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材內外壁表面質量改善裝置製造方法
2023-12-10 17:37:22
管材內外壁表面質量改善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提供了一種管材內外壁表面質量改善裝置,包括模具的芯棒和模具的口模,芯棒中設有加熱圈和熱電偶,芯棒端部設有高分子聚合物模塊,口模端部設有高分子聚合物模塊。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特點:1.在模具芯棒中增加芯部加熱圈,用於增加物料內部的熱量,增加物料的塑化,提高料流的流動性。2.在模具的芯棒和口模處增加一種摩擦係數為0.04的聚四氟乙烯高分子聚合物模塊,幾乎可以和冰的摩擦係數一樣,這樣就可以使物料在經過聚合物模塊時,減少內外壁表面的摩擦,降低產品表面的粗糙度,使產品內外壁表面光潔度非常光滑。
【專利說明】管材內外壁表面質量改善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管材內外壁表面質量改善裝置,更具體地說是一種改善管材內外壁外觀和光潔度的裝置,從而改善管材內外壁外觀質量。
【背景技術】
[0002]PE給水管材生產過程中需將原料和色母按配方要求計量進行混合後,將混合均勻的混配料真空吸入大型高溫烘料罐,80°C溫度進行烘溫,4h後真空吸入擠出機的料鬥內,由計量螺杆將物料送至擠出機,在擠出機料筒內經加熱、剪切擠壓混合、充分塑化後從擠出機口模擠出,進入真空定徑冷卻,再進行二次冷卻定型,經牽引機牽引,通過定長設置後,由切割機切斷,經檢驗合格後包裝入庫。但由於在生產過程中PE給水管材冷卻定徑不穩,導致管材內外壁表面粗糙,影響管材質量,產品合格率低、生產成本高居不下。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管材內外壁表面質量改善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管材內外壁表面質量改善裝置,包括模具的芯棒(I)和模具的口模(2),芯棒(I)中設有加熱圈(3)和熱電偶(4),芯棒(I)端部高分子聚合物模塊(5),口模(2)端部設有高分子聚合物模塊(6)。
[0005]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模塊(5、6)為摩擦係數為0.04的聚四氟乙烯高分子聚合物模塊。
[0006]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特點:
[0007]1.在模具芯棒中增加芯部加熱圈,用於增加物料內部的熱量,增加物料的塑化,提高料流的流動性。
[0008]2.在模具的芯棒和口模處增加一種在固體中具有最小的摩擦係數的聚四氟乙烯高分子聚合物模塊,這樣就可以使物料在經過聚合物模塊時,減少內外壁表面的摩擦,降低產品表面的粗糙度,使產品內外壁表面光潔度非常光滑。
[0009]本實用新型在生產過程中提高了產品外觀質量,提升了管材內外壁光潔度,使產品質量穩定,產品合格率提高,降低生產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和品牌知名度,提高了產品的性價比,滿足產品在市場中的高端定位。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種管材內外壁表面質量改善裝置,包括模具的芯棒I和模具的口模2,芯棒I內孔中設有加熱圈3和熱電偶4,芯棒I端部設有與芯棒I端部形狀相同的圓柱狀的摩擦係數為0.04的聚四氟乙烯高分子聚合物模塊5,口模2端部設有與口模2端部形狀相同的圓柱狀的摩擦係數為0.04的聚四氟乙烯高分子聚合物模塊6。
【權利要求】
1.一種管材內外壁表面質量改善裝置,包括模具的芯棒(I)和模具的口模(2),其特徵在於:芯棒(I)中設有加熱圈(3)和熱電偶(4),芯棒(I)端部設有高分子聚合物模塊(5),口模(2)端部設有高分子聚合物模塊(6)。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內外壁表面質量改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模塊(5、6)為摩擦係數為0.04的聚四氟乙烯高分子聚合物模塊。
【文檔編號】B29C47/20GK204054592SQ201420142275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26日
【發明者】辛曉強, 袁偉, 田鴻章, 吉仰哲, 冀亞東 申請人:高科建材(鹹陽)管道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