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數字人製作團隊(特別策劃挑戰明星)
2023-09-13 21:16:43 3
湖南衛視數字主持人「小漾」近日亮相。這個留著清爽短髮的元氣少女,時而手握摺扇,現身嶽麓書院;時而變身小吃貨,在網紅「長沙」牆邊打卡拍照;後續,她還將出現在湖南衛視的各類綜藝、晚會中⋯⋯
湖南衛視數字主持人「小漾」在網紅「長沙」牆邊打卡拍照
在10月13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廣電媒體融合發展大會省級廣電創新運營峰會上,北京廣播電視臺發布了中國首個廣播級智能交互真人數字人「時間小妮」。
北京廣播電視臺發布中國首個廣播級智能交互真人數字人「時間小妮」
10月22日,江蘇衛視原創動漫形象舞臺競演節目《2060》首播,節目結合了最新的全息投影、線上AR直播等技術,26位虛擬形象組建最強戰隊,帶領觀眾提前感受「未來感」的視聽新方式。
今年,明星藝人頻頻「翻車」,監管部門重拳整治娛樂圈,行業需要找到更加健康、優質的發展路徑。這一背景下,「永不塌房」的虛擬數字人再次站上了風口。從艾媒諮詢發布的《2021中國虛擬偶像行業發展及網民調查研究報告》來看,2021年虛擬偶像核心產業規模將達62.2億元,帶動產業規模1074.9億元。依託技術進步和運營思維升級,虛擬數字人正在為內容市場帶來更多可能。
虛擬數字人,站上風口
虛擬數字人——指的是通過CG動畫、動作捕捉、面部識別等技術製作,在網際網路等虛擬場景或現實場景進行表演、直播、代言等活動,但本身並不以實體形式存在的人物形象。虛擬數字人已逐漸發展出虛擬歌姬、虛擬主播、虛擬網紅及虛擬演員等類別。
虛擬歌姬是基於聲音合成軟體所塑造出的虛擬歌手形象,依靠用戶高度參與的開源共創模式,虛擬歌姬相關的內容在二次元圈層快速傳播,代表形象有初音未來、洛天依等。洛天依作為國內第一代虛擬歌姬,「出道」已有9年,憑藉全息投影技術,她多次為衛視春晚、跨年晚會、綜藝節目獻唱,還曾登上2021年春晚舞臺。樂華娛樂也於2020年推出虛擬女團A-SOUL,由向晚(Ava)、貝拉(Bella)等外形、性格各不相同的5人組成。
藉助逐漸成熟的5G、AI、動作捕捉、XR等技術,虛擬偶像跳脫「二次元」形象,不斷進化為各種身份,活躍在泛娛樂場景中。比如,虛擬主播在直播領域逐漸興起,需要真人在幕後穿戴設備,依託實時捕捉技術和虛擬直播系統,採集真人的身體和表情數據,驅動虛擬主播運動,從而實現與粉絲的互動交流。在二次元土壤培育下,B站已成為中國虛擬主播最豐富、聚集度最高的平臺。根據B站曾披露的一組數據,有超過32000名虛擬主播在B站開播。
虛擬網紅,則與真人網紅一樣,活躍在社交媒體,定期發布照片、視頻,和粉絲分享自己的生活。她們當中,有不少貼近真人模樣的「超寫實數字人」。抖音上的阿喜擁有近30萬粉絲,很多人看到她的第一眼,誤以為她是真人。單是阿喜頂著捲髮器做表情的視頻,就獲得900多萬播放量。國風女孩翎Ling,有著細挑的眼梢,高高豎起的髮髻,自帶古風氣質。她不僅登上《Vogue》雜誌,還參與了綜藝節目《上線吧!華彩少年》。小紅書上的Ayayi長著一副《愛,死亡,機器人》中的AI建模臉,無論膚質、發質、微表情,都做到了對真人的高強度還原。她在小紅書發布的第一篇筆記,獲得近300萬的閱讀量、近10萬點讚,並且一夜漲粉近4萬,僅僅出道一個月就開始和品牌接洽。
抖音上的阿喜
國風女孩 翎Ling
小紅書上的Ayayi參加嬌蘭活動
引發關注的還有虛擬演員。今年8月舉辦的2021世界5G大會現場上,北京天工智能互動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虛擬演員白小宇正式出道,他是採用AI數據生成的超寫實數字人,可以發力演員、代言人、虛擬短視頻、虛擬直播、AR等領域。廣州虛擬影業也推出了自己的虛擬演員虛擬鶴追等,並已主演動畫網絡電影《烈陽天道》,以及2021年上線B站的原創番劇《長劍風雲》。
虛擬偶像,永不「塌房」?
