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空氣調節裝置製造方法
2023-12-11 04:00:12 1
一種空氣調節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空氣調節領域,本實用新型一種空氣調節裝置,包括:循環風機、控制器、工質泵、顯示器、半導體冷熱循環箱和散熱器;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與所述顯示器的輸入端、所述循環風機控制端、所述工質泵的控制端和所述半導體冷熱循環箱的控制端連接,所述半導體冷熱循環箱與所述散熱器連接,所述散熱器位於進氣通道內。本實用新型換熱效率高、生產工藝簡單、並且減小了整個裝置的體積。
【專利說明】—種空氣調節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空氣調節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空氣調節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通信、電子和電力設備安裝在露天、簡易機房機櫃等室外場所時,常需要採取防護措施,通常的防護措施是將設備安裝在戶外機櫃或戶外安裝的設備箱或者工作箱內,然而,由於設備在運行過程中消耗的部分電能會轉化為熱能,使得機櫃內的溫度不斷上升,嚴重威脅設備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一定的溫度控制系統來及時排除機櫃內的多餘熱量。例如,大功率處理器因為在極小體積上累計過多熱量引致高溫,從而影響處理器穩定運行,需要快速將處理器表面集中的熱量向空間散發。拉遠的射頻單元RRU的發熱量很集中,也需要一種高效散熱方式來保障射頻單元穩定運行。
[0003]當前,各大運營商電能消耗過大,節能減排已經是非常緊迫,新型小體積一體化基站建設量巨大,但因為基站體積的減小,機櫃內部溫度控制需要採用更節能高效的熱管理模式,特別是機櫃內部高溫點處於機櫃頂部,頂部撗置的換熱系統有結構制約,現有產品均是採用鋁片疊壓模式設計或者毛細力熱管散熱,效率比較低,需用大功率離心風機增大風量進行熱交換,在實際應用中出現如下難以克服的問題。在我國能源日趨緊張的今天,停電拉閘現象時有發生。特別在相對偏遠地區,停電頻繁。另一個重要缺點是單位體積換熱量低,成本高昂,不利節能。當溫度符合或者不符合設定時,要連續長期驅動風機運行,影響風機使用壽命。所以現有技術有如下缺點:換熱效率低下、生產工藝複雜、吸附灰塵後傳熱效率下降明顯以及體積過於龐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空氣調節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換熱效率低下以及生產工藝複雜的問題。
[0005]一種空氣調節裝置,包括:循環風機、控制器、工質泵、顯示器、半導體冷熱循環箱和散熱器;
[0006]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與所述顯示器的輸入端、所述循環風機控制端、所述工質泵的控制端和所述半導體冷熱循環箱的控制端連接,所述半導體冷熱循環箱與所述散熱器連接,所述散熱器位於進氣通道內。
[0007]所述半導體冷熱循環箱包括熱端循環箱和冷端循環箱,所述熱端循環箱和所述冷端循環箱分別與所述散熱器連接在一起。
[0008]所述熱端循環箱包括進水口、出水口和多根鋁管,多根所述鋁管之間以及多根所述鋁管與所述熱端循環箱的側壁之間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連通所述進水口與所述出水口。
[0009]所述水流通道為單排6通道。
[0010]所述冷端循環箱包括進水口、出水口和多根鋁管,多根所述鋁管之間以及多根所述鋁管與所述冷端循環箱的側壁之間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連通所述進水口與所述出水口。
[0011]所述水流通道為雙排12通道。
[0012]所述空氣調節裝置還包括儲液箱,所述儲液箱連接所述工質泵。
[0013]所述空氣調節裝置還包括通信電路,所述通信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入端。
[0014]所述控制器為晶片STC12C5A32AD。
[0015]所述空氣調節裝置還包括驅動電路,所述驅動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所述驅動電路的輸出端連接循環風機和所述工質泵的控制端。
[001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種空氣調節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在控制器測量溫度偏離設定值時,通過控制器控制半導體冷熱循環箱給工質加熱或者降溫,在通過循環風機調節溫度使溫度為設定值,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換熱效率高、生產工藝簡單、並且減小了整個裝置的體積。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氣調節裝置的實施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氣調節裝置中的熱端循環箱結構主視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氣調節裝置中的熱端循環箱結構俯視圖;
[0020]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氣調節裝置中的熱端循環箱結構右視圖;
[0021]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氣調節裝置中的冷端循環箱結構主視圖;
[0022]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氣調節裝置中的冷端循環箱結構俯視圖;
[0023]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氣調節裝置中的冷端循環箱結構右視圖;
[0024]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氣調節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0025]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氣調節裝置中的通信電路的實施例電路圖;
[0026]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氣調節裝置中的控制器的實施例電路圖;
[0027]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氣調節裝置中的顯示器的實施例電路圖;
[0028]圖1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空氣調節裝置中的驅動電路的實施例電路圖;
