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連接器組合的製作方法
2023-09-15 04:05:10
專利名稱:電連接器組合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連接器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電連接器組合。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各類電子產品不斷湧現,電子產品之間常需要由連接器作為傳播媒介進行數據、信號的傳輸,現有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其包括插頭連接器和插座連接器,插頭連接器在插接於插座連接器上時,插頭連接器中導電端子容易上翹變形、退出。此夕卜,這種連接器還存在以下不足,如插頭連接器和插座連接器之間彼此用於固定的結構複雜,插接、拆卸均很不便;沒有防止誤插的防呆結構,以及設置於插座連接器上的固定腳佔用空間大,影響布局。因此,應對現有插接式連接器結構進行改良,以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其通過於插頭連接器中導電端子上設置彈片,於插接端上設置彈臂,導電端子通過彈片反向抵制於彈臂上,從而,防止導電端子上翹,退出,提高連接器工作穩定性。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之技術方案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包括插頭連接器以及與之插接的插座連接器,該插頭連接器包括第一絕緣本體和安裝於第一絕緣本體上的第一導電端子,該插座連接器包括第二絕緣本體和安裝於第二絕緣本體上的第二導電端子,其中,該第一絕緣本體包括一主體,該主體具有一插接端,該插接端上沿第一導電端子延伸方向一體延伸設置有彈臂,該第一導電端子背部一體彎折延伸設置有一彈片,第一導電端子安裝於插接端上時,該彈片反向抵制於上述彈臂後端。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插頭連接器中導電端子由基部以及由基部向其兩側一體向上彎折延伸的側翼部組成,上述彈片設置於該基部背面。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基部上間隔設置有三組側翼部,基部和側翼部組成U形。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彈臂由插接端前端向後延伸,於插接端末端反向延伸設置有延伸塊,該彈臂和延伸塊彼此相對,彈臂與延伸塊之間形成空隙,上述彈片由該空隙伸出後抵制於彈臂後端。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插頭連接器頂部設置有一延伸臂,該延伸臂前端向下彎折凸伸形成一倒鉤;所述插座連接器頂部橫向延伸設置有一臺階,插頭連接器插接於插座連接器上時,倒鉤卡於臺階上。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臺階朝插接端插接一面設置有一便於倒鉤向前滑動的斜面導引部。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臺階兩側分別設置有一用於加固臺階的加強部。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插座連接器後端一側設置有一用於防止誤插的倒角。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插座連接器兩側分別凹設有限位槽,於限位槽底部兩側分別設置有一限位部;於兩限位槽中分別安裝有一固定板,該固定板下端中部向外側彎折延伸設置有一固定腳,該固定腳兩側形成兩肩部,該兩肩部分別抵靠於限位槽之兩側限位部上。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限位槽包括由插座連接器上端向下延伸的縱向槽以及橫向延伸與縱向槽連通的橫向槽,該縱向槽與橫向槽組合呈T形。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通過於插頭連接器中第一導電端子上設置彈片,於插接端上設置彈臂,第一導電端子安裝於插頭連接器中時,第一導電端子上彈片反向抵制於彈臂上,從而,防止導電端子上翹,退出。藉此,該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插接時,導電端子不易變形、移位,提高了連接器的工作穩定性。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和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其進行詳細說明。
圖I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之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組合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之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分離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之固定板安裝於限位槽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之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組合局部剖視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之彈片抵制彈臂狀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之第一導電端子立體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之第一導電端子另一視角立體示意圖。附圖標識說明10、插頭連接器11、第一導電端子111、基部112、側翼部113、彈片12、插接端121、彈臂122、延伸塊13、延伸臂131、倒鉤20、插座連接器21、第二導電端子22、插接口23、臺階231、斜面導引部232、加強部24、倒角25、限位槽251、縱向槽2511、限位部252、橫向槽26、固定板261、固定腳262、肩部。