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機器人下料架的製作方法
2023-09-14 20:33:35 1

本發明屬於機器人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福莫斯機器人下料架。
背景技術:
機器人是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慧等多學科先進技術於一體的現代製造業重要的自動化設備,其特點是可以通過編程來完成各種預期任務,在構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機器的特點。
機器人除了應用於工業使用外,依常作為培訓機構和學校的教學和培訓工具,而目前的針對教學培訓用的機器人存在教學設備功能單一,與實際功能差別大,從而脫離實際教學的初衷,無法達到對機器人結構及工作流程的完整認知。
機器人工作流程的下料,如以給壓鑄機上料為例,物料在進行壓鑄成型之後,要將其轉移到其他位置,通常通過人工操作實現對物料的轉移,轉移過程中降低整個過程效率,無法流暢完成下料操作。
基於此,研究並開發設計一種福莫斯機器人下料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福莫斯機器人下料架,針對現有技術中採用人工完成下料操作,人工操作效率低等技術問題,本技術方通過翻轉氣缸帶動驅動杆,驅動杆驅動第一翻轉板或第二翻轉板在進料盒、出料盒之間完成物料的轉移,整個過程完全通過福莫斯機器人完成,無需人工介入。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福莫斯機器人下料架,包括翻轉氣缸、驅動杆、進料盒、第一翻轉板、第二翻轉板、出料盒,翻轉氣缸的主軸與驅動杆連接,驅動杆與固定軸連接,固定軸的個數有兩個分別為第一固定軸、第二固定軸,第一固定軸和第二固定軸以翻轉氣缸的中心為軸呈軸對稱結構,第一固定軸上設有可繞第一固定軸旋轉的第一翻轉板,第二固定軸上設有可繞第二固定軸旋轉的第二翻轉板,第一固定軸與第二固定軸所圍合的空間用於容納翻轉氣缸、驅動杆,第一固定軸與第二固定軸的橫向長度等於進料盒的橫向長度,且第一翻轉板的橫向長度小於等於進料盒的橫向長度。
本技術方案中翻轉氣缸的主要作用產生的壓力能轉化為機械能帶動驅動杆,驅動杆進行驅動第一固定軸、第二固定軸的旋轉,第一固定軸、第二固定軸的旋轉分別帶動第一翻轉板、第二翻轉板的圓周運動,第一翻轉板、第二翻轉板的旋轉可將其上設置的物料從進料盒轉移到出料盒內,整個過程中避免人工參與,均為機械完成,且翻轉氣缸的結構及其原理為本領域技術所公知,不再詳述,且翻轉氣缸與普通氣缸的作用相同,均是產生的機械能來最終驅動第一翻轉板、第二翻轉板的轉動。
驅動杆具體結構可為連接杆結構,其在翻轉氣缸的帶動下分別驅動第一固定軸、第二固定軸的轉動,且第一固定軸、第二固定軸作圓周運動,第一固定軸、第二固定軸的轉動進行帶動第一翻轉板、第二翻轉板的轉動,完成物料的轉運,故驅動杆分別與第一固定軸、第二固定軸完成連軸轉動。
工作過程:首先翻轉氣缸的工作驅動驅動杆的運動,驅動杆帶動第一固定軸、第二固定軸轉動,第一固定軸帶動第一翻轉板,第一翻轉板將攜帶的物料,逆時針運動,然後將物料從進料盒轉移到出料盒。而在這個過程中,第一翻轉板上的物料可轉移到第二翻轉板上,然後第二翻轉板將物料轉移到出料盒。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軸與第二固定軸之間的橫向距離小於等於第一翻轉板的橫向長度。在第一固定軸與第二固定軸之間的橫向距離等於第一翻轉板的橫向距離時,第一翻轉板可將其上攜帶的物料轉移到出料盒內;當第一固定軸與第二固定軸之間的橫向距離小於第一翻轉板的橫向長度時,則第一翻轉板上的物料則需通過第二翻轉板轉運才能將物料轉運到出料盒內。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轉板和第二翻轉板的結構相同。限定第一翻轉板、第二翻轉板的結構相同,且作用相同。
進一步地,還包括支撐板,所述進料盒、翻轉氣缸、出料盒均安裝在支撐板上,支撐板的四角設有支撐腳。支撐板的作用是對整個進料盒、翻轉氣缸、出料盒等結構進行支撐,起到支持的作用。本技術方案設置的支撐腳均勻分布在支撐板的四角,支持支撐板上設置的所有結構。
進一步地,第二翻轉板位於出料盒內,出料盒的橫向長度大於等於第二翻轉板的橫向長度。出料盒橫向長度的設置,實現將第二翻轉板攜帶的物料,以逆時針方向運動時,將物料傳輸到出料盒內,避免傳輸到出料盒的外部。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轉板的末端設有收集體,收集體為中空的三邊體結構,收集體上設有蓋板。安裝收集體的主要作用是作為物料的轉移體結構,且到達出料盒後將收集體打開,完成物料的轉運。
進一步地,所述蓋板與收集體可拆卸連接。這裡對蓋板與收集體的連接方式進行限定,為了便於向收集體內放置物料、將物料轉出,在收集體的頂部設置蓋板,且蓋板與收集體可拆卸連接。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設置翻轉氣缸、驅動杆、第一翻轉板、第二翻轉板、第一固定軸、第二固定軸,通過其機械傳輸作用將物料從進料盒轉到出料盒,整個下料過程完成機械操作,減少人工過程,且操作效率高。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並不構成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總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第一翻轉板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及對應的零部件名稱:
1—支撐腳,2—支撐板,3—進料盒,4—第一翻轉板,5—驅動杆,6—翻轉氣缸,7—出料盒,8—第二翻轉板,9—固定軸,91—第一固定軸,92—第二固定軸,10—收集體,11—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實施例1:
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福莫斯機器人下料架,包括翻轉氣缸6、驅動杆5、進料盒3、第一翻轉板4、第二翻轉板8、出料盒7,翻轉氣缸6的主軸與驅動杆5連接,驅動杆5與固定軸9連接,固定軸9的個數有兩個分別為第一固定軸91、第二固定軸92,第一固定軸91和第二固定軸92以翻轉氣缸6的中心為軸呈軸對稱結構,第一固定軸91上設有可繞第一固定軸91旋轉的第一翻轉板4,第二固定軸92上設有可繞第二固定軸92旋轉的第二翻轉板8,第一固定軸91與第二固定軸92所圍合的空間用於容納翻轉氣缸6、驅動杆5,第一固定軸91與第二固定軸92的橫向長度等於進料盒3的橫向長度,且第一翻轉板4的橫向長度小於等於進料盒3的橫向長度。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軸91與第二固定軸92之間的橫向距離小於等於第一翻轉板4的橫向長度。
其中,所述第一翻轉板91和第二翻轉板92的結構相同。
其中,還包括支撐板2,所述進料盒3、翻轉氣缸6、出料盒7均安裝在支撐板2上,支撐板2的四腳設有支撐腳1。
其中,第二翻轉板7位於出料盒7內,出料盒7的橫向長度大於等於第二翻轉板7的橫向長度。
其中,所述第一翻轉板4的末端設有收集體10,收集體10為中空的三邊體結構,收集體10上設有蓋板11。
其中,所述蓋板11與收集體10可拆卸連接。
本實施例通過設置翻轉氣缸、驅動杆、第一翻轉板、第二翻轉板、第一固定軸、第二固定軸,通過其機械傳輸作用將物料從進料盒轉到出料盒,整個下料過程完成機械操作,減少人工過程,且操作效率高。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