[0029]圖1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射頻增益補償裝置中的驅動電路的實施例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1]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提供一種空氣調節裝置,請參閱圖1包括:控制器101、顯示器102、循環風機103、半導體冷熱循環箱104、工質泵105和散熱器106 ;
[0032]所述控制器101的輸出端與所述顯示器102的輸入端、所述循環風機103控制端、所述工質泵105的控制端和所述半導體冷熱循環箱104的控制端連接,所述散熱器106與所述半導體冷熱循環箱104連接,所述散熱器位於進氣通道內。
[0033]所述半導體冷熱循環箱104包括熱端循環箱120和冷端循環箱121,所述熱端循環箱120和所述冷端循環箱121分別與所述散熱器106連接在一起。
[0034]請參閱圖2至圖4,所述熱端循環箱120包括進水口 131、出水口 132和多根鋁管133,所述鋁管133之間以及所述鋁管133與所述熱端循環箱120的側壁之間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與所述進水口 131和所述出水口 132之間連通,優選的,所述熱端循環箱120設置成單排6通道循環箱。
[0035]請參閱圖5至圖7,所述冷端循環箱121包括進水口 141、出水口 142和多根鋁管143,所述鋁管143之間以及所述鋁管143與所述冷端循環箱121的側壁之間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與所述進水口 141和所述出水口 142之間連通。優選的,所述冷端循環箱121設置成雙排12通道循環箱。
[0036]優選的,所述散熱器為翅形散熱器。
[0037]優選的,所述控制器通過溫度傳感器檢測溫度。
[0038]所述控制器在檢測到目標單元溫度偏離設定值時啟動散熱系統運行,例如高於設定溫度時,控制器啟動半導體製冷循環箱控制鋁管制冷,控制工質泵輸出公質進入半導體冷端循環箱,散熱器由於和冷端循環箱接觸溫度降低,循環風機從進風口吸進空氣,空氣經過散熱器冷卻,循環風機將冷卻後的空氣從送風口送出,控制器控制變速風機迅速以最大散熱能力輸出,隨著目標單元溫度接近設定值,控制器模擬輸出驅動調速風機降速運行,電機和風機轉速同步降低,直到達到目標單元設定溫度後關閉公質泵和風機,並給半導體斷電。
[0039]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種空氣調節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在控制器測量溫度偏離設定值時,通過控制器控制半導體冷熱循環箱給工質加熱或者降溫,在通過循環風機調節溫度使溫度為設定值,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換熱效率高、生產工藝簡單、並且減小了整體的體積。
[0040]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提供一種空氣調節裝置,請參閱圖8,還包括儲液箱109,所述儲液箱109連接所述工質泵,儲液箱109用於公質的補充和多餘氣體的排放。
[0041]所述空氣調節裝置還包括通信電路108,所述通信電路108的輸出端連接所述控制器101的輸入端。
[0042]請參閱圖9,所述通信電路包括:通信接口 RS485、第一熱敏電阻PTC1、第二熱敏電阻PTC2、第一穩壓管Z1,第四控制晶片U4、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和第一光耦PS1、第二光耦PS2和第三光耦PS3 ;
[0043]所述通信接口的第一端連接第二熱敏電阻PTC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熱敏電阻PTC2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一穩壓管Zl的陰極和所述第四控制晶片U4的第七引腳,所述通信接口的第二端連接第一熱敏電阻PTCl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熱敏電阻PTCl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一穩壓管Zl的陰極和所述第四控制晶片U4的第六引腳,所述第四控制晶片U4的第一引腳連接所述第三電阻R3的第一端,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三光耦PS3的發光二極體的陰極,所述第四控制晶片U4的第八引腳連接高電平和所述第三光耦PS3的發光二極體的陽極,所述第三光耦PS3的受光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六電阻R6的第一端和控制器的輸入端,所述第三光耦PS3的受光器的輸出端接地,所述第六電阻R6的第二端接高電平,所述第四控制晶片U4的第二引腳連接第三引腳、所述第四電阻R4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光率禹PSl的受光器的輸出端,所述第一光稱PSl的受光器的輸入端連接高電平,所述第一光耦PSl的發光二極體的陽極連接所述第七電阻R7的第一端,所述第七電阻R7的第一端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入端,所述第四控制晶片U4的第四引腳連接所述第五電阻R5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光耦PS2的受光器的輸入端,所述第五電阻R5的第二端連接高電平,所述第二光耦PS2的發光二極體的陽極連接所述第八電阻R8的第一端,所述第八電阻R8的第二端接高電平,所述發光二極體的陰極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入端。
[0044]所述通信電路RS485通信輸出,通過設置光耦形成隔離電路,和目標單元電力系統完全隔尚,能起到聞抗幹擾和聞穩定性。
[0045]請參閱圖10,所述控制器為晶片STC12C5A32AD,所述晶片STC12C5A32AD通過第二十三引腳至第四十二引腳和IXD控制晶片通過控制總線連接,所述晶片STC12C5A32AD通過第一引腳、第四十三引腳、第四十四引腳、第十九引腳和第二十二引腳與所述通信電路108連接,並通過第二引腳、第三引腳、第四引腳和第十二引腳與顯示器102連接。
[0046]請參閱圖11,所述顯示器包括第三控制晶片U3和第八控制晶片U8,所述第八控制晶片U8的第一引腳與所述控制器的第二引腳連接,所述第八控制晶片U8的第二引腳連接所述第三控制晶片U3的第五引腳和第四十五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十五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三引腳,所述第八控制晶片U8的第三引腳連接所述第三控制晶片U3的第六引腳和第四十六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十六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控制器的第四引腳,所述第八控制晶片U8的第十一引腳、第十二引腳、第十三引腳和第十四引腳分別通過第二二極體、第三二極體、第四二極體和第五二極體與控制開關連接。
