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巴列維國王及王后(伊朗巴列維國王的3位王后)
2023-09-13 07:48:20 1
中東地區,儼然已經成了離亂與動蕩的代名詞,那裡充斥著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以及領土爭端,資源爭端等等。
它能有今天這般窘境,西方列強「功不可沒」。伊朗在其中是個非常獨特的國家,它信仰伊斯蘭教,卻尊奉什葉派,與周邊的遜尼派格格不入。
其人口大半都是波斯人,為阿拉伯人所不容,且它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不論是鄰國,還是西方,都對其領土虎視眈眈。
1919年8月9日,英國人強迫伊朗愷伽王朝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英伊協定》,將伊朗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而卡扎爾王朝也遭到了伊朗百姓的唾棄。
兩年以後,哥薩克軍團的軍官——禮薩汗,趁著國王南巡的契機,率領3000士兵進駐德黑蘭,宣布發動軍事政變,控制了國家政權。
接著將自己的親信安排到國家權力機構擔任長官,如首相、財政部長等。
四年以後,禮薩汗宣布廢黜卡扎爾王朝的君王,親自擔任沙阿,還任命兒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為王儲,自此開啟了屬於巴列維王朝的伊朗時代。
禮薩汗決議推行民族化與世俗化,發展工業、建立工業學校、健全衛生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還派遣了一支數百人的留學團,前往歐洲遊歷,他的兒子禮薩就在其中。
自幼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又有西方求學經歷加持的禮薩,在1941年接任沙阿職務後,仍舊是不遺餘力的推動伊斯蘭教世俗化與國家現代化。
他允許婦女不用身穿黑色罩袍,也不用穿戴黑紗出門,還允許其單獨出行,並且給予其投票權,允許其接受教育。
此外,巴列維又打破了土地佔有,不允許宗教團體再私自佔領土地,又宣布不再使用伊斯蘭教教歷,改用波斯皇曆,種種舉措,使得伊朗大踏步的朝現代化邁進。
彼時的巴列維,既有國內改革派的支持,又有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支持,喜不自勝。
然而,其種種舉動引發了諸多教派人士的不滿。
霍梅尼宣稱:「國王是卑鄙可恥的人,企圖破壞伊斯蘭教」。
霍梅尼四處宣揚伊斯蘭革命,號召伊朗的穆斯林們聯合起來,共同推翻巴列維王朝。
同時,他又向世界控訴巴列維王朝的威權與專制還有對人權的迫害,博得了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很西方民主國家的同情。
另一面,巴列維統治下的伊朗也存在著眾多的隱患。
巴列維家族揮霍無度,國家的財政收入很多都流入了巴列維與之妻子兒女的手裡。
63名王子公主,幾乎每個人的帳戶下都有幾十億美元的存款,這引發了美國的不滿。
當伊斯蘭革命號角吹響之際,巴列維尋求美國幫助,然而並未得到滿意的答覆。
最終,巴列維在1979年帶著一家妻兒老小,流亡國外,巴列維本人也老死於埃及。
巴列維這個末代國王,他的命運充滿了艱辛,而其情路也是一波三折。
巴列維的一生共結過3次婚,他的三位妻子分別為:法絲亞·福阿德、索拉婭·巴列維、法拉赫·巴列維。
這三位妻子每一位都年輕貌美、風華絕代,遺憾的是,她們的結局都分別如何?
那麼,巴列維與這三名女子之間,又有著怎樣的愛恨糾纏呢?
