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來歷
2023-12-12 01:06:37 2
1、在遠古的天皇時代已有「年歲」的概念,據古籍記載:「天皇氏始制幹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天皇氏創製歲星攝提紀元法,從立春到下一個立春謂之一「歲」。「歲」即「攝提」(原始幹支),又名為「歲星」、「太歲」。歲起攝提以六十甲子(幹支紀年法)為運轉周期,循環往復,永無止境。十天幹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十二地支曰: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困頓、赤奮若。天皇氏的這一發明影響深遠,後世用於曆法、術數、計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時編撰的官方正史著作《資治通鑑》就以這套幹支術語紀年)。在傳承發展中後世把這套多音節的攝提紀術語簡化為一個字的幹支名。歲紀攝提(原始幹支)與簡化後的幹支在《爾雅》與《史記》等著作中均有對照關係的記載,如《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維,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陽;歲陽,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協洽,在申曰涒灘,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醜曰赤奮若。
2、古人以天幹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幹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故設天幹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天地定位,幹支以定時空,時空以定世界。幹象天而支象地,萬物雖長於地上,但是萬物的榮盛興衰卻離不開天。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的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用以闡述天地人事。幹支紀年法,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十二地支分別代表著每年十二個不同的月令、節令。「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此外還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新的一年之始。
3、古人有在歲首辭舊迎新之際,迎新歲、拜祭「歲神」的習俗。「歲」又名為「攝提」、「太歲、歲神」,是天皇氏時代創製的紀元星名,也是民間信仰的神靈。太歲以六十甲子的幹支紀年法為運轉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歲神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謂之「值年太歲」,是一歲之主宰,掌管當年人間的吉兇禍福。古書云:「太歲如君,為眾神之首,眾煞之主,有如君臨天下,不可冒犯。」《三命通會》中所講:「夫太歲者,乃一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淵海子平》記載:「太歲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則兇」。道教《神樞經》說:「太歲;人君之象,率領諸神,統正方位,翰運時序,總成歲功」。
關鍵詞: 過年 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