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特琳簡介 如何評價魏特琳?
2023-12-11 06:58:22 3
張藝謀所拍攝的《金陵十三釵》,讓許多人為十三位義妓動容。孱弱的女子,卻有著莫大的勇氣,讓人震驚且佩服。筆者想說,金陵十三釵是虛構的,但也不是虛構的。「金陵十三釵」代表一種精神,是那個特殊時期,所有勇敢婦女的代表。
在這些婦女中,明妮·魏特琳(中文名華群)是最讓人欽佩的,中國人應當感激且銘記的。明妮·魏特琳有血城活菩薩之稱,正是因為她在南京大屠殺之時對中國人所做的貢獻。
魏特琳出生於美國伊利諾斯州的西科爾Secor小鎮,除了幼時貧窮辛苦一點,與其他美國女子沒什麼不一樣。大學畢業後,她加入海外基督教傳教士聯合會,並受美國基督會差會派遣到中國工作。正是這中國一行,改變了魏特琳的一生。
魏特琳剛到中國之時,擔任安徽廬州府合肥基督會三育女中校長。1916年金陵女子大學建成,魏特琳擔任文理學院的教務處主任。
在中國工作期間,魏特琳熱心善良,對工作付出自己全部的熱情。她誠懇的對待和教育自己的學生,面對貧苦的中國百姓,也不吝嗇幫助。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正在青島度假的魏特琳聽到消息,連忙回校安撫學生。沒多久,南京被日軍佔領,情勢危急。
擺在魏特琳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聽從上級安排,隨其他教導人員一起撤離南京。二是留在南京,留在金陵女子大學,但將要面對的是難以想像的危險。
魏特琳在二者中,最終選擇了後者。美國大使館對她下達命令,強制她撤離南京,並表示如果她堅持,大使館將不對她的人身安全負責。魏特琳婉拒大使館好意,堅持留守金陵女大。
她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她認為自己不應該離開南京,「就像在危險之中男人們不應棄船而去女人也不應丟棄她的孩子一樣」。
南京!南京!一個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城市,它曾經所承擔的苦痛,不僅中國人難以忘懷,世界人民也不應該忘記。
魏特琳是這場災難的經歷者,後人形容她為血城中的活菩薩一點兒也不誇張。因為在日軍肆虐中國之時,她以自己並不挺拔的身軀,並不堅實的臂膀,保護了上萬中國人民。
當她看見地獄之景時,她沒有選擇視而不見,而是勇敢的站出來。她將金陵女大作為難民集中營,接受受難的中國人進入,特別是婦女和兒童。魏特琳就像是黑暗中突然出現的明燈,成為受到日本侵害的中國人的明燈。
魏特琳為了不使中國婦女被日本抓去當慰安婦,她自己製作了一面巨大的美國旗幟擺在操場上,震懾日軍。
在被日軍騙出綁起來,使得校中兩位婦女被日軍侵害,十多位年輕的少女被抓走之後。魏特琳此後勇敢的站在門前,大聲何止日軍,高呼這是美國學校,阻止這些「人」的進入。
為了防止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魏特琳多次到日本大使館控訴暴行,最終使得日本大使館不得不下達日本軍不得進入金陵女大的手令。
魏特琳經歷了什麼,當時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今日的中國人難以體會。但是卻並不代表我們能忘記,這段歷史也不應當被塵封。
1940年,經歷著如地獄般痛苦煎熬的魏特琳終於精神崩潰,回到美國。而這不代表她的好轉,因為那段殘忍可怕的記憶一直存在,最終使得她走向死亡。
1941年5月14日,魏特琳選擇在離開中國一年的日子裡開煤氣罐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死亡對她而言,應該是一種解脫。
這不禁讓我想到,前些年勇敢的將這段記憶寫進書中的華裔女作者。查閱了大量資料的她,也許體會到了當時中國婦女所遭受的一切,最終她因為抑鬱而自殺,可見這段歷史的可怕。
魏特琳是當時受到她保護的上萬中國人的「神靈」,同時也是中國人應該銘記的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