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猜出成語嗎(你確定你成語過關了嗎)
2023-10-08 23:20:38 4
說起漢語中的成語,可以算得上博大精深。其實這些常用的成語裡面,有一些卻常常被我們錯用,快來看看這些歷史成語裡,你讀對了幾個。
01
空穴來風
空穴是來風的條件,既能來風,必有空穴,指傳聞有一定根據。經常被誤用來表示毫無根據的事情。
【出處】:戰國•楚•宋玉《風賦》: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11
炙手可熱
比喻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經常被誤用來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離其本義。
【出處】:唐代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12
一言九鼎
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有份量,能起很大作用。經常被誤用來表示守信用。
【出處】:司馬遷《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13
不足為訓
意思是不值得作為典範或法則。現在常被誤用來表示不值得教訓某人。
【出處】:明代胡應麟《詩藪》:「君詩如風螭巨鯨,步驟雖奇,不足為訓。
14
萬人空巷
並不是指街上空無一人,而是說人們都從巷子裡出來來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兄容歡迎、慶祝等盛況。現在常被誤用來表示街上空無一人。
【出處】:宋代蘇軾《八月十七復登望海樓》詩:「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鬥新妝。」
15
久假不歸
假,借用;歸,歸還。長期的借用不歸還。現在常被誤用來表示長期請假不回來工作。
【出處】:《孟子•盡心上》:「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16
奉為圭臬
圭臬,比喻事物的準則。把某些事物、言論奉為準則。現在常被誤用來表示將某人奉為某領域的創始人或先行者。
【出處】:清代錢大昕《六書音韻表序》:「此書出,將使海內說經之家奉為圭皋,而因文字音聲以求訓詁古義之興有日矣,詎獨以存古音布局哉。」
17
百身何贖
意思為自身死一百次也換不過來。比喻對死者極其沉痛的哀悼。現在常被誤用來死一百個人也不足以換得死者。
【出處】:《詩經•秦風•黃鳥》:「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18
石破天驚
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現在常被誤用來形容各種驚人消息。
【出處】:唐代李賀詩《李憑箜篌引》:「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19
不孚眾望
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貶義。現在常被誤用來形容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20
方興未艾
方,正在;興,興起;艾,停止。事物正在發展,沒有停止。多形容形勢或事物正在蓬勃發展。現在常被誤用來表示事物剛剛興起遠未形成氣候。
【出處】:宋代陳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天下非有豪猾不可制之奸,虜人非有方興未艾之勢,而何必用此哉!」
- END -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拙誠學堂(zhuochengW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