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和加強黨內監督發言稿精選
2023-12-11 19:31:47 3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正風肅紀,反腐懲惡,小編收集了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和加強黨內監督發言稿,歡迎閱讀。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和加強黨內監督發言稿一
「一提到黨內監督的重點,很多同志都會問一個問題,就是怎麼監督一把手?」黃葦町在訪談中談到,因為一把手或者主要領導是「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根據部分地方檢察機關查處案件的情況看,一把手經常要佔到被查處的職位犯罪人員的三分之一,比例表佔的很大。黃葦町認為一把手違紀違法犯罪最容易產生一種催化和連鎖反應,甚至會造成區域性、系統性、塌方式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破解在一把手監督上的難題。包括明確中央巡視組的任務是政治巡視,重點監督被巡視地區單位的領導班子和主要領導。黃葦町舉例說,像蘇榮、白恩培、萬慶良、武長順等曾任省市一把手的腐敗分子,都是被巡視組發現的。
習近平總書記還要求各級黨組織要多設置一些監督「探頭」,使一把手置身於黨組織、黨員、群眾監督之下,而且他們也要習慣在監督中工作。上級黨組織要多了解下級一把手日常的思想、工作、生活狀況,而且要多聽取下級領導班子成員對一把手的意見,因為這些領導班子成員整天和一把手一起工作,經常研討、商量問題、研究工作,他對一把手應該說最貼近、最了解,很多情況也是最清楚。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指出:「上級對下級尤其是上級一把手對下級一把手的監督最管用、最有效。」除了領導幹部之外,黨員、幹部也可以通過領導幹部的述職述廉,還有提拔、選舉這些環節,對一把手實施監督。例如蘇榮的落馬,就和巡視組發現他在兩次選舉中名列倒數第一、倒數第二分不開。一個省委書記在選舉中落了一個倒數第一、倒數第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深查中發現造成他丟了這麼多票的重要原因就是當地群眾對他的親屬子女插手大量工程,影響非常惡劣有關,最後從這個問題「拔出蘿蔔帶出泥」,帶出一大串的問題。
黃葦町認為,對於一把手來說,監督權力遠不如限制權力更重要。如果一把手的權力幾乎是無限的,就會出現監管困難的情況。現在每個政府部門都要有權力清單和權力邊界,一把手也要有明確的權力清單和權力邊界。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要明確一把手用人、決策、執行和監督的權力邊界,構建公開透明的權力運行機制。這是為了保護主要領導幹部,不要讓一些居心叵測的人認為,搞定一把手就搞定一切,從而把他當做用「糖衣炮彈」密集轟炸、千方百計拉下水的對象。黃葦町表示,我們黨培養一個在困難形勢下挑大梁的領導幹部非常不容易,但是在政治生態還不好的地方,幹部垮起來卻很快。如果平時不管,出了事去懲辦,就會造成人財兩空,一個很有能力、很有魄力的幹部就毀了,造成的損失也無法追回。
黃葦町指出,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最根本的還是要健全黨內的民主集中制,實行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這實際上是我們黨最根本的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9月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的時候講到,「有的一把手只講集中不講民主,習慣於逢事先定調,重大問題不經班子成員充分醞釀和討論就拍板,甚至對多數人的意見也置之不理。」這些都是對民主集中制的破壞。黃葦町表示,新頒布的地方黨委工作條例的「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是我們黨委會工作方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同時新頒布的黨組工作條例規定,會議主持者的「末位表態制」。什麼是「末位表態制」,即主要領導把自己的意見端出來,即使有了不同的意見也會被他駁回。黃葦町認為,作為主要領導來說,得讓會場每一個人、每一個在會的班子成員充分發表意見,等講完以後主要領導再講,而且儘管最後這個表態很重要,但也不是一錘定音,最後還是要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集中制原則來作出決策。而且新頒布的問責條例規定,對造成重大決策失誤的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要實行「終身責任追究」的制度。所以,這些黨內的規章、條例,都可以和我們新修訂的黨內監督條例實現無縫對接,這樣才能把黨內監督更好地落到實處。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和加強黨內監督發言稿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正風肅紀,反腐懲惡,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今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將全面從嚴治黨這一重大問題列入會議核心議程,部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戰略舉措。十八大以來,一系列從嚴治黨的舉措,不僅釋放了有責必問、執紀必嚴的強烈信號,也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和新實踐。六中全會確立的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議程,有著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政治發展考量,彰顯了中國政治發展的新成就。
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十八大以來,反腐敗鬥爭不僅聚焦加強黨的領導,而且帶動國家各項制度體系的健全和完善,推動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中央巡視工作為例,十八大以來,中央聚焦政治巡視,以「六項紀律」為戒尺,開展專項巡視。20xx年,通過三輪巡視,中央完成了對八十多家中央骨幹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巡視。今年,還將完成對中央部門和事業單位的巡視,實現中央一級巡視全覆蓋。在中央紀委查辦的案件中,有一半來自巡視反饋線索。中央巡視的重大意義,不僅在於發現問題線索,而且堅持標本兼治、劍指問題、倒逼改革、完善制度。通過巡視,強化主體責任,開展自糾自查。立行立改、全面整改,大大改善了制度環境,優化了權力運行的機制,積累了大量「制度紅利」,從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全局和長遠角度看,有其深刻的現實意義。
根據中央要求,巡視工作一方面緊盯重點、強化震懾,另一方面,也需著眼全局。每輪巡視情況都向中央匯報,要求對巡視發現的問題進行綜合提煉,抽絲剝繭,提出治標和治本的建議。去年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報送的專題報告,對於中央全面客觀了解國家管理體系中存在的系統性問題,進而針對全局性問題進行合理的頂層設計和改革,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參考。
負面懲戒和正面倡導:
為「選對人、用好人」創造條件
