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洋讀後感300字
2023-09-15 13:02:45 2
篇一:《走向海洋》讀後感 張婷婷
大家一定讀過許多書吧!書是人類的好朋友,也是人類的好老師。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是《走向海洋》。
這本書主要講向我們介紹了海洋。也陳述了海洋裡豐富的資源礦物。類如說藍藻化石——疊層石 ,這種化石在海洋裡生長,是人類發現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駕航天飛船來到了太空上。楊利偉與想像那樣是恰恰相反的。在大家眼中,它是一座「寶庫」是礦物的資源。
這本書的作者崔京生,他是通過觀察海洋的每一個角落而寫出來的,海洋的深處,值得讓我們去探究,去鑽研。
讀完了這本書,我就想起來一件事:那一年,我們一家人一起去海灘遊玩。我們帶著赤腳,在海邊散步,我們有說有笑。不知不覺地走到了下午3點鐘。那時,遊客已經沒有幾個了。當我們要準備回家的時候,無意中看見幾位遊客在亂丟垃圾,這讓我們看了十分氣憤。
現在,我們也應該要保護海洋,愛護海洋,珍惜海洋,讓海洋越來越多,越來越美吧!
篇二:《走向海洋》讀後感
我讀了《走向海洋》後讓我有許多問題都得到了解答,比如:我們的祖國有多大領土?這問題我也知道,不就960萬平方千米嗎?但是我錯了,我們都忘了還有300萬平方千米的藍色國土——海洋。
讀了這本書,讓我生出以前從沒有的好奇,但這好奇心已被解開。海洋!人類生命的源泉:海洋!人類的財富源泉:海洋,你蘊藏著豐富的資源。
原先,我們祖國的海上實力很強,聽說300年前就去過墨西哥。而且,早在明朝初期還有鄭和下西洋的歷史。可惜沒過多長時間,皇上就下令禁海鎖國。一直到清朝時遭受了兩次鴉片侵略後才注意起來,但海軍並沒有站立起來。經過幾次戰爭後全軍覆沒,清朝也開始破碎。這讓我很傷心,很羞恥,祖國竟如此腐敗。但新一代的海軍讓我倍感安慰,現在不僅改了禁海鎖國,並十分注重海軍,造出多彩的事跡。
希望中華民族能使300平方千米的海洋更強!
篇三:《走向海洋》讀後感 趙紅博
兩隻藍色的海豚在一望無際的海面跳躍。這時,一艘帆船緩緩地行駛著,蔚藍的天空中飛過一隻美麗的海鷗。看到這樣的「景色」,我不由自主地翻開了「他」——《走向海洋》。
當太空人楊利偉乘著載人飛船「神州5號」遨遊太空回望地球時,有一絲驚訝,因為地球並不是一個人們想像的土黃色、混沌的星球,恰恰相反,那是一個湛藍色、晶瑩剔透的球體。如果用語言來表達,準確地說,它不應該叫「地球」,而應該叫「水球」才更合適。
我又往後翻了翻,了解到了海洋與人類密不可分的關係,也知道了海洋的資源十分的豐富。
我還從第二章中知道了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知道了中國海洋史上著名的歷史人物:鄭和、鄭成功、魏源、毛澤東等。還知道海上霸主——航空母艦,水下殺手——潛艇,海戰主力——中、小型水面艦艇……
這本書雖不算厚,但內容十分豐富。如果讓我推薦一本課外書,我一定會推薦這本《走向海洋》。
篇四:《走向海洋》讀後感
以前對於海洋,因為生活在內陸,所以沒有什麼感覺,只是從電視上和爸爸媽媽的描述中知道它很遼闊,心裡才會有嚮往的感覺。讀了走向海洋這本書後,才學到了好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識。
我一直以為陸地是最大的,地球表面積有5。1億平方千米,海洋就佔了3。61億平方千米,比例達70。8%,水量佔地球總水量的97。2%,從太空人楊利偉叔叔發回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地球是個蔚藍的星球,就像大海的顏色,所以我覺得應該稱它為水球比較貼切吧。
以前媽媽給我講我們都是大海的孩子,我還不太懂什麼意思,看了書後才知道:原來一切生物最開始都是從海洋中孕育和漫長的進化演變來的,最終誕生了原始的生命。自然界演化進入到今天好多生物還保存著海洋的某些胎跡。所以有首歌裡的歌詞講:大海啊、大海,就像媽媽一樣。唱的真是很貼切呀!
人類對大海的探索才剛剛開始,想知道大海更多的秘密,那就要靠我們人類一代一代的不斷探索和研究去了解吧。
篇五:《走向海洋》讀後感
最近,老師讓我們讀一本書,書名是《走向海洋》。讀完後,我有許多感想。
海洋,一個面積3。61億平方千米,佔地球表面積70。8%的神秘水下域、是個藍色聚寶盆。它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海底還分布著豐富的油氣田,同時它又是人類最大的淡水庫。如果人類合理開發,它將造福人類。近年來,我國不斷改造海洋捕撈業、大力發展海洋增養殖業,依據海洋資源的承載能力,綜合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以促進海洋產業的協調發展,保障海洋的可持續發展。
讀著這本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仿佛看到了一條絲綢之路在腳下延伸、仿佛看到一代代航海人前赴後繼投身祖國的航海事業、仿佛看到各國列強攻破我國海防,鐵騎在踐踏我國的領土、仿佛看到千萬愛國將士在浴血奮戰、仿佛看到一條東方巨龍在冉冉升起……
以前我不這道,海洋對我們有多重要,也不感到他它要多麼深奧的去探索,自從我讀完這本後才知道海洋對我們有多重要,如果沒有你,我們就活不下來。
大家看海洋對我們有多重要,我們要珍惜每一滴水愛護每一滴水。
篇六:《走向海洋》讀後感
今年寒假,我讀了《走向海洋》這本書,讀過之後,對海洋有了更深的了解。
海洋為地球表面積的70。8%。海洋平均深度為3729米,總體積為13。75億立方千米,水量大約佔地球水圈中總水量的97。2%。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把海面上的全部陸地加起來投入海洋,也只能充填1/18的海洋。再打個比方,喜馬拉雅山最高峰,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一旦投入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會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
我記得在書裡我看到了這樣幾個標題:「崇拜,誕生海洋神話」「探索,引發海洋歷險」「財富,引發海洋爭奪」這些都是由於四點:一、海洋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二、海洋是人類最大的淡水庫,三、海地分布著富饒的油氣田,四、海洋中潛藏著形形色色的發財夢。我希望大家多多愛護海洋,珍惜海洋,那也是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國土不僅僅是96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領土,還有300萬平方千米的藍色國土——海洋。
篇七:走向海洋讀後感 易俊龍
從太空中看,地球是一個湛藍的星球,這是海洋,還有那棕色的土地,在人類的陸地資源面臨枯竭的時候,我們把目光投向了海洋,那裡有我們尚未開發的資源。
在我們將目光投向那擁有許多資源的時候,大家有沒有想到,陸地資源快枯竭了,我們的目光落在海洋上,海洋的資源就不會枯竭嗎,比如說這本書中講的搬運南極冰山,南極冰山的確會有淡水,南極的冰山也很多,足有22萬座,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當這些冰山搬運完之後呢,我們再搬什麼,難不成把南極大陸給搬回去?答案當然是不行。所以,一切資源都有枯竭的時候,包括海洋,所以,不要以為海洋是萬能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他是有限的,所以,從現在開始,珍惜一切資源,哪怕真的有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資源,我們也要珍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