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學好問演講稿
2023-12-11 14:12:32 3
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於發問的人,終生為愚人。下面是勤學好問的演講稿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勤學好問演講稿一: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古人云:「業精於勤,荒於嬉。」可見,只有勤奮學習,才能取得精湛的業績。
在勤奮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免會遇到讓人難以參透的難題,也許是學習中的困難;也許是人生旅途中的茫然,這時我們是要做雀安與暖巢還是做雄鷹尋求探索?我想,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好問,要做到「不恥下問」,無論別人的學時深與淺,都不應該吧向他人請教的事當作恥辱,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只有好問,才能獲集更多的啟示,從而整理出理想的精華,領悟其深刻的內涵與奧妙,「學問」學問重在「問」字,不懂就要問,就要請教他人。春秋時期魏國大夫孔辛正式因為做到「不恥下問」才被尊稱為「文」。這說明,好問也是我們人生發展過程中走向成功的重要階梯。
孔子自幼勤奮好學,15歲時就確定了堅定的學習志向,走上了自學的道路。他不僅刻苦努力的學習,而且虛心好問。
古書上曾記載鍋《子入太廟每事問》的故事。一次孔子進入魯國的太廟,對自己不明白的事一一向旁人請教。從廟裡陳列的件件文物古器到舉行意識時伴奏的樂器,他樣樣都要問個究竟。活動結束後,他還拉住別人的衣袖,繼續問自己不明白的問題。他的行為曾一度被一些人瞧不起。有人說:「誰說二個年輕人懂得禮呢?他跑進太廟,什麼事都要問。」孔子聽了答道:「不懂就問,這就是禮啊!」
因此,勤學與好問是緊密相連的,二者不可缺一。對每一位中學生來說,要做到勤奮好學,而之中,好問就是勤學的最大基礎。
新學期開始了,又開始了一段求職旅程。讓我們養成像孔辛,孔子的,「每事問」,養成「勤思、善問、好學」的做學問的好習慣,在求知路上採集到更多的果實!
謝謝大家!
勤學好問演講稿二: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我來自四(2)班,名叫董紫墨,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勤學苦練、鑄就金牌》。暑假裡,我在家看奧運直播,常常被奧運精神所感動。當舉重冠軍陳爕霞挺起中國首金的時候;當狀態神勇的仲滿獲得男子佩劍金牌的時候;當中國男子、女子體操隊齊唱國歌的時候;當「千年老二」楊威獲得男子體操全能冠軍的時候;當「拼命三郎」劉子歌身披國旗的時候,我的內心充滿了自豪。然而,我深深地明白,他們的感人之處不僅僅是因為奪得了冠軍與金牌,而是他們為實現奧運理想勤學苦練、奮力拼搏的精神。在這次奧運會上,運動健兒為祖國捧得了51枚金牌。這些沉甸甸的金牌背後,凝聚了他們多少辛勤的汗水!
眾所周之的羽毛球女子單打冠軍——張寧,自從被選入國家隊後,凡是上訓練課,她每次都帶兩雙鞋,溼了一雙再換另一雙,腿上常常綁著沙袋,訓練任務不完成她絕不休息。每天練習揮球、練習步法上千次,反覆訓練一個動作,有時候,她的兩隻胳膊都練腫了,就用熱毛巾敷一敷。不管多麼累,多麼苦,她從不言放棄。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在賽場上欣賞到她那精彩的扣殺。是許許多多像張寧這樣勤學苦練的奧運健兒鑄就了輝煌的51枚金牌,這51枚金牌是用「汗水」託起來的,是用「勤學」換來的、更是用「苦練」鑄造的。
當我們為運動健兒的出色表現歡呼的時候,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該做些什麼呢?有的同學抱怨作業太多、休息太少,老師太嚴、爸媽太狠、學習太累,當學生太苦。然而「不經一番寒徹骨,哪來梅花撲鼻香」?如果不勤學、不苦練,怎能紮實地掌握基礎知識?如果沒有付出,又怎會有收穫呢?在金牌之路上沒有舒坦的捷徑可走,同樣在求學的徵途上也沒有舒坦的捷徑可走。體育金牌是「勤學」和「苦練」鑄就的,學習的「金牌」同樣也需要「勤學」和「苦練」來鑄就。
因此,當我們崇拜奧運健兒的同時,更應該學習他們「勤學苦練」的精神,並把這種精神根植於內心深處,化為源源不斷的動力。奧運健兒可以將一個個高難度的動作演繹得完美無缺,我們有什麼理由說自己不會寫作文,不會做數奧題呢?我們應該毫不猶豫地、響亮地回答:我們也能做到!就讓我們發揚奧運健兒「勤學苦練」的精神,為自己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