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改變周圍光線分布的照明檯燈的製作方法
2023-09-14 22:40:45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燈具,具體涉及一種可改變周圍光線分布的檯燈。
背景技術:
檯燈一般用於居家環境中,主要起到照明的作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檯燈一般置於桌面上,多用於閱讀和局部照明。當前檯燈種類繁多,各式各樣的檯燈基本上可以滿足人們生活中不同的需求,而當前檯燈的設計,也朝著更加新穎、美觀的方向進行,使檯燈不僅實用,而且具有很好的藝術裝飾作用。
現在市場上售賣的檯燈,在外形上確實都非常美觀,具有各種各樣的造型,更偏重於裝飾性,反而容易忽略檯燈其本身的實用性功能。現有的檯燈,其燈罩結構都是固定的,在打開檯燈後,透過燈罩照射向周圍環境中的光線分布也就是一定的。一些檯燈具有亮度調節功能,通過調節旋鈕或按鈕,可以調節不同的亮度,但不會影響周圍光線的分布。
然而在一些情況下,人們在使用檯燈時,希望周圍光線環境是可以調節的而不是整體變亮或變暗,通過調節光線以得到最佳的光線分布,從而滿足人們閱讀或工作的需求。當前的檯燈雖然可以調節光亮,但普遍不能改變周圍光線分布,使得檯燈不能很好地滿足實際使用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改變周圍光線分布的照明檯燈,其美觀實用,可通過調節改變不同的周圍光線分布,以更好地滿足實際使用需求。
為了實現上述任務,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可改變周圍光線分布的照明檯燈,包括燈罩、燈泡、燈座、燈杆以及底座,所述的燈泡安裝在燈座上,燈座設置在燈杆的頂部,燈杆的底部可拆卸地安裝在底座上,所述的燈罩環繞所述的燈泡設置,燈罩為多根竹條沿圓周方向依次排布構成的圓筒形結構,所述的多根竹條長短不一,且每根竹條均可在其軸向上活動。
進一步地,所述的燈杆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設置有上螺紋柱、下螺紋柱,所述的底座上開設有下螺紋孔,所述的下螺紋柱裝配在下螺紋孔中;所述的燈杆頂部設置有託盤,燈座裝配在託盤中,託盤底部開設有安裝孔,所述的燈座底部開設有上螺紋孔,所述的上螺紋柱穿過安裝孔後裝配在上螺紋孔中。
進一步地,所述的燈座的外部分布有外螺紋,在燈座外部套裝有託架,託架支撐在所述的託盤的上邊沿上,託架包括一個環形圈以及設置在環形圈內部的支杆,在燈座上可拆卸地設置有固定卡圈,固定卡圈內部設置有內螺紋。
進一步地,所述的構成燈罩的竹條由環形的彈性帶連接在一起。
進一步地,所述的燈罩的底部安裝有可以旋轉的調節盤,調節盤的中部開設有中心孔,調節盤的上表面上沿圓周方向分布有多個半球形的凸起,這些凸起的高度均不相同。
進一步地,所述的調節盤上設置有一個限位套筒,限位套筒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的中心孔的邊緣上。
進一步地,所述的燈罩的外部套裝有固定套筒,燈罩的外部彈性連接在固定套筒的內壁上。
進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套筒的內壁上設置有環形的彈圈,彈圈上分布有通孔,所述的竹條穿過通孔。
進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套筒的內壁上沿圓周方向上開設有滑槽,滑槽中裝配有滑板,滑板通過支杆與所述的調節盤連接。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技術特點:
1.本實用新型的照明檯燈,其結構新穎,簡樸大方,在起到照明作用的同時,也是一件很好的藝術裝飾品,從而使使用者的主觀感受更好;
2.本實用新型中的燈罩,採用可調節式結構,通過調節盤可以改變燈罩的外形結構,使經過燈罩頂部射出的光線的範圍發生變化,光線在室內反射後,將呈現出不同的光亮分布,這樣使用者可通過調節盤,調節出最合適的光線分布,更好地滿足實際使用需求;
3.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其燈罩採用天然竹子製成,可方便地進行更換,並且更加環保,使用範圍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3為燈罩上添加了調節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竹條與彈性帶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調節盤和固定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調節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彈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代表:1—固定螺母,2—穿線孔,3—底座,4—下螺紋柱,5—燈杆,6—上螺紋柱,7—託盤,8—燈座,9—託架,10—固定卡圈,11—燈泡,12—燈罩,13—下螺紋孔,14—安裝孔,15—竹條,16—彈性帶,17—固定套筒,18—調節盤,19—防滑紋,20—限位套筒,21—容納腔,22—支杆,23—滑板,24—凸起,25—彈圈,26—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遵從上述技術方案,如圖1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改變周圍光線分布的照明檯燈,包括燈罩12、燈泡11、燈座8、燈杆5以及底座3,所述的燈泡11安裝在燈座8上,燈座8設置在燈杆5的頂部,燈杆5的底部可拆卸地安裝在底座3上,所述的燈罩12環繞所述的燈泡11設置,燈罩12為多根竹條15沿圓周方向依次排布構成的圓筒形結構,所述的多根竹條15長短不一,且每根竹條15均可在其軸向上活動。