合於收藏包裝和運輸,麥克風上設置有接線插座和插頭使得接線換線更方便,同時也易於維修。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搭架結構之一的主視圖全剖狀態;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搭架結構之二的主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搭架結構之三的主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耳掛調整鈕結構之一的主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耳掛調整鈕結構之二的主視圖全剖狀態;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麥克風接線插座和插頭結構之一的主視圖全剖狀態;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麥克風接線插座和插頭結構之二的主視圖全剖狀態;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麥克風接線插座和插頭結構之三的主視圖全剖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描述一下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包括有搭架3和4、搭架調整鈕5和6、耳掛1、耳掛調整鈕2、麥克風連接鈕8和麥克風7。搭架由左右兩搭架杆3和4以及左右兩搭架調整鈕5和6組成,搭架杆3和4呈孤形,分別穿過搭架調整鈕5和6,兩個耳掛1分別通過耳掛調整鈕2安裝在左右搭架杆3和4的端頭。在一側搭架杆3上通過麥克風連接鈕8連接有麥克風7,麥克風7上設置有接線插座和插頭9。
如圖2所示,展示搭架結構之一,搭架調整鈕5由鈕座51和螺帽53組成,上墊片54和下墊片52可防止噴漆後的搭架杆夾傷。左搭架杆4自由穿過左搭架調整鈕座51與右搭架調整鈕座61固定連接,右搭架杆3自由穿過右搭架調整鈕座61與左搭架調整鈕座51固定連接,螺帽53和63分別旋擰在鈕座51和61上緊固搭架杆4和3,上墊片64和下墊片62防止夾傷搭架杆。
如圖3所示,展示搭架結構之二,搭架由左右兩個搭架杆41、31和導套55組成,左右搭架杆41和31分別從導套55的兩端插入,導套55內設置卡槽並與搭架杆41和31端頭部的卡槽相配合。
如圖4所示,展示搭架結構之三,搭架由左右兩個搭架杆42和32以及兩調整螺絲56和57組成,左右兩個搭架杆42和32上開有長槽孔並相互重疊搭接,螺絲56和57穿過兩個搭架杆上的長槽孔,旋緊固定。
如圖5所示,展示耳掛調整鈕的結構之一,耳掛調整鈕由耳掛座21、搭架座23和鎖緊銷22組成,耳掛座21通過鎖緊銷22與搭架座23鉸鏈連接,耳掛座21與耳掛1固定連接,搭架座23與搭架杆3固定連接。
如圖5所示,展示耳掛調整鈕的結構之一,耳掛調整鈕2由耳掛座21、搭架座23和鎖緊銷22組成,耳掛座21通過鎖緊銷22與搭架座23鉸鏈連接,耳掛座21與耳掛1固定連接,搭架座23與搭架杆3固定連接。
如圖6所示,展示耳掛調整鈕的結構之二,耳掛調整鈕2由耳掛座26、搭架座27和鎖緊銷25組成,耳掛座26通過鎖緊銷25與搭架座27鉸鏈連接,耳掛座25與耳掛1固定連接,搭架座27與搭架杆3固定連接。
如圖7、圖8和圖9所示,為麥克風上的接線插座和插頭的三種形式,現將結構描述如下插座的結構為外套91內設置絕緣座92,絕緣座92內固定觸點93,觸點93連接導線94;插頭的結構為芯軸96內設置絕緣座98,絕緣座98上固定觸頭99,觸頭99上連接導線95的一根,另一根導線連接芯軸96;插頭的芯軸96與插座的外套91對接,接通一根導線,觸頭99接觸93觸點,接通另一跟導線。
如圖7所示,上述麥克風上的接線插頭,設計為觸頭99在絕緣座98中設置一推力彈簧90作用定位,使之有利與觸點93接觸。
如圖8所示,上述麥克風上的接線插頭,設計為固定在絕緣座98上的觸頭99前端設置一個彈簧片901,使之有利與觸點93接觸。
