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效智能電熱壺/鍋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14:40:50 1
專利名稱:高能效智能電熱壺/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家用電加熱器,特別是涉及一種高能效智能的電熱壺和電熱鍋。
技術背景隨著節約能源和智能化電子技術的發展,各種家用節能產品和智能化電器也紛紛 進入家庭。目前,有些電熱壺的電熱體和熱敏電阻(溫度傳感器)設置在壺內,雖然熱效率 高,溫度檢測時間短,但工藝複雜,由於導線需穿過壺底與控制電路連接,因而易滲漏和易 漏電,使用壽命短,用電不安全。現有的電飯鍋(煲),其電熱體(大都為電熱盤)和熱敏電阻(溫度傳感器)幾乎 都設置在鍋座上,電熱盤和熱敏電阻與鍋體為分體設置,雖然使用方便,尤其在鍋體清洗時 不怕水,但由於電熱盤和熱敏電阻與鍋體為接觸性傳熱,存在一間隙,不僅熱傳遞效率低, 而且溫度傳感器的溫度檢測存在滯後現象,尤其是當使用一段時間(例如一年幾個月)之 後,上述現象更為明顯,不僅浪費能源,而且不能有效實現智能化控制。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電熱壺/鍋的缺點,提供一種高能效智能電熱壺/鍋。本實用新型,包括壺/鍋體和壺/鍋座,在壺/鍋座中設有微電腦可編程控制電路 裝置、制控電路板以及接通或切斷電源的繼電器或雙向可控矽,在壺/鍋體的底部外壁設 置電熱體、導熱板和溫度傳感器,電熱體和導熱板通過釺焊工藝複合在壺/鍋體的底部外 壁上,製成的導熱複合材料壺/鍋底,在所述導熱板中設有通孔,溫度傳感器通過所述通孔 附設在壺/鍋體的底部外壁,電熱體和溫度傳感器通過彈力接觸器分別與繼電器或雙向可 控矽和微電腦可編程控制電路裝置電連接,微電腦可編程控制電路與制控電路板電連接。 導熱板可以選用導熱性能較好的鋁板或銅板。本實用新型,在所述壺/鍋座上設置多個功能輕觸開關、溫度顯示屏和功能顯示 屏,所述功能輕觸開關、溫度顯示屏和功能顯示屏分別與控制電路板電連接,控制電路板連 接於繼電器或雙向可控矽的控制端。本實用新型,在壺/鍋體的底部下方,設有底蓋;所述彈力接觸器由二部分組成, 彈力接觸器的上部分設置密封在底蓋上,由多個金屬環和永磁鐵或感應頭構成;彈力接觸 器的下部分設置在壺/鍋座的上面,由多個金屬彈力觸點、帶磁金屬構件或感應傳感器、金 屬彈力觸點支架和彈簧或電磁吸合器構成。本實用新型,在所述壺/鍋座上面中間設有凸部,在所述底蓋的底部中間設有與 所述凸部配合的凹部,所述凸部和凹部的配合有利於彈力接觸器的接觸電連接。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特點
3[0011]1、電熱體和導熱板通過釺焊工藝將其複合在壺/鍋體的底部上製成的導熱複合 材料壺/鍋底,由導熱性能較好的鋁板或銅板做導熱材料,使電熱體和壺/鍋底複合成為一 體,提高加熱傳導率,壺/鍋底傳熱均勻又節能,電利用率達到95%以上。2、溫度傳感器由溫度集成或熱敏電阻製成,反應快速< 1S,溫度傳感器附設在壺 /鍋體的底部外壁上,能夠在加熱過程中快速檢測壺/鍋體內受熱物體的溫度信號,由 於溫度傳感器的反應速度快,能夠在加熱過程中實現智能化控制。3、彈力接觸器由二部分組成,彈力接觸器的上部分設置密封在壺/鍋體的底蓋底 部上,由多個金屬環和永磁鐵或感應頭構成;彈力接觸器的下部分設置在壺/鍋座的上面, 由多個金屬彈力觸點、帶磁金屬構件或感應傳感器、金屬彈力觸點支架和彈簧或電磁吸合 器構成。有以下優點A、採用彈力接觸器在加熱工作時,將壺/鍋體設置在壺/鍋座中,由於感應傳感器 的信號輸入微電腦可編程控制電路裝置,這時微電腦可控制電路裝置輸出信號控制電磁吸 合器吸合,由於電磁吸合器吸合力作用,滑動的金屬彈力觸點在支架的帶動下向上移,連接 於上部分金屬環,接通電熱體和溫度傳感器信號,開始加熱工作;當不加熱工作時,將壺/ 鍋體移開壺/鍋座,由於感應傳感器無信號,這時電磁吸合器不吸合,由於電磁吸合器內彈 簧力的作用,滑動的金屬彈力觸點向下移,這時金屬彈力觸點低於壺(鍋)座表面,確保用 電安全;B、彈力接觸器在電磁吸合器的作用下,能確保加熱時電接觸良好、使用壽命長;C、採用彈力接觸器將電子原器件都安裝在彈力接觸器下部分,使電子原器件不受 加熱時熱輻射,不會影響電子原器件的性能;D、採用彈力接觸器,壺/鍋體與壺/鍋座使用凸凹分體設計,使用方便;壺/鍋體 與彈力接觸器上部分密封設計,容易清洗鍋體,不怕水;使用安全。