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結構包括燈罩12、燈泡11、燈座8、燈杆5、底座3,其中底座3為圓盤形結構,起到固定支撐整個檯燈的作用,燈杆5作為連接件,其一端可拆卸地連接在底座3上,另一端與燈座8連接。燈泡11安裝在燈座8上,在底座3上有穿線孔2,電線經穿線孔2伸入到底座3中,穿過燈杆5到達燈杆5的頂端,與燈座8連接,為燈泡11提供電力。
具體地,如圖2所示,燈杆5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設置有上螺紋柱6、下螺紋柱4,所述的底座3上開設有下螺紋孔13,所述的下螺紋柱4裝配在下螺紋孔13中,並在下螺紋柱4伸出下螺紋孔13的部分套裝上固定螺母1,以鎖緊燈杆5的下端部;所述的燈杆5頂部設置有外形呈碗狀的託盤7,燈座8裝配在託盤7中,託盤7底部開設有安裝孔,所述的燈座8底部開設有上螺紋孔14,所述的上螺紋柱6穿過安裝孔後裝配在上螺紋孔14中,這樣利用上螺紋柱6,將燈座8、託盤7以及燈杆5固定在了一起。
燈座8的外部分布有外螺紋,在燈座8外部套裝有託架9,託架9支撐在所述的託盤7的上邊沿上,託架9包括一個環形圈以及設置在環形圈內部的呈井字狀的支杆22。託架9的外徑與燈罩12的外徑相仿或比燈罩12的外徑大一些,用以支撐和安裝燈罩12。託架9上設置的支杆22,起到支撐作用的同時,也起到散光和散熱的作用。為了對託架9進行有效的固定,在燈座8上可拆卸地設置有固定卡圈10,固定卡圈10內部設置有內螺紋,通過在燈座8上旋轉固定卡圈10,可將託架9被有效固定在固定卡圈10和託盤7之間,保持託架9的穩固。
本方案中的燈罩12,是由多根竹條15編制的,環保且外形美觀。如圖1所示,燈罩12整體呈圓筒形結構,且竹條15的長短不一,這樣外形不但藝術美觀,而且光線經燈罩12上端射出後,在周圍環境中的分布是不均勻的。
本方案中竹條15可以在其軸向上活動,即整個燈罩12可通過調節每根竹條15在軸向上的位置,來改變燈罩12上端的外形結構,即調節後燈罩12上端的竹條15的高低位置會發生變化。當燈罩12上端外形改變以後,光線自燈罩12上端射出後,周圍的光線分布就與之前發生了明顯的改變。由此,用戶可以通過調節燈罩12,來找到合適的光線分布,以滿足實際使用需求。
具體地,本方案中,構成燈罩12的竹條15由環形的彈性帶16連接在一起,即利用一根彈性帶16,如橡皮筋,依次橫向穿過每一根竹條15後再將彈性帶16兩端連接在一起,就構成了燈罩12結構。採用彈性帶16的目的是,其能起到對燈罩12的塑形作用,並且由於彈性帶16可以伸縮,因此允許竹條15在軸向上運動。
為了便於燈罩12中不同竹條15的調節,本方案中,燈罩12的底部安裝有可以旋轉的調節盤18,調節盤18的中部開設有中心孔,中心孔的作用是用於使燈泡11通過調節盤18進入到燈罩12內部;調節盤18的上表面上沿圓周方向分布有多個半球形的凸起24,這些凸起24的高度均不相同;凸起24的作用是支撐在竹條15的底部,由於凸起24的高度不同,因此只需要旋轉調節盤18,使凸起24的位置發生變化,就會使燈罩12上不同的竹條15高低位置發生變化。
為了對竹條15進行固定,防止在調節過程中燈罩12的形狀發生改變,本方案中,調節盤18上設置有一個限位套筒20,限位套筒20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的中心孔的邊緣上。燈罩12的外部套裝有固定套筒17,燈罩12的外部彈性連接在固定套筒17的內壁上。如圖5所示,這樣的結構,使得固定套筒17和限位套筒20之間形成了一個環形的容納腔21,而燈罩12的下端正好插入到容納腔21中。容納腔21的底部即為上述的凸起24。容納腔21的寬度略大於燈罩12的厚度,這樣在燈罩12調節過程中,由於受到固定套筒17和限位套筒20的限制,使得其整體仍能保持圓筒形結構,不影響其美觀。
上述的調節過程,是調節盤18和限位套筒20一起旋轉,而固定套筒17則不動,並將燈罩12下部與固定套筒17彈性連接,使套筒的竹條15可以在凸起24周向運動的過程中上下位置發生變化,但套筒整體不能在周向上轉動。如圖7所示,固定套筒17的內壁上設置有環形的彈圈25,彈圈25上分布有通孔26,所述的竹條15穿過通孔26。由於彈圈25是彈性結構,因此通孔26也是彈性的,通孔26的作用有兩個,其一是和彈性帶16一樣,用以相對固定竹條15,其二是將整個擋罩與固定套筒17彈性連接,以便於在調節燈罩12時保證燈罩12在周向上的穩定。
具體地,如圖6所示,固定套筒17的內壁上沿圓周方向上開設有滑槽,滑槽中裝配有滑板23,滑板23通過支杆22與所述的調節盤18連接,實現調節盤18和固定套筒17的活動式連接。這樣調節的時候,一個手握住固定套筒17,一個手轉動調節盤18,就能使調節盤18相對於固定套筒17轉動,從而調節燈罩12上竹條15的高低分布,繼而影響周圍光線分布。調節盤18的外表面上有防滑紋19,便於擰動調節盤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