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機櫃的製作方法
2023-09-15 03:30:15 2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機櫃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櫃,更具體地說,涉及機櫃中母排結構的機櫃。
背景技術:
機櫃的主供電線路中的銅排、鋁排一般稱作母排,各分支線(支排)由母排上引出。現有機櫃中的母排大多設計成一前一後的平放或立放方式,即將各功率模塊的正負接點空間分開,利用正、負母排之間的空間距離達到載流、散熱和安規要求。現有技術中的母排設計存在以下缺點1、會出現雜散電感,影響變流器輸出電流的質量;2、正負母排都需要預留足夠的操作空間和安規距離,導致機櫃有效空間的浪費;3、母排的設計趨向於厚、窄,影響母排的載流量,進而浪費導體材料。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新型機櫃。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新型機櫃,包括櫃體,所述櫃體內設置有多個功率模塊和連接所述功率模塊的正母排、負母排,所述正母排和所述負母排與所述櫃體之間絕緣連接,其中,所述正母排和所述負母排疊層放置,且所述正母排和所述負母排之間設置有絕緣層。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機櫃,其中,所述正母排上設置有多個安規孔,所述負母排上與所述安規孔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內設置有連接所述功率模塊的螺釘,所述固定孔中心到所述安規孔內側壁的距離大於等於15mm。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機櫃,其中,所述安規孔為腰形孔,所述負母排上與每個所述安規孔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多個所述固定孔。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機櫃,其中,所述正母排上設置有第一連接孔,所述負母排與所述第一連接孔相對應的位置上設置有第二連接孔,所述第一連接孔中心到所述第二連接孔內側壁之間距離大於等於15mm ;所述正母排通過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孔內的第一螺杆與第一連接件連接;所述負母排上設置有第三連接孔,在所述正母排上相應位置設置有第四連接孔, 所述第三連接孔中心到所述第四連接孔內壁之間距離大於等於15mm ;所述負母排通過設置在所述第三連接孔內的第二螺杆與第二連接件連接;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通過採用絕緣材料製成的絕緣柱連接在所述櫃體上。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機櫃,其中,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均為L形金屬件。[0016]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機櫃,其中,所述負母排上設置有多個安規孔,所述正母排上與所述安規孔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內設置有連接所述功率模塊的螺釘,所述固定孔中心到所述安規孔內側壁的距離大於等於15mm。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機櫃,其中,所述絕緣層為絕緣阻燃PC薄膜。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通過將正母排、負母排疊層放置,並在其中間增加絕緣層,可以減小迴路長度,降低雜散電感的產生,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櫃體內的空間利用率,另外疊層放置母排還可以拓寬母排的寬度,在載流要求一定的情況下,可降低母排的厚度,從而減小趨膚效應對母排載流的影響,還可以增大母排的表面積,提高母排的散熱能力。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新型機櫃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新型機櫃母排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中A部分放大示意圖;圖4是圖1中B部分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新型機櫃結構如圖1所示,同時參閱圖2、圖3和圖4,該新型機櫃包括櫃體10,櫃體10內設置有多個功率模塊30和連接功率模塊30的母排20,其中母排20包括正母排21、負母排22,正母排21和負母排22與櫃體10之間絕緣連接,正母排21和負母排22疊層放置,並在正母排21和負母排22之間設置有絕緣層23。這樣通過將正母排21、負母排22疊層放置,並在其中間增加絕緣層23,可以減小迴路長度,降低雜散電感的產生,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櫃體10內的空間利用率,另外疊層放置還可以拓寬母排 20的寬度,在載流要求一定的情況下,可降低母排20的厚度,從而減小趨膚效應對母排20 載流的影響,還可以增大母排20的表面積,提高母排20的散熱能力。其中,絕緣層23優選為採用絕緣阻燃PC薄膜製成,可以有效避免正母排21與負母排22之間直接連接。在進一步的實施例中,當需要將負母排22與功率模塊30連接時,將負母排22設置在下方,正母排21設置在上方,如圖1和圖2中所示,在正母排21上設置有多個安規孔 211,在負母排22上與安規孔211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固定孔221。在固定孔221內設置有連接功率模塊30的螺釘(未圖示),且固定孔221中心到安規孔211內側壁的距離大於等於預定的安規距離,例如15mm。