「藝人負面問題導致一些影視劇無法播出,是一個行業痛點。」北京天工智能互動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趙文韜告訴《綜藝報》記者,該公司長期深耕影視後期和特效製作,所以決定開發自己的虛擬演員。趙文韜介紹,虛擬演員可以應用在影視劇、品牌代言、人機互動界面等領域,「他們最大的優勢是可以根據影片或者品牌的定位,定製虛擬形象和人設。此外,他們還能突破表演者的技能限制,利用不同虛擬場景及特效配合,使得人物更加生動有趣。」
北京天工智能互動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 趙文韜
廣州虛擬影業創始人劉懷則向《綜藝報》介紹,由於較高的開發運營成本和技術難度,虛擬數字人要想脫穎而出,主要考驗團隊的三大核心能力:技術、運營和變現。「2021年可以說是虛擬賽道競爭激烈的一年,強大的技術支持必不可少。公司需要在建模、動畫、渲染等技術上不斷地投入和優化升級,提升模型精度,才能呈現更逼真的質感和更高的視覺體驗。」劉懷表示。
廣州虛擬影業創始人 劉懷
運營則包括三方面能力:細分品類的垂直運營能力、內容策劃能力及粉絲運營能力。他介紹,細分品類的垂直運營能力是指,要根據市場定位和目標受眾不斷完善虛擬偶像的人設。內容策劃能力是指,基於對用戶屬性和需求的了解,結合虛擬偶像的形象特點,尋找好的創意或趣味營銷點,以包括長短視頻、直播、圖文等形式展現。粉絲運營能力則是要加強與粉絲的雙向互動。
至於變現,頭部虛擬偶像可以靠演出、版權、周邊逐漸破圈。對於還未積累起穩定粉絲群體的虛擬偶像,可通過直播、短視頻等較為簡單的場景穩定出現,根據粉絲畫像調整後續內容。劉懷提到,「對虛擬演員來說,優秀的原創內容是主要競爭壁壘。」廣州虛擬影業採用趨近於真人明星的運營模式,為虛擬演員們準備了可長期出演的作品規劃;此外,也會展現虛擬演員日常的一面,比如演技挑戰短視頻系列,確保他們雖「虛擬」,但絕對不是「空殼」。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教授告訴《綜藝報》記者,相比真人,虛擬偶像有幾個優勢,第一是粉絲參與性、包容性強。在一些編輯平臺,粉絲可以參與虛擬偶像的內容創作。第二,沒有負面新聞。相比於真人偶像接連「塌房」, 虛擬偶像的人設高度可塑,運營風險更低,商業安全感較強。第三,青春永駐,可以持續投資和運營。第四,周邊產業多,能實現更多的跨界運營。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 陳少峰
「虛擬偶像和真人明星有很多相似之處。想要成功運營一個虛擬偶像,需要從內容、定位、人設、技術等各方面綜合發力,進行角色的整體包裝。」陳少峰說。
技術加持,不斷迭代
虛擬形象的發展迭代,離不開技術進步。初代虛擬偶像由於沒有成熟的參考案例,研發團隊只能借鑑動漫,諸如「初音未來」「洛天依」等虛擬歌姬,都擁有二次元屬性。她們的表演,需要前期對真人歌手或聲優進行聲音採樣,建立聲庫,再依靠人聲合成技術,對聲音進行調校,最後完成創作。
虛擬主播主要由「虛擬形象」和「中之人(真人聲優)」組成。比如,B站上「菜菜子Nanako」的虛擬形象是一個舉著小燈籠、白色頭髮的萌系蘿莉,而她背後的「中之人」就是為其配音的蔡明。一些虛擬主播的製作,會藉助安置在真人頭部與肢體上的傳感器,通過光學動作捕捉系統,捕捉真人動作和表情,再將數據同步到虛擬角色上。從技術上看,虛擬主播的門檻更低。他們不需要聲庫,不需要依賴人聲合成和調校,只需要利用面部捕捉等技術,即可實現真人與虛擬形象的動態同步。