4、電熱體和溫度傳感器通過彈力接觸器連接於繼電器(或雙向可控矽)和微電腦 可編程控制電路裝置,微電腦可編程控制電路連接於制控電路板,制控電路板連接多個功 能輕觸開關、溫度顯示屏和功能顯示屏(指示燈),制控電路板連接於繼電器(或雙向可控 矽)。當接通電源時,由於被測物當前溫度通過溫度傳感器將信號快速輸入微電腦可編程控 制電路裝置,當選擇接通所需功能輕觸開關時,這時微電腦可控制電路裝置輸出信號控制 繼電器(或雙向可控矽)接通電熱體進行加熱,通過傳感器的反饋信號控制繼電器(或雙 向可控矽)的功率大小或通和斷,實現所需功能的智能化加熱,所編程功能有預約功能,自 動燒、煮、蒸及保溫功能,例如燒開水、熱開水、溫開水、煮奶、煮飯、煮粥、蒸包子、蒸魚、預 約加熱等功能。
圖1為實施例1高能效智能電熱壺的結構原理圖;圖2為實施例2 —種高能效智能電熱鍋的結構原理圖;圖3為實施例3另一種高能效智能電熱鍋的結構原理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彈力接觸器的結構原理圖;圖5-圖6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彈力接觸器的結構原理圖,其中圖5為接觸連接 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分離狀態的結構示意圖。[0024]圖7-圖8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彈力接觸器的結構原理圖,其中圖7為接觸連接 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分離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9-圖10為本實用新型複合壺/鍋底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0、壺(鍋)體11、電熱體12、導熱板13、溫度傳感器14、底蓋15、導熱板上 的通孔20、壺(鍋)座21、微電腦可編程控制電路裝置22、制控電路板23、繼電器或雙向可 控矽24、功能輕觸開關25、溫度顯示屏26、功能顯示屏(指示燈)40、彈力接觸器41、彈力 接觸器上部分42、多個金屬環43、永磁鐵或感應頭44、彈力接觸器下部分45、多個金屬彈力 觸點(或多個滑動的金屬彈力觸點)46、帶磁金屬構件或感應傳感器47、金屬彈力觸點支架 48、彈簧49、電磁吸合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高能效智能電熱壺。參照圖1和圖10,本電熱壺,包括壺體10和壺座20,在壺座20中設有微電腦可編 程控制電路裝置21、制控電路板22以及接通或切斷電源的繼電器或雙向可控矽23,在壺體 10的底部外壁設置電熱體11、導熱板12和溫度傳感器13,電熱體11和導熱板12通過釺焊 工藝複合在壺體10的底部外壁上,製成的導熱複合材料壺底,在所述導熱板12中設有通孔 15,溫度傳感器13通過所述通孔15附設在壺體10的底部外壁,電熱體11和溫度傳感器13 通過彈力接觸器40分別與繼電器或雙向可控矽23和微電腦可編程控制電路裝置21電連 接,微電腦可編程控制電路21與制控電路板22電連接,在所述壺座上設置多個功能輕觸開 關24、溫度顯示屏25和功能顯示屏26,所述功能輕觸開關24、溫度顯示屏25和功能顯示屏 26分別與控制電路板22電連接,控制電路板22連接於繼電器或雙向可控矽23的控制端, 在壺體10的底部下方,設有底蓋14。