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柔性複合材料的製品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12-12 20:32:52 1
本發明涉及複合材料的成型工藝,尤其涉及一種柔性複合材料的製品成型工藝。
背景技術:
傳統的複合材料製品成型工藝採用抽真空工藝進行材料的複合成型,操作複雜,效率低,產品質量不穩定。另外也有通過手糊製作複合材料製品的,這種方法難度高,效率低,且不能保證產品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種柔性複合材料的製品成型工藝。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柔性複合材料的製品成型工藝,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原料準備:根據需要將原材料裁剪成相應所需要的形狀、尺寸,所述原材料包括碳纖維布、玻纖布、碳纖維預浸料等複合材料;
(2)準備及清理模具:將模具清理乾淨,做好脫模處理工作,即塗抹脫模劑或脫模蠟;所述模具為鋼模、鋁模、玻璃鋼樹脂模等;
(3)鋪設原料:在模具中鋪設複合材料,將複合材料逐層鋪設,鋪設到需要的層數即可停止,鋪設過程中應注意複合材料是否緊貼模具,邊角位置是否貼緊;(註:鋁模使用溼法鋪層,鋼模可使用預浸料鋪層);
(4)鋪設輔材:輔材鋪設在複合材料之上,按模具形狀鋪設,鋪設時,輔材邊沿比模具邊沿多出2cm,便於脫模時取下;
(5)鋪設軟模:軟模鋪設在輔材之上,鋪設一定要放置到位,否則會影響質量;(註:因所有軟模都是特製的,所以在鋪設之前一定要做好脫模處理,塗抹脫模劑或脫模蠟);
(6)放入機器:將鋪設好材料的模具放入壓機內進行壓制;
(7)加熱加壓:將機器的溫度調整至50-200攝氏度(註:鋁模加熱50-70攝氏度,鋼模加熱50-200攝氏度);並進行加壓,根據製品的不同,將壓機的壓力調整在0.5-20mpa之間;
(8)固化成型:模具放入壓機加熱加壓後,等待0.5至1小時後,產品即固化;
(9)產品冷卻:產品固化後,即可關閉壓機的加熱電源,將模具從壓機中取下放置工作檯上,使模具與產品自然冷卻;
(10)脫模後修整:模具冷卻至30攝氏度左右將軟模取下,撕去輔材,將邊緣修剪整齊,輕輕一拉便可將製品取出。
本發明的方法可用於各類中小型複合材料的製作。例如飛機模型、汽車模型,以及其他複合材料製作的中小型配件。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是:本發明適應於各類複合材料的生產製作,低溫成型,高精度,高效率,操作簡單;且產品質量穩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述。
本發明的一種柔性複合材料的製品成型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原料準備:根據需要將原材料裁剪成相應所需要的形狀、尺寸,所述原材料包括碳纖維布、玻纖布、碳纖維預浸料等複合材料;
(2)準備及清理模具:將模具清理乾淨,做好脫模處理工作,即塗抹脫模劑或脫模蠟;所述模具為鋼模、鋁模、玻璃鋼樹脂模等;
(3)鋪設原料:在模具中鋪設複合材料,將複合材料逐層鋪設,鋪設到需要的層數即可停止,鋪設過程中應注意複合材料是否緊貼模具,邊角位置是否貼緊;(註:鋁模使用溼法鋪層,鋼模可使用預浸料鋪層);
(4)鋪設輔材:輔材鋪設在複合材料之上,按模具形狀鋪設,鋪設時,輔材邊沿比模具邊沿多出2cm,便於脫模時取下;
(5)鋪設軟模:軟模鋪設在輔材之上,鋪設一定要放置到位,否則會影響質量;(註:因所有軟模都是特製的,所以在鋪設之前一定要做好脫模處理,塗抹脫模劑或脫模蠟);
(6)放入機器:將鋪設好材料的模具放入壓機內進行壓制;
(7)加熱加壓:將機器的溫度調整至50-200攝氏度(註:鋁模加熱50-70攝氏度,鋼模加熱50-200攝氏度);並進行加壓,根據製品的不同,將壓機的壓力調整在0.5-20mpa之間;
(8)固化成型:模具放入壓機加熱加壓後,等待0.5至1小時後,產品即固化;
(9)產品冷卻:產品固化後,即可關閉壓機的加熱電源,將模具從壓機中取下放置工作檯上,使模具與產品自然冷卻;
(10)脫模後修整:模具冷卻至30攝氏度左右將軟模取下,撕去輔材,將邊緣修剪整齊,輕輕一拉便可將製品取出。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實施例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柔性複合材料的製品成型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原料準備;(2)準備及清理模具;(3)鋪設原料;(4)鋪設輔材;(5)鋪設軟模;(6)放入機器;(7)加熱加壓;(8)固化成型;(9)產品冷卻;(10)脫模後修整。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是:本發明適應於各類複合材料的生產製作,低溫成型,高精度,高效率,操作簡單;且產品質量穩定。
技術研發人員:劉哲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劉哲
技術研發日:2017.03.21
技術公布日:201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