[0047]所述顯示器為液晶LCD,顯示實時數據,包括目標單元溫溼度,壓縮機轉速和風機轉速顯示,能直觀看到溫度和轉速的對應關係。並且可以實時顯示本系統的運行時間和耗電統計。
[0048]所述空氣調節裝置還包括驅動電路107,所述驅動電路107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控制器101的輸出端,所述驅動電路107的輸出端連接所述循環風機和所述工質泵的控制端。
[0049]請參閱圖12,所述循環風機包括外循環風機和內循環風機,所述驅動電路包括第二十四電阻R24、第二十五電阻R25、第二十六電阻R26、第二十七電阻R27和第二十八電阻R28,所述第二十四電阻R24、第二十五電阻R25、第二十六電阻R26和第二十七電阻R27的第一端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第二端連接內循環風機,所述第二十五電阻R25、第二十六電阻R26、第二十七電阻R27和第二十八電阻R28第一端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第二端連接外循環風機。
[0050]其中,FANl為目標單元內循環風機,可變轉速輸出。變速範圍為0-380m /H,實現平滑無級變速輸出。FAN2為目標單元外循環風機,可變轉速輸出。變速範圍為0-580m/H,實現平滑無級變速輸出。
[0051]請參閱圖13,所述驅動電路還包括第九控制晶片U9,所述第九控制晶片U9的第一引腳至第八引腳通過控制總線與所述控制器的引腳SI至S8連接,所述第九控制晶片U9的第九引腳、第十引腳、第十一引腳和第十四引腳連接工質泵。
[0052]第九控制晶片U9為循環泵控制模擬量輸出,線控電壓範圍0.6V-10V直流電壓。
[0053]上述三個變速器輸出驅動之間根據目標單元溫度曲線經過數學模型建立與運算,實現合理的速度控制,從而建立起節能系統的核心邏輯。
[0054]本實用新型控制器STC12C5A32AD當目標單元溫度偏離設定值時啟動散熱系統運行,控制變速風機,迅速以最大散熱能力輸出,隨著目標單元溫度接近設定值,由AO模擬輸出驅動無刷直流電機以及調速風機降速運行,電機和風機轉速同步降低,直到達到目標單元設定溫度後關閉驅動泵和風機,並給半導體斷電。
[005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於:
[0056]1、所述系統控制散熱量輸出的核心在於按需調節,能讓目標單元的溫度滿足需求,實現節能最大化。
[0057]2、採用直流線性電壓調製風量輸出和工質泵流量。
[0058]3、微循環通道採用紫銅管和矽膠管混合模式
[0059]4、系統級根據目標溫度進行細微調製,循環泵採用軟啟動模式,保護並延長無刷電機使用壽命。
[0060]5、外循環管道溫度檢測、制熱輸出用於工質結冰液化處理。
[0061]6、特殊設計的小型儲藏箱用於工質補充和氣體排放
[0062]7、特殊設計的半導體製冷循環箱用於給工質加熱或者降溫
[006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例如,各個模塊只是按照功能邏輯進行劃分的,但並不局限於上述的劃分,只要能夠實現相應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模塊的具體名稱也只是為了便於相互區分,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006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空氣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循環風機、控制器、工質泵、顯示器、半導體冷熱循環箱和散熱器; 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與所述顯示器的輸入端、所述循環風機控制端、所述工質泵的控制端和所述半導體冷熱循環箱的控制端連接,所述半導體冷熱循環箱與所述散熱器連接,所述散熱器位於進氣通道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半導體冷熱循環箱包括熱端循環箱和冷端循環箱,所述熱端循環箱和所述冷端循環箱分別與所述散熱器連接在一起。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氣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熱端循環箱包括進水口、出水口和多根鋁管,多根所述鋁管之間以及多根所述鋁管與所述熱端循環箱的側壁之間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連通所述進水口與所述出水口。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氣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水流通道為單排6通道。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氣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冷端循環箱包括進水口、出水口和多根鋁管,多根所述鋁管之間以及多根所述鋁管與所述冷端循環箱的側壁之間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連通所述進水口與所述出水口。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氣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水流通道為雙排12通道。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儲液箱,所述儲液箱連接所述工質泵。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通信電路,所述通信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入端。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器為晶片STC12C5A32AD。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驅動電路,所述驅動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所述驅動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循環風機和所述工質泵的控制端。
【文檔編號】F24F5/00GK203642394SQ201320794475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4日
【發明者】李明偉 申請人:李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