參照圖5和圖6,所述彈力接觸器40由二部分組成,彈力接觸器的上部分41設置 密封在底蓋14上,由多個金屬環42和永磁鐵43構成;彈力接觸器的下部分44設置在壺座 的上面,由多個金屬彈力觸點45、帶磁金屬構件46、金屬彈力觸點支架47和彈簧48構成; 在所述壺座20上面中間設有凸部,在所述底蓋的底部中間,設有與所述凸部配合的凹部, 所述凸部和凹部的配合有利於彈力接觸器的接觸電連接。本實施例,所述彈力接觸器40也可採用如圖4所示的結構,仍由二部分組成,其上 部分41也設置在底蓋14上,僅由多個金屬環42構成;下部分44也設置在壺座的上面,由 多個金屬彈力觸點45構成。本實施例,所述彈力接觸器40也可採用如圖7-圖8所示的結構,由二部分組成, 彈力接觸器40的上部分41設置密封在壺體的底蓋底部上,由多個金屬環42和感應頭43 構成,彈力接觸器的下部分44設置在壺座的上面中間,由感應傳感器46和多個滑動的金屬 彈力觸點45、連接於金屬彈力觸點的支架47和電磁吸合器49構成。在加熱工作時,將壺體 放置在壺座中(如圖7所示),壺體中的感應頭43感應到壺座中的感應傳感器46,由感應 傳感器46輸出的信號輸入微電腦可編程控制電路裝置21,這時微電腦可控制電路裝置21 輸出信號控制電磁吸合器49吸合,由於電磁吸合器49吸合力作用,滑動的金屬彈力觸點45 在支架的帶動下向上移,連接於上部分金屬環42,接通電熱體11和溫度傳感器信號,開始 加熱工作;當不加熱工作時,將壺體移開壺座,由於感應傳感器無信號,這時電磁吸合器49不吸合,由於電磁吸合器內彈簧力48的作用,滑動的金屬彈力觸點45向下移,這時金屬彈 力觸點45低於壺座表面(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所述感應頭43和感應傳感器46可採用如下三種形式A、由帶磁金屬構件感應頭和由接近開關感應傳感器構成;B、由永磁鐵感應頭和由磁場感應傳感器構成;C、由金屬感應頭和由電容式感應傳感器構成。實施例2、高能效智能電熱鍋A。參照圖2和圖9,本電熱鍋,包括鍋體10和鍋座20,在鍋座20中設有微電腦可編 程控制電路裝置21、制控電路板22以及接通或切斷電源的繼電器或雙向可控矽23,在鍋體 10的底部外壁設置電熱體11、導熱體12和溫度傳感器13,電熱體11和導熱體12通過釺 焊工藝複合在鍋體10的底部外壁上,製成導熱複合材料鍋底,在所述導熱板12中設有通孔 15,溫度傳感器13通過所述通孔15附設在鍋體10的底部外壁,電熱體11和溫度傳感器13 通過彈力接觸器40分別與繼電器或雙向可控矽23和微電腦可編程控制電路裝置21電連 接,微電腦可編程控制電路21與制控電路板22電連接,在所述鍋座上設置多個功能輕觸開 關24、溫度顯示屏25和功能顯示屏26,所述功能輕觸開關24、溫度顯示屏25和功能顯示屏 26分別與控制電路板22電連接,控制電路板22連接於繼電器或雙向可控矽23的控制端, 在鍋體10的底部下方,設有底蓋14。參照圖5和圖6,所述彈力接觸器40由二部分組成,彈力接觸器的上部分41設置 密封在底蓋14上,由多個金屬環42和永磁鐵43構成;彈力接觸器的下部分44設置在鍋座 的上面,由多個金屬彈力觸點45、帶磁金屬構件46、金屬彈力觸點支架47和彈簧48構成; 在所述鍋座20上面中間設有凸部,在所述底蓋的底部中間,設有與所述凸部配合的凹部, 所述凸部和凹部的配合有利於彈力接觸器的接觸電連接。本實施例,所述彈力接觸器40也可採用如圖4所示的結構,仍由二部分組成,其上 部分41也設置在底蓋14上,僅由多個金屬環42構成;下部分44也設置在鍋座的上面,由 多個金屬彈力觸點45構成。本實施例,所述彈力接觸器40也可採用如圖7-圖8所示的結構,由二部分組成, 彈力接觸器40的上部分41設置密封在鍋體的底蓋底部上,由多個金屬環42和感應頭43 構成,彈力接觸器的下部分44設置在鍋座的上面中間,由感應傳感器46和多個滑動的金屬 彈力觸點45、連接於金屬彈力觸點的支架47和電磁吸合器49構成。在加熱工作時,將鍋體 放置在鍋座中(如圖7所示),鍋體中的感應頭43感應到鍋座中的感應傳感器46,由感應 傳感器46輸出的信號輸入微電腦可編程控制電路裝置21,這時微電腦可控制電路裝置21 輸出信號控制電磁吸合器49吸合,由於電磁吸合器49吸合力作用,滑動的金屬彈力觸點45 在支架的帶動下向上移,連接於上部分金屬環42,接通電熱體11和溫度傳感器信號,開始 加熱工作;當不加熱工作時,將鍋體移開鍋座,由於感應傳感器無信號,這時電磁吸合器49 不吸合,由於電磁吸合器內彈簧力48的作用,滑動的金屬彈力觸點45向下移,這時金屬彈 力觸點45低於鍋座表面(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所述感應頭43和感應傳感器46可採用如下三種形式A、由帶磁金屬構件感應頭和由接近開關感應傳感器構成;B、由永磁鐵感應頭和由磁場感應傳感器構成;