十八大以來,中央保持高壓態勢,強化「不敢腐」震懾氛圍的同時,提高各級幹部的職責擔當和守紀意識。中央實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以來,一再重申黨的理想信念和傳統優良作風,重溫「激情燃燒的歲月」。以20xx年《中國共產黨黨員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員紀律處分條例》兩部黨內法規的修訂為例,中央在推進反腐敗鬥爭和全面從嚴治黨戰略部署中,重視「立德」與「立規」相結合,「嚴管」與「厚教」相結合,堅持正面倡導和負面懲戒相結合。中央強調,不僅要形成持續威懾,努力實現不敢腐的目標,通過標本兼治、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強化不能腐。同時,強調要堅定理想信念宗旨,按照忠誠乾淨擔當的標準選對人、用好人,強化不想腐。
「選對人、用好人」,既是中央構建「不想腐」體制機制的重要途徑,也是「不想腐」的體制機制最終得以完善運行的基本目標和制度價值。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把紀律放在前面,形成了巨大震懾,淨化了政治生態,為黨內有正氣、敢做事、會做事的幹部快速脫穎而出,提供了風清氣正的環境。這一環境,使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黨的理想信念和傳統優良作風,進而樹立對執政黨和體制的信心。
釋放群眾監督正能量:
開門搞監督,去除神秘化
十八大以來,中央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過程中,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十分注重群眾在反腐敗鬥爭和完善反腐敗制度各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中央紀委各室、各部門收集問題線索和案件審查、執紀各環節,十分注重回應社會關切,發揮群眾主動性和人民民主的優勢。中央紀委網站通過開通「四風」隨手拍、舉報一鍵通,及時受理查處,讓群眾監督更便捷、更有效,形成無處不在的監督網,推動了「不敢腐」氛圍的形成。許多中央部委和省區市黨委紀委領導走進中央紀委網站,與群眾在線交流,發布權威信息、解疑釋惑;同時注重發揮專家學者影響力,及時進行政策解讀,積極引導輿論,為正風肅紀營造了良好環境。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也堅持開門搞監督,通過落實雙重領導具體化,及時發布工作信息,公開工作流程,在主流媒體和主要網站第一時間發布執紀審查信息。
此外,中央巡視組從進駐、反饋到被巡視黨組織整改情況,全程向社會公開;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堅持公開通報曝光不含糊,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巡視過程中的「問題清單」及時向社會公布,尤其是圍繞違紀違規的風險點,按照中央要求,不僅被巡視單位要在民主生活會上開展對照檢查,而且對於後期各項制度整改情況,要向社會公開發布,接受監督。中央紀委提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四個得益於」,最根本的在於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同時得益於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明確提出「解決我們黨自身存在的問題,實現黨長期執政條件下的自我淨化、自我提高,除了強化黨的自身監督,還要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
完善制度,加強立法:
為全面深化改革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中央堅持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相統一,在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推動實現依規治黨新成效的基礎上,側重標本兼治,完善制度,立法反腐。中央《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xx年工作規劃》,提出要用法制手段、法治方式反腐,強化監督制約。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加快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完善懲治、預防腐敗體系,最終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
習總書記曾指出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就是強調要在反腐敗工作中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的統一,治標與治本的結合、反腐震懾與制度建設相統一。全面從嚴治黨更重大的任務在於完善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法規制度,探索黨長期執政條件下強化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的有效途徑,目的在於形成發現問題、糾正偏差的機制。筆者認為,這些都說明,中央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有其明確的法治定位和價值指向,實現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相統一,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應有之義。
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強化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
習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提出,「要完善監督制度,做好監督體系頂層設計,既加強黨的自我監督,又加強對國家機器的監督」。在社會主義中國,「立黨為公」與「立國為公」是辯證統一的。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這個邏輯凸顯了全面從嚴治黨是治國理政的前提和關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更應當強調對權力行使的監督,不僅發揮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功能,而且發揮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的作用。中央堅持依靠落實黨組織的責任,不僅實現對各級黨政幹部權力的監管,而且重在落實先進的執政黨對國家機器的監督。
以中央巡視工作為例,按照中央巡視工作方針和《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緊緊圍繞加強黨的領導這個根本,聚焦全面從嚴治黨,把紀律挺在前面,以「六項紀律」為尺子,開展專項巡視,一個領域、一個部門出了問題是主要領導的責任。中央巡視本質上是政治巡視,不是業務巡視,但是並不是要忽視業務的政治責任。中央要求把握巡視對象的行業特點和歷史文化,緊盯重點,既立足於從根本上聚焦解決管黨治黨失之於寬、松、軟的問題,又加強了黨和國家對權力的監管,保障社會主義的制度體系服務於中央改革大局,服務於人民長遠利益。
只有從國家政治發展和國家治理體系的角度,全面揭示中央反腐敗鬥爭的實際效應,深入總結反腐敗鬥爭和全面從嚴治黨對促進政治發展、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意義,才能真正體現「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意圖,從而真正堅定各級黨員幹部的反腐自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反腐信心,不斷取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新成效。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