另一類超寫實數字人,則使用了更多高科技手段。比如,虛擬演員白小宇是採用AI數據生成的超寫實數字人類,支撐他的是熱門的深度合成技術,人物動作採用動捕系統實時捕捉,表情通過大數據算法、文本驅動、口型模擬生成,並由虛幻引擎Unreal Engine實時渲染,擁有易製作、易渲染、超寫實的特性。
虛擬演員白小宇
次世文化與相芯科技聯手打造的國風虛擬KOL南夢夏,不僅擁有自己的微博和小紅書帳號,最近還以模特身份籤約了瑞麗雜誌。她五官溫婉靈動,搭配江南水鄉的服飾,韻味十足,藉助表情捕捉和動作捕捉等技術,南夢夏的聲音、語言、表情、動作具備了真人的質感和交互能力。
趙文韜介紹,目前最新的技術是藉助動作捕捉和AI算法,用真人動作來驅動虛擬演員,在遊戲引擎裡實時表演。所以,他們依然是由人主導的。「未來,會逐步發展到通過AI算法來驅動虛擬演員。」在趙文韜看來,其核心難點是虛擬演員表情、動作的真實自然程度,距離專業演員的水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儘管如此,趙文韜認為,在短期內,虛擬人已經作用於娛樂和社交領域,極大提高了直播、短視頻和遊戲的實時後期處理水平,優化了用戶體驗。
大廠入局,未來可期
5G時代的到來為虛擬人物帶來了更多機遇,以及更廣闊的前景。各大公司接連布局虛擬賽道:B站投資了禾念信息,也就是「洛天依」的運營商;愛奇藝智能宣布與虛擬偶像全棧式服務商萬像文化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重點圍繞虛擬偶像演唱會、歌舞劇、電影、互動遊戲等內容玩法,進行更多探索;阿里影業、字節跳動關聯公司北京量子躍動科技有限公司入股樂華圓娛文化,這項投資聚集於虛擬偶像團體A-SOUL身上。
萬像文化、創幻科技、雲舶科技等技術供應商走到臺前,開始孵化自有IP。虛擬IP運營商也獲得了資本的加持。今年6月,孵化出Ayayi的燃麥科技獲得數百萬元Pre-A輪融資;7月,虛擬KOL翎Ling、南夢夏背後的次世文化完成A輪500萬元融資;8月,打造虛擬偶像組合安菟的摩塔時空完成天使輪300萬美元融資⋯⋯
隨著大廠入局,平臺 內容公司 技術公司 藝人經紀人公司的虛擬偶像產業鏈已初步形成。但次世文化創始人、CEO 陳燕認為,國內虛擬人應用場景並沒有被完全打開,需要的是細分領域當中的頭部虛擬人IP。陳燕也表示,在全球市場,虛擬人賽道都有著非常明確的細分,類似 Lil Miquela 所代表的超寫實數字人;而在國內市場,大家普遍會用「虛擬偶像」以偏概全代表行業,這是局限且並不專業的表述,「虛擬偶像」只是虛擬人賽道一個細分領域而已。
陳少峰談到,虛擬形象的流行並非替代現有的文娛行業,而是用XR技術讓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互補互聯,從而創造新的需求和流量,撬動更龐大的市場空間。而在趙文韜看來,未來,虛擬演員和真實藝人合作完成影視作品會形成趨勢。隨著新技術的突破,虛擬數字人的製作成本也會降低。
雖然前景陽光,但是行業依然有很多痛點。比如,受眾小,用戶付費意願低,前期投入大,短期變現難等。「國產虛擬偶像行業從2017年開啟風口至今,某種程度上空有噱頭,優質的IP內容較為匱乏。」劉懷直言,國內泛二次元用戶超三億,初音未來、洛天依等的成功,證明了中國並不缺少虛擬偶像的受眾群體。不過,虛擬偶像未來的發展一定要擺脫「亞文化」「二次元」「小眾」等標籤,製作出傳遞本土文化和時代精神的作品是行業努力的一大方向。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