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如圖I至圖7所示,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包括有插頭連接器10和插座連接器20,其中該插頭連接器10中安裝有第一導電端子11,於插頭連接器10前端延伸設置有一插接端12,所述插頭連接器10頂部設置有一延伸臂13,該延伸臂13前端向下彎折凸伸形成一倒鉤131 ;於插接端12前端沿第一導電端子11延伸方向一體向後延伸設置有複數個彈臂121,該複數個彈臂121分別對應插頭連接器10中複數個第一導電端子11 ;於插接端12末端向前一體延伸設置有複數個延伸塊122,該彈臂121和延伸塊122彼此相對,彈臂121與延伸塊122之間形成空隙;該第一導電端子11由基部111以及由基部111向其兩側一體向上彎折延伸的三組側翼部112組成,該基部111和側翼部112組成U形,並於該基部111背面一體向外彎折設置有一彈片113,第一導電端子11安裝於插頭連接器10中時,該彈片113反向抵制於上述彈臂121後端上。該插座連接器20中安裝有第二導電端子21,於插座連接器20中對應插頭連接器10之插接端12設置有一插接口 22,於插座連接器20頂部橫向延伸設置有一臺階23,插頭連接器10之插接端12插接於該插接口 22中後,延伸臂13上倒鉤131卡於插座連接器20頂部臺階23上,此外,於該臺階23朝插接端12插接一面設置有一便於倒鉤131向前滑動的斜面導引部231,於臺階23兩側分別設置有一用於加固臺階23的加強部232 ;於插座連
接器20後端一側設置有一用於防止誤插的倒角24,以減少因誤差導致的連接器損壞;於插座連接器20兩側分別凹設有一限位槽25,該限位槽25包括由插座連接器20上端向下延伸的縱向槽251以及橫向延伸與縱向槽251連通的橫向槽252,該縱向槽251與橫向槽252組合呈T形,於縱向槽251底部兩側分別設置有一限位部2511,於兩限位槽25中分別安裝有一固定板26,該固定板26下端中部向外側彎折延伸設置有一固定腳261,該固定腳261兩側形成兩肩部262,該兩肩部262分別抵靠於上述限位槽25底部的兩限位部2511上。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在於,通過於插頭連接器中第一導電端子上設置彈片,於插接端上設置彈臂,第一導電端子安裝於插頭連接器中時,第一導電端子上彈片反向抵制於彈臂上,從而,防止導電端子上翹,退出。藉此,該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插接時,導電端子不易變形、移位,提高了連接器的工作穩定性。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故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包括插頭連接器以及與之插接的插座連接器,該插頭連接器包括第一絕緣本體和安裝於第一絕緣本體上的第一導電端子,該插座連接器包括第二絕緣本體和安裝於第二絕緣本體上的第二導電端子,其特徵在於該第一絕緣本體包括一主體,該主體具有一插接端,該插接端上沿第一導電端子延伸方向一體延伸設置有彈臂,該第一導電端子背部一體彎折延伸設置有一彈片,第一導電端子安裝於插接端上時,該彈片反向抵制於上述彈臂後端。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特徵在於所述插頭連接器中導電端子由基部以及由基部向其兩側一體向上彎折延伸的側翼部組成,上述彈片設置於該基部背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特徵在於所述基部上間隔設置有三組側翼部,基部和側翼部組成U形。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特徵在於所述彈臂由插接端前端向後延伸,於插接端末端反向延伸設置有延伸塊,該彈臂和延伸塊彼此相對,彈臂與延伸塊之間形成空隙,上述彈片由該空隙伸出後抵制於彈臂後端。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特徵在於所述插頭連接器頂部設置有一延伸臂,該延伸臂前端向下彎折凸伸形成一倒鉤;所述插座連接器頂部橫向延伸設置有一臺階,插頭連接器插接於插座連接器上時,倒鉤卡於臺階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特徵在於所述臺階朝插接端插接一面設置有一便於倒鉤向前滑動的斜面導引部。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特徵在於所述臺階兩側分別設置有一用於加固臺階的加強部。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特徵在於所述插座連接器後端一側設置有一用於防止誤插的倒角。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特徵在於所述插座連接器兩側分別凹設有 限位槽,於限位槽底部兩側分別設置有一限位部;於兩限位槽中分別安裝有一固定板,該固定板下端中部向外側彎折延伸設置有一固定腳,該固定腳兩側形成兩肩部,該兩肩部分別抵靠於限位槽之兩側限位部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電連接器組合,其特徵在於所述限位槽包括由插座連接器上端向下延伸的縱向槽以及橫向延伸與縱向槽連通的橫向槽,該縱向槽與橫向槽組合呈T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包括插頭連接器以及與之插接的插座連接器,該插頭連接器包括第一絕緣本體和安裝於第一絕緣本體上的第一導電端子,該插座連接器包括第二絕緣本體和安裝於第二絕緣本體上的第二導電端子,該第一絕緣本體包括一主體,該主體具有一插接端,該插接端上沿第一導電端子延伸方向一體延伸設置有彈臂,該第一導電端子背部一體彎折延伸設置有一彈片,第一導電端子安裝於插接端上時,該彈片反向抵制於上述彈臂後端。藉此,通過於第一導電端子上設置彈片,於插接端上設置彈臂,彈片反向抵制於彈臂上,從而,防止導電端子上翹,退出,插接時,導電端子不易變形、移位,提高了連接器的工作穩定性。
文檔編號H01R13/64GK202817277SQ20122047425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8日
發明者王群祥 申請人:東莞市錦潤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