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檢測T形孔同軸度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10 14:38:37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檢具,尤其涉及一種檢測T形孔同軸度的裝置。
背景技術:
同軸度是指被測圓柱面軸線對基準軸線不共軸程度,同軸度檢測是機械加工測量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目前檢測同軸度的方法是利用兩塊千分表與一個迴轉儀按照下述步驟進行檢測:
1、將基準軸固定在迴轉儀上;
2、調整基準軸,使其與迴轉儀同心;
3、兩塊千分表,通過表座固定,並分置被測軸直徑的兩側;
4、調整千分表的位置,使其與被測軸表面接觸;
5、使兩塊千分表的示數為0;
6、開啟迴轉儀,帶動工件沿基準軸軸心旋轉;
7、同時觀察並記錄兩塊千分表的示數。
計算兩塊千分表的示數之差。其中最大的一組,即為被測軸的實際同軸度。
然而上述方法只能檢測圓柱狀的工件或圓柱狀的孔,對於具有T形孔的工件,則不能檢測T形孔的大孔與小孔的同軸度。而T形孔的同軸度對工件的安裝精度有較大的影響,尤其是汽車行業中,需要確保工件中的T形孔具備較高的同軸度。
有鑑於上述的缺陷,本設計人,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檢測T形孔同軸度的裝置,使其更具有產業上的利用價值。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易操作且可精確檢測T形孔同軸度的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檢測T形孔同軸度的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有兩相向且在同一橫向軸線上的檢測軸,兩檢測軸分別為與所述T形孔中直徑較小的孔相適配的第一檢測軸、與所述T形孔中直徑較大的孔相適配的第二檢測軸;所述底座上設有驅動所述第一檢測軸朝向/背向所述第二檢測軸移動的驅動機構;所述第二檢測軸能夠相對所述底座縱向移動。
進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水平的底板和與底板垂直連接的側板,所述第一檢測軸的端部垂直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端部連接有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與所述底板滑動連接;所述第二檢測軸的端部連接有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與所述側板滑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側板上設有標記所述第二滑塊縱向移動量的刻度。
進一步的,所述側板與底板之間連接有支撐所述第二滑塊的加強板。
進一步的,所述驅動機構為伸縮臂與所述第一滑塊連接的氣缸。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檢測軸與所述支撐板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二檢測軸與所述第二滑塊可拆卸連接。
藉由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檢測T形孔同軸度的裝置結構簡單,檢測時,只需將具有T形孔的工件的大孔端套在第二檢測軸上,通過使第一檢測軸伸入小孔內、是否引起第二檢測軸縱向移動的方法,可判斷出T形孔是否同軸,並根據第二檢測軸縱向移動量,檢測出T形孔的同軸度,簡單易操作,且測量結果精確可靠。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並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要檢測的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
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檢測T形孔同軸度的裝置,包括底座,底座包括水平的底板11和與底板11垂直連接的側板12;底座上設有兩相向且在同一橫向軸線上的檢測軸,兩檢測軸分別為與工件60的T形孔61中直徑較小的孔相適配的第一檢測軸21、與T形孔61中直徑較大的孔相適配的第二檢測軸22;第一檢測軸21的端部垂直連接有支撐板31,支撐板31的端部連接有第一滑塊32,第一滑塊32與底板11滑動連接;第二檢測軸22的端部連接有第二滑塊41,第二滑塊41與側板12滑動連接,即第二檢測軸22能夠相對底座縱向移動;底座上設有驅動所述第一檢測軸21朝向/背向第二檢測軸22移動的驅動機構,具體的,驅動機構為伸縮臂與第一滑塊32連接的氣缸51,氣缸51安裝在底板11上。
為了衡量在檢測過程中第二滑塊41的位移量,本實用新型在側板12上設有標記第二滑塊41縱向移動量的刻度42。
為避免第二檢測軸22在安裝完後、進行測試之前沿側板12向下滑動,本實用新型在側板12與底板11之間連接有支撐第二滑塊41的加強板43。
為了能夠測量不同的T形孔,本實用新型中將第一檢測軸21與支撐板31可拆卸連接,第二檢測軸22與第二滑塊41可拆卸連接,以便在支撐板31與第二滑塊41上安裝與T形孔相適配的檢測軸。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檢測時,先將第一檢測軸21與第二檢測軸22水平地安裝在底座上,並使第一檢測軸21與第二檢測軸22同軸,具體可通過以下方法使第一檢測軸21與第二檢測軸22同軸:
(1)利用聯軸器連接第一檢測軸21的端部與第二檢測軸22的端部;
(2)將第二檢測軸22的另一端連接在第二滑塊41上,根據第二滑塊41相對底板11的高度,在底板11與側板12之間放置一支撐第二滑塊41的加強板43;
(3)將第一檢測軸21的另一端連接在支撐板31上、再將支撐板31通過第一滑塊41安裝在底板11上;
(4)驅動第一滑塊32水平移動,使第一檢測軸21的端部脫離聯軸器,最後將聯軸器從第二檢測軸22的端部取下。
接著將具有T形孔61的工件60的大孔端套在第二檢測軸22上,驅動第一檢測軸21水平移動,使第一檢測軸21伸入工件60的小孔內;當第一檢測軸21與第二檢測軸22接觸後,對照側板12上的刻度,測量第二檢測軸22縱向移動的位移,即可得出工件60中T形孔61的同軸度。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