6[0044]C、由金屬感應頭和由電容式感應傳感器構成。實施例3、高能效智能電熱鍋B。實施例3與實施例2比較,其區別僅為底蓋14,實施例3的底蓋14製成鍋殼的形 式,將鍋體包容在其中(請見圖3),其餘結構與實施例2相同。描述省略。
權利要求一種高能效智能電熱壺/鍋,包括壺/鍋體(10)和壺/鍋座(20),在壺/鍋座(20)中設有微電腦可編程控制電路裝置(21)、制控電路板(22)以及接通或切斷加熱電源的繼電器或接通調節加熱功率大小或通或斷的雙向可控矽(23),其特徵在於在壺/鍋體(10)的底部外壁設置電熱體(11)、導熱板(12)和溫度傳感器(13),電熱體(11)和導熱板(12)通過釺焊工藝複合在壺/鍋體(10)的底部外壁上,在所述導熱板(12)中設有通孔(15),溫度傳感器(13)通過所述通孔(15)附設在壺/鍋體(10)的底部外壁,電熱體(11)和溫度傳感器(13)通過彈力接觸器(40)分別與繼電器或雙向可控矽(23)和微電腦可編程控制電路裝置(21)電連接,微電腦可編程控制電路(21)與制控電路板(22)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效智能電熱壺/鍋,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壺/鍋座上設 置多個功能輕觸開關(24)、溫度顯示屏(25)和功能顯示屏(26),所述功能輕觸開關(24)、 溫度顯示屏(25)和功能顯示屏(26)分別與控制電路板(22)電連接,控制電路板(22)連 接於繼電器或雙向可控矽(23)的控制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能效智能電熱壺/鍋,其特徵在於在壺/鍋體(10)的 底部下方,設有底蓋(14);所述彈力接觸器(40)由二部分組成,彈力接觸器的上部分(41) 設置密封在底蓋(14)上,由多個金屬環(42)和永磁鐵或感應頭(43)構成;彈力接觸器的 下部分(44)設置在壺/鍋座的上面,由多個金屬彈力觸點(45)、帶磁金屬構件或感應傳感 器(46)、金屬彈力觸點支架(47)、彈簧(48)、電磁吸合器(49)構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能效智能電熱壺/鍋,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壺/鍋座 (20)上面中間設有凸部,在所述底蓋的底部中間,設有與所述凸部配合的凹部,所述凸部和 凹部的配合有利於彈力接觸器的接觸電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能效智能的電熱壺和電熱鍋。包括壺/鍋體和壺/鍋座,在壺/鍋體的底部外壁設置電熱體、導熱板和溫度傳感器,電熱體和導熱板通過釺焊工藝複合在壺/鍋體的底部外壁上,製成的導熱複合材料壺/鍋底,在所述導熱板中設有通孔,溫度傳感器通過所述通孔附設在壺/鍋體的底部外壁,電熱體和溫度傳感器通過彈力接觸器分別與繼電器或雙向可控矽和微電腦可編程控制電路裝置電連接。由於電熱體通過導熱板複合在壺/鍋體的底部上,使電熱體和壺/鍋底複合成為一體,提高加熱傳導率,壺/鍋底傳熱均勻又節能,電利用率達到 95%以上,同時,由於溫度傳感器附設在壺/鍋體的底部外壁上,溫度傳感器的反應速度快,能夠在加熱過程中實現智能化控制。
文檔編號A47J36/02GK201602602SQ20102010213
公開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21日
發明者陳博然 申請人:陳博然