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井下高溫測試的雙管光纜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09:34:54
專利名稱:用於井下高溫測試的雙管光纜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田測井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油井測溫光纜,是一種具有雙管保護的光纜。
背景技術:
在稠油開發過程中,根據蒸汽輔助重力洩油(SAGD)技術要求,需要對井下溫度動態監測。避免熱電偶、電子壓力計測試溫度點少的缺點,能有效監測整個油層段溫度剖面分布情況。目前,油田現有測溫光纜結構採用絞合鋼絲鎧裝,在絞合鋼絲內有不鏽鋼管,在不鏽鋼管內有纖膏和光纖。測溫光纜存在以下問題1、光纜的不鏽鋼管管壁薄,不鏽鋼管強度低,光纜入井時,不鏽鋼管容易折斷;2、光纜外鎧是絞合鋼絲,在井口光纜外表面難以密封;3、油井井下溫度高的情況下,不鏽鋼管內的纖膏容易碳化,造成光纖拉斷或光信號衰減。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對光纜的結構進行改造。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井下高溫測試的雙管光纜,能實現油井井下測溫,並且提高光纜強度;入井時光纜外表面密封嚴密;克服纖膏碳化造成光纖的光信號衰減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用於井下高溫測試的雙管光纜,主要由光纖、不鏽鋼內管和不鏽鋼外管組成,其特徵在於光纖在不鏽鋼內管的內部,不鏽鋼內管的外徑為 3mm,壁厚為0. 2mm ;在不鏽鋼內管的外部有不鏽鋼外管,不鏽鋼外管的外徑為5mm,壁厚為 0. 88mm ;不鏽鋼內管和不鏽鋼外管採用的材料是316L。316L耐酸耐鹽的不鏽鋼。簡述用於井下高溫測試的雙管光纜的製作過程和使用方法。通過光纜加工設備將光纖預製在不鏽鋼內管的內部,再將不鏽鋼內管通過牽引方式預製在不鏽鋼外管中,製成用於井下高溫測試的雙管光纜。用於井下高溫測試的雙管光纜入井前,將環形密封件,如聚四氟乙烯環形密封墊,套在外層不鏽鋼內管外壁端部,進行壓緊或其他方式進行兩密封。環形密封件在不鏽鋼內管與不鏽鋼外管之間端部的環形空間內,密封嚴密。在光纖端部外壁與不鏽鋼內管端部內壁之間有密封件。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用於井下高溫測試的雙管光纜,能實現油井井下測溫,採用同心雙管結構,提高了光纜強度,能使測溫光纖得到雙管保護,在搬運、入井過程中,避免光纜損壞;光纜外鎧採用不鏽鋼外管,便於密封毛細管外壁結構使得井口密封更加可靠;光纜內不添加光膏,避免了井下高溫情況下,凝結在光纖上的纖膏,碳化後拉斷光纖或造成光信號衰減。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用於井下高溫測試的雙管光纜端部結構示意圖。圖2是用於井下高溫測試的雙管光纜橫剖面結構示意圖。圖中,1-光纖,2-不鏽鋼內管,3-不鏽鋼外管。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以一根用於井下高溫測試的雙管光纜為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用於井下高溫測試的雙管光纜,主要由光纖1、不鏽鋼內管 2和不鏽鋼外管3組成。光纖1的直徑160 μ m,耐溫應達到300度,光纖1的精度士 1度。 光纖1在不鏽鋼內管2的內部,不鏽鋼內管2的外徑為3mm,壁厚為0. 2mm ;在不鏽鋼內管2 的外部有不鏽鋼外管3,不鏽鋼外管3的外徑為5mm,壁厚為0. 88mm ;不鏽鋼內管2和不鏽鋼外管3採用的材料是316L。用於井下高溫測試的雙管光纜下井使用前,將聚四氟乙烯的環形密封件套在外層不鏽鋼內管2外壁端部,進行壓緊密封。在光纖1端部外壁與不鏽鋼內管2端部內壁之間有一個密封件。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井下高溫測試的雙管光纜,主要由光纖(1)、不鏽鋼內管(2)和不鏽鋼外管 (3)組成,其特徵在於光纖⑴在不鏽鋼內管(2)的內部,不鏽鋼內管(2)的外徑為3mm, 壁厚為0. 2mm;在不鏽鋼內管O)的外部有不鏽鋼外管(3),不鏽鋼外管(3)的外徑為5mm, 壁厚為0. 88mm ;不鏽鋼內管(2)和不鏽鋼外管(3)採用的材料是316L。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井下高溫測試的雙管光纜,其特徵是環形密封件套在外層不鏽鋼內管( 端部外壁上進行密封,環形密封件在不鏽鋼內管( 與不鏽鋼外管(3) 之間端部的環形空間內;在光纖(1)端部外壁與不鏽鋼內管( 端部內壁之間有密封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於井下高溫測試的雙管光纜,其特徵是環形密封件採用的是聚四氟乙烯。
專利摘要用於井下高溫測試的雙管光纜,應用於油田油井測溫。主要由光纖、不鏽鋼內管和不鏽鋼外管組成,光纖在不鏽鋼內管的內部,不鏽鋼內管的外徑為3mm,壁厚為0.2mm;在不鏽鋼內管的外部有不鏽鋼外管,不鏽鋼外管的外徑為5mm,壁厚為0.88mm;不鏽鋼內管和不鏽鋼外管採用的材料是316L。效果是採用同心雙管結構,提高了光纜強度,能使測溫光纖得到雙管保護,在搬運、入井過程中,避免光纜損壞;光纜外鎧採用不鏽鋼外管,便於密封毛細管外壁結構使得井口密封更加可靠;光纜內不添加光膏,避免了井下高溫情況下,凝結在光纖上的纖膏,碳化後拉斷光纖或造成光信號衰減。
文檔編號G02B6/44GK202256792SQ20112028360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5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5日
發明者努爾買買提, 張雪峰, 李士建, 潘勇, 王金龍, 胡承軍, 艾尼瓦爾, 蘆志偉, 薛瑾, 韓吉聲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