巴列維的首任妻子法斯亞,是時任埃及蘇丹福阿德一世,與其第二任妻子娜茲妮的長女。
法斯亞自幼被父親視作掌上明珠看待,準許其在亞歷山大皇宮中成長。
這位公主出落得亭亭玉立,是難得一見的人間美色。
法斯亞經常代表王室出席各種各樣的活動,民眾們對她喜愛異常,認為法斯亞是天女下凡。其一顰一簇,散發出的魅力,足以令所有人迷醉。
不只是埃及民眾,就連享譽全球的攝影師塞西爾·比頓也對其讚嘆不已。
他曾經給奧黛麗·赫本還有瑪麗蓮·夢露等無數巨星拍過寫真集,但當他看見法斯亞時,仍然為其魅力所折服。
在塞西爾看來,這個埃及公主法斯亞與維納斯無異。她目光深邃而又明亮,又擁有完美無瑕的心形面孔。
禮薩汗作為巴列維王朝的創造者,他致力於迅速打開伊朗的外交局面。
聽聞「埃及有女初長成」的禮薩汗,為了能鞏固和埃及的外交關係,多次派人前往開羅,希望法斯亞能夠嫁給自己的兒子巴列維。
時任埃及國王的法魯克也很希望能與伊朗交好,很快同意了將妹妹嫁給巴列維的請求。
1938年5月,法斯亞和巴列維舉行了規模盛大的訂婚儀式。
這是兩位新人的首次見面,巴列維盡力的展示著自己的紳士風度,而法斯亞也表現出了大家閨秀的不凡氣度。
雙方約定好,在次年3月先於埃及皇宮舉辦婚禮,接著再去德黑蘭皇宮再舉辦一場。
兩場婚禮結束後,法斯亞將國籍改為了伊朗。
隨著政壇的起伏不定,老伊朗國王禮薩汗在政變後遭到流放,巴列維正式成了伊朗的沙阿王,自此法斯亞也搖身一變,從「太子妃」變成了「王后」。
面容姣好的她迅速成了全世界的焦點,登上了很多西方雜誌的封面。
不過,身在德黑蘭的法斯亞生活的並不幸福。
當地天氣炎熱乾燥,風沙又大,養尊處優的法斯亞並不能適應這種生活,身體變得異常羸弱。
至於巴列維,既要忙於政務,又要雨露均沾地流連於眾多情人之間,哪裡還會顧得上法斯亞的感受?
此外,巴列維的母親也對法斯亞很不待見,原因在於,兩人結婚多年只生下了一個女兒。
至於巴列維的那些姐妹,也很看不上這個埃及來的公主,處處排擠她。
在丈夫的不忠和瘧疾的困擾以及生活環境的壓抑下,法斯亞不久後就得上了抑鬱症。
1945年,再也無法忍受的法斯亞決定搬回開羅,隨即,她向巴列維提出了離婚。
伊朗方面礙於維護巴列維的顏面,對此一直是置之不理。
可他們終究拗不過法斯亞,1948年,巴列維終於同意了法斯亞的離婚協議,條件是將兩人所生的女兒留在伊朗。
離婚後的法斯亞倍感輕鬆,身心俱暢,她很快投入到了下一段感情之中。
機緣巧合之下,她結識了陸軍上校伊斯梅爾,兩人一見鍾情,在1949年結為伉儷。
伊斯梅爾風度翩翩,曾在劍橋留學,後又躋身埃及高層。
法斯亞嫁給他並不覺得多麼委屈,不久後,他們有了自己的一兒一女,生活的非常幸福。
隨著埃及王朝的覆滅,法斯亞的生活也是一落千丈,好在還有丈夫陪在身旁。
幾十年後的2013年,法斯亞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於埃及去世,享年91歲。
離婚後的巴列維作為一國之君,必須要儘快挑選出一名王后,而後誕下皇嗣。
其身邊的眾多親信還有他的母親,不遺餘力的尋覓年輕女性,為君王物色妻子。
有了法斯亞的前車之鑑,這次大家把目光放在了伊朗國內。
很多王勳貴胄的女兒,成了優先考慮對象。
索拉雅出身於伊朗的部落貴族之家,她的父親曾經當過伊朗駐西德的大使,她的母親是一名來自莫斯科的德國女人。
多國混血的索拉雅猶如水出芙蓉一般秀麗,婀娜多姿。
索拉雅自幼對年輕的國王巴列維非常嚮往,上小學時,家中的牆壁上就貼著巴列維的照片。
可以說,在索拉雅的心中,巴列維就是白馬王子。
在瑞士讀中學時,索拉雅亦是對巴列維念念不忘,幻想著自己能與之結為伉儷。
未曾想,機會竟然降臨得如此之快。