權利要求1.一種頭戴麥克風,包括有搭架(3)和(4)、搭架調整鈕(5)和(6)、耳掛(1)、耳掛調整鈕(2)、麥克風連接鈕(8)和麥克風(7),其特徵是搭架由左右兩搭架杆(3)和(4)以及左右兩搭架調整鈕(5)和(6)組成,搭架調整鈕由鈕座(51)和螺帽(53)組成,搭架杆(3、4)呈孤形,左搭架杆(4)自由穿過左搭架調整鈕座(51)與右搭架調整鈕座(61)固定連接,右搭架杆(3)自由穿過右搭架調整鈕座(61)與左搭架調整鈕座(51)固定連接,螺帽(53、63)旋擰在鈕座(51、61)上緊固搭架杆(4、3),兩個耳掛(1)分別通過耳掛調整鈕(2)安裝在左右搭架杆(3)的端頭,在一側搭架杆(3)上通過麥克風連接鈕(8)連接有麥克風(7),麥克風(7)上設置有接線插座和插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麥克風,其特徵是所述的搭架以設計為由左右兩個搭架杆(31、41)和導套(55)組成,左右搭架杆(31、41)分別從導套(55)的兩端插入,導套(55)內設置卡槽並與搭架杆(31、41)端頭部的卡槽相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麥克風,其特徵是所述的搭架以設計為由左右兩個搭架杆(32、42)和兩調整螺(56、57)組成,左右兩個搭架杆(32、42)上開有長槽孔並相互重疊搭接,螺絲(56、57)穿過兩個搭架杆上的長槽孔,旋緊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麥克風,其特徵是所述耳掛調整鈕(2)的結構為由耳掛座(21)、搭架座(23)和鎖緊銷(22)組成,耳掛座(21)通過鎖緊銷(22)與搭架座(23)鉸鏈連接,耳掛座(21)與耳掛(1)固定連接,搭架座(23)與搭架杆(3)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麥克風,其特徵是麥克風上的接線插座和插頭的結構為插座的結構為外套(91)內設置絕緣座(92),絕緣座(92)內固定觸點(93),觸點(93)連接導線(94);插頭的結構為芯軸(96)內設置絕緣座(98),絕緣座(98)上固定觸頭(99),觸頭(99)上連接導線(95)的一根,另一根導線連接芯軸(96);插頭的芯軸(96)與插座的外套(91)對接,接通一根導線,觸頭(99)接觸觸點(93),接通另一根導線。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麥克風,其特徵是麥克風上的接線插座和插頭的結構為插座的結構為外套(91)內設置絕緣座(92),絕緣座(92)內固定觸點(93),觸點(93)連接導線(94);插頭的結構為芯軸(96)內設置絕緣座(98),絕緣座(98)上固定觸頭(99),觸頭(99)上連接導線(95)的一根,另一根導線連接芯軸(96);插頭的芯軸(96)與插座的外套(91)對接,接通一根導線,觸頭(99)接觸觸點(93),接通另一根導線。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麥克風,其特徵是所述麥克風上的接線插頭,設計為觸頭(99)在絕緣座(98)中設置一推力彈簧(90)作用定位。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麥克風,其特徵是所述麥克風上的接線插頭,設計為觸頭(99)在絕緣座(98)中設置一推力彈簧(90)作用定位。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麥克風,其特徵是所述麥克風上的接線插頭設計為固定在絕緣座(98)上的觸頭(99)前端設置一個彈簧片(901)。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麥克風,其特徵是所述麥克風上的接線插頭設計為固定在絕緣座(98)上的觸頭(99)前端設置一個彈簧片(901)。
專利摘要一種頭戴麥克風,其結構包括有搭架3和4、搭架調整鈕5和6、耳掛1、耳掛調整鈕2、麥克風連接鈕8和麥克風7。搭架由左右兩搭架杆3和4以及左右兩搭架調整鈕5和6組成,搭架杆3和4呈弧形,分別穿過搭架調整鈕5和6,兩個耳掛1分別通過耳掛調整鈕2安裝在左右搭架杆3和4的端頭。在一側搭架杆3上通過麥克風連接鈕8連接有麥克風7,麥克風7上設置有接線插座和插頭9。由於採取了上述的設計結構,使用麥克風時,可按佩戴人的頭形大小調整搭架調整鈕和耳掛調整鈕,使人感到更舒適和方便,可摺疊後適合於收藏包裝和運輸,麥克風上設置有接線插座和插頭使得接線換線更方便,同時也易於維修。
文檔編號H04R1/08GK2924977SQ200620060730
公開日2007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6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26日
發明者劉麗香 申請人:劉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