當需要將正母排21與功率模塊30連接時,將負母排22設置在下方,正母排21設置在上方,即與圖1和圖2中所示位置相反,在負母排22上設置有多個安規孔,在正母排21 上與負母排22安規孔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固定孔。同樣在固定孔內設置有連接功率模塊 30的螺釘,固定孔中心到安規孔內側壁的距離大於等於預定的安規距離,例如15mm ;這樣可保證母排20達到安規要求。上述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安規孔211優選為腰形孔,可在負母排22上與每個安規孔211對應的位置設置多個固定孔221。在更進一步的實施例中,在正母排21上設置有第一連接孔(未圖示),在負母排 22與第一連接孔相對應的位置上設置有第二連接孔(未圖示),第一連接孔中心到第二連接孔內側壁之間距離大於等於15mm,正母排21通過設置在第一連接孔內的第一螺杆(未圖示)與第一連接件40連接。同樣,在負母排22上設置有第三連接孔,在正母排21上相應位置設置有第四連接孔,第三連接孔中心到第四連接孔內壁之間距離大於等於15mm。負母排22通過設置在第三連接孔內的第二螺杆與第二連接件(未圖示)連接。再將第一連接件40和第二連接件(未圖示)通過採用絕緣材料製成的絕緣柱50連接在櫃體10上。這樣即可實現將正母排21和負母排22連接在櫃體10上,同時還能保證母排20達到安規要求。上述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40和第二連接件(未圖示)優選採用為L形結構的金屬件。且第一連接件40與第二連接件(未圖示)優選設置在母排20的下方,從下往上的分別連接正母排21和負母排22。綜上,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正母排21、負母排22疊層放置,並在其中間增加絕緣層 23,可以減小迴路長度,降低雜散電感的產生,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櫃體10內的空間利用率,另外疊層放置母排20還可以拓寬母排20的寬度,在載流要求一定的情況下,可降低母排20的厚度,從而減小趨膚效應對母排20載流的影響,還可以增大母排20的表面積,提高母排20的散熱能力。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 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於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機櫃,包括櫃體(10),所述櫃體(10)內設置有多個功率模塊(30)和連接所述功率模塊(30)的正母排(21)、負母排(22),所述正母排和所述負母排02)與所述櫃體(10)之間絕緣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正母排和所述負母排0 疊層放置,且所述正母排和所述負母排0 之間設置有絕緣層0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機櫃,其特徵在於,所述正母排上設置有多個安規孔011),所述負母排0 上與所述安規孔(211)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固定孔021);所述固定孔021)內設置有連接所述功率模塊(30)的螺釘,所述固定孔021)中心到所述安規孔011)內側壁的距離大於等於15m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機櫃,其特徵在於,所述安規孔011)為腰形孔,所述負母排0 上與每個所述安規孔011)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多個所述固定孔02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機櫃,其特徵在於,所述正母排上設置有第一連接孔,所述負母排0 與所述第一連接孔相對應的位置上設置有第二連接孔,所述第一連接孔中心到所述第二連接孔內側壁之間距離大於等於15mm;所述正母排通過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孔內的第一螺杆與第一連接件GO)連接;所述負母排0 上設置有第三連接孔,在所述正母排上相應位置設置有第四連接孔,所述第三連接孔中心到所述第四連接孔內壁之間距離大於等於15mm ;所述負母排 (22)通過設置在所述第三連接孔內的第二螺杆與第二連接件連接;所述第一連接件GO)和所述第二連接件通過採用絕緣材料製成的絕緣柱(50)連接在所述櫃體(10)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機櫃,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連接件00)和所述第二連接件均為L形金屬件。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機櫃,其特徵在於,所述負母排0 上設置有多個安規孔011),所述正母排上與所述安規孔011)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固定孔021);所述固定孔021)內設置有連接所述功率模塊(30)的螺釘,所述固定孔021)中心到所述安規孔011)內側壁的距離大於等於15m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機櫃,其特徵在於,所述絕緣層為絕緣阻燃PC薄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機櫃,包括櫃體,櫃體內設置有多個功率模塊和連接功率模塊的正母排、負母排,正母排和負母排與櫃體絕緣連接,其中正母排和負母排疊層放置,且正母排和負母排之間設置有絕緣層。本實用新型可以減小迴路長度,降低雜散電感的產生,還可以有效提高櫃體內的空間利用率,拓寬母排的寬度,減小趨膚效應對母排載流的影響,還可以增大母排的表面積,提高母排的散熱能力。
文檔編號H02B1/20GK202094481SQ201120049960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28日
發明者張翔, 盛小軍, 肖剛 申請人:深圳市禾望電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