彼時巴列維的母親見過索拉雅的照片,對她甚是滿意,便派去給索拉雅的父親捎信,希望能與之聯姻,此事也得到了巴列維姐姐的支持。
在雙方的安排下,1950年索拉雅回到了德黑蘭,受邀出席王家宴會。
她舉手投足間散發出的魅力,令巴列維傾慕不已。
不久後,索拉雅就在眾目睽睽下被巴列維求婚。
只有16歲的她,在這一天,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女人。
巴列維帶著索拉雅遊歷各地,帶著她騎馬、開飛機、兜風。
而這個年輕的王后,也給沉寂的伊朗後宮增添了諸多的活力。
索拉雅年紀雖小,眼光卻十分長遠,她認定摩薩臺不除,日後必成大患,數度建議巴列維將其斬殺,而巴列維未曾在意。
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索拉雅的預測非常精準。
兩人結婚多年,苦於一直沒有子嗣。
巴列維不願放棄,在出國訪問的同時,一直帶著索拉雅去看生育疾病。
他們去了美國、歐洲,各大知名醫院,可沒有任何效果。
無奈之下,巴列維只好告訴索拉雅,自己要再娶一名妻子。
索拉雅知道,儘管巴列維再愛慕自己,可他作為一國之君,不能沒有接班的子嗣。
於是,識趣的索拉雅決定離開德黑蘭。
分別的那天,巴列維親自驅車帶著她前往機場。
索拉雅淚如雨下,儘管心中有諸多的不舍,可分別也是沒有辦法。
當她在電視上看見巴列維另立法拉赫為後時,只是一陣戰慄,並未哭出聲來,可能她的眼淚早已流幹。
索拉雅來到義大利定居,此時有位導演邀請她拍攝一部關於伊朗後宮的電影。
可還沒有上映,就遭到了巴列維的打壓。
此後,索拉雅與弗朗科安多維納墜入愛河,可兩人只在一起了五年,弗朗科安多維納就在空難中失去了生命。
經受了接連打擊的索拉雅,變得有些精神恍惚,她的臉上再也沒有了笑容洋溢。
她的痛苦無人傾訴,只好將其全部寫進自傳《深宮》之中。
晚年的索拉雅異常悽涼,她患上了精神疾病,在房子四周圍起了鐵欄杆,生怕有人要暗殺她。
隨著母親的離世,索拉雅變得愈發無人問津,她也變得愈發恐懼,在2001年逝世。
至於巴列維的第三任妻子法拉赫,出生在亞塞拜然族的一個貴族家庭。
1957年,法拉赫在就讀於巴黎建築專科學校時與巴列維相愛,兩年後,巴列維為其舉辦了一場轟動全國的婚禮。
與法斯亞還有索拉雅相比,法拉赫的肚子十分爭氣,接連給巴列維生下了兩個兒子。
母憑子貴,整個王室都對法拉赫非常看好,巴列維甚至還宣布:「若國王遭遇不測,王后法拉赫可自行令立儲君」。
由此可見法拉赫在伊朗的地位。
不僅如此,巴列維還允許其涉足政壇,作為副元首的她主管著文化、藝術和社會服務方面的事務,還掌管著教育、衛生和文化系統,還曾訪問過中國。
奈何天有不測風雲,隨著伊朗伊斯蘭革命的成功,巴列維淪為了罪人,帶著法拉赫和眾多子女四處流浪。
因為與法斯亞的那段姻緣,埃及曾好心收留了他們一家。
對於法拉赫而言,巴列維在的日子儘管苦難,卻也充斥著幸福。
等到其1980年去世,法拉赫才真正體會到了艱辛。
無奈之下的她帶著5個孩子去往美國,為了能夠湊夠孩子的學費和生活費,她只能變賣自己的嫁妝,甚至和朋友借錢。
法拉赫對子女們疼愛有加,因為這是其活下去的希望。
2001年,她的小女兒患上了重度抑鬱症,在倫敦的旅館裡過量服用安眠藥自殺身亡。
這讓本就年老體弱的法拉赫備受打擊,十年以後,她的兒子阿里又開槍自殺,這令法拉赫痛苦不已。
可生活還是要繼續,如今的她依舊困頓拮据,不過,將丈夫巴列維的骨灰帶回伊朗,是支撐她努力往前走的動力。
這三個曾共同嫁給一個男人的女人,或因為生育,或因為王朝覆滅,無一落得善終,走向了不同的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