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負角折彎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19:40:27 1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負角折彎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折彎裝置。
背景技術:
折彎成型是衝壓生產中的一種常見工藝,通常只是單獨的折彎衝頭和折彎成型塊來成型。這樣的結構雖然簡單,但是對於產品要求的特殊的折彎結構,尤其是帶有負角的不易脫料和折彎,往往達不到客戶的要求。目前,通常的連續模中為了折彎類似的結構採用的都是將衝床的垂直上下運動轉換成水平運動的側滑塊機構,進而在折彎成型完成後,靠著側滑塊機構的退回完成產品的脫離,這種結構對於模具的加工精度要求高且加工成本高,且該種結構模具維修困難。再者,在連續模的持續大量生產中,一旦產品在模具中產生誤送,容易造成側滑塊機構的卡住,進而將上模的插刀機構拉下,如果模具繼續運動,將會對模具及生產人員造成嚴重的傷害。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操作簡單、使用方便靈活的新型負角折彎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負角折彎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折彎成型衝頭、第二折彎成型衝頭、擺動成型塊和折彎成型凹模,所述擺動成型塊通過一銷軸與第二折彎成型衝頭活動連接,所述擺動成型塊的外側邊與底邊之間呈銳角。優選的,所述第一折彎成型衝頭的工件接觸面與水平面成銳角。優選的,所述第二折彎成型衝頭上設有限位口。優選的,所述擺動成型塊底部的一側為圓角。本實用新型擺動成型塊外側邊與底邊所呈銳角的角度就是工件所要折彎的角度,擺動成型塊通過一銷軸與第二折彎成型衝頭活動相連,因此在接觸到工件時可以更好、更安全的繞銷軸轉動,與第一折彎成型衝頭相配合,完成對產品的負角折彎,當負角折彎完成後,擺動成型塊由第二折彎衝頭帶動向上運動,擺動成型塊由於重力原因復位,避免了上升時擺動成型塊與產品的碰撞,確保了產品的質量。這種新型負角折彎裝置相比於現有裝置來說,其生產操作簡單,產品質量較好,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保證了產品的合格率,降低了生產的成本。
圖I是本實用新型未閉合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閉合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分離後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擺動成型塊2、第一折彎成型衝頭3、第二折彎成型衝頭4、銷軸5、工件6、折彎成型凹模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出進一步的描述說明。如圖I至圖3所示的一種新型負角折彎裝置,包括擺動成型塊I、第一折彎成型衝頭2、第二折彎成型衝頭3、銷軸4、工件5及折彎成型凹模6,所述工件5緊靠在所述折彎成型凹模6上,因需要對工件進行負角折彎,為了方便工件加工,故將所述擺動成型塊I通過一銷軸4與第二折彎成型衝頭3活動相連,並將擺動成型塊I底部一側設為圓角,在設備閉合過程中擺動成型塊I接觸到緊靠在折彎成型凹模6上的工件5時,擺動成型塊I則沿圓角方向滑動,與第一折彎成型衝頭2相配合,以達到工件的負角折彎,在設備分離時,所述第二折彎成型衝頭3帶動擺動成型塊I向上運動,擺動成型塊I由於重力原因恢復原狀,避免了在分離時擺動成型塊I碰撞到工件5,對工件5的形狀及精度造成影響,從而大大的提高了產品的合格率,簡化了產品的加工過程,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在設 備閉合時,所述第二折彎成型衝頭3上的限位口與擺動成型塊I的頂邊相接,與第一折彎成型衝頭2共同對擺動成型塊I有向下向左的作用力,在工件5負角折彎完成後,第二折彎成型衝頭3上的限位口限制擺動成型塊I的繼續滑動,防止因衝力過大而對第二折彎成型衝頭3造成過度擠壓,以至造成設備的損壞,因此新型負角折彎裝置在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的同時還能減少設備的損傷,大大的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負角折彎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折彎成型衝頭、第二折彎成型衝頭、擺動成型塊和折彎成型凹模,所述擺動成型塊通過一銷軸與第二折彎成型衝頭活動連接,所述擺動成型塊的外側邊與底邊之間呈銳角。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負角折彎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折彎成型衝頭的工件接觸面與水平面成銳角。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負角折彎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折彎成型衝頭上設有限位口。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負角折彎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擺動成型塊底部的一側為圓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負角折彎裝置,包括第一折彎成型衝頭、第二折彎成型衝頭、擺動成型塊、銷軸和折彎成型凹模,擺動成型塊由銷軸與第二折彎成型衝頭活動相連,第一折彎成型衝頭、第二折彎成型衝頭與折彎成型凹模分別安裝在模具的上下模中。本實用新型具有操作簡單、技術要求較低、加工成本低的特點,本裝置還大大的降低了對人員及設備的傷害。
文檔編號B21D37/10GK202377338SQ20112052026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4日
發明者吳永豐 申請人:蘇州全信金屬成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